-
罗布泊南古城遗址 编辑
罗布泊南古城遗址(即斯坦因编号LK和LL古城)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罗布泊西南荒漠中,由LK、LL古城和住宅址组成。
罗布泊南古城遗址分布范围约64平方公里。以LK古城为中心,西北3公里是LL古城、8公里接住宅房址。城址城墙为夯土(间红柳和胡杨枝)建筑。住宅址主要为木柱框架编排红柳枝外抹草泥的“木骨泥墙”式建筑。自然破坏严重,大部分遗址半埋在沙漠。这两处遗址是丝绸之路楼兰道上著名城址,对研究汉晋时期楼兰、鄯善地区的历史文化及与中原地区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文名:罗布泊南古城遗址
馆藏地点: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所属年代:魏晋南北朝时期
出土地点:新疆
面积:20000 m²
发现日期:2008年
罗布泊南古城遗址
罗布泊南古城遗址主要以LK古城为主体。LK古城平面呈长方形,东墙长163米、南墙长82米、西墙长160米、北墙长87.5米,面积约20000平方米,属于夯土建筑。城墙残损,一般残高约3~5.4米,顶部残宽1.5~6.5米,墙基厚度约7米,东墙北段局部用土块垒砌,土块尺寸为44×25×10厘米。
城门开于东城墙南端,门宽2.3米,门道两侧壁底部有木础,其上各有9根立柱,门内一侧有两个横木与木础连接构成门框,门框是用27×20厘米的方木榫卯相连构成,方木加工平整,保存完好,但因流沙覆盖难以看清门的全部结构。已经倒塌的城门,木材均散乱分布在城门内外。
建筑物主要保存在城的南半部,也存在大部被流沙掩没的情况,但房屋仍然依稀可辨。主要是一组东西长46米,南北宽13.5米的房屋,其北面还有两间,长7米、宽3.5米;南面紧靠城门北侧有一大间,呈长方形,规格5.7×5.5米。房屋都是木框间夹以芦苇,外涂草泥的墙壁。框架多已倒塌,但仍有个别柱子与架底横木相连而耸立着,其间,也发现保存完好的柱础、斗拱等。
LK古城是1907年斯坦因的维吾尔向导托克塔阿訇首先发现。
1910年日本人桔瑞超在罗布泊探险时在此城获得李柏文书。当时他误认为此城是楼兰古城。同年,我国学者王国维在考译李柏文书时发现,两件文书均注明“海头”二字,日本学者森鹿三也根据桔瑞超提供的李柏文书出土地点的照片证实这里不是楼兰古城,而是LK城址。以后人们就将罗布泊南古城LK城址称作“海头古城”。据考证,在公元4世纪30年代后,楼兰城被废弃,西域长史府治所即迁到了海头古城。
罗布泊南古城遗址
因城的南半部已被流沙覆盖,房屋的具体结构、布局难以判明。城内北墙下也有一沙堆,惟从西北角残缺口到东墙残缺口方向因风蚀未被流沙掩埋,已不见建筑遗迹。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