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个星佛寺遗址 编辑
七个星佛寺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七个星镇西南部、霍拉山东麓,是一处佛塔、佛殿和石窟并存的佛教建筑群遗址。
七个星佛寺遗址始建于晋代,一直延续到宋元,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以遗址中部的泉沟为界,寺院遗址分南、北两大部分。 遗址残存佛塔、僧房、大小殿堂等建筑93处。是印度佛教东传和中原佛教西渐过程中的重要遗址,也是古焉耆的佛教中心。七个星佛寺遗址出土的泥塑佛、壁画、建筑装饰构件、菩萨、武士、护法神、供养人头像和12肖像残件、回鹘文木牍及吐火罗文抄写的《弥勒会见记》剧本等文物,反映出各宗教之间相互融合交流的情况,印证了新疆历来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的历史事实。七个星佛寺遗址是印度佛教东传和中原佛教西渐过程中的重要遗址,也是古焉耆的佛教中心。
2001年06月25日,七个星佛寺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3年12月8日,七个星佛寺遗址博物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中文名:七个星佛寺遗址
地理位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
所处时代:晋至宋
占地面积:80000 m²
保护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5-0139-1-139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6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工作组对七个星佛寺遗址进行调查。
198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疆文物普查队对七个星佛寺遗址进行考察。
1991年至1996年,巴州文管所和焉耆县文管所,对七个星佛寺遗址进行了保护围墙的修建,总长近2000米。
2013年5月,西北大学对七个星佛寺遗址进行了为期10个月的考古调查和发掘。
2014年7月,焉耆县文管所对七个星佛寺遗址南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七个星佛寺遗址
综述
2013年5月,西北大学在七个星佛寺遗址进行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中,考古发掘出一批包括陶器、佛头像、菩萨头像、铠甲武士像、陶菩提树、木雕、铜钱等类别的重要遗物近三百件。
壁画
七个星佛寺遗址现存的洞窟中的比丘闻法图中,可以看到回鹘供养人身材圆浑健美,造型健康朴实;说法图中金刚怒目、僧侣虔诚,画面颜色鲜明,并辅以描金,线条极其流畅优美;残存于甬道和窟顶的缠枝卷草网幔状菱形格壁画,是龟兹石窟壁画的基本格式,丰润圆满、繁复多变的卷草纹,则是唐代中原特色的装饰纹样;残存于甬道顶部的联珠纹,曾是古波斯萨珊王朝较为流行的花纹,唐朝时沿丝绸之路从西亚、中亚传入中国。
出土文物及壁画
七个星佛寺遗址是新疆仅存同时保有佛塔、佛殿和石窟的珍贵遗址群。洞窟的形制大致与克孜尔一期洞窟相似,壁画比较精美,佛像造型丰满和祥,具有犍陀罗和中原的风格。对于研究古代焉耆史乃至西域社会发展史、佛教史、戏剧史等具有着重要的价值。
七个星佛寺遗址内的建筑遗存和文物遗存,向世人展示着曾经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交流交融的繁荣盛景,对研究古代焉耆乃至西域佛教建筑、历史、艺术等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2022年12月29日,七个星佛寺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2023年12月8日,七个星佛寺遗址博物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地理信息
七个星佛寺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七个星镇西南部、霍拉山东麓。
七个星佛寺遗址
交通信息
驾车自七个星镇人民政府出发,经X270、伊若线到达七个星佛寺遗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