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格达沁古城遗址 编辑
博格达沁古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四十里城子乡,是汉至唐时期的古城遗址。
博格达沁古城遗址平面大致呈长方形,周约长3000米,曾出土过陶罐、陶杯、金铜饰件、料珠、石珠、东汉五铢钱币,东汉的开元通宝等,这座古城曾是汉代焉耆都员渠城所在地,也是唐代焉耆都督府的治所,唐开元七年(719年)设置的焉耆镇也在这里。博格达沁古城遗址的发掘对研究汉一唐时期西域的历史,研究古代中西贸易的历史,有重要的意义。
2019年10月7日,博格达沁古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博格达沁古城遗址
地理位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四十里城子乡
所处时代:汉至唐
保护级别:第八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159-1-159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到此考察,古城大部分建筑已经坍塌,唯有西边一部分城墙尚存,墙体结构为夯筑。斯坦因实地测得古城平面呈长方形,“西北面约1030码,西南面约935码。······夯层厚3英寸,围墙厚度约9英尺。宽阔的防御土墙高出附近地面12~15英尺。在城墙的北角有一个形制不明的大夯土墩,高约25英尺左右,其平顶宽约9英尺”。
民国十七年(1928年),黄文弼考察博格达沁古城。当时有墙基尚存,城周长约六里。城中杂草从生,低洼处因长期积水而成池塘。城址中部有两土丘,为土坯砌筑的房屋遗址。城西北角处有一大墩,残高约3米,黄文弼在附近采集到“开元通宝”钱币半枚、碎铜片数块,并由此判断古城应为唐代遗存。在大城附近,黄文强发现一个周长约3里的小城,城墙已经坍塌,城中贱留地基清晰而见,推测此小城为军事设施遗址。
1957年,黄文弼第二次考察博格达沁古城,记录下古城平面略呈长方形,城墙为夯筑结构,残墙断断续续,残高1.5~2米,宽2~3米不等,周长约22.9千米。城呈东南一西北向,东西开门,北墙遗存有两个缺口,应为原城门所在位置。城中间偏西稍隆起,但已看不出任何建筑痕迹。
1976年,考古人员对博格达沁古城遗址进行了重点调查。
1978、1980年,考古人员两次对博格达古城遗址及其周围古遗址进行了复查。
博格达沁古城遗址
城内遗迹
博格达沁古城遗址平面图
城外遗迹
博格达沁古城遗址周围(1~5千米范围内)有许多防卫建筑,当地老乡因土色不同分别名以青、白、黑“圪垯”。这些所谓“圪垯”,都是夯土基,上用巨型土坯(50x30X20厘米)砌成。每个圪垯都有高台、住房、围墙,状如堡垒。这样的建筑物,仅在东、北、南三面就发现了七处。遗址东约500米处,有小城一座,周长约1400米,城墙已圮。
城外墓区
博格达沁古城遗址东约5千米处有一古墓地,俗称“黑圪垯”。由于其周围都是农田,因而经常遭到破坏。周长约147米、高约5米的一圆形土包,是一处汉一唐墓葬叠压的古墓区。
唐代钱币
三耳红陶罐
三耳红陶罐
金带扣
金带扣
地理位置
博格达沁古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四十里城子乡。
博格达沁故城
交通信息
自驾: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博格达沁古城遗址,路程约14.6千米,用时约22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