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庭故城遗址 编辑
北庭故城遗址为唐代北庭大都护府治所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城正北12千米处,古时为西域城池,是北疆的重要交通枢纽和贸易中转站,古代丝绸之路北道必经之地。吉木萨尔县北庭故城遗址出土了钱币、莲花纹地砖、兽骨、瓦当残片、筒瓦残片、陶器残片等遗物。
1988年,北庭故城遗址入选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2月,该遗址列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文名:北庭故城遗址
地理位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
开放时间:9:00-18:00
景点级别:AAAA级
门票价格:48.00元
占地面积:1.5 km²
著名景点:西大寺
年代:唐代
适宜游玩季节:夏、秋
级别批次: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国务院
批准文号:国发(1988)5号
北庭故城是目前天山北麓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古代城市遗址。北庭故城见证了汉唐元等中央王朝对西域实施有效治理的历史,是我国唐至宋元时期天山北麓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也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宗教演变、民族发展以及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的历史见证,对古代西域的繁荣稳定及古丝绸之路畅通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庭故城遗址
两汉时,金满城(吉木萨尔)一带成为车师后国。
魏文帝黄初三年(公元222年)仍设西城长史和戊巳校尉(治所高昌)管理西域,并封车师后部王壹多杂为守魏侍中,号大部尉。使用魏的印信,和中原保持亲密的关系。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讨平高昌后,经其地设庭州,发展成为天山北麓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有重兵驻守。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任命西突厥开国主室点密五世孙阿斯那贺鲁为瑶池都督府都督,称“可汗浮图”。
高宗永微四年(公元653年)贺鲁率众叛乱,显庆二至三年(公元658-659年)叛乱平定,随即撤销瑶池都督府,并在庭州设立金山都护府一起分管西域。
武后长安二年(公元703年)在此设北庭都护府,下辖金满、轮台、蒲类(后改后庭)、西海4县,与安西都护府以天山为界分疆而治。
景龙二年(708年)升为北庭大都护府,辖天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西达咸海广大地区的军政事务。后改北庭节度史,所辖瀚海军驻此,贞元六年(790)陷于吐蕃。
九世纪中期高昌回鹘王国建立后,称夏都,为其政治中心之一;又称“别失八里”,意为五城。
元代在此设别失八里行尚书省、宣慰司、元帅府。 15世纪前期毁于战火。
清乾隆四十年 (1775)在此曾经出土唐碑,嘉庆二十五年 (1820)徐松曾调查城址,发现金满县残碑。
19世纪以后,英、日等国先后派探险队在此调查挖掘。
1928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对故城进行调查发掘。
1979~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调查发掘。
1988年,入选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队与吉木萨尔县对北庭故城进行考古发掘和钻探。
2013年12月,入选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014年6月,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8年10月,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2021年,北庭故城遗址名列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同年,遗址发现“悲田寺”刻字陶器残片。它证明北庭故城核心区曾经有座悲田寺,这可能和武则天长安年间,开始创办悲田养病坊并在北庭都护府推广有关系,实证了唐王朝对西域各个层面的有效管辖和治理。
2023年4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内城北门外台地上的1号遗址开始发掘。
北庭故城遗址
整体布局
北庭故城遗址现状平面图
外城
北门遗址
北城城门保存尚好,门宽8米,瓮城的格局仍在。瓮城外侧又有一近似长方形的小城,为军事防御设施,俗称羊马城。外城城墙都系夯土版筑而成,夯层直接建于原生土上。夯层平整、坚硬结实,厚5~7厘米,局部厚达10厘米以上。
内城
内城遗址
内城北、西墙城门遗迹尚存。北门宽5.5~6米,左右台基有对称排叉桩槽,原为过梁式木构门洞。城墙外现存马面14个,间距50~70米。东、西墙中部各有敌台一座,东南、西北、西南角楼残基尚存,城壕宽10~30米,深1~3米。内城的里外两重城墙,其结构与外面相同,高度较外城池坚固险要。
内城北门外台地上的1号遗址,是一座面积800平方米的大型土坯构建的多间房建筑基址,坐北朝南,外有院墙。基址北墙长44.79米,残宽5.8米,西墙宽6米,现存大小房间7间。从地面和墙体看,遗址经过修补,始建可能是高昌回鹘王国时期,沿用至元代,遗址发现的瓷片和察合台汗国都城阿力麻里出土器物接近。初步推断这里是一处重要的官署遗址。
西大寺
西大寺遗址
文物遗存
文物遗存
西大寺的洞窟和配殿内塑有佛像。配殿和东面洞窟绘有壁画。用淡墨起稿,以铁线描为主,色调以红、赭、黄等色为主。位置配列、构图形式基本一致,主要为经变、供养、故事画和供养比丘、供养人等。其中一幅分舍利图保存较好,北侧是王者出行图,南侧为攻城图。壁画和塑像旁有回鹘文和汉文题名、题记。寺院遗址现已盖房保护,并设有文物保管所。
北庭故城遗址
其中“八王分舍利图”等壁画代表了回鹘佛教艺术的最高水平。该寺在佛寺形制、塑像和壁画方面具有独一无二的回鹘特点,尤其是佛寺的平面配置形制,尚未发现有与之完全相同的例证,为研究古代西域,尤其北庭地区的宗教、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在故城中发现的一件陶棺,棺顶部有一个带人头形纽的盖子,对研究当时居住在这里的民族和风俗具有重要价值。
2006年,修建西寺保护大棚时对本体西侧和北侧进行了局部清理,为防止施工期间墙体塌陷,对北侧和西侧采用原始的夯筑方法进行修补,增加墙体承重力。并对东侧佛龛及墙体进行加固保护。
2009年,北庭故城遗址保护围栏工程完工,整体测绘和土质分析以及天象观测等相关资料的采集分析已全部完成。将依附于文物本体上的房屋建筑以及会对文物本体造成损坏的建筑进行搬迁。把穿城而过的柏油路进行改道,将故城原先开放式的保护方式逐步形成一个全封闭式保护区域。
保护棚下的西大寺
为古城强筋健骨
2014年,北庭故城的附属建筑北庭西寺本体加固项目于7月上旬开工,总投资约500万元。
2021年10月12日,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截至2023年11月,北庭故城遗址监测中心平台已经利用遥感卫星、监控摄像头等设备和设施,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新技术,对遗址空气湿度、温度、游客密度等多方面信息实现全方位监控,便于将相关监测数据实时回传至监测平台,作出预判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2.先乘班车前往吉木萨尔县城,从县城乘坐前往红旗农场的班车或乘坐出租车前往。
3.遗址已经完善了观光接待设施,游客要进入景区参观必须乘坐专门的观光车进入。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