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准噶尔勒铭碑 编辑

清代文物

平定准噶尔勒铭碑平定准噶尔勒铭碑

平定准噶尔勒铭碑,全称“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之碑”,简称“格登碑”, 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昭苏县的格登山上,该碑立于1761年,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平定准噶尔勒铭碑

外文名:Gedeng Mountain Tablet

位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昭苏县格登山

年份:立于1761年

规格:高3.03米 宽0.98米 厚0.27米

文物等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简介

编辑
平定准噶尔勒铭碑全名为《平定准葛尔勒铭格登山之碑》,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昭苏县城西南60公里的格登山上,北距松拜边防站哨所约100米。立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1年)。

碑石为青砂石质,由清官兵1000余人从南疆叶城县运进,整个立碑事宜由伊犁参赞大臣督办。通高3.03米,宽0.98米,厚0.27米,分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保存基本完好。碑额两面均刻二龙戏珠图案,正面中部刻竖书“皇清”二字,背面中部刻 “万古”二字。碑座两面雕刻万里碧波烘托出一轮朝日的图景。碑身两面竖书阴刻四种文字的碑文,正面为满文和汉文,背面为蒙文和藏文,其中汉文碑文共计8行240字,用四言叶韵体写成。碑文由乾隆皇帝亲撰,记述乾隆二十年(1756年)清军在格登山平定准噶尔部叛众,叛军首领达瓦齐逃窜南疆,终被乌什回部阿奇木堆集斯伯克擒获并押交清廷这一历史事件的经过,赞颂格登山之战中参战勇士的英雄精神。

《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之碑》(正、反面) 《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之碑》(正、反面)

碑文

编辑
格登之崔嵬,贼固其垒。我师堂堂,其固自摧。格登之嶻壀,贼营其穴。我师洸洸,其营若缀。师行如流,度伊犁川。粤有前导,为我具船。渡河八日,遂抵格登。面淖背崖,藉一昏冥。曰捣厥虚,曰歼厥旅。岂不易易,将韬我武!将韬我武,讵曰养寇?曰有后谋,大功近就。彼众我臣,已有成辞;“火炙昆冈”,惧乖皇慈。三巴图鲁,二十二卒,夜斫贼营,万众股栗。人各一心,孰为汝守?汝顽不灵,尚窜以走。汝窜以走,谁其纳之?缚献军门,追悔其迟!于恒有言:曰杀宁育。受俘赦之,光我扩度。汉置都护,唐拜将军,费赂劳众,弗服弗臣。既臣斯恩,既服斯义,勒铭格登,永诏亿世。

平定准噶尔勒铭碑平定准噶尔勒铭碑

历史意义

编辑
格登山纪念碑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历史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清军收复新疆之战获胜后,格登山及特克斯河以北、伊犁河以南的大片国土(今新疆昭苏、特克斯、巩留三县)仍被沙俄强占。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军事威慑下,外交官曾纪泽、大臣长顺等据《平定准噶尔勒铭碑》,抗词力争“格登山是我国镇山,上有高宗纯皇帝勒铭格登山之方碑”,终于使中国在光绪八年(1882年)将上述地区收复。

现状

编辑

平定准噶尔勒铭碑景点

2001年06月25日,平定准噶尔勒铭碑作为清代文物,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昭苏县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展主体为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碑(巨型花岗岩石碑),是清乾隆二十年

昭苏县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2004年建设,2006年投入使用。基地现有临时展陈面积300平方米,历史文物5件(其中珍贵文物1件)、展板5块、图片若干幅、矗立格登山记功碑情况简介的宣传牌2块,兼职讲解员两名,负责对格登碑的由来、平叛经过及历史意义进行解说。

具体地址:昭苏县七十六团一连(昭苏西南50千米,苏木拜河东岸的格登山上)

乘车路线:从昭苏县客运站坐至七十六团一连客车直达。

格登山石碑

下一篇 速檀·歪思汗麻扎

上一篇 圣佑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