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檀·歪思汗麻扎 编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速檀·歪思汗麻扎速檀·歪思汗麻扎

速檀·歪思汗麻扎,又名苏里唐·歪思汗麻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麻扎乡麻扎村,建于19世纪后叶,是后人为纪念成吉思汗第11代孙歪思所建。

速檀·歪思汗麻扎坐北朝南,为土砖木结构,其1、2、3层为方形,四角垂檐,第四层呈六角形,飞檐斗拱,散水覆盖琉璃瓦,顶楼为月牙形塔尖。两面窗户为圆形雕棂。底层流檐有20根立柱支撑,顶为拱形,其内部为横木架构。殿中有一拱形的陵墓,墓上覆盖着前来朝拜的穆斯林信徒贡献的绸、缎被面等。 速檀·歪思汗麻扎是展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陵园,已成为教民朝拜的麻扎。 速檀•歪思汉麻扎为研究当时察合台后王时期伊犁的建筑、宗教以及与中原地区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

2006年5月,速檀·歪思汗麻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速檀·歪思汗麻扎

地理位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麻扎乡麻扎村

所处时代:明朝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6-294-2-074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速檀·歪思汗麻扎建于19世纪后叶,是后人为纪念成吉思汗第11代孙歪思所建。 清光绪二年(1876年),重新加固维修。

1985年,速檀·歪思汗麻扎建筑物的3~4层坍塌。

1992年,速檀·歪思汗麻扎进行了维修。

建筑格局

编辑

歪思母之墓

速檀·歪思汗麻扎位于伊宁县麻扎乡麻扎村,距伊宁县城约60千米。速檀·歪思汉麻扎占地面积约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71平方米。陵墓坐北朝南,为土木砖结构的四屋单体亭阁式建筑,且保存较好。其1、2、3层为方形,四角垂檐,第四层呈六角形,飞檐斗拱,散水覆盖琉璃瓦,顶楼为月牙形塔尖。两面窗户为圆形雕棂。底层流檐有20根立柱支撑,顶为拱形,其内部为横木架构。殿中有一拱形的陵墓,墓上覆盖着前来朝拜的穆斯林信徒贡献的绸、缎被面等。

麻扎主建筑以北,还有一个土台,上有一拱形的墓葬,建筑物已不存,仅遗有四个木桩的痕迹,是歪思汗的母亲之墓。陵园内南北排列着伊斯兰教徒的坟墓,整个陵园深邃、幽静、肃穆,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和气氛。

文物遗存

编辑

阿拉伯文铭文阿拉伯文铭文

速檀·歪思汗麻扎窗户中间榜出砖刻阿拉伯文铭文。

历史文化

编辑
名称含义

速檀是阿拉伯文译音,意为“君主”,“麻扎”即伊斯兰教徒中封建显贵的陵墓。

相关人物

歪思汗是成吉思汗的第11代孙。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歪思登上了蒙兀儿斯坦(汉文史籍称别失八里)的汗位。在歪思汗统治时期,汗权以及威望得到大较增强,军事实力强大,统治范围更加扩大,并占领了吐鲁番地区。歪思汗同瓦刺人(卫拉特蒙古)屡次作战,打过61次仗,只有1次胜利,本人还被俘虏过3次,于是率部重返其先祖曾活动过的伊犁河流域,改国号为“亦力把里”,他的活动中心就在今伊宁市附近。歪思称汗后,一方面积极推崇和传播伊斯兰教,扩大政教合一的统治权力,另一方面又与明朝政府保持着密切联系,称臣纳贡。明朝政府派使臣赐给歪思汗弓刀、甲胄、文绮等物。大约在明宣德三年(1428年),《明史·别失八里传》云:“思卒,子也先不花嗣。”歪思汗是在伊塞克湖畔同沙兔克汗作战中阵亡的。

文物价值

编辑
速檀·歪思汗麻扎是展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陵园,已成为教民朝拜的麻扎。 速檀•歪思汉麻扎为研究当时察合台后王时期伊犁的建筑、宗教以及与中原地区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

保护措施

编辑
2006年5月,速檀·歪思汗麻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速檀·歪思汗麻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麻扎乡麻扎村。

麻扎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速檀·歪思汗麻扎,路程约45.1千米,用时约61分钟。

下一篇 靖远寺

上一篇 平定准噶尔勒铭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