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远新、老古城遗址 编辑
惠远新、老古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是清朝时期的古遗址。
惠远城由新、老两部分构成,作为连通中原与中亚的战略要地,在清代发挥了重要的政治、军事意义。惠远新城位于惠远镇新城村,地处伊犁河低阶地河漫滩上,城址平面形状大致呈正方形,周长约5200米。城墙残高约3~4米、宽约2.5~3米,城垣均为分段夹夯而成。东墙、南墙处均有坍塌与当地居民取土破坏的缺口。城垣四周原开挖有护城河,护城河内侧距城垣之间的夹道宽约18米,西面、北面护城河遗迹较为清晰。惠远老城位于惠远镇南约5.5千米的老城村南侧,地处伊犁河北岸的河谷阶地,城址的西侧、南侧由于受到伊犁河的冲刷,南半部分已经被冲垮,西侧夯土墙也已无存。城垣仅存东墙与北墙的部分,墙体受到雨水的冲刷,保存状况较差。钟鼓楼、将军府保存较好。惠远新、老古城遗址是新疆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休戚与共的象征,是各族人民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外来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的光辉历史的见证。研究、保护、管理和利用好这些文物,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向各族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维护祖国统一,满足各族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013年3月5日,惠远新、老古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惠远新、老古城遗址
地理位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
所处时代:清朝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513-1-513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清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后,将省会设在了东边的迪化,即现在的乌鲁木齐市。但惠远依然是军事重镇。民国元年(1912年),革命党人在新疆起义成功,结束清政府在新疆的统治,整整150年,惠远都是新疆地区的军事重镇。
伊犁将军府于2004年修缮后,保存完整,结构稳定。伊犁将军府建筑本体在2001年进行过数次保护性维修。
钟鼓楼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建成。民国十六年(1927年)、1964年,进行过局部维修。1981年8月,落架维修。1982年5月,重新建立起的屋架被大风吹倒。同年用4个月时间将钟鼓楼修缮一新。
2017年6月17日至7月4日,受霍城县文物局委托,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陕西知行考古勘探有限公司合作对新疆伊犁州霍城县惠远新、老古城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
惠远城由新、老两部分构成,位于霍城县境内。惠远城作为连通中原与中亚的战略要地,在清代发挥了重要的政治、军事意义。
惠远新城遗址
惠远新城位于惠远镇新城村,地处伊犁河低阶地河漫滩上,城址平面形状大致呈正方形,东西长约1310米,南北宽约1290米,周长约5200米。城墙残高约3~4米、宽约2.5~3米,城垣均为分段夹夯而成。东墙、南墙处均有坍塌与当地居民取土破坏的缺口。城垣四周原开挖有护城河,河口宽约14米、底宽约10米、深约2~3米,护城河内侧距城垣之间的夹道宽约18米,西面、北面护城河遗迹较为清晰。
惠远老城遗址
惠远古城遗址
惠远老城位于惠远镇南约5.5千米的老城村南侧,地处伊犁河北岸的河谷阶地,城址的西侧、南侧由于受到伊犁河的冲刷,南半部分已经被冲垮,西侧夯土墙也已无存。城垣仅存东墙与北墙的部分,现存北墙墙体残长约610米,东墙墙体残长约750米,墙体受到雨水的冲刷,保存状况较差。
钟鼓楼
钟鼓楼位于古城中心,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正对四个城门,钟鼓楼为四层三檐歇山顶的木质结构建筑,总高23.76米。基座层外面由青砖砌成,台上边缘有青砖花墙,基座顶棚为方木拼铺,绘有八卦图,内壁也用方木、青砖镶砌而成。旧时,各层檐角悬挂铜铃,风吹“叮当”作响,清脆悦耳。二楼置有大钟大鼓各一,为敲击报时之用,城门的昼开夜闭以此为信号。整个建筑是新疆仅存的一座有较远历史的传统高层木质结构建筑。
将军府
惠远古城伊犁将军府之一(正门)
钟鼓楼
惠远古城遗址
2013年3月5日,惠远新、老古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惠远新、老古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
惠远古城
交通信息
自驾: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惠远新、老古城遗址,路程约10千米,用时约18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