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喀纳斯景区墓葬群 编辑
大喀纳斯景区墓葬群,又名图瓦新村古墓葬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图瓦新村附近,是青铜时代至铁器时代的古遗址。
2013年7~9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大喀纳斯景区墓葬群进行了挖掘。墓地分布面积较大,多数墓葬中部有凹陷现象。石堆墓均由卵石堆积而成,卵石为白色或灰色,以灰色卵石石堆墓较多。已清理的墓葬均有岩石堆积,封堆大致呈低矮圆锥状,有的封堆边缘处有石圈。墓室均为竖穴土坑,葬具有木棺、石棺等。部分墓葬被盗扰,从保存较好的墓葬来看,葬式多为仰身直肢。出土器物43件,有陶、铜、铁、金、石、骨器等。双虎鹿石是大喀纳斯景区墓葬群一个重要的发现,一块长条形石板两面都阴刻有抽象化的双虎,虎首微举,虎尾上扬,尾梢卷起,紧贴后腰部,这样雕刻有虎的形象的鹿石在阿勒泰地区是首次发现,而且是在墓葬封堆中发现的,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大喀纳斯景区墓葬群年代为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青铜时代与切木尔切克文化属性一致,早期铁器时代与阿尔泰山北部的巴泽雷克文化属性相近,更晚的一座墓葬则属于隋唐时期突厥人的墓葬。大喀纳斯景区墓葬群的发掘对于建立当地考古学文化序列有重要意义。
2013年3月5日,大喀纳斯景区墓葬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大喀纳斯景区墓葬群
地理位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图瓦新村附近
所处时代:青铜时代至铁器时代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696-2-180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发掘现场
大喀纳斯景区墓葬群已发掘的8座墓葬在图瓦新村西南,观鱼台下面较平坦的台地上。经考古研究院考古专家初步判断,古墓葬群年代大致为战国到两汉时期,约2000年左右历史,共有墓葬60多座。墓葬呈现出由卵石和岩石堆砌起来的圆形石堆。
揭去表土后墓葬的封堆
M1
M1 平、剖面图
M1墓葬位于墓地北端。封堆呈低矮圆锥形,直径约17米、高约1米。封堆外侧有环壕。环壕外径约23米、宽约1.5米、深约0.5米。封堆由土石混合堆筑,分三次堆积而成。第一次是在墓室完成后,使用小砾石夹黄土堆积,并在堆积的封堆外围用较大石块围砌成石圈;西北缺失一部分,可能是堆积时有意留下的。第二次使用纯黄土堆积,最后一次使用碎小砾石夹杂黄土堆积。三次堆积的时间相隔不长。清理封堆下石圈时,在东北方向的石圈上发现一尊鹿石,上半部两面雕刻有近似的双虎图案。墓室开口于封堆下原始层面中部,口呈近东西向长方形,向下0.4米为由数块石板围砌而成的竖穴石棺,内填有大量石块,被盗扰。石棺长1.7米、宽0.85米、深0.8米,仅在墓室东北角填土中发现头骨残片2块、鹿首铜饰1件和石珠1枚。墓口向东延伸出一长方形浅坑,长约2米、宽1.7米、深0.4米,内葬一匹马,不见头骨,马肩胛骨附近出土有铜节约、铜环、铜扣、铜饰件等。
M5
M5
金泡饰
大喀纳斯景区墓葬群出土器物43件,有陶、铜、铁、金、石、骨器等。
双虎鹿石
一号墓封堆中的双虎鹿石
地理位置
大喀纳斯景区墓葬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图瓦新村附近。
喀纳斯景区
交通信息
自驾: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大喀纳斯景区墓葬群,路程约123.1千米,用时约2小时15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