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侯祠碑刻 编辑
柳侯祠碑刻,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城中区文惠路柳侯祠内。 柳侯祠碑刻所依托的柳侯祠建筑包括主体建筑柳侯祠,附属建筑柳宗元衣冠墓、罗池、柑香亭、思柳轩等。 柳侯祠为纪念唐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而建,始建于唐长庆二年(822年), 现址为明代柳侯祠庙址,清宣统初年在原址重建。
柳侯祠内外共存宋代至现代有关柳宗元史迹及柳侯祠沿革的碑刻50方,其中宋代刻的《荔子碑》为国家一级文物,因其句首“荔子丹兮蕉黄”而名,碑文摘自韩愈《柳州罗池庙碑》的《享神诗》,诗赞柳侯,字为苏轼亲笔,唐宋三大文豪的文采神韵凝于一碑,故称之为《韩文苏书柳事碑》或“三绝碑”。 柳侯祠碑刻记录了柳侯祠的历史变迁、历代对柳宗元政绩的赞颂与评价等,是研究柳州历史文化、城市沿革的重要实物资料。
2006年5月25日,柳侯祠碑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柳侯祠碑刻
地理位置: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城中区文惠路柳侯祠内
所处时代:宋至民国
保护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6-0850-4-40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荔子碑》刻于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柳州路文宣王庙碑》刻于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柳宗元像跋碑》刻于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柳州路重建灵文庙记》刻于元至大二年(1309年);《计宗道书荔子碑》:刻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重修罗池庙记》刻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
柳侯祠
荔子碑
《柳州路文宣王庙碑》刻于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唐元和十年(815年)八月,柳宗元主持重修柳州文宣王庙,十月落成,并撰文《柳州文宣王新修庙碑》,原碑久佚。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重刻,上方为柳宗元碑记,下方刻柳宗元像。
《柳宗元像跋碑》刻于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唐代罗池庙(今柳侯祠)曾镌刻有柳宗元像,宋末元初,毁于战乱。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重刻,藏于柳侯祠至今。
柳宗元像跋碑
《柳州路重建灵文庙记》刻于元至大二年(1309年),碑文记录了时任柳州路总管梁国栋主持重建灵文庙(今柳侯祠)的原由及经过。
柳州路重建灵文庙记
《计宗道书荔子碑》刻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唐韩愈撰文,明计宗道书。碑双面刻字,一面镌刻韩愈《柳州罗池庙碑》,一面刻《迎享送神诗》,即《荔子碑》。
计宗道书荔子碑
《重修罗池庙记》刻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碑文记述了重修柳侯祠的经过,对柳宗元文章、政事给予高度赞誉。
重修罗池庙记
柳侯祠始建于唐长庆二年(822年年),为纪念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柳宗元而建。现存建筑为砖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尖山式硬山,由仪门、中殿、后殿、东西廊、东西厢房及前、后庭院三进式庭院组成。
相关人物
柳宗元(773~819年),曾任唐代礼部员外郎,后被贬为柳州刺史,病逝于柳州。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柳州任职期间,政绩显著,废除奴俗、破除迷信、修明礼乐、开荒掘井、劝农生产、兴文办学,并引进中原先进科技知识,深受柳州百姓敬爱。
2023年7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柳州柳侯祠《荔子碑》《柳州路文宣王庙碑》《柳宗元像跋碑》等6方碑刻文物入选。
地理位置
柳侯祠碑刻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城中区文惠路柳侯祠内。
柳侯祠
交通信息
坐柳州公交14路可前往柳侯祠碑刻。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