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胖鼓楼 编辑
马胖鼓楼,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乡马胖村,建成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是三江境内较大的鼓楼之一。
马胖鼓楼是用榫卯结合的殿式塔形木结构建筑。鼓楼分成楼身、楼盖两大部分,楼身四周镶嵌木板、栏杆,楼内设厚木长凳、平台,楼中心是火塘。高约20米、底宽11米、共9层,层层飞檐,檐下绘民族图案、楼内设置长形大鼓一面,正厅板壁描绘美丽的侗乡风光。马胖鼓楼的建筑景观,风格独具,艺术韵味浓烈,质朴、自然,不仅有完整、独特的体系,还有其与现代生态急切呼唤的终极意义,其研究价值、观赏价值及审美价值都在少数民族建筑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1963年2月26日,马胖鼓楼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马胖鼓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马胖鼓楼
地理位置: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乡马胖村
所处时代:民国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6-1024-5-151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马胖鼓楼重修。
马胖鼓楼景色
相传,侗人在建造鼓楼的时候,其技艺只限于言传身教,他们没有施工的图纸,脑子却烙上了鼓楼的全部造型;他们根本不用复杂的计算,却凭着一根丈杆,一支竹笔,将硕长的杉树加工成梁、枋、橼、板等构件,然后用卯榫、木栓,将大柱、中柱、横梁和穿坊等巧妙地横穿斜套,纵横交错,不用一钉一铆,竟然可以达到上下吻合,严谨牢固,无缝无隙,丝毫不差的精确程度。作为纯手工制作的马胖鼓楼,历经了风风雨雨,依然不歪不斜,它充分体现了侗族建筑的创造能力。
名称由来
马胖鼓楼在侗寨中属高层建筑,鼓楼因为楼上置鼓得名。
相关记载
据说,在侗族历史上,凡有重大事宜商议,起款定约,抵御外来官兵骚扰,均击鼓以号召群众。由寨中“头人”登楼击鼓,咚咚鼓声响彻村寨山谷,就能迅速把人集中起来。无事是不能随便登楼击鼓的。现在,人们又增加了很多附加功能,比如娱乐、休闲、对歌、舞蹈、议会。
2006年5月25日,马胖鼓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置境域
马胖鼓楼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乡马胖村。
马胖鼓楼
门票
马胖鼓楼不收取门票。
交通信息
自驾:进入G209,稍向右转进入20251线,进入秀峰北路,进入秀峰南路,进入S309,直行进入X638,右转进入X641,进入Y107,到达马胖鼓楼。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