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里三王宫 编辑
和里三王宫,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和里欧阳寨南200米处,是侗族人民祭祀古代夜郎侯的寺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初称三王庙。
和里三王宫歇山式砖木结构,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分前后楼,中隔天井,前楼设有戏台,后楼大殿为三开间平房。和里三王宫整体布局和神宫为古代汉族宫廷式建筑,但戏台、偏舍等又采用侗族穿斗构造干栏式,是一座典型的具有汉侗建筑艺术相互融合的建筑物,是侗族地区重要的古建筑。
2013年3月5日,和里三王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和里三王宫
地理位置: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和里欧阳寨南200米处
所处时代:清
占地面积:120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288-3-586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明隆庆六年(1572年),怀远各族人民抗暴斗争杀死知县马希武,明王朝派兵镇压杀害大批起义者,于是这一带群众为了逃难而人走家迁,三王庙也随之迁到今和里村。后经多次修建,规模逐步扩大。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侗族人民群众集资募捐,大规模扩建宫堂,对和里三王宫进行修理。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期间,和里三王宫遭到严重破坏。
和里三王宫
大门
和里三王宫大门居中,门上镶有一块大青石板,书写“三王宫”三个金光大字。石板上方,雕有宋朝仁宗皇像和排座朝廷文武官员共商国事的图案。
戏台
和里三王宫前楼设有戏台,戏台两侧有一副对联:“大花脸弄斧班刀若还是真这还了得;小包头装饰模样倘说非假更说不完。”戏台两旁有两对木刻雕像。左边是薛丁山和樊梨花,手握刀枪双马并行英姿飒爽,右边是杨宗保和穆桂英横刀立马,威风凛凛。正厅两侧墙上,悬挂着高大显眼的镜屏匾,左边是一块素镜,标志着明镜高悬的正气。厅堂里矗立着四大顶柱,各是直径六十厘米以上的古老杉木。正厅中央有座神殿,殿角上下是金装银饰,四条栋柱各雕有四头大象扛柱顶天,柱身上刻有金龙吐珠,殿门顶端雕刻双凤朝阳,两旁挂一副镜子雕荷花灯笼,对面悬有一个乾隆年间铜铸的大钟鼎。殿前案席摆列香炉宝鼎、灯台,烛台。殿内坐着三王父子的神像,雕刻精巧,画工精美。厅堂墙壁上,左有一幅文王访贤图,右有一幅刘备三顾茅庐图。两幅图都是水彩画。
风雨桥
和里三王宫门口右侧有一座侗族人民独有的木头结构的风雨桥。桥长约三十米,桥上盖瓦,桥中建有多角宝塔形的桥亭三座。桥拱用大青石块砌成,桥面均用青石板平铺。通道两侧有栏杆、长凳,便于行人游览观赏休息。
传说轶事
据当地群众说:早在汉朝初期,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领袖竹多同,生得姿态庄严,德智超群,忠诚厚道,得到黎民的爱戴和尊敬,一致拥护他统管地方政务。后来竹生有三个儿子,皆德才兼备,智勇双全。汉武帝南征时,竹家父子晓明时务,为武帝统一大业和民族团结立了功勋。武帝赐印绶封竹家父子为夜郎侯。依旧统管少数民族地区民政。竹在任中正直无私,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当竹逝世后,群众怀其德政而立庙雕像祭祀。明朝郝皇统军南下平乱,走楚去粤,路过此地,就袭用汉武帝的办法,敕竹多同为竹王,封三子为三王。因此在和里、南寨双溪口处建筑“三王宫”,为其立传。因世远年长湮尘,屡改庙貌。
2006年,和里三王宫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和里三王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三王宫四周围墙墙基为基线,向东、北、西面各外延30米,南面外延40米范围内;附属物“人和桥”以桥为中心,向东、北、西、南面各外延30米范围内。
地理位置
和里三王宫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和里欧阳寨南200米处。
和里三王宫
交通指引
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距离和里三王宫23千米,驾车约30分钟可到到。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柳州旧机场及城防工事群旧址
上一篇 柳城巨猿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