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服 编辑
中国古代对军人作战时所着服装的称谓,也称“战袍”、“戎衣”、“戎装”等。
中文名:战服
解释:中国古代对军人着服装的称谓
又称:“战袍”、“戎衣”、“戎装”
出处:《本事诗》
赵武灵王决心从改革战服着手,改变在战场上被动挨打的局面。公元前 307年,有一天他上朝时穿了一身胡服,对满朝文武大员宣布:赵国军队今后要改着胡服,练习骑射,并要大臣们在着装改革上率先垂范。赵武灵王的这一举措,惊呆了在场的许多大臣,他们认为改穿胡服,违背了先圣的教诲,破坏了中原文化礼仪,有损民族尊严,表示难以接受,其中反对最凶的是赵武灵王的叔叔公子成。朝后,赵武灵王亲自登门拜访,用一番道理说服了公子成,第二天两人同着胡服上朝,大臣们一看公子成穿上了胡服,也只好改装。赵武灵王很快颁发了军服令,并提拔重用执行军服令最坚决的人,不久胡服在全国军队中普遍着用。随着战服的革新,赵军的战斗力得到很大提高,北驱匈奴,西抗强秦,东伐齐燕,使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之一。胡服的推广,虽然改变了长袍宽袖不便于作战的状况,但仍然阻挡不了刀枪剑戟的刺杀。为了更好地在战场上保护自己,人们逐步把盾的功能移植到服装上来,于是出现了可以有效地防护冷兵器杀伤的盔甲。随着铁器时代的到来,盔甲渐渐地改用铁金属来制作,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