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编辑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Faculty of History,Nankai University)是南开大学下设二级学院,入选教育部本科招生“强基”计划、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中国社会史学会、拉丁美洲史研究会和天津市历史学学会的秘书处设在学院。
1919年,南开大学建校之初就设有历史学门。1923年秋,南开大学迁入八里台新址,正式成立历史系。1937年抗战爆发,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合组为“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并入西南联大的历史系。改革开放以后,依托历史系,南开大学成立历史研究所(1979年)、古籍整理研究所(1983年)、日本研究中心(1988年)和拉丁美洲研究中心(1993)。2000年10月,历史系、历史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和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合并组建历史学院。
根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设3个教学系,开设3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有专任教师99人,包括教授46人。
中文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外文名:Faculty of History,Nankai University
简称:南开历史学院
创办时间:2000年
办学性质:二级学院
主管部门:南开大学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黄家友 、院长:余新忠
本科专业:3个
硕士点:一级学科3个
博士点:一级学科3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
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1个二级学科3个
院系设置:3个教学系
地址:天津市津南海河教育园区同砚路38号
20世纪20年代初期,社会活动家和历史学家梁启超来南开大学讲学。1923年,南开大学正式建立历史系。学者蒋廷黻博士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蒋廷黻在南开工作了6年,是历史系的奠基人。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当年9月,南开大学奉命南迁,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合组为长沙临时大学。翌年4月,又徙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南开历史系遂并入"西南联大"历史系。
1952年,教育部进行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工作,原北京大学兼历史系主任郑天廷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雷海宗教授相继调至南开,分别担任历史系主任和世界史教研室主任。
20世纪50年代中叶,历史系除设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3个教研室外,还建立了明清史研究室。60年代上半叶,又相继建立了美国史研究室、日本史研究室、拉丁美洲史研究室。
1979年,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成立,吴廷璆担任所长。
1983年,南开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诞生。
1988年,日本研究中心成立。
1993年,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成立。
1994年,历史系被国家教委确定为首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
2000年10月,历史系、历史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和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合并组建历史学院。
2005年,“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985工程”哲学社科创新基地“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中心”和“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相继建立。
2007年8月,历史学科的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个二级学科入选国家重点学科,历史学科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2015年9月,历史学院整体顺利迁入津南校区新的学院大楼。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院系专业
根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设3个教学系,开设3个本科专业。
教学系:中国史学系、世界史学系、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
本科专业:历史学、世界史、文物与博物馆学
师资力量
学院活动
根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专任教师99人,包括教授46人,副教授34人,讲师及师资博士后19人,博士生导师47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领军人才计划特聘教授4人、青年学者1人,中组部万人计划文科领军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人,天津市教学名师3人,天津“131”创新型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2人,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委员会历史组成员2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委3人,国家留学基金委评议专家8人,中宣部“马工程”首席专家2人。另有20余人次担任全国性学会的正副会长。
国家级教学名师:李治安
教育部跨世纪人才:陈志强
全国优秀教师:王先明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沛、赵学功、付成双、刘毅等
天津市教学名师:哈全安、王晓欣、陈志强
教学建设
根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3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天津市级精品课程2门;学院设立了文博考古实验教学中心、数字史学实验教学中心。2020年,学院入选教育部本科招生“强基”计划、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历史学、世界史、文物与博物馆学
国家“拔尖计划”2.0基地:历史学
类别 | 课程名称 |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中国古代后期史、世界上古中古史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中国古代后期史、世界上古中古史 |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 | 诸子的智慧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生态文明、中华国学、拜占庭历史与文明、中华国学 |
天津市级精品课程 | 中国古代前期史、中国近代史 |
学科建设
根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天津市高校重点学科1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
重点学科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历史学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地区国别史
天津市高校重点学科:考古学与博物馆学
学位授予
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
科研平台
根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2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区域与国别史研究备案中心,天津市“131”创新团队1个,中国社会史学会、拉丁美洲史研究会和天津市历史学学会的秘书处设在学院。
序号 | 名称 | 类型 |
---|---|---|
1 | 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2 |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 |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3 | 古籍与文化研究所 | 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会直接联系单位 |
4 | 拉丁美洲研究中心 | 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备案)基地 |
5 | 美国研究中心 | 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备案)基地 |
6 | 希腊研究中心 | 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备案)基地 |
7 | 文博考古研究中心 | 南开大学非实体研究机构 |
8 | 西方古典文明研究中心 | 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非实体研究机构 |
9 | 明清史研究中心 | 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非实体研究机构 |
10 | 东欧拜占庭研究中心 | 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非实体研究机构 |
11 | 当代国际关系史研究中心 | 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非实体研究机构 |
12 | 国际多元综合文化研究中心 | 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非实体研究机构 |
13 | 中国生态环境史研究中心 | 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非实体研究机构 |
14 | 天津文化研究中心 | 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非实体研究机构 |
15 | 故宫学与明清宫廷研究中心 | 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非实体研究机构 |
16 | 宋元史研究中心 | 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非实体研究机构 |
17 | 丝路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 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非实体研究机构 |
18 | 韩国研究中心 | 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非实体研究机构 |
19 | 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 | 历史学院自设非实体研究机构 |
20 |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 | 历史学院自设非实体研究机构 |
科研成果
根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近10年来,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共14项,7部著作入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文库。每年出版数十部高质量的学术著作,发表论文百余篇。2000年以来在《历史研究》刊文93篇,2013年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刊文7篇。获得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8项,三等奖10余项,省部级奖励50余项。获得“希腊最高文学艺术奖勋章”“加拿大总督勋章”“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全球华人国学成就奖”“国际亚洲研究学者大会中文著作奖”等多项学术荣誉与奖励。出版了系列大型学术著作:《南开史学家论丛》第1-3辑(21册)、《百年南开史学名家文库》(10册)、《雷海宗文集》(5卷)、《魏宏运文集》(6卷)、《冯尔康文集》(10卷)、《刘泽华全集》(12卷)、《俞辛焞著作集》(10卷)、《张友伦文集》(6卷)、《百年南开日本研究丛书》(19册)等。
项目名称 | 获奖类别 |
---|---|
清代卫生防疫机制及其近代演变 | 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著作论文二等奖 |
乡路漫漫:20世纪之中国乡村(1901-1949) | 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著作论文二等奖 |
中国政治思想通史 | 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著作论文三等奖 |
文化活动
根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举办第五届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会,举办团学联全体大会暨素拓活动。
现任领导
职务 | 名单 |
---|---|
党委书记 | 黄家友 |
院长 | 余新忠 |
党委副书记 | 张尧、王凛然 |
副院长 | 刘毅、付成双、王昊、张尧、丁见民、夏炎、袁胜文 |
历任领导
在任时间 | 学系主任 | 在任时间 | 系党总支书记 |
---|---|---|---|
1946-1949 | 冯文潜(兼) |
|
|
1949 | 吴廷璆(代) |
|
|
1949-1952 | 杨生茂(代) |
|
|
1952-1964 | 1957 | 李云飞 | |
1964-1972 | 吴廷璆 |
|
|
1972.5-1972.12 | 任洪林 | 1972-1975 | 任洪林 |
1972.12-1985 | 魏宏运 | 1975-1983 | 任洪林 |
1985-1991 | 刘泽华 | 1984-1994 | 陈志远 |
1991-1995 | 陈振江 | 1994-2000 | 门连凤 |
1995-1998 | 朱凤瀚 | ||
1998-2000 | 张国刚 |
|
|
在任时间 | 学院院长 | 在任时间 | 院党委书记 |
---|---|---|---|
2000-2006 | 李治安 | 2000-2015 | 门连凤 |
2006-2011 | 陈志强 | 2015-2021 | 赵桂敏 |
2011-2014 | 杨栋梁 |
|
|
2014-2020 | 江沛 |
|
|
在任时间 | 所长 | 备注 |
---|---|---|
1979-1986 | 吴廷璆 | 兼 |
1986-1991 | 张友伦 |
|
1986 | 吴廷璆 | 名誉所长 |
1991-2000 | 南炳文 |
|
在任时间 | 所长 | 备注 |
---|---|---|
1984-1986 | 杨翼骧 |
|
1989-1993 | 郑克晟 |
|
1993-2000 | 赵伯雄 |
|
在任时间 | 主任 | 备注 |
---|---|---|
1991-2000 | 洪国起 |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