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潼南区 编辑
潼南区,隶属重庆市,位于重庆西北部、渝西地区,重庆主城都市区“桥头堡”城市 ,东邻合川区、铜梁区,南接大足区,西连四川安岳县、安居区、船山区,北与蓬溪县、武胜县相邻。 潼南属盆地浅丘地貌,地势平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总面积1583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潼南区常住人口68.11万人。 截至2023年6月,潼南区辖3个街道、20个镇, 区人民政府驻桂林街道兴潼大道120号。
潼南区于东晋宁康元年(373年)建制设县,1912年设东安县,1914年,因地处潼川府之南更名为潼南县,1958年,潼南属绵阳专区。1976年1月,潼南改隶江津地区,1997年,潼南隶属重庆直辖市。2015年6月27日,潼南撤县设区,诞生了杨闇公、杨尚昆、杨白冰等时代伟人,孕育了陈抟、吕大器、廖静秋等历史文化名人。是成渝新型工业基地、渝西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国西部绿色菜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板块,是全国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区。
潼南区有大佛寺景区、双江古镇、陈抟故里景区等人文景点,拥有4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川渝地区重要交通枢纽,有渝遂铁路、渝遂高速公路、潼荣高速公路和合川—安岳高速公路,246国道、319国道、351国道线穿境而过。2017年7月14日,被命名国家卫生城市。 2022年10月14日,入选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根据《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被划入渝西地区。
2022年,潼南区地区生产总值558.51亿元,增长3% 。
中文名:潼南区
外文名:Tongnan District
行政区划代码:500152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中国重庆市
地理位置:长江上游地区重庆西北部渝西地区
面积:1583 km²
下辖地区:3个街道、20个镇
政府驻地:重庆市潼南区桂林街道兴潼大道108号
电话区号:023(+86)
邮政编码:40266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人口数量:68.11 万(2022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潼南大佛寺、双江古镇、杨闇公故里景区
火车站:潼南站
车牌代码:渝
地区生产总值:558.51 亿元(2022年)
潼南区
潼南区域在周秦之际属巴国和蜀国。
周代,今川渝地区分别为巴、蜀两国,潼南涪江一带属蜀国,琼江一带属巴国。
秦朝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潼南分隶巴、蜀二郡。
西汉,汉高帝时,潼南涪江一带属广汉郡广汉县。武帝时,潼南琼江一带属犍为郡。
蜀汉,潼南涪江一带属广汉郡德阳县,琼江一带仍属犍为郡。
西晋,李特据蜀,设德阳郡,领德阳一县。东晋,安帝隆安二年(398年),置遂宁郡(郡治在今重庆市潼南县境原大佛乡下县坝),领德阳县。孝武帝时,分德阳县设晋兴县,为潼南境内置县之始。
南北朝,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晋兴县更名始兴县,隶怀化郡。北周,始兴县隶石山郡,领潼南涪江一带;另置安居郡,潼南琼江一带隶安居郡柔刚县。
隋朝,废郡置州,始兴县隶遂州,柔刚县隶普州,另置隆龛镇。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改柔刚县名安居县。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始兴县名青石县,潼南分隶安居、青石两县。炀帝大业三年(607年),遂州改称遂宁郡,青石县隶之。炀帝大业十二年(616年),升隆龛镇为隆龛县(县治在今重庆市潼南县崇龛镇瓦子堡),辖潼南琼江一带,隶资阳郡。
唐朝,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遂宁郡复置遂州,仍领青石县。武德二年(619年),复置普州,隆龛县隶普州。中宗景龙二年(708年),分青石县置遂宁县(县治在今重庆市潼南县原大佛乡下县坝)。玄宗先天元年(712年),改隆龛县名崇龛县。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移县治于东流溪坝。
宋代,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年),降崇龛县为镇,并入安居县,隶普州安岳郡。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青石县并入遂宁县,次年,复置青石县。
潼南区夜景
元朝,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县治自戴场坝迁巴川镇,戴场坝一带划归四川等处行中书省遂宁县。至元十九年(1282年),并遂宁、青石二县入小溪县,隶遂宁州。至此,县境不再设县治。
明朝,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降遂宁州为遂宁县,并小溪县入遂宁县,隶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潼川州。潼南全境为遂宁辖地。太祖洪武十年(1377年),并蓬溪县入遂宁县。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分置蓬溪县。遂、蓬分县,涪江左岸地域属蓬溪,涪江右岸地域留遂宁。
清代,顺治十年(1653年),并遂宁县入蓬溪县,顺治十七年(1660年),复分置遂宁县。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潼川州为府,领三台、射洪、盐亭、中江、蓬溪、遂宁、安岳、乐至等八县,直至清末。
民国元年(1912年),新建东安县,由四川省直辖。民国二年废省改道,东安县隶川北道潼川府。民国三年(1914年),川北道改名嘉陵道,东安县更名潼南县(潼南正式得名)。民国十八年(1929年),废道府建制,潼南县由省直辖。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实行行政督察区制,潼南县隶四川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50年,潼南县隶川北行署遂宁专区。
1952年9月,潼南县隶四川省遂宁专区。
1958年,遂宁专区并入绵阳专区,潼南隶属绵阳专区。
1976年1月,潼南县由绵阳地区改隶江津地区。
1981年,江津地区改名永川地区,潼南隶属永川地区。
1983年4月,永川地区并入重庆市,潼南县亦隶属重庆市。
2015年6月27日,重庆市潼南区正式挂牌。
2022年11月25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区县文旅创意产业联盟”成立,潼南区加入联盟。
潼南区全景图
区划沿革
潼南区行政区划图
1953年,将合川县(现合川区)别口乡、万寿区甑子场、安岳县白水乡第八村曾家小湾及龙桥沟等处划归潼南县。
1994年1月撤区并乡建镇后,潼南县辖梓潼、双江、塘坝、柏梓、光辉、小渡、卧佛、太安、上和、古溪、桂林、宝龙、龙形、新胜、玉溪、花岩、飞跃、米心、群力、五桂、新华、永胜22个镇;田家、永安、文明、安兴、龙项、檬子、别口、红花、寿桥9个乡。
1999年7月9日,重庆市政府批复同意潼南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机关驻地由梓潼镇正兴街27号、23号、34号、59号迁至梓潼镇莲花村拟新建的行政中心内。
2000年7月,光辉镇更名为崇龛镇。
2002年末,潼南县辖22个镇、9个乡,21个居委会、283个行政村。
2006年6月16日,重庆市政府批复同意潼南县将31个乡镇调整为22个乡镇和街道。其中,撤销5个镇、6个乡,设立2个街道,调整6个镇、2个乡行政区域范围,保留11个镇、1个乡行政区域政府和驻地不变。具体为:撤销梓潼镇、桂林镇,设立梓潼街道、桂林街道;撤销新华镇,并入米心镇;撤销飞跃镇、红花乡,并入古溪镇;撤销永胜镇,并入田家乡;撤销文明乡、永安乡,并入柏梓镇;撤销龙项乡,并入田家乡、别口乡;撤销檬子乡,并入龙形镇;撤销安兴乡,并入双江镇、玉溪镇。
2011年4月29日,重庆市政府批复同意撤销田家乡、别口乡、寿桥乡,设立田家镇、别口镇、寿桥镇。调整后,全县辖2个街道、20个镇:梓潼街道、桂林街道、上和镇、龙形镇、古溪镇、宝龙镇、玉溪镇、米心镇、群力镇、双江镇、花岩镇、柏梓镇、崇龛镇、塘坝镇、新胜镇、太安镇、小渡镇、卧佛镇、五桂镇、田家镇、别口镇、寿桥镇。
2020年7月23日,调整梓潼街道管辖范围,增设大佛街道。调整后,梓潼街道辖接龙桥社区、碉楼坡社区、纪念碑社区、岩湾社区、大桥社区、哨楼社区、石盘社区、高梯社区、云谷社区、祁佛社区10个社区,大坪村、五郎村、李台村、罗家村、青岩村、奇龙村6个村,街道办事处驻大桥社区建设东路183号(原址);大佛街道辖原梓潼街道的李家祠社区、石碾社区、胜利社区、卫星社区、豆芽湾社区、八里社区6个社区,丰产村、前进村、新生村、火盆村、文家村5个村,街道办事处驻石碾社区涪江路458号(原潼南区大佛寺景区管委会驻地)。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潼南区辖3个街道、20个镇,分别为:桂林街道、梓潼街道、大佛街道、上和镇、龙形镇、古溪镇、宝龙镇、玉溪镇、米心镇、群力镇、双江镇、花岩镇、柏梓镇、崇龛镇、塘坝镇、新胜镇、太安镇、小渡镇、卧佛镇、五桂镇、田家镇、别口镇、寿桥镇。 潼南区人民政府驻桂林街道兴潼大道120号。
位置境域
潼南区位于重庆西北部,地处涪江、琼江中下游,东邻合川区、铜梁区,南接大足区,西连四川省安岳县、安居区、船山区,北与四川省蓬溪县、武胜县相邻,与四川省嘉陵区相望。地跨东经105°31′41″至106°00′20″、北纬29°47′33″至30°26′28″之间。东西阔47千米,南北距72千米,幅员面积1583平方千米。
潼南区
地形地貌
潼南区属盆地浅丘地区,海拔在300-450米之间;其中丘陵面积达1256.11平方千米,占幅员面积的79.4%,河谷面积122.67平方千米,占幅员面积的7.8%,台地面积74.87平方千米,占幅员面积的4.7%。
气候
潼南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条件较好,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春季气温回升快,夏季日照多,冬无严寒,霜雪少见等特点。县境内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为17.5℃,最低年份为17.1℃,最高与最低年温差0.7℃,气候的变化较为稳定。多年最高月平均气温为30℃,最低月平均气温为6.9℃。全年最热是8月,平均气温28℃;最冷是1月,平均气温6.9℃。极端最高气温41.4℃,极端最低气温-3.8℃。全年无霜期33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有264天,积温5673℃。夏季光照充足,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热量条件。境内降水来自天空的雨水,雪与雹固态水少,降水量地区差异较小,季节变化较大。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69.2毫米,年际变化差为780~1280毫米。一般春季(2~4月)降水为130.8毫米,占全年的13%;夏季(5~8月)为539毫米,占全年的56%;秋季(9~11月)为267毫米,占全年的27%;冬季(12~1月)为32.4毫米,占全年的4%。
水文
青云湖
潼南区有涪江、琼江贯穿区境,流程达194千米,涪江年径流总量达145.2亿立方米,琼江年径流总量为8.4亿立方米。另有大小溪河73条,呈树枝状排列,总长1022千米。
土壤
潼南区出露的土壤主要由遂宁组、沙溪庙组、蓬莱镇组母质发育而成,遂宁组母质发育形成的土壤占耕地的62.1%,沙溪庙组母质发育形成的土壤占耕地的25.34%,蓬莱镇组母质发育形成的土壤占耕地的1.69%,新冲积土壤占耕地的3.99%。
生物资源
潼南菜花节
潼南区经济林木类有700余个品种,其中果树有6个科,23种,693个品种,桑树7个品种。经济作物15种253个品种,以蔬菜、桑、果、油料为主;潼南县林木资源种类有57科111种。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潼南区渔类资源有96种之多,有胭脂鱼、江团、鯿鱼、鳜鱼、青龙棒、赤根鳟等名贵鱼种。 全年森林拥有面积达29494.85公顷,当年造林3333公顷(含社会投资造林),森林覆盖率达到45%。
潼南区涪江南岸全貌
矿产资源
潼南区新城图
潼南区境内天然气储量丰富,矿权面积约1580平方千米,探明可采储量超过3000亿方。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常住人口68.11万人,比上年减少0.9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1.21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
2022年,潼南区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0.91亿元,比上年增长60.2%。升级建设镇街、村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个;新建图书流通点2个、社会分馆1个。潼南区建成江北体育场,体育公园成为全国户外活动基地,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21年,潼南区举办菜花节、龙舟赛、国际柠檬节、大佛寺迎春庙会、大佛寺养心音乐会等节会赛事20余个,以节会“盛宴”释放文旅消费市场新活力。塘坝镇天印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崇龛明月社区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涪江龙舟赛被授予“2021年度川渝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潼南区古镇民居观光农业二日游”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文化旅游部纳入全国300条旅游精品线路。绣球系列获得2021年重庆好礼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大赛铜奖,入选2021重庆好礼外事礼品。成功举办“唱支山歌给党听”—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巴渝儿女歌唱党”万人同唱一首歌潼南分会场活动,“感恩新时代·迈向新征程”我们的小康生活——重庆市潼南区乡村村晚活动。组织开展“百年同舟·翰墨华章”潼南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联展。
2022年5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发布,该区被纳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规划范围。
医疗卫生
2022年,潼南区卫生健康支出5.24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36个,设置床位3691张,卫生技术人员4400人,其中执业
2022年,潼南区共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28万人,比上年增长10.1%;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9.36万人,增长0.3%。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26万人,增长4.3%;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8.03万人,下降2.9%。工伤保险参保人数9.76万人,下降2.4%。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66万人,增长5.6%。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59万人,下降0.1%。2022年,潼南区共有1938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6904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717元/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581元/月。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人数233人,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人数4796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为932元/月。社区养老服务站94个,村级互助养老点144个。
文物
2021年,潼南区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4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6处,全国历史文化名镇1处,市级历史文化名镇1处,国家级传统村落3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606处、可移动文物456件(套)。
名称 | 简介 | 图片 |
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 | 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始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3年),初名“定明院”,又名“南禅寺”。后因宋朝在寺内依山凿一大佛,改称“大佛寺”。2006年,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杨氏民宅 | 杨氏民宅位于潼南区双江镇正街北端,始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杨氏民宅采用了抬樑式与穿斗式结合建造手法,其建筑排列规范,布局严谨,规模宏大,雕刻精美。占地面积540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间51间,108扇门,漏窗300余堵。曾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赞誉为“民族的瑰宝”,是目前中国西南地区保存最完整、最具规模、最具特色的清代民居建筑。2006年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独柏寺 | 独柏寺始建于唐咸通三年(862年),经过唐、宋、元等各代的维修改建,目前只保存了正殿和后殿。独柏寺正殿为元代建筑,是西南地区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是重庆市目前保存完好最古老的建筑,也是重庆市目前仅存的一座元代木结构建筑。2000年被列为重庆市级保护单位,2013年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千佛寺摩崖石刻 | 千佛寺摩崖石刻造像,因崖壁上开凿有很多佛像而得名,共有43龛,各类造像311身,题记31则,开凿年代到可从元明追溯到中唐,以晚唐、北宋时期造像为主。千佛寺摩崖石刻已于2013年3月5日,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入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 |
|
非遗
2021年,潼南区市级非遗项目3类9项10个,区级非遗项目8类32项35个。
潼南油菜花景区全景图
2021年,潼南区人文与自然景观共129处,对外开放旅游景区32处,其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4处,国家级农业观光旅游示范点3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处,市级旅游度假区1处,市级智慧旅游示范景区4处,市级乡村文化乐园1处,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处,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16处。
景区名称 | 景区简介 | 图片 |
---|---|---|
大佛寺景区 | 大佛寺景区位于重庆潼南区城西北1.5千米的定明山下,主要景观有:玉皇殿、观音殿、大佛殿、石磴琴声、鉴亭、顶天佛字、关羽像、救苦天尊、翠屏秋月、海潮音等。1999年评为重庆市风景名胜区,2006年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8月创国家AAA级景区。 2014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
陈抟故里(菜花)景区 | 陈抟故里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潼南区崇龛镇,距潼南城区30千米,景区总幅员面积约2.3平方千米。有太极古镇、太极塔、高36.9米的陈抟塑像、佛教圣地玉佛寺、千佛岩、万佛岩、明月山、遇仙桥、八角井等自然景观。 景区既是宋初著名道教学者和道教诗人陈抟的故乡,又是“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油菜花核心区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其中以油菜为主要背景、小麦为配景种植的中国最大油菜花太极图案,直径达236米。花海泛舟,春风佛面,清澈的琼江穿境而过,形成了“十里菜花、黄金铺地”的壮美景观。2008开始,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二届菜花节,2009年,潼南油菜花景区被评为“中国最美的油菜花海”之一,2010年被评为“重庆十大春季旅游目的地”之一。 |
|
双江古镇 | 双江古镇,距离潼南城区8千米,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古镇北枕银龙山、南屏金龙坡、东临滔滔涪江,猴溪河绕山转,似玉带缠腰,溪水和山峦对古镇形成了两个层次的环抱,极具山水特色,素有“小重庆”之称。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首批特色小镇,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重点中心镇。古镇保存有长滩子大院、田坝大院、邮政局大院、源泰和大院、兴隆街大院、禹王宫、惠民宫等20余座四合院式的清代民居建筑,总面积达3.8万平方米。 |
|
杨闇公故里景区 | 杨闇公故里景区,位于重庆市潼南城西北10千米的双江镇,是第四任国家主席杨尚昆及其胞兄革命先烈杨闇公的出生地。由杨闇公旧居、陵园,杨尚昆旧居、陵园,杨氏民居,禹王宫六个景点组成。杨闇公旧居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四知堂为全国廉政教育基地,是重庆六个红色景区暨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2011年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
古代人物
陈抟(871年-989年)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字图南,自号“扶摇子”。潼南县崇龛镇人。(出生地有争议)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对宋代理学具有开源之功;开创了宋明易学研究的规模与传统;为宋元道教内丹派的形成奠定了初步理论基础。
张鹏翮(1649年-1725年),字运青,一字宽宇,清代名臣。历任大理寺少卿、浙江巡抚、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要职。为官重民生疾苦,深受百姓爱戴。
近代人物
杨闇公(1898年-1927年),重庆潼南人,原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任书记。1913年入南京军官教导团学习,1918年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192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2月,被选为中共重庆地方委员会(即中共四川省委)书记。1927年,重庆“三·三一”惨案发生后,于4月6日深夜,四川军阀将他押至浮图关秘密处死。
杨尚昆故居内院
杨白冰(1920年-2013年),重庆潼南人,原名杨尚正,杨尚昆弟弟,上将。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谭世良(1905年-1930年),原中共潼南支部书记。1925年入潼川(今三台县)联立中学就读。后以潼南书店为掩护,成立了中共潼南书店支部。1930年8月17日,谭世良从容就义,时年25岁。
江涛(1898—1932),本名汪兴武,原中共潼南赤卫队支部书记。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8月,江涛被国民党杀害。
严诗金(1943年-1962年),革命烈士。出生贫农家庭。1960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7887部队,后参加过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蔡琨(1924年-1949年),又名梦慰、德明,革命先烈。1945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曾联络一批革命志士到广安与民革合作,从事地下活动。1948年,发行的进步刊物-《挺进报》被查抄,蔡琨被捕。在渣滓洞狱中,他倍受折磨,身患严重肿病,虽被严刑拷打,却始终不屈。
钟凌云(?-1949年)又名钟宣树,中国共产党党员,革命烈士。他初中毕业后,曾在交通部公路总局第十运输处保养场工作。1949年10月1日在重庆被捕,关押于“新世界”看守所,狱中坚贞不屈。1949年11月29日被押至重庆郊外歌乐山上松林坡刑场杀害,殉难时年仅26岁。
张洪友(1959年-1982年),革命烈士。1979年1月参军入伍。入伍3年多,5次受嘉奖。被评为学雷锋积极分子,优秀共青团员,“拥政爱国”先进个人。
郑朝元,战斗英雄、特等功臣,定居于滁州市。1950年参军入伍,1951年1月赴朝参战。1953年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颁发的一级国旗勋章。回国后被授予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1953年12月,被保送到南京步兵学校深造学习。作为战斗英雄,两次到北京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64年9月,被确定转业到地方。
潼南区菜花风景
2003年1月,农业部向潼南区分别颁发了“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基地县达标单位”、“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基地县先进单位”证书。
2007年11月,潼南区被重庆市确定为“对外劳务合作基地县”。
2012年12月,重庆潼南等区县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2016年12月7日,潼南区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2016年12月,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7年7月14日,潼南区被命名国家卫生城市。
2018年12月13日,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12月19日,潼南区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12月31日,入选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
2020年11月,被评为重庆市第七届双拥模范城(县);11月25日,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7月30日,入选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名单 ;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2年2月,入选国家卫生城市(区)名单 ;4月,入选国家级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名单 ; 8月,入选2022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10月8日,入选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