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恩裕 编辑
吴恩裕辽宁沈阳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北平从事编辑工作,后在英国伦敦大学获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重庆中央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政治系教授,北京政法学院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及北大法律系、国际政治系教授。1933年开始发表作品。
中文名:吴恩裕
别名:笔名惠人、负生
国籍:中国
民族:满族
出生日期:1909年12月10日
逝世日期:1979年12月12日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职业:文学作家
出生地:辽宁沈阳
代表作品:《曹雪芹的生平》
吴恩裕
吴恩裕朱笔批校
曹雪芹《废艺斋集稿》丛考
作者名称 吴恩裕
作品时间2010-11-1
《曹雪芹《废艺斋集稿》丛考》是2010年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恩裕。
曹雪芹丛考
作者名称 吴恩裕
作品时间1980-2
《曹雪芹丛考》是2019年7月1日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恩裕。
曹雪芹佚著浅探
作者名称 吴恩裕
作品时间2019-7
《曹雪芹佚著浅探》是2019年7月1日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恩裕。
曹雪芹在北京的日子
作者名称 吴恩裕
作品时间2008-6-1
《曹雪芹在北京的日子》是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1日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恩裕。
马克思的政治思想
作者名称 吴恩裕
作品时间2008-9-1
《马克思的政治思想》的性质,犹如我十年前出版的那本《马克思的哲学》一样:既不取感情上的赞成态度,也不取感情上的反对态度。我只是对马克思的学说,做纯粹学术的研究。《马克思的政治思想》的范围,不限于中文书名中的“政治”思想,也不限于英文原题目的“社会及政治”思想;取材的时代,亦非囿于一八四一年到一...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集
作者名称 吴恩裕
作品时间1981-8-1
有关曹雪芹八种
作者名称 吴恩裕
作品时间1958-1
吴恩裕(1909年-1979年),辽宁沈阳人。满族。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毕业后任北平《晨报》的文学、哲学副刊《思辨》主编和《文哲月刊》主编。1936年公费留学英国,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师从著名政治学家拉斯基教授研究政治思想史,于1939年获博士学位。1939年至1946年任重庆中央大...
查看更多书籍
旧中国时期
旧时,中国许多政治学的学者曾经很活跃,比如张奚若、钱端升、周炳琳、杨人楩、王造时、吴恩裕等人,这些学者大体上都属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们一方面在大学教书,一方面不断用言论来参预社会变革。我在查阅《观察》周刊、《新路》周刊、《世纪评论》等刊物时,常见这些大学教授的言论。
吴恩裕水墨画
国内关于吴恩裕的资料不是很多,我由于视野有限,只查阅到红学界几位学者在80年代初期写的怀念文字。吴恩裕在新时代是以红学家名世的,他先后写了《曹雪芹的生平》《关于曹雪芹》《己卯本石头记新探》等,对红学做出了贡献。但是吴恩裕的本业却不是红学,而是哲学和政治学。他是1933年清华大学哲学系毕业的,1936年到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从事研究工作,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我在做储安平和《观察》研究的时候,在《客观》《观察》《世纪评论》《东方杂志》上读到过他的许多关于政治学的专论,他也是列在《观察》封面上的撰稿人。吴恩裕和储安平同岁,当时正是壮年,从国外回来,雄心勃勃,想在民主宪政方面为国人多做一点工作,吴恩裕特别强调民主的实现和国民教育程度的关系。说到吴恩裕,我特别想说他和哈罗德·拉斯基的关系。治中国现代思想史的人,不应当忘记这位费边主义的理论家。考察40年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也不应当忽视拉斯基的影响。30年代中期,中国政治学的学者有好几位是从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出来的,如罗隆基、储安平、王造时、吴恩裕等。40年代储安平办《观察》周刊时,在外国人的文章中,以选择拉斯基的最多,而且每次署名都以教授相称,可见对他的尊敬。我不熟悉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情况,但就我所见而言,我觉得研究40年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拉斯基大概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
新中国时期
从吴恩裕的叙述中,我们能看出他自己的学术兴趣。他的专业是哲学,但他初到英国的时候,考取的是读历史的留英公费生,如果改习哲学,将不能获得公费。为此他曾苦恼过。“一个学习哲学已有五六年的人,突然迫他改习历史,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哲学如一杯浓郁芬芳的美酒,饮来味道深沉醇厚,耐人寻思。历史则是一杯白水,虽然也可能聊慰求知的渴欲,但不免淡而无味,不能引人入胜。”正是在这种苦闷中,他找到了拉斯基,学习政治学,此后即以此为自己的专业。吴恩裕年轻的时候,对历史持这样一种看法,可以想见,50年代以后,他改做《红楼梦》研究是迫不得已的。自己的专业已经不再允许研究,无奈之下只得另寻别路。1949年前,吴恩裕已经完成了《西洋政治思想史》(1947年)、《政治学问题研究》《马克思的政治思想》(1954年)、《唯物史观精义》(1947年)等,已经是一个对西方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有精深研究的学者,但他的学术道路后来偏离了他的学术兴趣。我不知道吴恩裕早年是否就对《红楼梦》有兴趣,但从《客观》和《观察》上的文章看,他是对民主宪政和社会进步抱有热情的。他在《客观》周刊写过《实行民主不能忽视教育》(4期)、《关于奥斯丁主权的讨论》(12期)、《认识政治与认识民主》(14期)等,在《观察》周刊写过《家庭关系政治关系民主政治》《论人性与私产》《国家与道德》《自由乎平等乎》《法律道德与大家利益》《一个历史的教训》《马开维里代表思想选集》《社会契约论》《读胡适之先生校足本密尔自传书后》等等,都在他的专业范围之内。与胡适、傅斯年等人比起来,吴恩裕这一代自由知识分子是抗战以后才学成归来的,40年代正是大有作为的时候,像他的同辈朋友储安平、费孝通等人一样,他们在40岁以后,已经没有做学问的条件了,想来真是痛心。几乎两代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的学者(以1900年和1910年前后出生的那些知识分子为代表),在他们50岁和40岁的时候,失去专心治学的时光,真是一个民族的巨大损失,他们是中国现代史上真正受过中西两面学术训练的学者。吴恩裕还做了红学研究,更多的学者则是什么都不能干了。
在英国期间
吴恩裕在英国的时候,拉斯基是他论文的导师,而且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曾多次帮助过他。1945年,吴恩裕在重庆《客观》第10期上曾发表过一篇长文《拉斯基教授从学记》,详细介绍了他在英国做研究的情况。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