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区 编辑

湖北省荆州市辖区

沙市区沙市区

沙市区,隶属湖北省荆州市。为荆州市中心城区,位于荆州城区东部,长江荆江段北岸。东接潜江市,南靠长江,与公安县隔江相望,西依荆州古城,北邻荆门市沙洋县,距省会武汉市237千米。全境跨东经112°13’一112°31’,北纬30°12’一30°25’,面积522.75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近40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沙市区常住人口为504893人。 截至2023年6月,沙市区辖6个街道、4个镇。

早在3000多年前,沙市就是楚国郢都的外港,明代中后期,沙市成为全国十二大商业都会之一。1895年,沙市被辟为通商口岸,“百年商埠”由此而兴。千百年来,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楚国令尹孙叔敖、忠义仁勇的武圣关羽、唐代诗圣杜甫、一代名相张居正都在沙市留下过生活的印迹;改革开放以来,沙市走出了樊明武、陈和生等5位院士,培育了奥运冠军吉新鹏、谌龙和影视歌明星袁泉、曾黎等诸多人物。

2022年,沙市区地区生产总值610.82亿元,比上年增长4.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4.7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86.0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00.09亿元,三次产业占比为4.05:46.82:49.13。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沙市区

外文名:Shashi District

行政区划代码:421002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湖北省荆州市

地理位置:荆州城区东部,长江荆江段北岸

面积:522.75 km²

下辖地区:6个街道、4个镇

政府驻地:长港路100号

电话区号:0716

邮政编码:4340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504893 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机场:荆州沙市机场

火车站:荆州东站

车牌代码:鄂D

地区生产总值:610.82 亿元(2022年)

历史沿革

编辑

沙市历史悠久,古有江津、夏首、津乡诸称。

唐代名为沙头市,简称沙市。

宋代,沙市始称为镇,属荆湖北路江陵县管辖。南宋咸淳末年(1274年),沙市建地方行政机构,设置监镇。

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年),沙市改属河南行省上路总管府江陵县。天历二年(1329年),江陵县改属河南行省中兴路,县治设于沙市。

明代,洪武七年(1374年),江陵县改属湖广行省荆州府,县治设沙市。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县治迁荆州,沙市仍属江陵县管辖。

清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沙市设巡检司,故称沙市司,隶属湖北省荆州府江陵县。雍正元年(1723年),清政府决定将荆州府通判移驻沙,设通判厅于青石街(现中山路),俗称“三府”。雍正元年(1723年)以后,沙市在行政区划上虽属江陵县,但行政机构设置则与县相当,直隶于荆州府。雍正七年(1729年),荆州府粮盐通判厅移驻沙市。咸丰元年(1851年),因川盐下运,荆州府同知厅也移驻沙市。光绪二年(1876年),沙市已改称为南乡,废除巡司,设置汛,故称沙市汛隶属江陵县。

民国元年(1912年),沙市属荆南道江陵县,为江陵县南乡沙市汛。民国十九年(1930年)县下行政机构废汛设区,沙市改为江陵县第二区,下设4镇。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沙市建立了镇,为江陵县县辖镇。

1949年7月15日,沙市解放。7月17日,沙市市人民政府建立,为湖北省省辖市。

1955年,改由荆州地区专员公署监督领导,仍为省辖市。

1979年6月,沙市市复由省直接领导。

1994年10月22日,省政府下文,荆州地区与沙市市合并,设立荆沙市(1996年12月19日改为荆州市)。同时设立沙市区,12月22日,沙市区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行政区划

编辑

2022年6月10日,荆州开发区六个社区划转沙市区工作交接会举行。划转的6个社区为:玉桥社区、周梁玉桥社区、高湖台社区、燎原新村社区、孙家河社区、月堤路社区。划转的6个社区总面积约7.14平方公里,总人口数约5.7万人。

截至2023年6月,沙市区辖6个街道、4个镇:中山街道、崇文街道、解放街道、胜利街道、朝阳街道、立新街道、锣场镇、岑河镇、观音垱镇、关沮镇。 区政府驻长港路100号。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沙市区,为荆州市中心城区,位于荆州城区东部,长江荆江段北岸。东接潜江市,南靠长江,与公安县隔江相望,西依荆州古城,北邻荆门市沙洋县,距省会武汉市237千米。全境跨东经112°13’一112°31’,北纬30°12’一30°25’,面积522.75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近40平方千米。

荆州市沙市区人民政府

地形地貌

沙市区形成于长江古河漫滩,地势平坦,西南高,东北低。一般海拔高度在32米至36米之间。最高点在柳林洲,海拔高度为40米;最低点在宿驾场,海拔高度为27.6米。沙市地质结构属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江汉沉降区的江陵凹陷区,发育了一系列沉积河,地层由卵石、沙、黏性土等层组成松散沉积,较为深厚,一般为100~131米,其中北部厚70~80米,基底由杂色黏土岩组成,黏土岩内夹砂岩、粉砂岩等。沙市地形受荆江河道变迁和泥沙淤积影响,呈西南高、东北低之势。沙市地貌形态及其组合可分为河流阶地、冲湖平原、冲积平原、湖沼、荆江水道5个类型。

气候

沙市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6.1℃,年无霜期长达230—270天,年降雨量一般在958—1325毫米之间,平均相对湿度为80%。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沙市地处长江故道,江湖水系发育,土壤受淋溶沉积较强,土壤原始肥力较强。区内河、湖、塘、堰星罗棋布,总水域面积约9.5万亩,雨水充沛,水资源丰富,境内地表水资源量约为1.743亿立方米。沙市地下水属浅层水区,埋深约10米至1000米,总容量约为1.55亿立方米。

人口

编辑

截至2016年12月31日,沙市区常住户数15.53万户,户籍人口43.26万人(其中非农人口33.75万人,占总人口的78%;农业人口9.5万人,占总人口的22%)。在总人口年龄分布中,0~17岁的人口为56424人,18~34岁的人口为90896人,35~59岁的人口为189697人,60岁以上的人口为95595人。

人口情况

2020年11月1日零时,沙市区常住人口为504893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90598人相比,增加14295人,增长2.91%,年平均增长率0.29%。

2020年11月1日零时,沙市区共有家庭户187135户,家庭户人口为466840人;集体户8702户,集体户人口为3805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9人,比2010年减少0.35人。

性别构成

2020年11月1日零时,沙市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52444人,占50%;女性人口为252449人,占50%。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下降了3.54个百分点。

年龄构成

2020年11月1日零时,沙市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64008人,占12.68%;15~59岁人口为330063人,占65.37%;60岁及以上人口为110822人,占21.9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77595人,占15.37%。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增长1.98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减少9.43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增长7.4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增长6.51个百分点。

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504893人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490598人均不包含荆州开发区托管的联合街道办事处、岑河原种场和沙市农场的人口。

截至2019年12月,沙市区域居住着汉、回、满、藏、蒙古、苗、壮等27个民族,汉族人口占98.5%。少数民族千人以上的有回族、土家族、满族,占少数民族人口85.72%;千人以下的民族有藏族、蒙古族、苗族、壮族,占少数民族人口12.35%;百人以下的民族有侗族、瑶族、布依族、白族、维吾尔族、畲族、仡佬族、彝族等19个民族。

政治

编辑

沙市区委委员、常委、书记:卢永桢

(截止至2024年8月 参考资料: )

经济

编辑

综述

2022年,沙市区地区生产总值610.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4.71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286.02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300.09亿元,增长1.6%。三次产业占比为4.05:46.82:49.13。

人民生活

2022年,沙市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165元,增长6.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06元,增长8.5%。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0,比上年缩小0.03。

财政

2022年,沙市区地方财政总收入48.43亿元,增长3.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5.31亿元,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增长9.1%。其中,地方税收收入20.24亿元,增长0.9%。财政支出(不含社保基金)37.78亿元,下降5.9%。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沙市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4%。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48.2%,工业技改投资增长6.2%;房地产投资下降3.1%,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5.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实现零突破,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8.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5%,三次产业投资规模比例为1.0:18.3:80.7。从项目个数看,新增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206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亿元以上项目45个。商品房销售面积63.57万平方米,下降33%。

第一产业

2022年,沙市区农业总产值43.34亿元,增长5.4%。粮食播种面积27.69万亩,增长0.3%;粮食产量12.19万吨,下降1.0%。蔬菜种植面积11.17万亩,增长3.1%;蔬菜总产量33.66万吨,增长3.3%。水产品产量4.80万吨,增长3.6%。生猪出栏6.42万头,增长8.3%;猪肉产量0.51万吨,增长11.7%。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沙市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0%;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1.8亿,增长35.3%;规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102.37亿元,增长5.9%。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较好,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高新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0.9%。

23个行业大类中13个行业工业产值增长,增长面56.5%。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0.1%,医药制造业增长20.3%、纺织服装和服饰业增长18.1%、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9.3%,分别高于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25.2、15.4、13.2、4.4个百分点。

从骨干企业看,九菱科技上市,江瀚新材料、航天南湖过会;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规上工业企业产值过亿元的有70家,过5亿元的有16家,过10亿元的有7家。其中,江瀚新材料产值增长61.7%,拉动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近5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2年,沙市区1-11月,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92.11亿元,增长24.3%。其中,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的企业有3家,突破亿元的10家,13家企业营业收入合计达到76.92亿元,占全区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的83.5%。

从行业看,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25.74亿元,增长56.0%。规上其他交通运输和仓储业营业收入7.87亿元,增长410.7%,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达到67.9%。

国内贸易

2022年,沙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2.53亿元,增长4.0%。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34.84亿元,增长11.4%。分行业看,限额以上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销售额(营业额)分别完成231.57亿元、69.79亿元、2.07亿元和10.02亿元,分别增长7.9%、9.2%、3.3%、15.5%。从基本生活消费品看,限额以上单位日用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分别增长27.8%、27.7%、20.6%、18.4%。网上零售快速增长,限上通过公共网络的商品销售达到9.31亿元,增长57.2%,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3.1个百分点。

四上企业

2022年,沙市区共有“四上”企业745家。其中,新增入库192家,退库33家,净增159家。分行业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0家,新增入库23家,退库3家,净增20家;限额以上贸易企业320家,新增入库109家,退库16家,净增93家;资质以上建筑业135家,新增入库26家,退库2家,净增24家;规模以上服务业89家,新增入库33家,退库3家,净增30家;房地产业31家,新增入库1家,退库9家,净减8家。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2015年,沙市区教育支出2.87亿元,同比增长3.3%。全区有普通中学校18所,小学教育学校数25所。在校学生37502人,教职工人数233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100%。

民生事业

2016年,沙市区发放政府担保贴息贷款5913万元,扶持创业1021户,新增就业1.1万人;6个贫困村出列,4033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区文化馆、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建成运行,章台梅文化艺术节持续开展;中心城区14个棚改项目接连启动。

2019年,沙市区统筹资金1.7亿元用于精准扶贫,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973个,14个扶贫项目全部建成,“八项清零”扎实开展,309个“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整改完成。1.89万名城乡困难对象全员纳入医疗救助,16个学生全脑思维实验室建成。新增城镇就业9453人,扶持创业766人,援企稳岗、整治欠薪工作有力。新增学位1095个缓解适龄儿童“入学难”。16个城乡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达标升级,7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10个老人儿童快乐之家投入使用。发放各类救助资金9000余万元,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15个棚改项目清零,5个老旧小区改造竣工。

生态保护

2019年,沙市区长湖退垸还湖拆违2344平方米、清退洼垸1296亩。沙北排渠、中心排渠河道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竣工,岑河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3座污水处理提升泵站、75.6公里主支污水管网建设完成。新改建农村户厕7014户、农村公厕19座、集镇公厕9座、城市公厕27座。126处排污口整治完成,6处排水口污水流入渗漏问题整改销号,雷家垱泵站泄洪通道整治完工。

交通运输

编辑

荆州沙市机场、沪蓉高速铁路、蒙华铁路、汉宜高速、二广高速、荆襄高速、沙公高速、318国道和长江黄金水道在沙市区织就了交通网络。

荆州沙市机场

荆州沙市机场

荆州沙市机场是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节点工程,并列入了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三年攻坚战行动方案(2018—2020年)。项目按满足年旅客吞吐量7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450吨的目标设计,飞行区等级4C。

历史文化

编辑

宗教

截至2019年12月,沙市区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五大教派俱全,已登记宗教活动场所76处,其中佛教62处、道教4处、天主教1处、基督教8处、伊斯兰教1处,纳入民间信仰18处。截至2019年12月,沙市区已备案宗教教职人员106人,其中比丘63人、比丘尼26人、乾道2人、坤道1人、神父3人、牧师2人、长老1人、传道员6人、阿訇2人,信教群众近5万人。沙市清真寺获“全国民族团结创建先进集体”“全国五好清真寺”,基督教沙市堂和沙市天主教堂被评为“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章华寺被评为省“五好宗教场所”,菩提寺被评为省“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

风景名胜

编辑

中山公园坐落于沙市城区中心地段,原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同志为公园题写“沙市市中山公园”的门额。公园内有卷雪楼、蜈蚣岭、爽秋亭、夕照亭、通曦轩、金桂廊、盆景园、花圃、孙中山铜像、工农兵塑像广场等景点20多处,有动物园、游乐园、儿童乐园等游乐设施,还有解放纪念亭、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纪念建筑。公园东北部建有春秋阁,阁楼内供有关羽读《春秋》塑像,是荆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公园中山公园

江津湖湖面宽阔,湖中建有便河桥、和风桥、凌波桥、平湖桥、望月桥、楚风桥、塔儿桥。依桥借景,建有风音鸟语、江津晚泊、接龙廊、莲蒲风荷、烟波秋月、縛龙廊等景点。

江津湖江津湖

临江仙公园西起学堂洲围堤,东至万寿园公园,南临长江北岸,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纵深约150—750米,北高南低,占地总面积7.8万平方米,形成了林荫漫步区、儿童活动区、文化广场区、运动休闲区、水乡风情区,与荆州长江大桥交相辉映,是集运动、休闲为一体的滨江主题公园。

临江仙公园临江仙公园

万寿园是国家2A级旅游景园,以立在荆江大提象鼻矶(又称观音矶)上的万寿宝塔而得名。万寿宝塔始建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为砖石砌筑,八角七级,塔高40余米,塔身外壁各层均饰有汉白玉雕刻佛像计100余座,94龛,内外壁嵌有砖雕佛像1000块,或端坐、或肃立,姿态各异。塔顶装铜铸鎏金塔刹,上刻《金刚经》全文。象鼻矶边建有洪水最高水位标志牌,分别标示1954年荆江分洪水位线和1998年长江历史最高水位线。观音矶旁修建有98抗洪纪念亭。

万寿园万寿园

文星楼又名奎文阁、奎星阁。位于沙市区民主街沿江大道南侧,紧傍荆江大堤,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星楼为亭阁式建筑,砖木结构,高约15米,楼四周成正方形,边长约10米,阁门上刻“文星楼”三字,楼后有“同治甲子年夏季月重立”的题刻,楼下正殿有奎星神像。整座建筑精巧玲珑,风格别具。文星楼是科举时代学子们祈求神灵保举和如愿之后叩谢神恩的场所。

文星楼文星楼

川主宫,原为四川帮会馆,因供有川主惠民大帝塑像,故名。后建戏楼,戏楼背南面北,从正南拾级而上即抵戏楼背后。全部建筑为砖木结构,布局严谨,古朴典雅,雕琢极为精细,饶有民族特色,是湖北境内仅存于世的唯一一座古戏楼。20世纪80年代中期,川主宫古戏楼整体搬迁至沙市碧波路江津湖北岸重建。2001年再次进行维修翻新,并加建回廊水榭、水上舞台。

川主宫川主宫

荆州海洋世界公园贯穿有欢乐荆州、浪漫荆州、文化荆州、创意荆州四个特色体系,包含大型海洋馆、水上乐园、特色美食街、滨水风情街、免税商城、动漫影视城、陆地游乐场、名人会馆、民俗风情街、创意孵化基地等,是一个集旅游、休闲、度假、美食、娱乐、购物、办公于一体的海洋文化综合性主题公园。

荆州海洋世界公园荆州海洋世界公园

荣誉称号

编辑

2006年,沙市区入选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

2023年11月,入选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第86。

下一篇 荆江

上一篇 荆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