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鮟鱇 编辑
黄鮟鱇俗名结巴鱼、蛤摸鱼、海蛤摸、琵琶鱼、老头鱼,是鮟鱇目鮟鱇科鮟鱇属鱼类。 一般体长40-60厘米,体重300-800克,体前半部平扁呈圆盘形,尾部柱形,头宽扁,口宽大,表皮平滑,体柔软,无鳞;体背面黄褐色,具有不规则的深棕色网纹,腹面灰白色;胸鳍底末稍呈黑色,臀鳍与尾鳍深黑色,口腔呈淡白或微暗色,无彩色纹理。
黄鮟鱇在中国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朝鲜、日本也有分布。黄鮟鱇栖息水深30-50米泥沙底质海区, 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为食; 经常将其臂状胸鳍打开,匍匐在海底,利用第一背鳍鳍棘形成的肉状突起,诱捕其他鱼类等动物为饵; 1龄鱼平均体长222.7毫米,2龄鱼359.25毫米,3龄鱼495.7毫米,4龄鱼654.6毫米,5龄鱼705毫米;3龄已有性成熟个体,怀卵量213760-678900粒,平均446200粒,产卵期5-7月,产浮性卵。
黄鮟鱇肉质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鱼肉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其尾部肌肉可供鲜食或加工制作鱼松等,其鱼肚、鱼子均是高营养食品,皮可制胶,肝可提取肝油,鱼骨是加工明骨鱼粉的好原料。在韩国、日本等市场非常走俏,市场潜力较大,是一种重要的海产品。中国的出口口岸有山东、辽宁、河北、天津、江苏等地。
别名:蛤蟆鱼、老头鱼、结巴鱼
中文学名:黄鮟鱇
拉丁学名:Lophius litulon
界:动物界
目:鮟鱇目(Lophiiformes)
科:鮟鱇科(Lophiidae)
属:黄鮟鱇属(Lophius)
黄鮟鱇(Lophius litulon)
分类系统: | Animalia:动物界 - Chordata:脊索动物门 - Osteichthyes:硬骨鱼纲 - Lophiiformes:鮟鱇目 - Lophiioidei:鮟鱇亚目 - Lophiidae:鮟鱇科 -Lophius: |
学名: | Lophius litulon |
中文名: | 黄鮟鱇 |
中文拼音: | HuángànKāng |
分类等级: | 种 |
概述: | |
原始属名 | |
模式标本产地 | |
模式标本保存地 | |
国家保护级别 | 不祥 |
CITES公约级别 | 未定 |
IUCN红色名录等级 | 未予评估(NE) |
红皮书等级 | 未定 |
食用鱼类 | 是 |
黄鮟鱇(Lophius litulon)
属于深海底栖性鱼类;常见于大陆棚外围和大陆斜坡上部区域,通常栖息于深度100至600公尺水域。通常以吻触手及饵球引诱猎物前来,在瞬间一口吸入猎物,以鱼类及甲壳类为食。
黄海南部黄鮟鱇主要摄食小黄鱼(Pseudosciaenapolyactis)、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stigmatias)、细条天竺鲷(Apogonichthyslineatus)、带鱼(Trichiurushaumela)、龙头鱼(Harpadonnehereus)、鹰爪虾(Trachypenaeuscurvirostris)、鳀鱼(Engraulisjaponicus)等饵料生物。鱼类是黄鮟鱇最主要的摄食类群,在食物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83.44%。黄鮟鱇的摄食强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体长变化,冬季最高,春季最低;小于100mm体长组最高,大于500mm体长组最低。在4个季节和6个体长组中,小黄鱼都是黄鮟鱇胃中重量百分比最高的饵料生物。矛尾鰕虎鱼和细条天竺鲷在黄鮟鱇幼鱼胃含物中所占比例较高,但在成鱼胃含物中所占比例较低。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黄鮟鱇在体长为100mm时发生食性转换。黄鮟鱇营养级为3.66,表明其在东、黄海食物网中处于较高的位置。
黄鮟鱇雌鱼初次性成熟体长为293mm,初次性成熟年龄为1.5龄。繁殖季节为2-5月,以4-5月为盛产期。雌鱼成熟系数在4月达到最大,5月次之,雄鱼成熟系数在5月最大。其绝对繁殖力介于(3.11~14.1)×105粒之间,平均为(6.74±2.87)×105粒,相对繁殖力(F/L)为883~2153粒/mm,平均为(1521±581)粒/mm,相对繁殖力(F/W)为181~426粒/g,平均为(264±76)粒/g。对Ⅳ期卵巢132颗卵细胞的直径测定结果显示,卵径范围为1.30~1.76mm,平均为(1.59±0.19)mm,明显的1个峰值出现在1.575~1.625mm,占总卵粒数的33.3%,其卵径分布不均匀,应属于一次性产卵类型。
鮟鱇身体里有一种腺细胞的分泌液,含有一种磷脂,这个磷脂就叫荧光素,那么荧光素在催化剂荧光酶的作用下,会和血液中的氧化合,发出一种荧光,也叫冷光。鮟鱇的腺细胞的分泌液含有一种磷脂,它身体里头有背鳍,它的第一背鳍棘长出一个钓竿,在钓竿的顶上有一个肉穗,就能发出各种各样的光色来。而且这个肉穗在水中漂浮着,不知情的小鱼就以为它是一条小虫都过来吃,这样一过来吃不要紧,它马上大嘴一张,小鱼小虾全流进了它的嘴里。如果有大鱼过来以后,它马上把光色去掉,灭掉以后,别的鱼看不到它自己在这里,那么就保护了它。
它要集中光线,又要调整强度。发光的部位,一般在它的眼睛、下颚、身体两侧,在它的腹面,这样发出来的光可以说能够照到前面、两侧、下面和腹部,这样对它本身鱼类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发光鱼所发出的光的颜色是不一样的。正因为它发出的颜色不一样,才使自己能够按照颜色找到它的同类。
鱼肉富含维生素A和C。其尾部肌肉可供鲜食或加工制做鱼松等,其鱼肚、鱼籽均是高营养食品,皮可制胶,肝可提取自肝油,鱼骨是加工明骨鱼粉的好原料。黄鮟鱇是出口品种,其英文名为Angler,输往国别和地区:法国。出口口岸有:山东、辽宁、河北、天津、江苏。
黄鮟鱇(Lophius litulon)
黄鮟鱇,别名蛤蟆鱼、结巴鱼,海蟆龟、体前端平扁呈盘状,向后逐渐尖细。体柔软,无鳞,头和体的边缘有许多皮质突起。口宽大,口底前部色黄。牙尖细密。胸鳍根宽,尖圆形,鳍的基部呈臂状。体上方紫褐色,肚面白色,各鳍均黑色。大者长达1 00厘米。从头部后荆刺处下刀,割断脊骨,可拽出鱼身及胸鳍基部的肉柱。肉质含水量大,质地细嫩,滋味鲜美,白色,可清蒸、白烧,亦可剔肉单用。鱼头及鱼皮、内脏可炖、焖、熬。
家常炖鱼头
主料:黄鮟鱇头750克。
调料:油50克,料酒15克,味素2克,汤1000克,精盐20克,葱一段,姜一块,花椒、大料、麻油各适量。
制作: 1.将鱼头由中间剁开,剁除鱼鳃后,每半沿嘴侧一剁两半,再分别剁去犁骨与腭骨及头后部的棘刺,冲洗干净,剁成四厘米见方块。葱、姜拍松和花椒、大料一起用洁布扎成五香袋。
2.勺内加水置旺火烧沸,把鱼头块投入氽烫一下,捞出。
3.用勺加调料做汤。汤沸把鱼头和五香袋放入,打去浮沫,用小火炖。熟时,捞出五香袋,调好口味,加味素、麻油即成。
特点:白色,清鲜。
樱桃鱼丁
主料:净鮟鱇肉200克。
配料:冬笋10克,水发木耳10克,胡萝卜10克,青豆10余粒。
调料:油75克,料酒15克,白糖75克,醋75克,酱油35克,汤50克,鸡蛋半个,湿淀粉1 00克,精盐、葱、姜、蒜、椒油各适量。
制作: 1.将鱼肉片为厚1.5厘米的大片,每隔0.5厘米剞上十字花刀(深0.5厘米),切为1.5厘米的方丁。冬笋、胡萝卜切为0.5厘米的方丁。木耳切碎。葱、姜、蒜切米。
2.鱼丁放碗内,加少许酱油、精盐腌渍,再加鸡蛋、湿淀粉抓拌均匀。勺置旺火上加油。油至八成热时,把鱼丁撒入油中,用手勺、笊篱不断翻动敲打。炸至焦黄色时,倒入漏勺。
3.勺置旺火上烧热,加油。油热用葱、姜、蒜烹锅,加配料翻炒几下,再加调料和汤。汤沸,调好口味,用湿淀粉勾汁,倒入鱼丁,颠翻几下,加入椒油推匀即成。
特点:色泽金红,焦香、甜酸。
酱烧鮟鱇
材料:鮟鱇鱼尾一条,把肉沿脊椎骨切下来,再切小块。
西芹,茎切段,叶子切碎备用。 酱: 蒜,罗勒,蒸鱼酱油,橄榄油用搅拌器打碎混合。
做法:热锅下橄榄油,炒香酱,然后加入鮟鱇块煎至表面变色,然后加入西芹同炒。最后加入生粉水勾芡,装盘后撒入西芹叶碎。
酸辣溜鮟鱇鱼片
材料: 鱼片,泡发木耳,甜椒 配料:姜丝,葱,干辣椒 。
调料: A:酒,盐,淀粉B白醋(没有的话用陈醋也可以,不过鱼会变色),辣椒油,糖,盐,鸡精,湿淀粉。
做法: 鱼片先用调料A腌10分钟,泡油至6分熟;锅里先炒香配料,放入木耳,甜椒炒一会,再放入之前炒好的鱼片,加调料B除湿淀粉以外的. ;出锅前勾芡,淋少许香油即可。
烤鮟鱇鱼配番茄辣椒汁
材料:鮟鱇鱼、蘑菇、节瓜、番茄、辣椒、洋葱末、百里香、罗勒叶、番茄汁、柠檬汁、白酒、盐、胡椒、油
做法
(1)将鮟鱇鱼加盐、胡椒、柠檬汁、白酒、百里香、罗勒叶和油腌渍入味。
(2)将腌好的鮟鱇鱼放在烤架上,放入烤箱,烤至鱼皮呈金黄色、鱼肉成熟。
(3)将洋葱末炒香,投入切成块的蘑菇、节瓜、番茄和辣椒,加番茄汁,以小火煮至各料成熟。
(4)鱼肉装盆,淋上(3)即可。
鮟鱇鱼豆腐
做法:
1. 将鱼肉的血丝与筋挑取乾净.
2. 保鲜膜包于竹帘内,把鱼肉卷成圆形.
3. 将鱼肉蒸四十五分钟取出.
4. 将蒸好的鱼肉,放在细目滤网上磨成泥状.
5. 加入鸡蛋与鱼肉泥搅拌均匀,再加进柴鱼高汤混合均匀,然后倒入方型蒸盘,送入蒸箱蒸十五分钟即成.
日式火锅
原料:鮟鱇鱼肉、鮟鱇鱼肝、白菜、金针菇、香菇、胡萝卜、蒿子秆儿、牛蒡、干葛丝、豆腐、乌冬面.
锅底:豆浆汤用料特点:豆浆汤锅底是采用日本豆腐和日本甜味清酒,以及颜色淡的酱油精制而成.
放料顺序:先放牛蒡,后放白菜、肉类,最后放入蘑菇、乌冬面等.
口味:通常所吃的是雌鮟鱇,肉质鲜美,口感滑嫩.尤其是冬季,食用鮟鱇鱼火锅,滋味鲜美,回味悠长.
鮟鱇鱼杂炖豆腐
1、选新鲜的鮟鱇鱼鱼杂(色泽明亮无异味)一斤洗干净,热锅加姜片,入鱼杂、葱蒜、轻翻一下。
2、鱼杂变色后,加半块儿豆腐,加两滴醋。
3、加一碗米酒。
4、开锅后,加盖中活20分钟。开盖,加一茶匙盐调味、撒点香葱。
【药 名】:黄鮟鱇头骨
【拼 音】:huang an kang tougu
黄鮟鱇
【功 效】:消肿解毒。
【主 治】:用于疮疖、牙痛、牙龈脓肿等证。
【性味归经】:苦、咸,寒。胃、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适量。
【别 名】:老头鱼、结已鱼、哈蟆鱼、海哈蟆(《中国药用动物志》)
【动植物资源分布】:本种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捕捉后,取下头骨,去净肉,洗净晒干备用。
【拉丁名】:黄鮟鱇Lophius litulon (Jordon).
【考 证】: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强生氏鮟鱇(Melanocetus johnsoni)
这种鮟鱇全长只有10厘米。在深海中不大能遇到猎物,所以较自己大的食物都尽量吞下。锐利的牙齿是向内边的,一旦捕到猎物,就不会让它逃脱。
密棘鮟鱇(Ceratias holboelli)
密棘鮟鱇的雌鱼远大于雄鱼,雌鱼全长1-1.2米,小的为雄鱼,只有8-16厘米,雄鱼寄生在雌鱼身上而生活。雄鱼遇到雌鱼时就咬住不放,不久就成为雌鱼身体的一部分。
羊齿鮟鱇(Gigantactis vanhoeffeni)
全长30厘米,具有体长两倍以上长的“钓竿”。
疏棘鮟鱇(Himantolophus groenlandicus)
全长60厘米,具有绳结和绳条一样的“钓竿”。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