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管鞭虾 编辑
大管鞭虾(学名:Solenocera melantho)是管鞭虾科、管鞭虾属虾类。雌虾体长80-115毫米,雄虾75-100毫米。体表为淡红色,甲壳半透明。各腹节有较深色之杂乱斑纹。第1触角鞭红色有时淡黄或白色斑纹。胸足、腹肢基肢侧面白色或淡黄色。尾扇后半部红色,且参杂有黄色斑纹。最大体长150毫米,通常70-120毫米。额角短,未达第1触角柄之第1节末端,上缘具8-9齿,其中1齿位于眼窝边缘上,第3齿位于头胸甲上,下缘直且无额齿,形似剃刀。头胸甲有触角刺、眼后刺、肝刺;颈沟、肝沟较深,肝沟前上端呈半圆形的深凹;心鳃沟较浅。额角后脊明显,延伸至头胸甲后缘。第1触角鞭约为头胸甲的1.3倍;第2触角鳞片超过第1触角柄。各对步足均有外肢和肢鳃。腹部背缘从第3节后半部开始至第6节均有明显纵脊。尾节背面具有1条中央沟,尾节侧缘近末端1/5处有1对不动刺。
大管鞭虾栖息于60米左右底质为砂质软泥海区以及南海北部外陆架。生活在水温13-25℃、盐度34‰以上的高盐水海域,是高温高盐性虾类。当年生的补充群体至翌年2-3月份体长达40-80毫米,从4月份开始加速生长,6-11月达到成熟阶段。分布于日本、韩国、中国等沿海。在中国分布于台湾、东海和南海海域。
(概述图参考来源: )
拉丁学名:Solenocera melantho
别名:忧郁管鞭虾、大头虾、红中虾、葱头虾、赤虾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纲:甲壳纲
目:十足目
亚目:游泳亚目
科:管鞭虾科
属:管鞭虾属
种:大管鞭虾
亚种:无
命名者及年代:De Man,1907
中文名:大管鞭虾
大管鞭虾
雌虾体长80-115毫米,雄虾75-100毫米。体表为淡红色,甲壳半透明。各腹节有较深色之杂乱斑纹。第1触角鞭红色有时淡黄或白色斑纹。胸足、腹肢基肢侧面白色或淡黄色。尾扇后半部红色,且参杂有黄色斑纹。最大体长150毫米,通常70-120毫米。额角短,未达第1触角柄之第1节末端,上缘具8-9齿,其中1齿位于眼窝边缘上,第3齿位于头胸甲上,下缘直且无额齿,形似剃刀。头胸甲有触角刺、眼后刺、肝刺;颈沟、肝沟较深,肝沟前上端呈半圆形的深凹;心鳃沟较浅。额角后脊明显,延伸至头胸甲后缘。第1触角鞭约为头胸甲的1.3倍;第2触角鳞片超过第1触角柄。各对步足均有外肢和肢鳃。腹部背缘从第3节后半部开始至第6节均有明显纵脊。尾节背面具有1条中央沟,尾节侧缘近末端1/5处有1对不动刺。
大管鞭虾栖息于60米左右底质为砂质软泥海区以及南海北部外陆架。生活在水温13-25℃、盐度34‰以上的高盐水海域,是高温高盐性虾类。在中国东海主要分布60米水深以东的东海外海和舟山渔场以南高盐水海域,幼虾也分布在高盐水区近低盐水一侧。在舟外渔场、鱼山渔场和温台渔场分布密度较高。
春季大管鞭虾从外海深水区随台湾暖流水向北和西北方向移动,在舟外渔场、鱼山渔场和温台渔场60-80米水深一带分布密度较高,夏秋季形成捕捞汛期。当年生的补充群体至翌年2-3月份体长达40-80毫米,从4月份开始加速生长,6-11月达到成熟阶段。
大管鞭虾周年都摄食,摄食量较高,摄食强度主要以1、2级为主。4季度平均百分比,1级为50.8%,2级为29.7%,3级为9.1%,空胃率为10.4%。不同季节其摄食强度不同,春夏季加强摄食,1-3级合计达到93%以上,空胃率较低,为6.3%和6.7%。这时正是大管鞭虾快速生长阶段,而秋冬季摄食量略有减少,空胃率上升,尤其是秋季,空胃率达到19.9%,这时是大管鞭虾繁殖高峰期。
分布于日本、韩国、中国等沿海。在中国分布于台湾、东海和南海海域。
繁殖期7-11月,高峰期9-10月。 根据生物学测定资料,大管鞭虾1-5月性腺成熟度为Ⅰ、Ⅱ期,6月出现Ⅲ期个体,7-11月有较多的Ⅳ期、Ⅴ期个体出现,其中以9月、10月Ⅳ期、Ⅴ期个体的比例较高,占48-70%,可见大管鞭虾的繁殖期在7-11月,繁殖高峰期在9月、10月,12月份的性腺成熟度又恢复到Ⅰ、Ⅱ期为主,达到93.8%。
在中国台湾和浙江沿海,渔获量颇大,4-6月为盛渔期,新鲜渔获很受欢迎,作为食用,价格较其他管鞭虾高。 大管鞭虾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开发的虾类资源之一,是水产加工企业生产冻虾仁的重要原料。虾仁色泽鲜红,质量上等,深受消费者青睐。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