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斯氏柔鱼 编辑

枪形目柔鱼科动物

太平洋斯氏柔鱼太平洋斯氏柔鱼

太平洋斯氏柔鱼 Ommastrephes sloani pacificus

俗称太平洋褶柔鱼、太平洋柔鱼、鱿鱼。头足纲、枪形目、柔鱼科。系暖温性洄游种类。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太平洋斯氏柔鱼

拉丁学名: Ommastrephes sloani pacificus

纲:头足纲

目:枪形目

形态特征

编辑

个体大,胴长可达40厘米以上。头略呈圆球状,两侧有眼,顶端中央有口,口的周围及头的前方有腕和触腕。腕4对,长度不等,吸盘均2行,大小略有差异。雄性左侧第4腕茎化成交接腕,顶部特化为2行肉刺。触腕1对,与胴长近相等,穗近菱形,吸盘2行。吸盘角质环外缘均有尖锥形小齿。胴部长筒状,长为宽的3倍多,末端尖细。肉鳍较短,短于胴长之半,位于胴体后部两侧,左右两鳍在末端相连成心状。体浅红色。内壳角质,细条状,肋贯通全长,最末端有空心圆锥物。

生活习性

编辑

平时栖息于外海水域。喜弱光,白天潜伏海底,夜间上浮于中上层,早晚及月夜升至近表层活动。越冬场即产卵场均在济州岛至对马列岛附近水域及东海中北部深水区。雄性交配后和雌性产卵后亲体均相继死亡。幼鱼春季分支北上索饵洄游,秋季随水温的下降,鱼群开始缓慢向南移动,但秋末以前鱼群主要分布在黄海中北部水域索饵,不再向南进行大的移动,初冬鱼群开始逐渐返回产卵场即越冬场。主要食物为小型鱼类、甲壳类。雌雄异体,行交配,体内受精。1龄可达性成熟。生殖期9月—3月。

分布

编辑

分布于黄海、东海北部。常用底拖网、流刺网、钓渔具捕捞。肉肥,味鲜,可鲜食。加工成的干品称鱿鱼干,为名贵海产食品。

保护等级

编辑

《水产资繁殖保护条例》规定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可捕标准以达到性成熟为原则。赴日本海公海和北太平洋公海专项钓捕,需报农业部批准,领取专项(特许)捕捞许可证。

食物营养成分

编辑
食物名称太平洋斯氏柔鱼
含量参考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89 千卡
蛋白质17.9 g
脂肪1.4 g
胆固醇280 mg
脂肪酸1 g
饱和脂肪酸0.3 g
多不饱和脂肪酸0.3 g
单不饱和脂肪酸0.1 g
水分79 g
灰分1.4 g
叶酸2 μg
αE2.2 mg
200 mg
46 mg
280 mg
330 mg
12 mg
0.02 mg
0.1 mg
0.21 mg
1.2 mg
维生素A4 μg
维生素B1(硫胺素)0.01 mg
维生素B2(核黄素)0.02 mg
烟酸(烟酰胺)2.1 mg
泛酸0.31 mg
维生素B60.1 mg
维生素B122.3 μg
维生素C(抗坏血酸)1 mg
维生素E2.2 mg
展开

下一篇 中国枪鱿

上一篇 日本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