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田松阴 编辑
吉田松阴(1830年9月20日-1859年11月21日),阳明学派思想家,名矩方,字义卿,号松阴,通称寅太郎。 日本江户时代(又称德川时代)末期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明治维新的精神领袖及理论奠基者。生于长州藩萩城松本村(今山口县萩市椿东)。
日本开国之后,他无限愤慨,著文疾呼民族危机,力倡“尊王攘夷”、 防御外侮。后得藩主允许,兴办松下村塾,传授兵法,宣讲尊王攘夷主张,培养了高杉晋作、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倒幕维新领导人。 1858年《安政条约》签订后,进而号召武力讨伐幕府,并制定刺杀幕府老中的计划。他寄希望于藩吏、公卿组织武装行动,终归失败,再次入狱。在狱中提出“草莽崛起论”,转而主张依靠“豪农豪商”、浪人(没落武士)和下级武士,利用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武力推翻幕府,为倒幕运动提供了重要指导思想。在井伊直弼为镇压尊王攘夷派志士而制造的“安政大狱”事件中,吉田松阴于1859年8月被解至江户,11月21日被处死,终年29岁。
吉田松阴的“皇国史观”思想深深影响长州藩士,且后者成为明治政府重要支柱,使得新政府外交政策亦深受其思想影响,并且逐渐发展为日本军国主义思想。著作有《讲孟余话》、《幽囚录》、《留魂录》。
全名:吉田松阴
别名:寅太郎
字:义卿
所处时代:江户时代末期
民族族群:大和族
出生地:山口县萩市椿东
出生日期:1830年9月20日
逝世日期:1859年11月21日
逝世地:江户
主要成就:号召武力讨伐幕府,制定刺杀计划提出“草莽崛起论”,力主武装倒幕
主要作品:《讲孟余话》、《幽囚录》、《留魂录》
本名:吉田矩方
国籍:日本
毕业院校:松下村塾
游学生涯
吉田松阴
文政十三年(1830年)8月4日,吉田松阴生于萩城下松本村,幼时姓杉(本姓不清),幼名寅之助。为长州藩士杉百合之助的次子。天保五年(1834年),成为叔父吉田大助(山鹿流兵学导师)的养子。改名大次郎,所以后来通称寅次郎。元服后名矩方(のりかた),字义卿,号松阴、二十一回猛士。 天保六年(1835年),养父吉田大助去世,吉田松阴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山鹿流兵学与吉田家的合法继承人。进入同为叔父的玉木文之进所开设的松下村塾进行学习。在家庭教育的影响下,吉田松阴在幼年时就有一颗拳拳爱国心。他在弱冠之年曾学习过儒学,汉学功底深厚,尤其赞赏和认同孟子的一些思想和主张。因为生活于兵学世家,因此青年时,他就成长为杰出的兵学家,成为山鹿流兵学的传承人。
文政二十四年(1841年),吉田松阴十一岁时,其才能就在长州藩藩主毛利敬亲的御前讲义上展露头角。这是由于吉田松阴幼年和就读于长州藩藩校明伦馆的长兄(杉百合之助之子)一起干农活的时候,耳濡目染的学习了日文版的《四书五经》、《神国由来》等。同时松阴的生父杉百合之助也对江户时期大儒赖山阳的汉诗进行日语注音,讲给兄弟二人。但是鸦片战争后清朝屡次败于西方列强,使得吉田松阴痛感自己所学之学已落后于时代。所以嘉永三年(1850年),为了学习西方军事而游历九州,并拜佐久间象山为师。
嘉永五年(1852年)12月14日,吉田松阴与友人宫部鼎藏相约游历东北打开眼界,但通行文书迟迟不下,决定冒脱藩之罪,前往水户。抵达水户后与水户藩士会泽正志斋会面。与会津藩藩校日新馆学习,后离开水户。游历了白河、会津、弘前、青森、盛冈、仙台和米泽,4月5日回到江户。在这五个月中,吉田松阴详细观察了民政、经济、兵制,从而得出结论—— 生产力停滞,组织僵化,赋税苛酷,民不聊生,封建社会内部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
吉田松阴在佐渡参观了佐州金矿,亲自下矿,为矿工的悲惨命运而感叹:“(矿工)昼夜更番,虽强壮有力者,至十年羸弱不适用,气息奄奄或至于死,诚可怜也……他山或三四年,而既至于死,其日值,则唯钱400耳。伤凿甚多,非勤为之则不给。”他在东北诸藩看到各藩发行藩札(藩纸币),但都是不可兑换的纸币,盘剥农民。他说:“(秋田藩)癸巳甲午之饥僵,国用罢弊,以纸钞续之。然以钞与金不称,钞权渐下,今所行,以钞一贯当钱七十孔。”他对东北地方经济落后,土地荒芜感到痛心。他说:“圃中无菜无麦,不见青苍色,只有粟株,盖收获之后不复垦也。”
回藩防查
吉田松阴回藩以后,长州藩命其在父亲身边一面读书一面反省。十二月八日判处亡命罪,开除士籍,剥夺世禄。吉田松阴就此成了一个浪人,生活无着,只有依靠父亲。但这样一来他倒可以自由活动了。
吉田松阴手迹
吉田松阴觉得只是悲愤不能解决问题,主张长、防两国奋发图强:“豪杰之人宜蓄力,慷慨之士宜练心。心练力蓄,纵然六十六国辱益大,患益深,长、防两国犹能屹立于西隅,以悬天下之望,而清其辱,除其患。亦可许也。”于是吉田松阴写了《将及私言》、《急务条议》、《必胜策》、《急务策》、《攘夷私议》等,献给藩主。同时还与佐久间象山、同乡金子重之辅密谋偷渡出洋留学,想投奔在长崎的俄国兵舰。但当他们到达长崎时,俄舰已经开走了。
下田获罪
安政元年(1854年),马休·佩里又率领美国军舰七艘,开进浦贺。德川幕府至此毫无对策,只得任命儒家林大学头复斋、长崎奉行大目付井户对马守觉弘、目付鹈殿民部少辅鸠翁为使者,在浦贺接待美国使者。但马休·佩里不同意,主张在神奈川谈判。德川幕府无可奈何,只有同意。2月10日,德川幕府与美国舰队在神奈川开始谈判。3月3日签订了《日美修好条约》(《神奈川条约》),日本从此开国。
黑船来航
维利耶姆斯还是反复当初所说的话,催促松阴回去。最后松阴及其学生被送回陆地,两人到处寻找原来的小船,没有找到,一切行李物品全部丧失,只得在海边等到天亮。俩人商议,事已至此,无可奈何,与其被捕不如一同到下田衙门投案自首。
松阴等人被押解江户后,由于连坐,老师佐久间象山也一同被捕入狱。德川幕府原决定判处死刑,但由于首席老中阿部正弘反对,改判幽闭。松阴和金子重之辅一起押送回长洲藩。并投入野山狱。在狱中,吉田松阴著《幽囚录》。
私塾教学
在狱中,松阴认为教育是传承志向的一种最好方法。因此,他在狱中一面大量读书一面教育同犯。他觉得监牢中的犯人不是彻底的坏人,相信只要诚心引导他们是会变好的。
松下村塾旧址
当初学校只教松下村的子弟,后来名声渐大,较远的周防国和安艺国的青少年也来读书了。他们均出身于下级武士、农民、商人和自由职业的家庭。这里的教育打破了过去的阶级性及形式主义,师生间没有繁文须礼,平等自由,充分发挥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了忠诚质朴的新风,矫正了虚伪刻薄的旧习。
松阴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造就能够适合当时政治形势和政治理想的人才,也就是说培养具有尊王攘夷思想的进步知识分子。这个目的是实现了,他的学生中有许多杰出人物,如久坂玄瑞、高杉晋作、木户孝允、伊藤俊辅(博文)、山县狂介(有朋)、井上馨、前原一诚等。
安政受刑
安政五年(1858年)6月起,幕府大老井伊直弼未经天皇批准先后与美、俄、英、法、荷缔结了不平等条约。日本民族危机激化,国内舆论沸腾,幕府大失威信。与此同时吉田松阴准备策划倒幕与暗杀幕府老中越前鲭江藩藩主间部诠胜及伏见奉行岩村田藩藩主内藤正绳。但是刺杀计划由于弟子久坂玄瑞、高杉晋作、桂小五郎(木户孝允)等的反对而取消。但是从此吉田松阴更加认为幕府是日本发展的最大障碍,坚决要求倒幕。为此再次被捕投入野山狱。
吉田松阴神社
松阴就刑后,尾寺新之允、桂小五郎(木户孝允)、伊藤俊辅(博文)等学生立即收尸,葬于南千住回向院。文久三年(1863年)由久坂玄瑞、高杉晋作等学生将坟墓移至茬原郡若林村(今世田谷区)。明治十五年(1882年)在墓边建立松阴神社。明治二十二年(1889年)追封正四位。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由伊藤博文发起在松下村塾旁边建立县神社——松阴神社,供奉他生前爱用的砚和给父、叔、兄的永别信。在临刑前一天,即1859年10月26日黄昏写了最后的著作 《留魂录》。
人性思想
性善论
吉田松阴雕像
从思想渊源上讲,吉田松阴的性善论是以孟子的性善论思想为基础建构起来的。首先,吉田松阴指出:善的本性是人先天就有的而且是人人皆有的,“所谓性乃人生而持出也。所谓仁义礼智之性也。此性善而无恶,圣人与吾同者也。”
其次,吉田松阴继承并发挥了程朱理学“性即理”的思想,他表示:“人性即天理也。天理无恶。故性岂有恶哉。” 可见,在他看来,天理和人性是根本一致的,恶与天理是毫无瓜葛的,或者说,天理本质上是纯善的。为了佐证自己性善论的观点,他举出了天地的例子,天是善的,因为它有太阳存在并通过太阳为地上自然物的生长提供了必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地也是善的,因为它接受了太阳的气并化育成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若无地,则虽有太阳,无法发育成长,是地之善也。然诸水旱、饥馑、疾疫,皆地气之所然也,是地之恶也。”
再次,吉田松阴探讨了人善的本性与肉体之间的关系问题。他认为人是具有“本然之性”的,即绝对的善的本性,但是人的“形气”即肉体遮蔽了它。人的肉体不同于本性,并非纯善的,它是善恶兼有的,比如:人们的欲望都是来自于肉体。吉田松阴进一步指出:此种形气之欲就是人们种种恶行的发源地和肇始。所以,为了保护自己的纯善本性,人们应当摈弃形气之欲。
忠诚论
地处日本西南部的长州藩是吉田松阴的故乡,长州藩大名毛利氏是吉田家族世代侍奉和辅佐的对象。在家庭教育的熏染下,加之吉田松阴天资聪慧,他在年少时就得到了藩主毛利敬亲的厚爱,所以报恩效忠的念头早已深深地植根于他的思想中。在1844年举行的廷试中,吉田松阴曾当众宣讲《孙子·虚实篇》,得到了毛利敬亲的认可与称赞并赏给他十四册的《七书直解》,这在精神上大大地激励了吉田松阴。可是,"尔来五稳之年,巷蒋逝矣。成何功而修何业,……为矩方者其心何如?忧之无他,如古人而已。自古志士仁人,感恩图报,往往尽一身之力,而继之以死。亦唯当厉精竭力,日夜无懈,孜孜家业,以死争之耳;则质虽鲁,性虽钝,岂不可报其万一哉。” 主公有恩于我,我当以死相报,在所不辞,这一表面看似非常极端的忠诚其实就是当时武士的终极追求,吉田松阴也不例外。
首先,吉田松阴非常重视武士对藩主的绝对忠诚。这种观念一方面与他出生于武士世家有关联,另一方面也是他对当时日本社会种种丑恶现象经过深思熟虑后得出的结论。他认为,尽管当时西方列强窥觎日本,意欲香食,这虽是国家大事,但并不值得人们满腹忧虑,寝食难安。真正令人担忧的是在外敌当前之际,国内人心换散。如果大家齐心协;众志成城,那么尽管军事上处于劣势但仍可保家卫国。如果大家离心离德、士气低落,那么不消一场战斗,国家就可大败并向西方列强拱手称臣。“近来接对外夷之际,有失国体之事不少。事之至于此,皆因幕府诸藩之将士,其心不正,不能为国忠死。”
其次,吉田松阴否认了孟乎思想中“易姓革命”革命的合理性,主张从日本的实际出发切实强化下级对上级的忠诚意识。按照孟子的观点,如果为君者昏庸无道,则臣民可以“良禽择木而栖”,甚至可以釆用武力革命的方式推翻君主的统治,这也就是所谓的“易姓革命”。吉田松阴首先论述了日本有别于中国的独特国情,他说:“道者,天下公共之道,所谓同也。国体者,一国之体,所谓独也。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五者天下同也。如皇朝君臣之义卓越于万国者,一国之独也。”
最后,尽管他曾主张忠诚于天皇,但是,对于藩主的忠诚意识更为浓厚和强烈。在绝对忠诚观念的影响下,吉田松阴并不赞同本藩臣民脱离本藩而为其他藩服务,他宣称:臣民生于何藩理应最终死于何藩。然而,他也对本藩藩主对外藩贤良所表现出的淡漠态度颇有微词,他力求藩主以更为博大的胸怀诚招贤良英才以便于为本藩服务。显而易见,他的这种主张和绝对忠诚观念是自相矛盾的。虽然吉田松阴在口口声声主张效忠天皇,其实他骨子里依旧笃信并践行着“武士—藩主—将军—天皇”的等级效忠制,这也正如他的表态:我是毛利家的臣子,我常年累月的勤学苦练都是为了侍奉自己的主人。“毛利家者天子之臣也,故日夜奉公于天子也。吾等忠勤于国主者,即忠勤于天子也”。
政治思想
一君万民论
吉田松阴曾经以“天下是万民的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为论点与坚持朱子儒学君臣有序的长州藩藩校明伦馆学头山县太华进行辩论。所谓“一人的天下”是指国家受天皇支配,天皇以下的万民平等,但万民需要为了天皇殊死拼搏。所以可以看出,松阴的理论是一种类似于平等主义的思想,是一种激进否定幕府的观点,并且也批判了天皇统辖万民的整体。不过在松阴的著作中并没有“一君万民”这一句,只不过是后人总结的而已。
飞耳长目
吉田松阴的学生有很多是普通百姓,不受幕府控制在日本各地自由活动,并且将各地情报报告被监禁的吉田松阴。吉田松阴很多有预见性质的思想,很多来自于对“飞耳长目”提供的情报的分析。
草莽崛起
“草莽”一词出于孟子,泛指乡野大众。吉田松阴在安政大狱被羁押时第一次提出草莽崛起,说明最后将倒幕的希望从武士自觉转移到了百姓身上。
对外思想
吉田松阴在他的《幽囚录》中说:凡英雄豪杰之立事于天下,贻谋于万世,必先大其志,雄其略,察时势,审时机,先后缓急,先定之于内,操所张弛,徐应之于外 …… 为今之计,不若谨疆域,严条约,以霸糜二虏(“二虏” 似指英美两国——引者注)。乘间垦虾夷,收琉球,取朝鲜,拉满洲,临印度,以张进取之势,以固退守之基。遂神功之所未遂,果丰国之所未果也。收满洲逼俄国,并朝鲜窥清国,取南洲袭印度。宜择三者之中易为者而先为之。此乃天下万世、代代相承之大业矣。
梁启超:日本维新之业,其原因固多端,而推本其原动力,必归诸他。松阴可谓新日本之创造者矣。日本现世人物其啧啧万口者,如伊藤博丈、桂太郎辈,皆松阴门下弟子不待论。虽谓全日本之新精神,皆松阴所感化焉,可也。
美国舰队司令官马修·佩里:这件事情很有深意(指吉田松阴和其弟子企图偷渡去美国留学),它显示了两位有教养的日本人的强烈求知欲,他们为增长见识敢于无视国家的严法,敢于赌上性命。日本人无疑是求知欲旺盛的国民,他们应该会欢迎能够增长道德和知识能力的机会。这两位运气不佳,但他们的行动可以认为是该国国民的特质,没有什么比这件事情更能体现该国国民的强烈好奇心了。他们的行动之所以受阻,只不过是因为极其严苛的法律和保证不违法的严密监视体系在起作用。从日本人的这种特性,可以推断这个有趣的国家未来蕴含着怎样的可能性啊,或许应该说,它是多么有希望啊。
日本思想家永田广志:吉田松阴在幕末是一个重要人物,与其说他是个学者,不如说作为教育家是一个重要人物。
自号含义
吉田松阴号“二十一回猛士”。对于“二十一回”的来历有两种:1.原姓“杉”可拆为“十”、“八”、“三”三字,加起来为21;2.“吉田”两字“吉”为“十一回”,“田”为“十回”,合为“二十一回”。
偷渡赴美
佩里来航之后,吉田松阴带着自己的弟子,在夜深人静之时潜入美国军舰。根据日本的法律,日本人不允许出国旅行,否则就要被判处死刑。因此,吉田松阴不顾个人安危的勇气让美国舰队司令佩里非常钦佩,也让他感到为难。美国刚刚与日本签订条约,要想帮助吉田松阴他们就不得不再去谈判。最终,吉田松阴和弟子被送上了岸。
亲属
父亲:杉百合之助,俸禄二十六石的长州下级藩士。
养父:吉田大助。
师傅
佐久间象山(1811-1864年):江户末期思想家,兵法家。
弟子
高杉晋作(1839-1867年):长州藩尊王讨幕派领袖之一。幕末尊攘、倒幕运动的志士。
木户孝允(1833-1877年):参加起草《五条誓约》,推进奉还版籍、废藩置县,明治维新三杰之一。
伊藤博文(1841-1909年):日本第一个内阁总理大臣、枢密院议长。立宪政友会的创始人。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