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粄 编辑

以米粉为主料制作的菜品

笋粄笋粄

笋粄(sǔn bǎn)是发于广东梅州大埔传统的客家小吃。笋粄、豆粄其制作包括粄皮和肉馅两部分。是大埔小吃中最典型的,带有浓厚中原饮食文化印记的一道客家小吃。

2016年,大埔笋粄制作技艺被列入梅州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笋粄

主要食材:田笋,米粉

调料:姜末、蒜蓉

配料:香菜

简介

编辑

笋粄是中华名小吃、广东省名小吃。是大埔小吃中最典型的带有浓厚中原饮食文化烙印的一道风味小吃。。客家族群长期在迁移中漂泊,对吃不十分讲究,但他们根深蒂固、始终如一地延续中原饮食习惯,大埔笋粄就是客家人运用智慧,在穷困艰辛的环境中创造出的在精神和口味上享受的客家美食 。

据史料记载,春节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千百年来,饺子作为贺岁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相沿成习。客家先民从中原迁移到南方定居后,带来了中原的饮食习惯,逢年过节都要包饺子,但南方不产小麦,弄不到包饺子的面粉,聪明的大埔人把当地种植的山芋、薯类制成淀粉作“饺皮”,用当地盛产的竹笋、香菇、木耳加以肉料作馅,变通制成形似“饺子”的粄,因内包馅料主要是竹笋,人们就称他为笋粄,为大埔客家贺岁食品,这样笋粄就成为久负盛名的“大埔小吃”。

其制作包括粄皮和内馅两部分。粄皮以薯粉为原料,用开水拌和揉搓,配以适量煮熟的芋或甘薯,制成薄度小圆形粄块;内馅则以半肥瘦猪肉及竹笋(冬笋为好)为主,分别切碎,再配上虾米、鱿鱼丝、香菇、胡椒粉、盐等。然后用粄皮裹住肉馅,捏稳封口成半月形,放进开水锅中煮至粄块浮起即熟,便可加上佐料食用。至于豆粄,粄皮的制作与笋粄相同,不同的是内馅则以赤豆或白豆为主,咸甜皆可,煮成后用热油浸润,更能显示粄食的香滑可口,且不致相粘。

客家笋粄

编辑

什么是粄?粄就是客家菜中一款地道的主食(也说是小吃的),是粄类的统称。常见的有老鼠粄、笋粄、草粄、仙人粄等,这些都是客家人最钟爱的食物。

此为典型的客家风味小吃,以薯粉作皮,冬笋粒、鱿鱼、虾仁、香菇、豆腐干、五花鲜肉等为馅料,包裹成形似饺子而大于饺子的“笋粄”,猛火蒸熟,涂抹少许香油即可食用。

客家粄涵盖的种类很多,有用大米做的,也有用糯米粉做的,还有用木薯粉做,经过不同的加工手法制作出来,品种有200款之多。地道的客家粄,首先选料要精,如优质米细细研磨成浆才能蒸出透明爽滑的米反皮,馅料用时鲜蔬果;然后制作也要精,做米粄用的米浆一定要细磨,一点也不能含糊。

大埔做法

编辑

笋粄有其独特的饮食文化内涵,可以在其制作上的选料、烹制技巧上进行创新,在不失其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馅料可用蟹肉、鱼翅、鲍鱼、海参等原料进行烹制;在造型、摆盘上精细加工,制成具有不同口味的食品 。

主要食材:木薯粉、芋头、竹笋、香菇、木耳、虾米、肉碎等。

辅料:油、盐、鱼露、胡椒粉等。

制作工序:主要有3道工序:1、是制皮;2、是制馅;3、是掌握火候。制皮,是用农家木薯粉,用沸水拌和揉搓,再加适量蒸熟的芋头搅拌均匀后制成粄皮;制馅,用竹笋、香菇、虾米、木耳、瘦肉等切碎,爆炒成熟馅,将馅放置粄皮内包成饺子形状;火候,蒸约3-5分钟即成。

食用方法:开锅即可食用,也可装盘摆上筵席。

食安要求:选材细致、新鲜、绿色、环保。防止毒菇掺入,保证食品安全。

原料

编辑

田笋、米粉、木薯粉、香菇、瘦肉、木耳、豆干,香菜。

调料

编辑

姜末、蒜蓉、精盐、胡椒、香油。

做法

编辑

1、先做笋粄的皮,用米粉、木薯粉兑用温度适中温水(冷水是做不出来的)搅拌和成面状,再擀成比饺子面皮般稍厚的粄皮;

2、将配料切成香菇丁、瘦肉碎、木耳段、豆干粒,经过温油炒香后待用;

3、再用粄皮像包饺子一样入馅包起来,进锅只需蒸约5分钟即可,蒸的时间长短也直接影响米粄的造型;

4、出锅后在笋粄上铺上蒜蓉和淋上香油,撒上香菜,滋味就完全出来了。

下一篇 客家甜粄

上一篇 鸭松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