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君宾 编辑
陈君宾,南朝陈皇族,鄱阳王陈伯山之子,唐朝初年官吏。武德初年,率襄国郡归附唐高祖李渊,受封东阳公。后转邓州刺史,抚育流民,恢复产业,颇有政绩。贞观年间,卒于虔州刺史任上。《旧唐书》将其列入《良吏列传》。
字:君宾
所处时代:隋唐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建康
主要成就:太府少卿、少府少监,为当时良吏
本名:陈君宾
武德元年(618),陈君宾举郡归降唐高祖李渊,受封东阳公,拜邢州刺史。 武德四年(621),拜洺州刺史。
贞观元年(627),陈君宾多次调职转任邓州刺史。当时州邑历经丧乱以后,百姓流离失所。陈君宾善于抚育百姓,到任刚满一月,百姓都回来复业。贞观二年(628),天下各州都遭遇霜降和洪涝灾害,只有陈君宾辖下的地界没有受灾。当年,邓州粮食储存很多,蒲州、虞州等地的百姓,都跑来乞食。
当年,陈君宾就被征召入朝,升任太府少卿,转任少府少监。贞观九年(635),因犯法被除名。后来受到起用,担任虔州刺史,在任上去世。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五上·列传第一百三十五》有记载。
朕以隋末乱离,毒被海内;率土百姓,零落殆尽,州里萧条,十不存一;寤寐思之,心焉若疚。是以日昃忘食,未明求衣,晓夜孜孜,惟以安养为虑。每见水旱降灾,霜雹失所,抚躬责己,自惭德薄。恐贫乏之黎庶,不免饥馁;倾竭仓廪,普加赈恤。其有一人绝食,若朕夺之,分命庶僚,尽心匡救。去年,关内六州及蒲、虞、陕、鼎等复遭亢旱,禾稼不登,粮储既少,遂令分房就食。比闻刺史以下及百姓等并识朕怀,逐粮户到,递相安养,回还之日,各有赢粮。乃别赍布帛,以申赠遗,如此用意,嘉叹良深。一则知水旱无常,彼此递相拯赡,不虑凶年。二则知礼让兴行,轻财重义,四海士庶,皆为兄弟。变浇薄之风,敦仁慈之俗,政化如此,朕复何忧。其安置客口,官人支配得所,并令考司录为功最。养户百姓,不吝财帛,已敕主者免今年调物。宜知此意,善相劝勉。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