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福 编辑

唐朝和尚

义福(658-736年) ,俗姓姜氏,潞州铜鞮县(今山西省沁县)人。唐朝和尚。

早年出家,在长安慈恩寺修行,得到官民百姓的爱戴。曾随唐玄宗巡幸东都洛阳,得到沿途百姓的夹道欢迎。

开元二十四年(658-736年),圆寂,时年七十九,追号大智禅师。中书侍郎严挺之撰写碑文。

基本信息

编辑

封号:大智禅师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潞州铜鞮

出生日期:658年

逝世日期:736年

本名:姜义福

人物生平

编辑

墓志铭墓志铭

义福,上党人。曾祖姜仲迁,隋朝武陟丞、雁门令;祖父姜子胤,父亲姜解脱,不仕。

义福精心修习佛道,为人端庄高洁,无论公卿大臣还是庶民百姓,都乐于跟他学佛。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圆寂,时年七十九,追号大智禅师,葬于伊阙之北,中书侍郎严挺之撰写碑文。

参考《大唐故大智禅师塔铭》。

轶事典故

编辑
唐开元中,有僧义福者,上党人也。梵行精修,相好端洁,缙绅士庶,翕然归依。尝从驾往东都,所历郡县,人皆倾向,擅施巨万,皆委之而去。忽一旦,召其学徒,告己将终。兵部侍郎张均、中书侍郎严挺之、刑部侍郎房琯、礼部侍郎韦陟,常所礼谒。是日亦同造焉。义福乃升座。为门徒演法。乃曰:“吾没于是日,当以诀别耳。”久之,张谓房曰:“某宿岁饵金丹,尔来未尝临丧。”言讫,张遂潜去。义福忽谓房曰:“某与张公游有数年矣,张有非常之咎,名节皆亏。向来若终法会,足以免难,惜哉!”乃携房之手曰:“必为中兴名臣,公其勉之。”言讫而终。及禄山之乱,张均陷贼庭,授伪署。房琯赞两朝,竟立大节。(《太平广记》 援引《明皇杂录》)

译文:

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个僧人叫姜义福,是上党人,精心修习佛道,为人端庄高洁,无论公卿大臣还是庶民百姓,都乐于跟他学道。他曾跟从唐玄宗皇帝去东都洛阳,沿途经过的郡县,人人都仰慕向往他,专门给他的施舍就多达数万,他都没有接受就走了。

忽有一天早上,召集自己的门徒,告知自己即将y圆寂。兵部侍郎张均、中书侍郎严挺之、刑部侍郎房琯、礼部侍郎韦陟等,平日常来拜访他,这天也都来了。义福像往常一样准时登坛说法。最后,说道:“我要在今天死去,要跟诸位诀别了。”

过了好长时间,张均对房琯说:“我常年服用长生不老的金丹,从未参加过别人的丧礼。”说完,张均便偷偷地溜走了。义福对房琯说:“我与张公交游多年了。张均有非同寻常的灾难,要在名誉与节操方面都蒙受损害。如若他能一直坚持到法会的终了,可以免除其灾难,实在可惜呀!”握着房琯的手说:“您一定会成为唐朝中兴的名臣,好自为之!”说完就死了。

等到安禄山谋反篡位时,张均为叛贼抓获,在安禄山朝廷担任官职,气节名节皆亏。房琯则在平定叛乱,唐朝中兴之后,再次襄赞皇朝,最终保持了大节。

下一篇 桑道茂

上一篇 普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