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悟空佛牙 编辑
1994年3月15日,悟空佛牙在山东省汶上县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地宫被发现。从瘗葬佛牙舍利的石匣铭记和塔宫墙壁上的文字记载得知,佛牙舍利于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来自京师嘉王宫,政和二年(1112年)葬于汶上县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太子灵踪”特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佛牙舍利,因此在宝相寺出土的佛牙舍利,在佛教、历史、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宝相寺也因为出土的这些宝贵文物而被称为“第二个法门寺”。
中文名:悟空佛牙
馆藏地点:汶上县宝相寺寺藏管
所属年代: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
出土地点:山东省汶上县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地宫
法界在北天竺巡礼求法30多年,因思念故土,便拜辞恩师。当时北天竺罽宾国异教入侵,大肆毁佛。舍利越摩深感佛教在北天竺日渐衰落,亲授法界释迦牟尼佛牙舍利,作为赠别的宝物。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留有4颗佛牙舍利,其中一颗就是舍利越摩送给法界的这颗。
贞元六年(公元790年),60岁的法界回到长安,将佛牙舍利进献给唐德宗,德宗亲赐法界法名悟空,住持章敬寺。悟空带回的佛牙从此也得名“悟空佛牙”。
唐德宗于公元794年将悟空佛牙移奉到长安大庄严寺新修佛牙宝塔,作为“传国之宝”隆重供养。即便到了唐武宗灭佛时期,大庄严寺佛牙仍在特别保护之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攻破潼关,唐僖宗仓皇出逃四川,携带了这颗“传国之宝”,并在成都的大慈寺建佛牙楼供养佛牙。佛牙在成都滞留了近50年,直到后唐蜀守孟知祥把佛牙送到京师洛阳。不久,后晋取代后唐,洛阳左右街僧录可肇等把佛牙请至后晋京师开封,献给石敬瑭,石敬瑭为防止契丹人索要,便把佛牙隐藏于宫禁,秘而不宣。
“传国之宝”与“神授佛牙”
宋朝开国,宋太祖一直在寻找前朝的“传国之宝”,后来听说洛阳有一颗“神授佛牙”,便取来“以烈火煅之,色不变”,遂将其虔诚请入皇宫供养。咸平六年(1003年),宋真宗迎请佛牙至皇家开宝寺灵感塔。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曹皇后让中官清理出前代故宫秘藏的舍利,供奉在咸平县(今开封通许县)洪福院,其中就有悟空佛牙。
然而,“传国之宝”的发现,让神宗皇帝感到尴尬——他无论如何不敢对祖宗已经认可的佛牙予以否定,但也未免心存疑问。但悟空佛牙在京师士大夫间广为流布,影响到当时对“神授佛牙”的唯一信仰。于是,神宗果断下诏,置悟空佛牙于大相国寺,造木浮图,试图永久封藏,防止出现“神授佛牙”的信仰危机。
嘉王得到佛牙后,京师朝野充满了争议——佛牙供养本是皇帝特权,祭祀乃国之大事,亲王不能僭越,嘉王不能毫无顾忌。他初获佛牙的喜悦心情很快被忧虑、恐惧所替代,他甚至怀疑政敌王安石赠送佛牙的居心。这颗被多位帝王供养了近300年的传国之宝,成了难以处置的烫手山芋。
而恰在此时,赵世昌赴京为儿子谋取“荫补”功名。赵世昌是宋太祖第五代玄孙,与神宗赵顼、嘉王赵頵是五世堂兄弟关系。赵世昌此时到中都正合情势,他便有了秘密瘗葬佛牙的使命。
汶上是我国最早的佛教活动中心之一。宝相寺唐时名曰昭空寺,宋咸平五年(1002年)易今名。太子灵踪塔建于熙宁六年至政和二年(1073-1112年),是仿照京师皇家开宝寺灵感塔(今开封铁塔)建造的一座典型的佛牙舍利塔。赵世昌选中了这里瘗葬佛牙舍利。
中国佛教协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周绍良曾这样评价此次挖掘:“佛舍利一次发掘数百颗,无论是历史上还是今天,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史无前例的。宝相寺发掘出的佛牙舍利在佛教界是至高无上的圣物,在文物界是稀世珍宝。其中的五色舍利非常珍罕。佛经上有记载,佛陀圆寂后,得五色舍利,而采用石匣、金棺、银椁函藏的佛牙、舍利,归葬规格为最高。宝相寺出土的舍利则是采用此种归葬的葬仪和标准,且如法如律,其所选用的金棺、银椁,制作精细,工艺考究,足见其所葬之物的尊贵。法门寺佛指舍利是唐代皇室亲自供养珍藏的,规格是后世再无超越的。除了法门寺之外,还没有接近和超过宝相寺佛牙舍利的归葬规格的,汶上成为法门寺第二。”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