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蓝 编辑
徐蓝,女,1947年11月生于北京,历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务委员,世界史学系主任,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世界史学科负责人(2002-2007、2007-2011、2014-)。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及统编高中历史教材总主编,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之一。 长期从事世界近现代史、国际关系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中文名:徐蓝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47年11月
毕业院校:首都师范大学
职业:教师
外文名:Xu Lan
职称:教授
早年经历
1947年11月,出生于北京市。
1966年,高中毕业。
文革期间,上山下乡,曾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北京市农林局所属农场等地工作。
徐蓝
1990年1月,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5年-2006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
1997年,被国家教委和国家人事部评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2009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2011年,获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2012年,获北京市人民教师提名奖。
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史学系主任,首都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兼任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武汉大学世界史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史研究中心、外交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曾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委员,《世界历史》杂志编委、《历史研究》杂志外审专家。曾赴美国林奇堡学院、英国伯明翰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中研院近代史所从事访问讲学和研究。
徐蓝
徐蓝教授的研究主要涉及世界近现代史、国际关系史、冷战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问题等领域。
参加国家社科基金“七五”重点研究项目《绥靖政策研究》(齐世荣主持)、“九五”重大项目《二十世纪的历史巨变》(齐世荣等主持)、“十五”项目《国际冷战中的大国战略关系研究》(徐天新主持),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八五”项目《走向同盟,1937-1942年的美英关系》、“十五”项目《战争与和平: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研究》。
参加教育部国家级教材《世界史》(吴于廑、齐世荣主编)及其修改版的写作,并主持北京市高校的教改项目。
她出版了《英国与中日战争1931-1941年》《从萨拉热窝到东京:两次世界大战》等专著3部(合著1部),《南京暴行》《巨龙》等译著2部(合译),国家级教材1部(参加编写),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光明日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如《评1941年英美参谋会谈》《从“橙色”计划到“彩虹”计划》《试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与发展》《关于民族主义的若干历史思考》《从两次世界大战看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问题》《国家大战略与对外政策调整——20世纪40-60年代冷战态势的演变》《世界历史视野下的中国抗日战争》等。
多次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和教学奖励,包括国家教委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第二、三、五、九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国家教委第三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集体),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等。
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国家教委和国家人事部评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是首都师范大学首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世界史学科的负责人和学术带头人,200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张海鹏(左)和徐蓝(右)
2021年9月26日,荣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战争与和平: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研究
作者名称 徐蓝
作品时间2023-4
1500-2007-世界近现代史
作者名称 徐蓝
作品时间2012-7
英国与中日战争1931-1941
作者名称 徐蓝
作品时间2010-10-1
参考资料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