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和色谱 编辑
亲和色谱也称为亲和层析,是一种利用固定相的结合特性来分离分子的色谱方法。亲和色谱在凝胶过滤色谱柱上连接与待分离的物质有一定结合能力的分子,并且它们的结合是可逆的,在改变流动相条件时二者还能相互分离。亲和色谱可以用来从混合物中纯化或浓缩某一分子,也可以用来去除或减少混合物中某一分子的含量。
色谱法在当今物质尤其是具有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色谱发展的早期有许多的人往往将色谱看做一种艺术(art), 但是随着色谱理论的发展,以及色谱技术的不断推广,色谱逐渐的称为了一种科学(science)。对于从事生物大分子分离的物质常常用一句话来形容色谱的重要作用:“色谱技术是当今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核心”。当今的色谱法包括分离和检查两部分,能够同时实现分离和分析。色谱法也必定会随着材料、生物等多学科研究的深入会更加广泛的应用到分离科学和分析化学之中的。
若目标产物与配基的结合作用较强,上样体积对亲和色谱效果影响较小。若二者间结合力较弱,样品浓度要高一些,上样量不要超过色谱柱载量的5%~10%。(这个载量是指色谱柱所吸附的配体的量)
2、柱长
亲和柱的长度需要根据亲和介质的性质确定。如果亲和介质的载量高,与目标产物(目标物)的作用力强,可以选择较短的珠子(柱子);相反,则应该增加柱子的长度,保证目标产物与亲和介质有充分的作用时间。
3、流速
亲和吸附时目标产物与配基之间达到结合反应平衡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样品上柱的流速应尽量的慢,保证目标产物与配基之间有充分的时间结合,尤其是二者间结合力弱和样品浓度过高时。
4、温度
温度效应在亲和色谱中比较重要,亲和介质的吸附能力受温度影响,可以利用不同的温度进行吸附和洗脱。一般情况下亲和介质的吸附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因此在上样时可选择较低的温度,使待分离物质与配基有较大的亲和力,充分地结合;而在洗脱时刻采用较高的温度,使待分离物质与配基的亲和力下降,便于待分离物质从配基上脱落。例如,一般选择在4℃进行吸附,25℃下进行解吸
亲和色谱的介质应具备下面四个条件: |
① 具有多孔网络结构 ② 非特异吸附小,基质化学性质应是惰性,表面电荷尽 可能低; ③ 理化性质稳定,不因共价偶联反应的条件及吸附条件 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④ 基质必须能够活化或功能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