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灵猫 编辑

灵猫亚科食肉目哺乳动物

小灵猫小灵猫

小灵猫是食肉目灵猫科 小灵猫属 陆栖食肉类动物。 其体毛短而粗密,无竖起的背毛冠;头小,鼻吻部尖,外耳郭大而圆;由于头骨窄,外耳在头部上方距离较近;基色灰色至褐色,足深褐色或黑色;颈侧条纹不如大灵猫属的物种显著;两条黑纹窄,与身体斑点没有明显区别;中背线黑色,每侧各有4-5排小斑点,斑点向中线密集,腹部斑点更明显;尾尖通常白色,趾间皮瓣宽大,且覆毛稀疏。

小灵猫分布于中国中部、南部和西南部。栖息于森林、灌丛、土丘、草丛,也常见于农业区和村庄附近,住老树根下的洞穴,夜行性,上半夜活动最频繁,但有时也在白天捕猎。 胆小、行动灵活、会游泳, 独居。主要食用鼠类、松鼠、小鸟、蜥蜴、昆虫及其幼虫、植物果实,如果有机会也会捕食家禽。 每年多在春季繁殖,5-6月份产仔,每胎产2-5仔。 寿命可达15年。

小灵猫的毛皮和灵猫香的使用价值,导致严重的人为猎杀;森林的砍伐导致严重的生境丧失和破碎化,致使小灵猫种群严重隔离,数量迅速下降,现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中国全面调查灵猫科动物的现状并制定保护对策和行动计划,加强对资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的管理;严格禁用氰化钾及爆炸物捕猎各种食肉动物,必要时应考虑禁猎若干年以确保资源的恢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小灵猫

拉丁学名:Viverricula indica

别名:七间狸、乌脚狸、箭猫、笔猫、斑灵猫、香狸

外文名:Small Indian Civet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哺乳纲

目:食肉目

科:灵猫科

属:小灵猫属

种:小灵猫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亚目:裂脚亚目

亚纲:真兽亚纲

分布区域:中国、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地

命名者及年代:Geoffroy , 1803

保护级别:无危(LC)IUCN标准、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

形态特征

编辑

小灵猫外形与大灵猫相似而较小,长约48~58厘米,尾长33~41厘米,体重2~4千克,比家猫略大,吻部尖而突出,额部狭窄,耳短而圆,眼小而有神。小灵猫的尾部较长,尾长一般超过体长的一半。四肢健壮,后肢略长于前肢;足具五趾,但前足的第三趾和第四趾没有爪鞘保护,有伸缩性,能从足垫中间裸出。会阴部有高度发达的囊状香腺,闭合时外观像1对肾脏,开启时形如一个半切开的苹果。雄性的香腺比雌性的略大。

小灵猫

小灵猫的基本毛色以棕灰、乳黄色多见。眼眶前缘和耳后呈暗褐色,从耳后至肩部有2条黑褐色色颈纹,从肩到臀通常有3~5条颜色较暗的背纹,背部中间的两条纹路较清晰,两侧的背纹不清晰。四足深棕褐色。尾巴的被毛通常呈白色与暗褐色相间的环状,尾尖多为灰白色。

近种区别

编辑

小灵猫

大灵猫

体量

小灵猫外形与大灵猫相似而较小,长约48~58厘米,尾长33~41厘米,体重2~4千克

大灵猫体形细长,比家猫大得多,大小与家犬相似,成年体重6~10千克,体长60~80厘米,最长可达100厘米

特征

比家猫略大,吻部尖而突出,额部狭窄,耳短而圆,眼小而有神

头略尖,耳小,额部较宽阔,吻部稍突,前足第三、四趾有皮瓣构成的爪。体毛为棕灰色,带有黑褐色斑纹

图片

小灵猫小灵猫

大灵猫大灵猫

栖息环境

编辑

小灵猫喜欢幽静、阴暗、干燥、清洁的环境,比大灵猫更加适应爽的气候。多栖息在热带、亚热带低海拔地区,如低山森林、阔叶林的灌木层、树洞、石洞、墓室中。

生活习性

编辑

小灵猫为独居夜行性动物,昼伏夜出,活动的高潮主要集中在每天的15时至晚上的22时,性格机敏而胆小,行动灵活,会游泳,善于攀缘,能爬树上捕食小鸟、松鼠或采摘果实。

小灵猫食性较杂,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以植物性食物为辅。动物性食物如老鼠、小鸟、蛇、蛙、小鱼、虾、蟹、蜈蚣、蚱蜢、蝗虫等,植物性食物如野果、树根、种子等。小灵猫的活动范围与其食性和季节的变化有关,秋季是各种果实成熟的时候,小灵猫常常在树林中活动,采食野果;冬季多在田边、林缘灌丛觅食小动物;夏季,两栖类动物繁多,则多在小溪边、水塘边及翻耕的田间活动觅食。

小灵猫有擦香的习性,外出活动时,常将香囊中的分泌物涂擦在树干、石壁等突出的物体上。野生灵猫擦香的作用主要是标记自己的领地和引诱异性灵猫。在遇到敌害时,小灵猫能从肛门腺中排出一种黄色而奇臭的分泌物,用以自卫。

分布范围

编辑

在中国小灵猫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台湾、西藏、江西、湖南、湖北、陕西、江苏等地 ,中国以外主要分布在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地。

繁殖方式

编辑

小灵猫到2岁,体重达2千克以上时,可达到性成熟,即有发情表现,可以进行交配。小灵猫的繁殖期分为春、秋两季,但以春季为主,一般集中在2~4月份,少数可延迟到5月份,而秋季仅在8月份,为期较短,繁殖得少。小灵猫的妊娠期一般在69~116天,平均90天。产仔期多集中在5~6月份,一般在夜间或凌晨产仔。每胎产仔2~5只,一般为3只。小灵猫发情时会发出“咯咯咯”的求偶叫声,十分明显,发情的母灵猫外生殖器有不同程度的充血、肿胀现象。小灵猫交配时间短促,并多在夜间进行。

亚种分化

编辑

学名

命名人

命名年

Viverricula indica malaccensis

Gmelin

1788

Viverricula indica indica

Desmarest

1804

Viverricula indica rasse

Horsfield

1824

Viverricla indica pallida

Gray

1832

Viverricula indica bengalensis

Hardwicke

1833

Viverricula indica schlegelii

Pollen

1868

Viverricula indica deserti

Bonhote

1898

Viverricula indica hanensis

Matschie

1908

Viverricula indica taivana

Schwarz

1911

Viverricula indica thai

Kloss

1919

Viverricula indica atchinensis

Sody

1931

Viverricula indica baliensis

Sody

1931

Viverricula indica muriavensis

Sody

1931

Viverricula indica baptistae

Pocock

1933

Viverricula indica klossi

Pocock

1933

Viverricula indica mayori

Pocock

1933

Viverricula indica wellsi

Pocock

1933

(以上来源于: )

种群现状

编辑

野生种群

中国: 江西省小灵猫资源丰富,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收购统计资料表明,江西省小灵猫的年产量趋于下降,20世纪五十年代全省平均年产量为5.4万只,六十年代为3.2万只,七十年代年均产2.5万只,八十年代初平均产1.2万只。

1973-1982年平均每年河南省主要野生毛皮中小灵猫为500张。

据估计2001年全国小灵猫约有10万只以上,历年资料统计表明,1969年全年收购小灵猫皮10万余张,其中云南最高年份收购小灵猫皮10325张。

2007年江西齐云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调查与分析表明小灵猫为常见种。

全球: 该物种的种群现状没有很好的估计,尽管在某些国家是常见的小型肉食动物。种群趋势稳定。

人工繁育

中国: 杭州动物园已成功驯养野生小灵猫,已大批饲养并投入生产。中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小灵猫的人工驯养,且南方人工饲养小灵猫取得成功。

保护级别

编辑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一级,生效年代: 2021;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附录Ⅲ;

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IUCN):红色名录, 生效年代: 2008。

保护方法

编辑

保护现状

中国有分布小灵猫的自然保护区有桃源洞、壶瓶山、八大公山、索溪峪、八面山、莽山、鄱阳湖(江西)、岩泉、桃红岭、井冈山、攀枝花苏铁、王朗、卧龙、唐家河、缙云山、金佛山、珠穆朗玛峰、石林(云南)、哀牢山、苍山洱海、大围山、金平分水岭、怒江、高黎贡山、铜壁关、清凉峰、天目山(浙江)、古田山、乌岩岭、瓦屋山、大雾岭、朱家山、滚马乡(三穗)、南靖南亚热带雨林等。

致危因素

1、过度捕杀:小灵猫被捕食用,且灵猫香是贵重的香料,也可入药,因此每年捕猎量都超过种群增殖量;

2、栖息地及灌丛、草丛生境多开垦种植作物、果、茶林,使其活动范围大为缩小;

3、剧毒灭鼠药物的使用,致使野生小型食肉类二次中毒。

保护措施

1.

全面调查中国灵猫科动物的现状并制订保护对策和行动计划,加强对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的管理;2.

严格禁用氰化钾及爆炸物捕猎各种食肉动物;3.

必要时得考虑禁猎若干年以确保资源的恢复。

物种现状

编辑

2021年12月29日,记者从仙游木兰溪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获悉,该保护区在野外布设的红外线相机,近日拍摄到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小灵猫觅食的画面。此前,该保护区也曾多次捕捉到“国保”动物活动的珍贵影像资料,为记录、收集完善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数据提供了有力依据。

2022年5月,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成功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小灵猫的夜间活动画面。这是自有公开记录以来,首次在重庆中心城区发现该物种。

2022年5月,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解到,科研监测人员在查看车八岭科研监测云服务平台-实时上传的红外相机影像时,惊喜地发现有两台红外相机位点拍摄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小灵猫的活动画面,这是车八岭保护区首次捕捉到小灵猫的影像记录。据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人员介绍,两台红外相机分别布设在保护区内的沼泽地和竹林旁,沼泽地红外相机拍到小灵猫的时间是21时42分,竹林旁红外相机是凌晨2点49分,这符合小灵猫独居夜行性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通过红外相机视频和照片对小灵猫体型及特征的比较,推测可能是两只个体活动。

2022年6月8日,湖北兴山县水月寺镇晒谷坪村一农户门口发现一只奇特的野生动物,后经专家确认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灵猫”。

2022年8月4日,常宁市城区万象壹号小区发现一只身体有黑点斑纹、尾巴有黑色环纹的小动物,经林业部门工作人员鉴定,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灵猫,在常宁是首次发现。

2022年9月,小灵猫在福建汀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首次监测到。

2022年,在深圳园山风景区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灵猫。

2023年1月,位于茂名的广东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收取整理野外红外相机影像数据时,发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小灵猫的活动身影。

2023年6月,广东中山国家森林公园工作人员夜间巡逻时发现了一种“像猫不是猫,像狐狸不是狐狸”的动物。经专业人员鉴定,这个“小家伙”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小灵猫。

2023年12月,云南省个旧市首次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小灵猫。

小灵猫小灵猫

2024年3月10日凌晨3点左右,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通过红外相机数据采集,记录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灵猫的活动身影。

2024年5月,记者从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得知,大鹏新区在年度调查工作中,最新发现包括小灵猫在内的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2024年6月,四川长宁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灵猫”。

下一篇

上一篇 草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