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丕 编辑
韩丕(?~1009年),字太简,北宋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他的父亲韩杲在后晋时曾任曲主簿,在同契丹作战中殉国。韩丕自幼孤贫,但很有抱负,爱读书,精通《周易》和《礼记》。成年以后,开始练习写文章。宋太祖开宝年间,郑牧知文州(治今甘肃),他与之同行,薄游两川。后来郑牧又知成都(今四川成都),以他掌书奏。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举进士,声名藉甚。公卿多举荐他,于是调为大理评事,通判衡州(治今湖南衡阳)。韩丕曾著《孟母碑》、《返鲁颂》二文,当时人们多讽诵他的文章。枢密副使石熙载也举荐他的文章,入朝以文学试中书,后为著作佐郎、直史馆。不久,又改为左拾遗。太平兴国八年,迁职方员外郎、知制诰。
雍熙初(984年),加授虞部郎中。二年,知贡举。韩丕性情纯厚,遇事胆小谨慎。而宰相宋琪性情偏急,经常督促责备他。舍人王祐也以前辈自居欺压他。韩丕心里不服,于是上表请求到外郡任职。朝廷命他知虢州(治今河南灵宝),就改职方郎中。
端拱初(988年)又拜右谏议大夫,先后知河阳(今河南孟县南)、濠州(治今安徽凤阳北)。在外郡任职期间,他“以冲澹自处,不奔竞于名宦”,受到嘉奖。
淳化二年(991年),他再次入朝,为翰林学士。后充集贤殿修撰知均州(治今湖北均县西北)。再迁给事中,工部侍郎,徙金州。最后出知滁州(治今安徽滁县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卒于滁州。
字:太简
所处时代:宋
出生地:华州郑
逝世日期:真宗大中祥符二年
主要作品:《孟母碑》、《返鲁颂》
本名:韩丕
韩丕,字太简。北宋大臣。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幼年家贫,有志于读书,通晓《周易》、《礼记》,善写文章。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考取进士,授大理评事。所著《孟母碑》、《返鲁颂》两篇文章精练、高雅,受大臣举荐,升为著作佐郎,于国史馆任职。太宗赞赏他的文才,擢任右拾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迁职方员外郎、知制诰。次年(即雍熙初年)升为虞部郎中。因与宰相宋琪不睦,自请外任,调知虢州(今河南灵宝县),改为职方郎中。端拱初年(988年)擢拜右谏议大夫,历知河阳三城、濠州。淳化二年(991年)召入朝为翰林学士。他出身寒门,不善攀结名宦,不久就被罢职,充集贤殿修撰、知均州。真宗即帝位,升给事中、工部侍郎,召还朝,充史馆修撰。后又出知滁州,加礼部侍郎。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卒。
直史馆,知制诰。端拱初拜右谏议大夫,历知河阳、濠州。淳化三年(九九二)为翰林学士(《学士年表》;《宋史》本传作淳化二年)。不久出知均州,徙金州。召还,充史馆修撰,又出知滁州。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卒。《宋史》卷二九六有传。有诗集三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韩丕,字太简,华州郑人。父杲,晋开运中,为曲阳主簿,契丹攻城,陷没焉。母改适他氏。丕幼孤贫,有志操,读书于骊山、嵩阳,通《周易》、《礼记》,为人讲说。常有山林之志,家虽甚贫,处之晏如。年长,始学文。开宝中,郑牧知文州,与之偕行,遂薄游两川。及牧知成都,刘熙古延置门下,掌书奏,以孙女妻之。
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声名籍甚,公卿多荐之者。尝著《孟母碑》、《返鲁颂》,人多讽诵之。解褐大理评事、通判衡州。石熙载荐其文行,代还,以文学试中书,擢著作佐郎、直史馆,赐绯鱼。未几,改左拾遗。八年,迁职方员外郎、知制诰。雍熙初,加虞部郎中。二年,与贾黄中、徐铉同知贡举。丕属思艰涩,及典书命,伤于稽缓。宰相宋琪性褊急,常加督责,或申以谐谑,丕不能平。又舍人王祐以前辈负气,每陵轹面折之。丕乃表求外郡,出知虢州,就改职方郎中。端拱初,拜右谏议大夫,赐金紫,知河阳、濠州。
丕起寒素,以冲澹自处,不奔竞于名宦,太宗甚嘉重之。淳化二年,召入为翰林学士,终以迟钝不敏于用。俄罢职,充集贤殿修撰、知均州。就迁给事中、工部侍郎,徙金州。召还,充史馆修撰,又出知滁州,就加礼部。大中祥符二年,卒。
丕纯厚畏慎,似不能言者。历典州郡,虽不优于吏事,能以清介自持,时称其长者云。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