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谦 编辑

南宋浙江永嘉籍官员

陈谦(1144—1216),字益之,号水云,学者称易庵先生,温州永嘉人,陈傅良从弟。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光宗绍熙二年(1191)十一月至四年七月任常州知州。官至宝谟阁待制。

基本信息

编辑

字:益之

号:水云

所处时代:宋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浙江永

出生日期:1144年

逝世日期:1216年

主要成就:乾道八年进士

本名:陈谦

进士:1172年

人物生平

编辑

陈谦年轻时学习很刻苦,他曾得到一本《资治通鉴》,不数日便读完,且能述说其大概,众人无不钦佩他读书的刻苦精神和领悟能力。进入太学学习,当时还沿袭秦桧时的文网禁令,文气卑弱,而陈谦写文章冲破这一藩篱,“理胜而笔毫”,文体为之一变。他于乾道八年(1172)考中进士,授福州司户。后任刑部、工部架阁,敕令所删定官,枢密院编修等,陈中兴五事。有一次他向宋孝宗谈到李纲(前宰相)之事,孝宗说:“李纲有什么值得称道的?”陈谦立即说:“陛下你用的人如果超过李纲,李纲则当然不足道了,然而现在用的人差李纲太远了。”陈谦胆气也够大的,敢直接顶撞皇帝。他后来外任江州通判,又任常州知州。以前常州的地方官受上司看重的很少,俗称这里是监司出气的地方。陈谦到任后,“以义胜奸,扶善抑恶,据正而行”, 由于治理有方,监司等再也不敢轻视这里了,州里人都说陈谦有本事,很神明,今后难以见到这种人了。

升任湖北提刑,平定瑶人叛乱有功,进值焕章阁。后任湖广总领,整顿军籍,杜绝冒滥等,得罪了军队主帅,再加上当时排挤理学,将程朱理学称为“伪学”,陈谦也被排斥落职。数年后,复出任成都提刑,整修李冰石堰、嘉州绳桥等,务使坚久耐实,又褒礼耆彦,待以师友,蜀人都很敬重他。

移任京西转运判官。开禧元年,丞相韩侂胄谋划伐金,令献马者可以补官。襄阳一带的宋军主帅也下令这样做,于是七州民相煽为盗,劫掠富户。到后来弄得处处杀掠,商贩路绝,城门昼闭,民食顿竭。陈谦移书责备韩侂胄,认为北伐是好的,但应首先巩固后方,像这样做不是以败亡为戏吗?后来宋军北伐,果然大败亏输。

陈谦后以司农少卿身份任湖北京西宣抚副使。他深知境内襄阳、德安二府为兵家必争之地,预为储粮。见襄阳缺水,便“陂北城为地道,沟江,贮之三百尺”。其后二地果然被敌军包围,但因为准备充分,因而无虞。又歼敌于汉水。敌军攻到长江北岸,武昌震恐,军士纷纷渡江南逃。陈谦立即坐镇北岸,令人于江中阻截逃兵,结果“士马溺死甚众”,但也阻住了溃逃,军势复振,使敌军终于退却。陈谦后任江州知州。

韩侂胄被杀后,陈谦因为也是主战派,被人弹劾,说他在武昌时命士豪将士兵“复之中流”,淹死了许多人;又首称韩侂胄为“我王”;说他“登朝列则巧附相臣,任总饷则席卷财物”。结果他被免职,从此不再被使用,嘉定八年才给他一个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的虚职。第二年去世,年七十三。

陈谦豪迈开朗,见识独到。他惟意所向,不怕困难,“荒蹊绝径,匹马先至,洪波骇浪,扁舟夜涉”,故动必有成。他是南宋理学永嘉学派的成员,杨万里在《淳熙荐士录》里称赞他“学问深醇,文辞雄俊”。(见《宋史·陈谦传》,叶适《陈公墓志铭》等)

个人作品

编辑

他著有《诗解诂》、《春秋解》、《周礼说》、《易庵文集》、《永宁编》、《雁山行记》、《阳明洞天图经》等。

史料记载

编辑

《宋史·陈谦传》

陈谦,字益之,温州永嘉人。乾道八年进士,授福州户曹、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迁国子录、敕令所删修官、枢密院编修官。陈中兴五事,至李纲议建镇事,上曰:“纲何足道。”谦曰:“陛下用大臣,审出纲上,宜如圣训。今顾出纲下远甚,奈何?”上蹙然,遂极论逾数刻。

孝宗内禅,通判江州,知常州,提举湖北常平。平辰州峒徭,加直焕章阁,除户部郎中,总领湖、广财赋。谦乃丞相赵汝愚客,会党论起坐斥。后数年,起为提点成都府路刑狱,移京西运判,复直焕章阁。

韩侂胄谋扰金人,令献马者补官,七州民相扇为盗。谦移书侂胄曰:“今若倚群盗行剽掠之策,岂得以败亡为戏乎?”既而屡论襄帅皇甫斌、李奕罪,且求罢。上谕旨薛叔似协和之。迁司农少卿、湖广总领,除宣抚司参谋官。

金兵深入,陷应城,焚汉川,汉阳空城走,武昌震惧。谦以宝谟阁待制副宣抚,即日置司北岸,命土豪赵观覆之中流,士马溺死甚众,余兵皆返走。未几,夺职,罢。后复知江州。侂胄死,和议已决,谦复罢,奉祠。卒,年七十三。

谦有隽声,早为善类所予。晚坐伪禁中废,首称侂胄为“我王”,士论由是薄之。

下一篇 张岩

上一篇 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