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湾之战 编辑
朱元璋与陈友谅龙湾战役,是指1360年(元至正二十年),朱元璋和陈友谅在应天府的龙湾镇一带(今江苏南京城郊)展开的战役。这场战役中,朱元璋终于胜了陈友谅,并在此战之后一举收复了被陈友谅占领的许多城池,是陈、朱两大政权对抗的转折点,朱元璋的势力逐渐赶上乃至超过陈友谅,改变了朱元璋被动挨打的局面为以后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打败并杀死陈友谅,消灭陈友谅建立的陈汉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文名:龙湾战役
对阵双方:陈友谅、朱元璋
结果:朱元璋胜利
地点:应天龙湾(今江苏南京城郊)
意义:是陈、朱两大势力争战的转折点
发生时间 :1360年
龙湾战役前陈友谅所占地区和龙湾所处位置
自至正十八年(1358年)以来,陈友谅势力越来越强,从朱元璋或元朝朝廷手里攻陷了许多城池,他先占领了皖南的重镇安庆(今安徽安庆),又攻破龙兴(今江西南昌)、瑞州(今江西高安)。然后陈友谅又分兵攻取下了邵武(今福建邵武)、吉安(今江西吉安),而自己则领兵占据了抚州(今江西抚州)。不久,陈友谅又连续攻克了建昌(今江西南城)、赣州(今江西赣州)、汀州(今福建长汀)、信州(今江西上饶)、衢州(今浙江衢州) ,西北面,陈友谅又攻克了襄阳(今湖北襄阳) ,势力越来越大。陈友谅极盛时的势力扩展到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全省和安徽、浙江、福建的小部分地区,足足相当于中国的四个省,而且陈友谅野心勃勃,一心想称帝,是江南地区最强的割据势力,相比之下,朱元璋的势力仅仅相当于今江苏、安徽的一小部分和浙江的中部、南部,仅仅相当于中国的一个省,和陈友谅不是一个级别的。故而,陈友谅是当时可以和朱元璋一争天下的强劲的对手,而如何攻打甚至消灭陈友谅是朱元璋面临的一大难题。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攻克了安庆下游的池州(今安徽池州),后朱元璋深感威胁,派徐达、常遇春等人攻池州,陈友谅结果被徐达、常遇春等所击败。常遇春生擒陈友谅的士卒三千余人。
对于三千战俘,直性子的常遇春于是向徐达建议说:“这些人可都是咱们的劲敌,不杀了他们恐怕将成后患。若是让咱们主公知道了此事,他必是要不杀这些人的。” 于是,三千战俘被常遇春坑杀了,相当于常遇春向陈友谅放出狠话:“你的部下就是我杀的!你又能把我怎么样!”然而,常遇春打仗虽然几乎无人能敌,但他在处理战俘时不计后果,犯了这样的错误,如此,常遇春把陈友谅惹急了,直接把自己的主公朱元璋推向了灾难和崩溃的边缘。陈友谅一下就讨伐朱元璋,绕过池州(今安徽池州),直扑太平(今安徽当涂),朱元璋的猛将花云在太平战死,后陈友谅一鼓作气,就想直扑朱元璋的“老巢”应天(今江苏南京),准备一举消灭朱元璋。朱元璋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龙湾战役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了。
明太祖朱元璋
当时正是盛夏时节,天热多雨,可巧就让陈友谅给赶上了——大雨不期而至,很多人的冠服都被淋得透湿,大伙都惶惶张张的,连一些必要的规矩、仪节都省了——在不少人看来,这也许正是上天的暗示:这陈友谅分明就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的。己将腹背受敌,毫无还手之力。
陈友谅在完成了登基仪式之后,便派人到张士诚处知会,并请求张士诚能够在东线配合一下。张士诚在心里只是一笑了之,不过最后象征性地表示了一下而已。其实,张士诚心里正打着如意算盘,已经在这里坐山观虎斗,看着热闹,既不援助陈友谅,也不帮朱元璋,因为张士诚并无一统天下大志,只想着守着自己所占据的地盘,偏安一隅罢了。
朱元璋商量对策,有人建议朱元璋收复太平,有人劝说朱元璋丢掉应天,弃城而逃,固守别的城池,保存自己的实力,有的人建议朱元璋退守钟山,还有的人建议朱元璋投降陈友谅算了,但都被朱元璋一票否决了。因为对于收复太平,朱元璋说道:“此计行不通。敌人知咱出兵,必以偏师击咱,以拖延、迟滞咱的行动!咱若主动向他挑战,他们必是不会轻易与咱交锋的,而半日之间他们的水师就可直趋应天城下。咱们的步骑兵若想回救,没一整天的工夫是回不来的。就算可以及时赶回,百里趋战,兵士疲敝,此为兵法所忌,非良策也。” 弃城而逃,则失去了虎踞龙盘的应天,失去了屏障,还会导致军心涣散。退守钟山,结局就和《三国演义》里的马谡一样(马谡丢了街亭),被敌人围困在山上好几天,士卒没有水喝,没有饭吃,那必是自取灭亡的道路。
在龙湾战役中起关键作用的刘基
于是,朱元璋设计令陈友谅的老朋友康茂才写信来引诱陈友谅,令陈友谅速来。康茂才还告诉陈友谅:“江东桥是座独木桥。”这下,陈友谅放松警惕,骄傲自大,觉得自己铁定胜了,完全不把朱元璋放在眼里。
陈友谅到了江东桥,才发现江东桥并不是什么独木桥,而是坚固的铁石桥,陈友谅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可这已经来不及了。陈友谅呼唤康茂才好几声,可一点反应也没有。于是,陈友谅和朱元璋在龙湾正式激战。
陈友谅
于是红旗举起,朱元璋命令部队前往攻打陈家军立于龙湾的营栅,诸军无不奋勇争先。正在大战之际,陈友谅又亲率大军赶来参战,双方刚开始全面接战,雨恰好就停了。
于是朱元璋命人把鼓敲响,山西边的人听到鼓声便将黄旗挥舞起来。接着,冯国胜、常遇春的伏兵迅速杀出,徐达的部队也很快赶来,张德胜、朱虎的水师也一同前来。眼看四面八方全是朱家军,他们内外合击,一下子就把陈家军给打蒙了。
估计当时双方军队的数量差不多,可谓旗鼓相当,只是由于龙湾地区地势狭窄,陈家军又大多处于战船上,大兵无法展开,所以才吃了大亏。
陈友谅的巨舰
陈友谅战败,只好乘小船逃走,张德胜又追击陈友谅,焚烧了陈友谅的战船,又大败。冯国胜又以五翼军阻挡陈友谅,陈友谅出皂旗出战,又大败,太平也被朱元璋收复了。陈友谅一直跑到了江州(今江西九江)。
战后,朱元璋又收复了安庆等地。在这场战役中,朱元璋以弱胜强,一举击溃陈友谅,保障了自己政权的安全,朱元璋终于转危为安。
龙湾战役示意图
其次,龙湾战役是陈友谅和朱元璋的战争的转折点,使得朱元璋转危为安,收复了不少被陈友谅占领的城池,使得朱元璋势力开始扩大,逐步赶上,最后超过陈友谅。朱元璋收复安庆后,又占领了江西的一些地区,甚至占领了陈友谅占据的龙兴(今江西南昌),将自己的势力向江西扩展。
刘基说过:“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可成也。”由于刘基的策略是先打陈友谅,后打张士诚,最后北伐中原,消灭元朝而夺得天下。故而,根据刘基的策略,龙湾战役还不仅仅为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中打败并杀死陈友谅,消灭陈友谅的陈汉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为朱元璋后来打败张士诚,消灭元朝,统一天下,建立明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