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禄寺 编辑
光禄寺,是起源于秦代的一种制度。卿、少卿、丞、主簿各一人。卿掌祭祀、朝会、宴乡酒澧膳馐之事,修其储谨其出纳之政,少卿备而为之贰,丞参领之。
隋唐时期,光禄寺成为九寺之一。
中文名:光禄寺
起源:秦
正式确立:南朝梁、北齐
终止:清光绪三十二年
秦代称郎中令,汉初沿置。武帝时改称光禄勋。东汉末复称郎中令。为宫廷宿卫及侍从诸官之长。魏、晋、南朝宋、齐及北魏均同。以后废置不常,至南朝梁改名光禄卿,北齐置光禄寺,设卿及少卿,此后皆以皇室膳食为专职,与汉代执掌完全不同。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秦官,掌宫殿掖门户,有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属官有大夫、郎、谒者,皆秦官。
又期门、羽林皆属焉。”《晋书.职官志》:“光禄勋,统武贲中郎将、羽林郎将、冗从仆射、羽林左监、五官左右中郎将、东园将、太官、御府、守宫、黄门、掖庭、清商、华林园、暴室等令。”参阅《通典.职官七.光禄卿》。
隋领太官、肴藏、良酝、掌醢四署。唐改肴藏名为珍羞,余同。宋除太官令外,有内酒坊、油醋库等机构。元掌起过米麴等事,领尚饮、尚酝局等,隶宣徽院。明、清领署同唐,惟“太官”作“大官”。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并入礼部。
光禄寺卿、少卿、丞、主簿各一人。卿掌祭祀、朝会、宴乡酒醴膳羞之事,修其储谨其出纳之政,少卿备而为之贰,丞参领之。
凡祭祀,共五齐、三酒、牲牢、郁鬯及尊彝、笾豆、簠簋、鼎俎、铏登之实,前期饬有司办具牲镬,视涤濯,奉牲则告充告各,共其明水火焉。礼毕,进胙于天子而颁于百执事之人。分案五,置吏十。
元祐三年,诏长、贰互置。政和六年二月,监察御史王桓奏:“祭祀牢醴之具掌于光禄,而寺官未尝临视,请大祠以长贰、朔祭及中祠以丞簿监视宰割,礼毕颁胙,有故及小祠,听以其属摄。”从之。旧置判寺事一人,以朝官以上充。光禄卿、少,皆为寄禄。元丰制行,始归本寺。中兴后,废并入礼部。
光禄寺一般设有: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上;丞二人,从六品上;主簿二人,从七品上。掌酒醴膳羞之政,总太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
凡祭祀,省牲镬、濯溉;三公摄祭,则为终献。朝会宴享,则节其等差。录事二人。龙朔二年,改光禄寺曰司宰寺。武后光宅元年,曰司膳寺。有府十一人,史二十一人,亭长六人,掌固六人。
△太官署
令二人,从七品下;丞四人,从八品下。掌供祠宴朝会膳食。祭日,令白卿诣厨省牲镬,取明水、明火,帅宰人割牲,取毛血实豆,遂烹。
又实簠簋,设于馔幕之内。有府四人,史八人,监膳十人,监膳史十五人,供膳二千四百人,掌固四人。
△珍羞署
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掌供祭祀、朝会、宾客之庶羞,榛栗、脯脩、鱼盐、菱芡之名数。武后垂拱元年,改肴藏署曰珍羞署,神龙元年复旧,开元元年又改。有府三人,史六人,典书八人,饧匠五人,掌固四人。
△良酝署
令二人,正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掌供五齐、三酒。享太庙,则供郁鬯以实六彝;进御,则供春暴、秋清、酴麋、桑落之酒。
有府三人,史六人,监事二人,掌酝二十人,酒匠十三人,奉觯百二十人,掌固四人。
△掌醢署
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掌供醢醯之物:一曰鹿醢,二曰兔醢,三曰羊醢,四曰鱼醢。宗庙,用菹以实豆;宾客、百官,用醯酱以和羹。
有府二人,史二人,主醢十人,酱匠二十三人,酢匠十二人,豉匠十二人,菹醯匠八人,掌固四人。
历任光禄寺卿
任职人员 | 任职资讯 | 类別 | 卸任资讯 | 备注 | |
---|---|---|---|---|---|
1 | 陈嗣龙 | 乾隆五十九年五月十三日(1794.6.11) | 任 | 嘉庆二年五月廿日(1797.6.14)调太常寺卿 | - |
2 | 初彭龄 | 嘉庆二年十月廿日(1797.12.7) | 任 | 嘉庆二年十二月十六日(1798.2.1)调通政使 | - |
3 | 童凤三 | 嘉庆三年二月廿九日(1798.4.14) | 任 | 嘉庆三年三月十七日(1798.5.2)调太常寺卿 | - |
4 | 龚骖文 | 嘉庆三年五月二日(1798.6.15) | 任 | 嘉庆四年二月四日(1799,3.9)调宗人府府丞 | - |
5 | 孟邵 | 嘉庆四年三月一日(1799.4.5) | 任 | 嘉庆四年四月十九日(1799.5.23)调太常寺卿 | - |
6 | 蒋赐棨 | 嘉庆四年五月十五日(1799.6.17) | 任 | 嘉庆六年二月廿七日(1801.4.9)缘事降调裕陵守护 | - |
7 | 赵秉沖 | 嘉庆六年二月廿七日(1801.4.9) | 任 | 嘉庆七年二月十一日(1802.3.14)调太常寺卿 | - |
8 | 范鏊 | 嘉庆七年二月十八日(1802.3.21) | 任 | - | - |
9 | 王懿修 | 嘉庆七年五月十三日(1802,6,12) | 任 | 嘉庆七年八月廿四日(1802,9,20)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 |
10 | 邵自昌 | 嘉庆七年十月二日(1802,10,28) | 任 | 嘉庆八年十二月三日(1804,1,15)调太常寺卿 | - |
11 | 姜开阳 | 嘉庆八年十二月三日(1804,1,15) | 任 | - | 候补京堂 |
12 | 王文湧 | 嘉庆八年十二月十七日(1804,1,29) | 任 | 嘉庆十年十一月廿六日(1806,1,15)衰病原品休致 | 离职根据嘉庆十年十一月冬季上论档,页00347 |
13 | 秦瀛 | 嘉庆十年十二月三日(1806,1,22) | 任 | 嘉庆十年十二月十一日(1806,1,30)调太常寺卿 | - |
14 | 初彭龄 | 嘉庆十年十二月十一日(1806,1,30) | 任 | 嘉庆十一年二月廿八日(1806,4,16)调内阁学士士兼礼部侍郎衔 | - |
15 | 刘权之 | 嘉庆十一年三月廿六日(1806,5,14) | 任 | 嘉庆十一年六月八日(1806,7,23)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 |
16 | 陈崇本 | 嘉庆十一年六月廿五日(1806,8,9) | 任 | 嘉庆十一年九月廿五日(1806,11,5)调宗人府府丞 | - |
17 | 胡长龄 | 嘉庆十一年十月廿七日(1806,12,6) | 任 | 嘉庆十二年二月廿九日(1807,4,6)调太常寺卿 | - |
18 | 钱楷 | 嘉庆十二年四月十日(1807,5,17) | 任 | 嘉庆十三年闰五月十七日(1808,7,10)调河南布政使 | - |
19 | 汪镛 | 嘉庆十三年六月廿二日(1808,8,13) | 任 | 嘉庆十四年正月廿六日(1809,3,11)缘事降调 | - |
20 | 秦瀛 | 嘉庆十四年正月廿七日(1809,3,12) | 任 | 嘉庆十四年三月一日(1809,4,15)调左副都御史 | - |
21 | 朱理 | 嘉庆十四年四月九日(1809,5,22) | 任 | 嘉庆十四年六月十八日(1809,7,30)调刑部右侍郎 | - |
22 | 张鹏展 | 嘉庆十四年七月十日(1809,8,20) | 任 | 嘉庆十五年七月廿日(1810,8,19)调太常寺卿 | - |
23 | 周系英 | 嘉庆十五年八月廿日(1810,9,18) | 任 | 嘉庆十五年十二月十九日(1811,1,13)调大理寺卿 | - |
24 | 李鋐 | 嘉庆十六年二月廿八日(1811,3,22) | 任 | 嘉庆十七年四月廿三日(1812,6,2)调宗人府府丞 | - |
25 | 卢荫溥 | 嘉庆十七年四月廿三日(1812,6,2) | 任 | 嘉庆十七年十一月十二日(1812,12,15)调通政使 | - |
26 | 吴璥 | 嘉庆十七年十二月二日(1813,1,4) | 任 | 嘉庆十八年四月二日(1813,5,2)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 |
27 | 费锡章 | 嘉庆十八年四月廿五日(1813,5,25) | 任 | 嘉庆十八年八月四日(1813,8,29)调顺天府府尹 | - |
28 | 李钧简 | 嘉庆十八年八月四日(1813,8,29) | 任 | 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七日(1813,10,10)缘事降为编修 | 处分其在顺天府府尹任內事 |
29 | 彭希濂 | 嘉庆十八年十月八日(1813,10,31) | 任 | 嘉庆十九年七月一日(1814,8,15)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 |
30 | 蒋祥墀 | 嘉庆十九年七月廿九日(1814,9,12) | 任 | 嘉庆十九年十月十四日(1814,11,25)调宗人府府丞 | - |
31 | 常发祥 | 嘉庆十九年十月廿七日(1814,12,8) | 任 | 嘉庆廿年六月六日(1815,7,12)老病原品休致 | 离职根据嘉庆廿年六月(上)起居注册 |
32 | 甘家斌 | 嘉庆廿年七月八日(1815,8,12) | 任 | 嘉庆廿二年二月廿二日(1817,4,8)调大理寺卿 | - |
33 | 毛式郇 | 嘉庆廿二年三月廿八日(1817,5,13) | 任 | 嘉庆廿二年四月廿二日(1817,6,6)调宗人府府丞 | - |
34 | 刘彬士 | 嘉庆廿二年四月廿七日(1817,6,11) | 任 | 嘉庆廿四年二月十八日(1819,3,13)调大理寺卿 | - |
35 | 蒋祥墀 | 嘉庆廿四年三月三日(1819,3,28) | 任 | 嘉庆廿四年三月日丁母忧 | 离职根据传包,未到任 |
36 | 辛从益 | 嘉庆廿四年三月廿六日(1819,4,20) | 任 | 道光元年十月二日(1821,10,27)调太常寺卿 | - |
37 | 杨怿曾 | 道光元年十一月八日(1821,12,2) | 任 | 道光四年三月廿一日(1824,4,19)调大理寺卿 | - |
38 | 蒋祥墀 | 道光四年四月廿八日(1824,5,26) | 任 | 道光八年五月廿一日(1828,7,2)调太常寺卿 | 光禄寺卿服缺 |
39 | 吴椿 | 道光八年七月十四日(1828,8,24) | 任 | 道光九年七月十四日(1829,8,13)调大理寺卿 | - |
40 | 赵盛奎 | 道光九年七月廿八日(1829,8,27) | 任 | 道光十年八月廿七日(1830,10,13)调山东按察使 | - |
41 | 康绍镛 | 道光十年九月七日(1830,10,23) | 任 | 道光十一年正月廿六日(1831,3,10)缘事降顶带休致 | 处分其在湘抚任內事 |
42 | 刘彬士 | 道光十一年三月廿一日(1831,5,2) | 任 | 道光十一年八月二日(1831,9,7)提督顺天学政 | - |
43 | 梁中靖 | 道光十一年八月十八日(1831,9,23) | 兼署 | - | - |
44 | 刘彬士 | - | - | 道光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1831,12,17)调左副都御史 | - |
45 | 郭尚先 | 道光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832,1,14) | 任 | 道光十二年二月廿二日(1832,3,23)调大理寺卿 | - |
46 | 潘锡恩 | 道光十二年二月廿二日(1832,3,23) | 任 | 道光十二年六月八日(1832,7,5)调宗人府府丞 | 离职根据传包 |
47 | 许邦光 | 道光十二年七月廿六日(1832,8,21) | 任 | 道光十二年月日丁母忧 | 离职根据续碑传集卷16页20 |
48 | 程德楷 | 道光十二年闰九月十一日(1832,11,3) | 任 | 道光十二年十二月廿四日(1833,2,13)因病解任 | - |
49 | 祁寯藻 | 道光十三年二月二日(1833,3,22) | 任 | 道光十三年四月廿二日(1833,6,9)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 |
50 | 李振祜 | 道光十三年五月廿一日(1833,7,8) | 任 | 道光十三年十月十三日(1833,11,24)调太常寺卿 | - |
51 | 徐炘 | 道光十三年十一月四日(1833,12,14) | 兼署 | - | - |
52 | 史谱 | 道光十三年十一月廿日(1833,12,30) | 任 | 道光十三年十二月九日(1834,1,18)调詹事 | - |
53 | 徐炘 | 道光十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834,1,28) | 任 | 道光十四年四月廿九日(1834,6,6)因病解任 | - |
54 | 王玮庆 | 道光十四年五月十一日(1834,6,17) | 任 | 道光十七年八月十六日(1837,9,15)乞假省亲 | - |
55 | 桂龄 | 道光十七年八月十六日(1837,9,15) | 兼署 | 道光十七年十月十七日(1837,11,14)因病开缺 | 离职根据道光十七年十月长编总档 |
56 | 李振祜 | 道光十七年十月十七日(1837,11,14) | 兼署 | - | - |
57 | 王玮庆 | - | - | 道光十七年十二月十八日(1838,1,13)调左副都御史 | - |
58 | 祝庆蕃 | 道光十八年二月十四日(1838,3,9) | 任 | 道光十八年九月廿日(1838,11,6)调太常寺卿 | - |
59 | 赵光 | 道光十八年十二月十一日(1839,1,25) | 任 | 道光十九年十二月十日(1840,1,14)调太常寺卿 | - |
60 | 刘重麟 | 道光廿年三月十九日(1840,4,20) | 任 | 道光廿二年二月十六日(1842,3,27)调宗人府府丞 | - |
61 | 汤金钊 | 道光廿二年五月八日(1842,6,16) | 任 | 道光廿二年五月九日(1842,6,17)老病休致 | 未到任 |
62 | 杨庆琛 | 道光廿二年五月廿九日(1842,7,7) | 任 | 道光廿三年正月廿六日(1843,2,24)年老休致 | - |
63 | 张秉德 | 道光廿三年二月十四日(1843,3,14) | 任 | 道光廿三年三月卅日(1843,4,29)缘事革职 | 以查库御史任內有失 |
64 | 李菡 | 道光廿三年四月十七日(1843,5,16) | 任 | 道光廿四年四月廿四日(1844,6,9)调通政使 | 仍留安徽学政任 |
65 | 程庭桂 | 道光廿四年五月十五日(1844,6,30) | 任 | 道光廿五年六月十五日(1845,7,19)调通政使 | - |
66 | 何桂清 | 道光廿五年九月廿四日(1845,10,24) | 任 | 道光廿五年十二月五日(1846,1,2)调太常寺卿 | - |
67 | 道光廿五年十二月十七日(1846,1,14) | 任 | 道光廿六年二月十八日(1846,3,15)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仍留广东学政任 | |
68 | 汪本铨 | 道光廿六年三月六日(1846,4,1) | 任 | 道光廿六年十月廿六日(1846,12,14)调顺天府府尹 | - |
69 | 黄赞汤 | 道光廿六年十二月十日(1847,1,26) | 任 | 道光廿七年正月廿九日(1847,3,15)调宗人府府丞 | - |
70 | 邵灿 | 道光廿七年四月十二日(1847,5,25) | 任 | 道光廿七年六月廿一日(1847,8,1)调太常寺卿 | - |
71 | 许乃普 | 道光廿七年八月廿八日(1847,10,6) | 任 | 咸丰二年五月廿二日(1852,7,9)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 |
72 | 潘曾滢 | 咸丰二年六月三日(1825,7,19) | 任 | 咸丰二年十一月廿五日(1853,1,4)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 |
73 | 冯培元 | 咸丰二年十二月十三日(1853,1,21) | 任 | - | 仍留湖北学政任,十二月四日殉难,未到任 |
74 | 宋晋 | 咸丰三年三月一日(1853,4,8) | 任 | 咸丰五年三月十四日(1855,4,29)调宗人府府丞 | - |
75 | 周玉麒 | 咸丰五年五月十四日(1855,6,27) | 任 | 咸丰五年十一月廿二日(1855,12,30)调太常寺卿 | - |
76 | 庞钟璐 | 咸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1856,1,26) | 任 | 咸丰八年三月廿日(1858,5,3)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 |
77 | 许乃钊 | 咸丰八年六月廿五日(1858,8,4) | 任 | 咸丰十年闰三月廿六日(1860,5,16)缘事降调 | - |
78 | 雷以諴 | 咸丰十年五月廿一日(1860,7,9) | 任 | 同治元年正月廿六日(1862,2,24)缘事休致 | 由陕西布政使迁,任职根据传包 |
79 | 王映斗 | 咸丰十年七月七日(1860,8,23) | 署 | - | - |
80 | 同治元年正月廿六日(1862,2,24) | 任 | 同治三年三月廿一日(1864,4,26)调左副都御史 | - | |
81 | 胡家玉 | 同治三年四月廿六日(1864,5,31) | 任 | 同治三年七月六日(1864,8,7)调太常寺卿 | 任、离职均根据传包 |
82 | 童华 | 同治三年十二月七日(1865,1,4) | 任 | 同治五年六月六日(1866,7,17)调太常寺卿 | - |
83 | 胡瑞澜 | 同治五年七月十八日(1866,8,27) | 任 | 同治七年十月十六日(1868,11,29)调大理寺卿 | - |
84 | 朱学勤 | 同治七年十一月廿二日(1869,1,4) | 任 | 同治九年二月十二日(1870,3,13)调宗人府府丞 | - |
85 | 程祖诰 | 同治九年三月廿九日(1870,4,29) | 任 | 同治十年八月十六日(1871,9,30)调太常寺卿 | - |
86 | 龚自闳 | 同治十年九月廿六日(1871,11,8) | 任 | 同治十年十二月十七日(1872,1,26)调太常寺卿 | - |
87 | 丁绍周 | 同治十一年二月十六日(1872,3,24) | 任 | 同治十二年六月五日(1873,6,29)卒 | 离职根据蒿庵类稿卷27页1-3 |
88 | 彭祖贤 | 同治十二年二月廿日(1873,3,18) | 署 | 同治十二年四月十五日(1873,5,11)调顺天府府尹 | - |
89 | 龚自闳 | 同治十二年四月十六日(1873,5,12) | 署 | 同治十三年三月七日(1874,4,22)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 |
90 | 许庚身 | 同治十二年七月五日(1873,8,27) | 任 | 光绪四年八月廿一日(1878,9,17)调太常寺卿 | 八月一日提督江西学政 |
91 | 杨书香 | 同治十三年三月七日(1874,4,22) | 署 | - | - |
92 | 吴赞诚 | 光绪四年十月十四日(1878,11,8) | 任 | 光绪五年九月八日(1879,10,22)因病乞休 | 仍留闽抚署任,未到任 |
93 | 周瑞清 | 光绪五年十月十七日(1879,11,30) | 任 | 光绪八年月日调太常寺卿 | - |
94 | 黎兆棠 | 光绪八年七月廿一日(1882,9,3) | 任 | 光绪九年二月十七日(1883,3,25)开缺 | - |
95 | 张绪楷 | 光绪九年四月三日(1883,5,9) | 任 | 光绪九年十二月十五日(1884,1,12)调太常寺卿 | - |
96 | 徐树铭 | 光绪十年二月十三日(1884,3,10) | 任 | 光绪十年三月十五日(1884,4,10)调太常寺卿 | 任职根据传包 |
97 | 沈源深 | 光绪十年四月廿五日(1884,5,19) | 任 | 光绪十年十二月廿日(1885,2,4)调大理寺卿 | - |
98 | 张绪楷 | - | - | 光绪十一年二月廿六日(1885,4,11)调太常寺卿 | - |
99 | 郑藻如 | 光绪十一年三月五日(1885,4,19) | 任 | 光绪十一年六月十五日(1885,7,26)因病乞休 | - |
100 | 邵曰濂 | 光绪十一年 | - | 光绪十二年十月十四日(1886,11,9)调太常寺卿 | - |
101 | 徐致祥 | 光绪十二年十一月廿日(1886,12,15) | 任 | 光绪十二年十二月九日(1887,1,2)调太常寺卿 | - |
102 | 冯尔昌 | 光绪十二年十二月十九日(1887,1,12) | 任 | 光绪十五年四月十三日(1889,5,12)调大理寺卿 | - |
103 | 寿昌 | 光绪十三年十一月四日(1887,12,18) | 署 | - | - |
104 | 寿昌 | 光绪十五年五月十七日(1889,6,15) | 任 | 光绪十五年八月九日(1889,9,3)调太常寺卿 | - |
105 | 裴荫森 | 光绪十五年九月七日(1889,10,1) | 任 | 出差 | 十六年三月二日回京供职 |
106 | 冯尔昌 | 光绪十五年九月十九日(1889,10,13) | 兼署 | - | - |
107 | 裴荫森 | - | - | 光绪十六年八月九日(1890,9,22)因病乞休 | - |
108 | 光绪十六年九月二日(1890,10,15) | 任 | 光绪十七年六月廿五日(1891,7,30)调太常寺卿 | 出使英法意比,未及时到任 | |
109 | 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十五日(1890,12,26) | 署 | - | - | |
110 | 杨颐 | 光绪十七年七月廿三日(1891,8,27) | 任 | 光绪十七年九月六日(1891,10,8)调太常寺卿 | - |
111 | 李端遇 | 光绪十七年十月七日(1891,11,8) | 任 | 光绪十八年七月四日(1892,8,25)调太常寺卿 | - |
112 | 许景澄 | 光绪十八年八月三日(1892,9,23) | 任 | 光绪十九年三月十六日(1893,5,1)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出使俄国,未及时到任 |
113 | 李端遇 | 光绪十八年九月六日(1892,10,26) | 署 | - | - |
114 | 沈恩嘉 | 光绪十九年四月十四日(1893,5,29) | 任 | 光绪廿年二月九日(1894,3,15)调宗人府府丞 | - |
115 | 龚照瑗 | 光绪廿年三月十一日(1894,4,16) | 任 | 光绪廿一年十二月十一日(1896,1,25)调太常寺卿 | - |
116 | 曾广汉 | 光绪廿二年二月四日(1896,3,17) | 任 | 光绪廿四年二月廿六日(1898,3,18)调太常寺卿 | - |
117 | 葛宝华 | 光绪廿四年三月廿一日(1898,4,11) | 任 | 光绪廿四年六月四日(1898,7,22)调宗人府府丞 | - |
118 | 吕海寰 | 光绪廿四年八月廿四日(1898,10,9) | 任 | 光绪廿四年十二月十八日(1899,1,29)调太常寺卿 | - |
119 | 光绪廿五年二月廿六日(1899,4,6) | 任 | 光绪廿五年六月十四日(1899,7,21)调太常寺卿 | - | |
120 | 郭曾炘 | 光绪廿五年六月廿六日(1899,8,2) | 任 | 光绪廿七年五月五日(1901,6,20)调通政使 | - |
121 | 沈家本 | 光绪廿七年五月十四日(1901,6,29) | 任 | 光绪廿七年十月四日(1901,11,14)调刑部右侍郎 | - |
122 | 曾广汉 | 光绪廿七年十月八日(1901,11,18) | 任 | - | - |
123 | 王培佑 | 光绪廿九年正月廿八日(1903,2,25) | 兼署 | - | - |
124 | 张亨嘉 | 光绪卅年正月十三日(1904,2,28) | 任 | 光绪卅一年十二月十四日(1906,1,8)调左副都御史 | - |
125 | 王国桢 | 光绪卅一年十月廿八日(1905,11,24) | 署 | - | - |
126 | 管廷鹗 | 光绪卅一年十二月廿五日(1906,1,19) | 任 | 光绪卅二年正月廿七日(1906,2,20)调太常寺卿 | - |
127 | 左孝同 | 光绪卅二年二月九日(1906,3,3) | 任 | 光绪卅二年八月十九日(1906,10,6)调宗人府府丞 | - |
128 | 李经迈 | 光绪卅二年八月廿九日(1906,10,16) | 任 | 光绪卅二年九月廿日(1906,11,6)裁缺 | - |
129 | 左孝同 | 光绪卅二年九月六日(1906,10,23) | 兼署 | - | - |
历任光禄寺卿(满)
共有 103 笔资料:
任职人员 | 任职资讯 | 类别 | 卸任资讯 | 备注 | |
---|---|---|---|---|---|
1 | 富崑 | 嘉庆二年二月二日(1797,2,28) | 任 | 嘉庆二年十二月二日(1798,1,18)调大理寺卿 | - |
2 | 賡音布 | 嘉庆三年二月五日(1798,3,21) | 任 | 嘉庆四年二月廿日(1799,3,25)调太常寺卿 | - |
3 | 观岱 | 嘉庆四年二月九日(1799,3,14) | 任 | - | 疑实录误 |
4 | 阿隆阿 | 嘉庆四年三月廿九日(1799,5,3) | 任 | 嘉庆四年六月十五日(1799,7,17)调太常寺卿 | - |
5 | 穆克登额 | 嘉庆四年七月十日(1799,8,10) | 任 | 嘉庆四年十一月廿日(1799,12,16)调通政使 | - |
6 | 继善 | 嘉庆四年十二月十八日(1800,1,12) | 任 | 嘉庆五年三月四日(1800,3,28)调大理寺卿 | - |
7 | 阿隆阿 | 嘉庆五年四月廿八日(1800,5,21) | 任 | 嘉庆五年五月二日(1800,6,23)调太常寺卿 | - |
8 | 賡音 | 嘉庆五年六月十六日(1800,8,6) | 任 | 嘉庆五年七月廿四日(1800,9,12)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 |
9 | 嘉庆五年八月十三日(1800,10,1) | 任 | 嘉庆六年月日调宗人府府丞 | 离职根据清史列传卷27页37、传包 | |
10 | 善宝 | 嘉庆六年五月七日(1801,6,17) | 任 | 嘉庆六年七月十九日(1801,8,27)调太常寺卿 | - |
11 | 先福 | 嘉庆六年八月七日(1801,9,14) | 任 | 嘉庆六年十二月廿六日(1802,1,29)署江宁布政使 | - |
12 | 鹤林 | 嘉庆七年三月廿三日(1802,4,24) | 任 | 嘉庆八年六月廿二日(1803,8,9)老病休致 | - |
13 | 永来 | 嘉庆八年六月廿二日(1803,8,9) | 任 | 嘉庆八年八月十四日(1803,9,29)缘事革职 | 处分系受祖父海望连累 |
14 | 诚存 | 嘉庆八年九月廿一日(1803,11,5) | 任 | 嘉庆九年四月十六日(1804,5,24)调太常寺卿 | - |
15 | 通恩 | 嘉庆九年四月十六日(1804,5,24) | 任 | 嘉庆十年五月十九日(1805,6,16)缘事降调 | 处分其在湘布任内事,离职根据嘉庆十年五月(下)起居注册 |
16 | 庆章 | 嘉庆十年六月十九日(1805,7,15) | 任 | 嘉庆十年闰六月十三日(1805,8,7)因病解任 | 在西安省城患病 |
17 | 善宝 | 嘉庆十年闰六月十三日(1805,8,7) | 任 | 嘉庆十五年二月十七日(1810,3,21)年老缘事休致 | - |
18 | 萨彬图 | 嘉庆十五年四月二日(1810,5,4) | 任 | 嘉庆十五年八月五日(1810,9,3)调盛京户部侍郎 | - |
19 | 福兴额 | 嘉庆十五年九月十八日(1810,10,16) | 任 | 嘉庆十七年三月廿八日(1812,5,8)调通政使 | - |
20 | 华连布 | 嘉庆十七年四月廿五日(1812,6,4) | 任 | 嘉庆十七年十一月廿二日(1812,12,25)调奉天府府尹 | - |
21 | 书兴 | 嘉庆十七年十二月二日(1813,1,4) | 任 | 嘉庆十八年四月廿五日(1813,5,25)调太常寺卿 | - |
22 | 穆克登额 | 嘉庆十八年五月廿日(1813,6,18) | 任 | 嘉庆十八年六月十六日(1813,7,13)调正蓝旗蒙古副都统 | - |
23 | 齐布森 | 嘉庆十八年七月三日(1813,7,29) | 任 | 嘉庆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1813,12,7)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 |
24 | 庆明 | 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十六日(1814,1,7) | 任 | 嘉庆十九年七月三日(1814,8,17)调太常寺卿 | - |
25 | 常格 | 嘉庆十九年七月廿九日(1814,9,12) | 任 | 嘉庆十九年九月一日(1814,10,13)缘事革职 | 处分其在江苏布政使任內事 |
26 | 多山 | 嘉庆十九年九月廿六日(1814,11,7) | 任 | 嘉庆十九年十二月十三日(1815,1,22)调太常寺卿 | - |
27 | 庆明 | - | - | 嘉庆十九年十月廿六日(1814,12,7)调大理寺卿 | 实录误 |
28 | 海福 | 嘉庆十九年十二月十八日(1815,1,27) | 任 | 嘉庆廿一年二月九日(1816,3,7)年老休致 | - |
29 | 穆彰阿 | 嘉庆廿一年二月九日(1816,3,7) | 任 | 嘉庆廿一年五月七日(1816,6,2)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 |
30 | 西琅阿 | 嘉庆廿一年六月六日(1816,6,30) | 任 | 嘉庆廿一年六月廿六日(1816,7,20)缘事交部严加议处 | - |
31 | 良辅 | 嘉庆廿一年闰六月十六日(1816,8,9) | 任 | - | - |
32 | 明敘 | 嘉庆廿三年七月三日(1818,8,4) | 任 | 嘉庆廿三年十一月十一日(1818,12,8)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 |
33 | 润德 | 嘉庆廿三年十二月十八日(1819,1,13) | 任 | 嘉庆廿四年七月廿六日(1819,9,15)调大理寺卿 | - |
34 | 海龄 | 嘉庆廿四年九月十三日(1819,10,31) | 任 | 嘉庆廿四年十一月二日(1819,12,18)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 |
35 | 齐布森 | 嘉庆廿四年十二月二日(1820,1,17) | 任 | 道光元年六月廿日(1821,7,18)调左副都御史 | - |
36 | 恒敬 | 道光元年七月七日(1821,8,4) | 任 | 道光三年十月廿日(1823,11,22)调哈密办事大臣 | - |
37 | 噶勒彬 | 道光三年十二月十一日(1824,1,11) | 任 | 道光六年十二月十三日(1827,1,10)调太常寺卿 | - |
38 | 保昌 | 道光六年十二月十三日(1827,1,10) | 任 | 道光七年九月十一日(1827,10,30)调盛京工部侍郎 | - |
39 | 嵩惠 | 道光七年十月十六日(1827,12,4) | 任 | 道光八年十一月二日(1828,12,8)调左副都御史 | - |
40 | 铁麟 | 道光八年十二月十日(1829,1,14) | 任 | 道光九年八月十八日(1829,9,15)调左副都御史 | - |
41 | 德春 | 道光九年九月十四日(1829,10,11) | 任 | 道光十年十二月十九日(1831,2,1)调太常寺卿 | - |
42 | 鄂木顺额 | 道光十一年三月廿一日(1831,5,2) | 任 | 道光十一年九月廿六日(1831,10,31)调大理寺卿 | - |
43 | 宽明 | 道光十一年十月廿一日(1831,11,24) | 任 | 道光十二年二月三日(1832,3,4)调太仆寺卿 | - |
44 | 宝善 | 道光十二年二月三日(1832,3,4) | 任 | 道光十三年六月廿二日(1833,8,7)调通政使 | - |
45 | 元禄 | 道光十三年九月十七日(1833,10,29) | 任 | 道光十六年八月二日(1836,9,12)调太常寺卿 | - |
46 | 成刚 | 道光十六年九月七日(1836,10,16) | 任 | 道光十七年五月廿八日(1837,6,30)调大理寺卿 | - |
47 | 续龄 | 道光十七年九月二日(1837,10,1) | 任 | 道光十九年七月廿八日(1839,9,5)调大理寺卿 | - |
48 | 广林 | 道光十九年十月十四日(1839,11,19) | 任 | 道光廿三年闰七月十三日(1843,9,6)调左副都御史 | - |
49 | 景亮 | 道光廿三年闰七月廿九日(1843,9,22) | 任 | 道光廿四年二月廿日(1844,4,7)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 |
50 | 道光廿四年三月十五日(1844,5,2) | 任 | 道光廿四年五月廿日(1844,7,5)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 | |
51 | 灵桂 | 道光廿四年六月十六日(1844,7,30) | 任 | 道光廿四年十二月七日(1845,1,14)调通政使 | - |
52 | 阿彦达 | 道光廿四年十二月十六日(1845,1,23) | 任 | 道光廿七年十一月五日(1847,12,12)调古城领队大臣 | - |
53 | 青麐 | 道光廿七年十二月九日(1848,1,14) | 任 | 道光廿九年三月十五日(1849,4,7)调太常寺卿 | - |
54 | 富呢雅杭阿 | 道光廿九年五月十七日(1849,7,6) | 任 | 咸丰元年十一月十二日(1852,1,2)调盛京副都统 | - |
55 | 胜保 | 咸丰元年十二月七日(1852,1,27) | 任 | 咸丰二年二月十五日(1852,4,4)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 |
56 | 穆荫 | 咸丰二年二月十七日(1852,4,6) | 任 | 咸丰二年八月廿二日(1852,10,5)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离职根据咸丰二年八月长编总档 |
57 | 载龄 | 咸丰二年九月十三日(1852,10,25) | 任 | 咸丰三年三月卅日(1853,5,7)调左副都御史 | - |
58 | 富兴阿 | 咸丰三年五月二日(1853,6,8) | 任 | 咸丰三年十一月十日(1853,12,10)调左副都御史 | - |
59 | 麟桂 | 咸丰三年十二月十五日(1854,1,13) | 任 | 咸丰四年正月十二日(1854,2,9)调江苏布政使 | - |
60 | 锡龄 | 咸丰四年三月十八日(1854,4,15) | 任 | 咸丰五年八月四日(1855,9,14)调盛京工部侍郎 | - |
61 | 讷尔济 | 咸丰五年十月四日(1855,11,13) | 任 | 咸丰五年十二月十三日(1856,1,20)调通政使 | - |
62 | 倭仁 | 咸丰六年二月十九日(1856,3,25) | 任 | 咸丰六年八月十二日(1856,9,10)调盛京礼部侍郎 | - |
63 | 载肃 | 咸丰六年十月九日(1856,11,6) | 任 | 咸丰九年四月十八日(1859,5,20)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离职根据传包 |
64 | 庆明 | 咸丰九年七月十九日(1859,8,17) | 任 | 咸丰十年七月日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离职根据传包 |
65 | 胜保 | 咸丰十年八月三日(1860,9,17) | 任 | 咸丰十年九月二日(1860,10,15)开缺,以侍郎候补 | - |
66 | 祥泰 | 咸丰十年十二月十四日(1861,1,24) | 任 | 同治四年十二月四日(1866,1,20)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 |
67 | 兴恩 | 同治四年十二月十九日(1866,2,4) | 任 | 同治六年二月十五日(1867,3,20)调大理寺卿 | - |
68 | 阿昌阿 | 同治六年四月四日(1867,5,7) | 任 | 同治八年六月廿一日(1869,7,29)调太常寺卿 | - |
69 | 成林 | 同治八年八月十五日(1869,9,20) | 任 | 同治九年四月廿五日(1870,5,25)调大理寺卿 | - |
70 | 惠林 | 同治九年六月廿一日(1870,7,19) | 任 | 同治十二年闰六月廿九日(1873,8,21)调太常寺卿 | - |
71 | 岐元 | 同治十二年八月二日(1873,9,23) | 任 | 同治十二年十一月五日(1873,12,24)调太常寺卿 | - |
72 | 长敘 | 同治十二年十二月六日(1874,1,23) | 任 | 光绪元年二月一日(1875,3,8)调太常寺卿 | - |
73 | 桂全 | 光绪元年四月二日(1875,5,6) | 任 | 光绪二年四月廿二日(1876,5,15)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 |
74 | 瑚图礼 | 光绪二年五月廿二日(1876,6,13) | 任 | 光绪二年十二月十六日(1877,1,29)调太常寺卿 | - |
75 | 钟濂 | 光绪三年二月七日(1877,3,21) | 任 | 光绪五年三月八日(1879,3,30)调通政使 | - |
76 | 文晖 | 光绪五年闰三月九日(1879,4,29) | 任 | 光绪六年十月七日(1880,11,9)调太常寺卿 | - |
77 | 载英 | 光绪六年十一月八日(1880,12,9) | 任 | 光绪七年二月十日(1881,3,9)调太常寺卿 | - |
78 | 嵩申 | 光绪七年三月七日(1881,4,5) | 任 | 光绪八年二月廿八日(1882,4,15)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 |
79 | 阿克丹 | 光绪八年四月十日(1882,5,26) | 任 | 光绪八年八月廿四日(1882,10,5)承修定东陵等工 | 离职根据传包 |
80 | 良培 | 光绪八年十二月十七日(1883,1,25) | 任 | - | - |
81 | 崇礼 | 光绪九年三月廿二日(1883,4,28) | 任 | 光绪九年六月五日(1883,7,8)调通政使 | - |
82 | 尚贤 | 光绪九年七月七日(1883,8,9) | 任 | 光绪九年十二月八日(1884,1,5)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 |
83 | 志元 | 光绪九年十二月十九日(1884,1,16) | 任 | 光绪十年四月十五日(1884,5,9)调太常寺卿 | - |
84 | 文硕 | 光绪十年五月廿九日(1884,6,22) | 任 | 光绪十年闰五月廿一日(1884,7,13)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 |
85 | 奕年 | 光绪十年七月廿五日(1884,9,14) | 任 | 光绪十二年二月一日(1886,3,6)调太常寺卿 | - |
86 | 奕杕 | 光绪十二年二月廿日(1886,3,25) | 任 | 光绪十二年四月十六日(1886,5,19)调太常寺卿 | - |
87 | 丰烈 | 光绪十二年五月十四日(1886,6,15) | 任 | 光绪十二年九月二日(1886,9,29)调太常寺卿 | - |
88 | 凤山 | 光绪十二年九月廿七日(1886,10,24) | 任 | - | - |
89 | 郭勒敏布 | 光绪十三年二月十八日(1887,3,12) | 任 | 光绪十三年四月廿日(1887,5,12)因病乞休 | - |
90 | 荣惠 | 光绪十三年五月三日(1887,6,23) | 任 | 光绪十五年正月廿二日(1889,2,21)调太常寺卿 | - |
91 | 志颜 | 光绪十五年二月十一日(1889,3,12) | 任 | 光绪十六年十二月四日(1891,1,13)调太常寺卿 | - |
92 | 良培 | 光绪十六年十二月十八日(1891,1,27) | 任 | 光绪十七年五月廿六日(1891,7,2)调太常寺卿 | - |
93 | 堃岫 | 光绪十七年七月四日(1891,8,8) | 任 | 光绪廿年十二月十七日(1895,1,12)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 |
94 | 庆福 | 光緒廿一年四月十七日(1895,5,11) | 署 | - | - |
95 | 桂斌 | - | - | 光绪廿一年七月九日(1895,8,28)调库伦办事大臣 | - |
96 | 常明 | 光绪廿二年九月廿一日(1896,10,27) | 任 | 光绪廿四年月日调大理寺卿 | - |
97 | 崇寿 | 光绪廿六年四月日 | 任 | 光绪廿六年十月廿一日(1900,12,12)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任职根据传包 |
98 | 明启 | 光绪廿六年十月廿二日(1900,12,13) | 任 | 光绪廿九年十月二日(1903,11,20)调左副都御史 | - |
99 | 玉恒 | 光绪廿九年十月廿五日(1903,12,13) | 任 | 光绪卅年八月十六日(1904,9,25)因病乞休 | - |
100 | 毓朗 | 光绪卅年九月六日(1904,10,14) | 任 | 光绪卅一年三月十二日(1905,4,16)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 |
101 | 伊克坦 | 光绪卅一年三月廿二日(1905,4,26) | 任 | 光绪卅二年正月廿六日(1906,2,19)调左副都御史 | - |
102 | 承祐 | 光绪卅二年二月七日(1906,3,1) | 任 | 光绪卅二年六月廿二日(1906,8,11)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 - |
103 | 瑞丰 | 光绪卅二年七月八日(1906,8,27) | 任 | 光绪卅二年九月廿日(1906,11,6)裁缺 | -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