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异宾 编辑

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张异宾张异宾

张异宾,笔名张一兵,男,汉族,1956年3月17日生于南京,祖籍山东茌平,197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12月参加工作,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毕业,博士学位,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哲学系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张异宾于1981年8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1996年4月起先后任南京大学哲学系系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党委副书记;2010年5月任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2014年5月—2018年10月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2017年—2019年秋季作为总主编参与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统编教材的编写工作。

张异宾是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哲学组主要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规划项目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员,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张异宾

别名:张一兵(笔名)

性别:男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南京

出生日期:1956年3月17日

毕业院校:中山大学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学位:博士

人物经历

编辑

学习经历

1977年,进入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

1979年,继续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学位,1981年08月毕业。

2003年,在职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6年04月起,先后任南京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南京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

2010年05月—2014年05月,任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正厅级)。

2014年05月—2018年10月,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

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共江苏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

学术兼职

张异宾张异宾

兼任南京大学学报主编,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学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哲学组主要成员,国家社科规划项目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员,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苏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化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地兼职研究员。入选国家教育部“全国优秀青年教师奖励计划”和“跨世纪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和“青蓝工程”培养对象。并为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江苏省社联常务理事,江苏省哲学学会会长,江苏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哲学组主要成员,国家社科规划项目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学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教育部“全国优秀青年教师奖励计划”和“跨世纪人才工程”,并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哲学学会会长,江苏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

研究方向

编辑

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列宁、海德格尔、福柯哲学文本学研究;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当代西方激进哲学;认识论与人本主义;构境理论。

出版图书

编辑

反鲍德里亚

作者名称 张异宾

作品时间2009-12

《反鲍德里亚》是2009年12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一兵。

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

作者名称 张异宾

作品时间2002-5

《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是2009年1月10日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一兵。本书通过其所根据的不同的逻辑框架(主体辩证法逻辑与历史辩证法逻辑),区分开了青年马克思的异化和后期马克思的物役化。

启蒙的自反与幽灵式的在场

作者名称 张异宾

作品时间2007-12

总序 序言 文本解读与哲学创造——张一兵教授访谈录(代绪) 上编范式与历史语境 文本的深度耕犁与研究范式的转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走向 何为晚期马克思主义 索绪尔与语言学结构主义 科西克的理论逻辑后台——科西克下编后马克思思潮及其他 后马克思思潮不是马克思主义 奥斯维辛之后不再写诗——...

神会马克思

作者名称 张异宾

作品时间2004-5

《神会马克思》是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一兵。

邓小平理论与历史辩证法

作者名称 张异宾

《邓小平理论与历史辩证法》是1999年10月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一兵。本书这是一部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与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相结合的原创性学术力著。

文本的深度耕犁

作者名称 张异宾

作品时间2008-1-1

《文本的深度耕犁》是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一兵。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

作者名称 张异宾

作品时间2006-12-1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是2006年12月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一兵。

走进马克思

作者名称 张异宾

《走进马克思》是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深入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文本,针对所谓“两个马克思”的争论,系统地梳理和分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过程。

回到列宁:关于“哲学笔记”的一种后文本学解读

作者名称 张异宾

作品时间2008-9-1

《回到列宁:关于“哲学笔记”的一种后文本学解读》是2008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一兵。

不可能的存在之真

作者名称 张异宾

作品时间2006-2

《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是国内第一本从哲学文本学的视角出发,系统解读法国当代精神分析学思想大师拉康哲学思想的学术专著。作者以著名的《拉康选集》(Ecrits)中最重要的文本为基本解读对象,深入解析了拉康哲学复杂的学术背景,并以其独有的颠覆式的历时性关联,对拉康与超现实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和语言学结构...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作者名称 张异宾

作品时间2017-6-1

目录 导论再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中的伪同一性问题 第一章自由主义的幻象:市场与公民社会的治理技艺——晚期福柯对资本主义生命政治控制的批判 一、回到马克思:作为社会治理实践映像的政治经济学 二、市场:从管治的公正到自洽之真的效用 三、自由主义:资产阶级社会治理技艺的本质 四、经济人与公民社会...

回到海德格尔:本有与构境

作者名称 张异宾

作品时间2014-6

本书是作者在构境论语境中对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学术重构。其独特之处,在于第一次揭示了深埋在海德格尔内心本真居有的质朴性本有之思与作为现实学术场中概念化存在论透视之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构境。后者,是海德格尔一生公开努力去做的“克服形而上学”,而前者,则是被他精心隐匿起来的“绝弃存在”。并且,作者...

回到列宁

作者名称 张异宾

作品时间2008-8

本书是作者《回到马克思》之后另一部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研究专著,也是国内第二版中文《列宁全集》问世后,第一部专题性研究列宁哲学思想的论著。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种关于阅读批注、笔记性亚(似)文本研究的新的解读方式,即思想构境的理论。面对核心解读文本——列宁“哲学笔记”中最重要的“伯尔尼...

回到马克思

作者名称 张异宾

作品时间2014-1

《凤凰文库·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列·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第3版)》有效利用了MEGA2的最新文献,把对一大批马克思早期经济学笔记的解读与哲学理论分析联结起来,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学术创新点。这是一项由中国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来践行的艰难的理论工程,马克思哲学的历史语境将因之从一种全新...

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原像

作者名称 张异宾

作品时间2009-4

本书是一部有关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史的论著,还是2004年度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重大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也是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哲学社会理论研究创新基地南京大学“当代资本主义研究”项目的重大前期成果。全书共十五章,分为四编,主要介绍了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的形成...

文本学解读语境的历史在场

作者名称 张异宾

作品时间2006-1

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是我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关注的问题。在我的这一专题研究进程中,也可以明显分为两个异质性的阶须:一是早期在传统哲学解释构架中以简单化的态度去批判和证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时期,它主要表现为我在1990年出版的一本小册子《折断的理性翅膀——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

无调式的辩证想象

作者名称 张异宾

作品时间2016-11-1

本书是国内第 一本以文本诠释学的方式解读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的学术专著。作者在占有大量研究性背景文献的基础上,第 一次对《否定的辩证法》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文本分析与理论解码,从而使阿多诺哲学的深层语境和批判话语在音乐诗学的文本段句中呈现出来,特别是他对海德格尔哲学犀利批判的思想释义,首次开启...

西方人学第五代

作者名称 张异宾

张一兵自选集

作者名称 张异宾

作品时间1999-3

《张一兵自选集》讲述了:八十年代拨乱反正,思想解放,学术中兴;一批在人文社科领域崛起的青年学者大胆反思,激情探索,把学术探讨与关怀现实合二为一。他们思考深邃,立论精严,良有创获,既不囿于前人习见,更不因循旧步,善于曲径通幽,或直叩本心。视野极为开阔,持论则相当平正。各人起点有异,专攻不同,师承...

查看更多书籍

学术成果

编辑

学术论著

1、《折断的理性翅膀——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170000字, 南京出版社1990年版, 获南京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1991年。)

2、《西方人学第五代:科学人本主义》(145000字, 学林出版社 1991年版。)

3、《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386000字,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5年第1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版;江苏省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家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4、《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510000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版第2版;江苏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2001年;国家教育部第三届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2002年。)

5、《无调性的辩证幻想——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文本学解读》(260000字,三联书店2001年版;江苏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2003年;教育部第四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6、《张一兵自选集》(430000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走进马克思》(500000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主编之一;中国图书奖,2002年。)

8、《西方最新哲学流派20讲》(170000字,南京工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主编;1988年5月评为武汉十大畅销书;南京市委党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988年。)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与现状》(420000字,第三卷,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年版,主编;南京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1993年;江苏省第三次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1994年。)

10、《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教程》(240000字,南京出版社1990年版,主编。)

1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专题教程》(280000字,南京出版社1993年版,主编。)

12、《科学的实践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实践》(250000字,南京出版社1993年年版,合著;南京市第三次社会科学成果评奖三等奖,1994年)

13、《科学巨星》(200000字,第三卷,山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合著。)

14、《科学巨星》(200000字,第四卷,山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合著。)

15、《实践论和邓小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300000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执行主编。)

16、《走向思想解放之路》(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编著。)

17、《邓小平理论与历史辩证法》(300000字,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主编;第十四届华东地区优秀社科图书一等奖;第四届安徽省图书二等奖。书评:袁久红:《东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静:《南京日报》2000年4月8日;胡福明:《光明日报》2000年12月8日;藏佩洪:《福建论坛》2000年第3期;秦闯:《理论探讨》2001年第2期。)

18、《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400000字,合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9、《问题式、症候阅读与意识形态——关于阿尔都塞的一种文本学解读》(287000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江苏省第九届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2005年;广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奖,2005年。)

20、《文本的深度耕犁——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解读》(480000字,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1、《神会马克思——马克思哲学原生态的当代阐释》(200000字,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文本学解读语境的历史在场——当代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一种立场》(400000字,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3、《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像》(260000字,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书评:刘舒曼:《学海》2006年第6期;刘舒曼:《中华读书报》2006年11月29日;马元龙:《博览群书》2007年第6期;李鑫华:《中华读书报》2007年7月8日。)

24、《文本的深度耕犁》(400000字,第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5、《启蒙的自反与幽灵式的在场》(39000字,文集,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2009年。)

26、《回到列宁——对“哲学笔记”的一种后文本学解读》(410000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书评:付清松:《学海》2009年第2期;林密:《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27、《反鲍德里亚——一个后现代学术神话的解构》(300000字,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28、《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原像》(500000字,主编,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9、《资本主义理解史》(六卷,主编,2500000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0、《回到海德格尔:本有与构境》(600000字,第1卷:走向存在之途,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学术论文

中文论文

1、《“回到马克思”的原初理论语境》(《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2、《中国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逻辑转换》(《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3、《意蕴:遭遇世界中的上手与在手》(《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

4、《从认识论和方法论高度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

5、《析马克思社会历史似自然性的特设规定》(《哲学研究》1991年第2期)

6、《列宁深化唯物辩证法的逻辑思路》(《哲学研究》1992年第5期)

7、《当代生态学视界与科学历史观的深层逻辑》(《哲学研究》1993年第8期)

8、《马克思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深层内涵》(《哲学研究》1994年第8期)

9、《马克思走向哲学革命的三次非常性思想探索》(《哲学研究》1996年第2期)

10、《青年马克思经济学研究中的哲学转变》(《哲学研究》1997年第11期)

11、《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概念》(《哲学研究》1998年第9期)

12、《历史认识论与历史批判理论》(《哲学研究》1999年第10期)

13、《市场交换中的关系物化与工具理性的伪物性化》(《哲学研究》2000年第8期)

14、《物化、异化及其反抗》(《哲学研究》2001年第5期)

15、《问题式:阿尔都塞的核心理论范式》(12000字《哲学研究》2002年第7期)

16、《生成的辩证法与现成的辩证法》(《哲学研究》2003年第5期)

17、《马克思发明了拉康的症候概念》(《哲学研究》2004年第8期)

18、《拉康的哲学问题式》(《哲学研究》2005年第4期)

19、《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僭越?》(《哲学研究》2006年第11期)

20、《从他性镜像到自主性思想空间的转换》(《哲学研究》2007年第10期)

21、《广松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像〉》(《哲学研究》2008年第4期)

22、《劳动塑形、关系构式、生产创序与结构筑模》(《哲学研究》2009年11期)

23、《科学实践场与社会历史构境》(《哲学研究》2010年第6期)

24、《海德格尔学术思想文本中的“怎样”(Wie)》(《哲学研究》2011年第7期)

25、《身体化隐性构序的治安逻辑》(《哲学研究》2012年第12期)

26、《奥斯维辛背后不可见的存在论剩余》(《哲学研究》2013年第11期)

27、《再论马克思的历史现象学批判》(《哲学研究》2014年第7期)

28、《批判与启蒙的辩证法:从不被统治到奴役的同谋》(《哲学研究》2015年第7期)

29、《发现康德先天观念综合与商品交换关系现实抽象的关联》(《哲学研究》2016年第4期)

30、《信息存在论与非领土化的新型权力》(《哲学研究》2017年第3期)

31、《败坏的去远性之形而上学灾难》(13000字,《哲学研究》2018年第4期)

32、《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构境》(《历史研究》2008年第1期)

33、《关联与境:狄尔泰的历史哲学》(13000字,《历史研究》2011年第4期)

34、《话语方式中不在场的作者》(14000字,《文学评论》2015年第6期)

35、《好莱坞文化殖民的隐性逻辑》(12000字,《文学评论》2017年第4期)

36、《后现代文化与资本帝国的全球统治》(13000字,《文学评论》2018年第5期)

37、《马克思的历史概念》(12000字《马克思主义研究》1998年第1期)

38、《从抽象到具体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1999年第2期)

39、《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与哲学唯物主义的异质性》(《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年第3期)

40、《无形的本体牢狱》(《马克思主义研究》2001年第1期)

41、《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研究》2002年第6期)

42、《只有一个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第5期)

43、《孙伯鍨哲学思想的方法论缘起和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年第2期)

44、《分延马克思:被解构了的精神遗产》(《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1期)

45、《生产本体论:我生产故历史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11期)

46、《黑格尔:唯物辩证法不可或缺的思想环节》(《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5期)

47、《广松涉:日本新马克思主义的奠基者》(《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11期)

48、《交道与实践:青年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的相遇》(《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10期)

49、《海德格尔的实际性解释学与马克思的实践意识论》(13000字,《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10期)

50、《学术文本词频统计: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的一个新视角》(12000字,《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9期)等

外文论文

1、「广松渉-関系主义的存在论と事的世界観 訳者序文に代えて」,日本《情况》2004年6月号。

2、「文献学コンテキスト中の広义の史的唯物论の原初的基盤―广松渉の『文献学コンテキスト中の「ドイツイデオロギー」』を评す」,日本《情况》2005年10・11月号。

3、「文献学とマルクス主义基本理论研究の科学的立场―鲁克倹氏ならびに大村氏等日本の研究者の批判に応える」,日本《情况》2007年5月号别册。

4、<"21세기 사상적 좌표로 마르크스주의 여전히 유효" 제1회 한중 마르크스주의 연구자회의 정문길 고려대 명예교수 - 장이빈 난징대 부총장 대담>, <한국일보>,2010년 11월 1일28면.(《 “作为21世纪的思想坐标,马克思主义依然有效”——第一届中韩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郑文吉教授与南京大学张异宾副校长座谈》。《韩国日报》2010年11月1号)。

5、 <한중마르크스주의자의만남장이빈-강신준인터뷰>,《오늘의문예비평》제95호(2014년겨울호), 78-97면.(《中韩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会面——张异宾·姜信俊访谈》,《当代文艺批评》第95期,2014年冬季刊)。

6、「广松渉の物象化パラダイムの起―『物象化论の构図』の构造环境论による解说」,日本《情况》2014年9・10月号。

7、Чжан Ибин Аутентичный теоретический дискурс «возвращение к Марксу», в журнале: Вопросы философии, 2014, №08, с. 76-89.(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的历史语境,载俄罗斯《哲学问题》2014年第8期,第76-89页)。A&HCI

8、ЛОГИКА ИЗМЕНЕНИЙ В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Х ЗАПАДНОЙМАРКСИСТСКОЙ ФИЛОСОФИИ В КИТАЕ И ТЕМЫ ЭТИ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张一兵等,“中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逻辑转换”,载俄罗斯《思想的自由》2017年第6期)。

科研项目

1、马克思自然历史过程理论 国家青年基金 1992-1995

2、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批判 国家“九五”社科规划项目 1999-2003

3、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原像 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工程项目 1999-2002年

4、南京大学“文史哲”教学改革 国家教育部教改项目 2000-2003

5、教育部“全国优秀青年教师奖励计划”2002-2007

6、社会科学引文及评价体系 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 2003-2006

7、列宁哲学的历史逻辑 国家“十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 2004-2007

8、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教育部研究项目 2008-2010年

9、“2008年度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文本的深度耕犁》第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英文版、土尔其文版)

10、当前意识形态动态及对策研究 国家“十一五”社科规划重大招标项目 2009-2012

11、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 2009

12、“2009年度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南京大学出版社,英文版、土尔其文版)

13、“2009年度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回到列宁》、《反鲍德里亚》《问题式、症候阅读与意识形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英文版、土尔其文版)

14、国家社科基金“2010年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回到马克思》,英文版)

15、“2010年度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回到马克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日文版)

16、文献学语境中的海德格尔哲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点项目,2011-2013年。

17、《回到列宁》(德文版),国家社科基金2013年第一批中华外译项目

18、《文本的深度耕犁》(第二卷,德文版),国家社科基金2013年第一批中华外译项目

19、《回到列宁》(日文版)江苏省社科规划2013年外译项目

20、“2014年度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回到马克思》,南京大学出版社,德文版)

21、《回到马克思》(俄文版)国家社科基金2016年中华外译项目

22、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国家“十三五”社科规划重大招标项目 2015-2019.

23、《技术义肢与数字延异》,国家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7年项目。

24、《回到列宁》(俄文版,南京大学出版社),国家社科基金2017年第一批中华外译项目.

主编教材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验教材(主编,共计六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主编丛书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2014,共计一百余种)

国外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解读丛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2009,共计六种)

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江苏凤凰出版集团,学术文库,2007-2013,共计30余种)

当代激进思想家丛书(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2014,共计五种)

主编丛刊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中央编译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2013,共计五种)

获奖记录

编辑

1、《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转换》(专著),获教育部第三届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获江苏省第七届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2001年;

2、《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专著),获教育部第二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1998年;江苏省第五届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1997年;

3、《无调式的辩证想象》(专著),江苏省第八届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2003年;教育部第四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4、《问题式、症候阅读与意识形态》(专著),江苏省第九届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2005年;广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奖(2005年);教育部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05年)。

5、指导刘怀玉博士论文获得2006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6、《不可能的存在之真》(专著),江苏省第十届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2007年。

7、“高层次海外人才培养模式”,2008年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2009年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8、《资本主义理解史》(六卷),江苏省第十一届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2011年。

9、《资本主义理解史》(六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年。

10、《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三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5年

下一篇 胡金波

上一篇 韩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