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学会 编辑

中国地理学领域学术团体

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地理学会是由全国广大地理工作者自愿组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公益性、学术性的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发展地理科学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学会挂靠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研究所。

学会前身是1909年在天津成立的中国地学会,和1934年在南京成立的中国地理学会;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地学会与中国地理学会合并为中国地理学会。

据2024年1月学会官网显示,学会拥有个人注册会员近15000人,联系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地理学会(不含台、港、澳)。学会下设24个专业委员会、10个分会、9个工作委员会、9个研究(工作)组以及7个区域代表处。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中国地理学会

外文名:The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

简称:GSC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创建时间:1909年

所属地区:中国北京市朝阳区

属性:全国性、公益性、学术性社会团体

现任理事长:刘燕华

学会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发展历史

编辑

背景前身

中国地学会

20世纪初,在西方近代学术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潮的推动下,以中国近代地理学先驱张相文为首的进步地理学家本着爱国的宗旨,积极倡导地理考察和普及地理知识。

1909年9月,张相文在天津创建中国地学会。

1910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地学刊物《地学杂志》。

1912年,中国地学会会址由天津迁至北京。

1937年7月-1945年,中国地学会因抗战停止活动。

中国地理学会

1934年3月,由翁文灏、丁文江、竺可桢等人发起,在南京成立中国地理学会。同年,创办了学术刊物《地理学报》。

1950年,中国地理学会会址由南京迁至北京。

合并发展

会刊会刊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地学会与中国地理学会合并为中国地理学会。

1953年1月,在北京召开合并后的第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当时全国会员有500多人。

20世纪50年代,各省区陆续成立地理学会或分会。

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专门委员会陆续成立。

1956年8月,选举产生第二届理事会。

1961年12月,成立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

1962年,成立水文地理专业委员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气候专业委员会。

1963年11月,选举产生第三届理事会。同年,成立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

1964年,成立环境地理与化学地理专业委员会。

1979年12月,选举产生第四届理事会。

1981年5月,成立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

1985年5月,选举产生第五届理事会。

1987年5月,成立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

1988年4月,成立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

1990年8月,成立医学地理专业委员会。

1991年6月,选举产生第六届理事会。

1992年,成立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

1994年1月,成立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

1995年1月,成立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数量地理专业委员会。 12月,选举产生第七届理事会。

学术年会学术年会

1999年,中国地理学会第七届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对中国地理学会会员进行重新登记工作,在中国地理学会秘书处建立会员个人档案,同时收取会费,并重新核发会员证。11月,选举产生第八届理事会。

2004年5月,选举产生第九届理事会。

2005年,成立环境变化专业委员会、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

2007年,成立城市与区域管理专业委员会。

2010年5月,选举产生第十届理事会。

2014年12月,中国地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召开。

组织体系

编辑

人员编制

会员规模:截至1999年,学会拥有近20000名会员和全国20万地理工作者(包括中学地理教师)。截至2006年10月,共有6000多名会员办理了重新登记或新入会手续。

机构部门

据2017年10月学会官网显示,学会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是理事会。 同时学会设有19个专业委员会、9个分会、6个工作委员会、3个研究(工作组)组,31个联系地方学会。

专业委员会<br>

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

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

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

医学地理专业委员会

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

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

水文地理专业委员会

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

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

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

气候专业委员会

数量地理专业委员会

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

环境变化专业委员会

环境地理与化学地理专业委员会

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

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

城市与区域管理专业委员会

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

-------

分会<br>

沙漠

沿海开放地区

冰川冻土

干旱半干旱区地理建设

环境遥感

区域规划研究分会

山地

黄河分会

长江

----------

工作委员会

教育工作委员会

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

科普工作委员会

青年工作委员会

国际科技合工作委员会

学术工作委员会

研究(工作组)组

跨境流域与区域合作研究组

乡村景观与休闲产业发展研究组

奥林匹克竞赛工作组

联系地方学会

北京地理学会

黑龙江地理学会

河南地理学会

贵州地理学会

天津地理学会

上海地理学会

湖北地理学会

云南地理学会

河北地理学会

江苏地理学会

湖南地理学会

西藏地理学会

山西地理学会

浙江地理学会

广东地理学会

陕西地理学会

内蒙古

安徽地理学会

海南地质地理学会

甘肃地理学会

地理学会

福建地理学会

广西地理学会

青海地理学会

辽宁地理学会

江西地理学会

重庆地理学会

宁夏地理学会

吉林地理学会

山东地理学会

四川地理学会

新疆地理学会

国际交流

据2017年10月学会官网显示,学会加入的国际科技组织有: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国际冻土协会(IPA)和国际地貌学家协会(IAG);与日本、加拿大、法国和韩国等相关学术组织建立了互访、进行学术交流的联系。

学术成就

编辑

出版图书

图书名称

出版社

出版年份

《中国自然地理》(总论)

科学出版社

1985年

《中国自然地理》(地貌)

科学出版社

1980年

《中国自然地理》(气候)

科学出版社

1984年

《中国自然地理》(地表水)

科学出版社

1981年

《中国自然地理》(地下水)

科学出版社

1981年

《中国自然地理》(土壤地理)

科学出版社

1981年

《中国自然地理》(植物地理,上下册)

科学出版社

1983年,1988年

《中国自然地理》(动物地理)

科学出版社

1979年

《中国自然地理》(古地理,上下册)

科学出版社

1984年,1986年

《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

科学出版社

1982年

《中国自然地理》(海洋地理)

科学出版社

1979年

《中国自然地理》(自然条件与农业地理)

科学出版社

-------

《中国人文地理丛书》·中国经济地理

科学出版社

1998年

《中国人文地理丛书》·中国政区地理

科学出版社

1999年

《中国人文地理丛书》·中国农业地理

科学出版社

2000年

《中国人文地理丛书》·中国交通地理

科学出版社

2000年

《地理学名词》

科学出版社

1988年

《GEOGRAPHYINCHINA》

Science Press

1984年

《RECENT DEVELOPMENT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IN CHINA》

Science Press

1990年

《论地理科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4年

《迈向21世纪的中国·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

1999年

《迈向21世纪的中国·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

1999年

《迈向21世纪的中国·城乡与区域发展》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

1999年

《世纪之交的中国地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

《中国地理学90年发展回忆录》

学苑出版社

1999年

《生态系统建设与区域持续发展研究》

测绘出版社

1997年

《1960年地理学术会议文集(地貌)》

科学出版社

1962年

《中国地理学会一九六三年年会论文选集(地貌学)》

科学出版社

1965年

《中国地理学会一九六五年地貌学术讨论会文集》

科学出版社

1965年

《中国地理学会1977年地貌学术研讨会文集》

科学出版社

1981年

《中国地理学会第一次构造地貌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

科学出版社

1984年

《喀斯特地貌与洞穴》

科学出版社

1985年

《喀斯特地貌与洞穴研究》

科学出版社

1990年

《地貌及第四纪研究进展》

测绘出版社

1991年

《地貌过程与环境》

地震出版社

1993年

《喀斯特景观与洞穴旅游》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3年

《地貌实验与模拟》

地震出版社

1993年

《地貌、环境、发展》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5年

《资源、环境、区域开发研究》

科学出版社

1988年

《机遇与挑战——90年代的地理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

《自然地理学与国土整治》

科学出版社

1988年

《自然地理学与中国区域开发》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0年

《生物地理和土壤地理研究》

科学出版社

1990年

《生物和土壤资源利用与保护》

科学出版社

1993年

《资源产业化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9年

《地理学创新与全球变化区域响应》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

《1978年中国地理学会陆地水文学学术会议文集》

科学出版社

1981年

《中国地理学会第三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论文集》

科学出版社

1986年

《中国地理学会第四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论文集》

测绘出版社

1989年

《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论文集》

科学出版社

1992年

《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论文集》

科学出版社

1997年

《中国雨水利用研究文集》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8年

《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商务印书馆

1980年

《工业布局与城市规划》

科学出版社

1981年

《农业布局与农业区划》

科学出版社

1982年

《地理学与农业》

科学出版社

1983年

《城市气候与城市规划》

科学出版社

1985年

《国土规划与经济区划》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年

《数量地理学在生产布局中的作用》

科学出版社

1988年

《环境中重金属研究文集》

科学出版社

1988年

《环境中污染物及其生物效应研究》

科学出版社

1992年

《第二届全国冻土学术会议论文选集》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3年

《地图学的开拓与进展——理论探讨与实践经验》

中国地图出版社

1991年

《遥感新进展与发展战略》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年

学术期刊

据2017年10月学会官网显示,学会主办与联合主办有《地理学报》、《地理学报》(英文版)、《冰川冻土》、《遥感学报》、《山地学报》、《经济地理》、《人文地理》、《世界地理研究》、《历史地理》和《中国国家地理》等10种学术和科普刊物。

学术会议

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

2005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大会由中国地理学会、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主办、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等单位承办,年会的主题是“地理学与中国发展”。会议收到论文近700篇,来自海内外的1000余名代表参加了大会。

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

2015年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在西安召开,来自全国15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及研究生650余人出席了大会。年会共共收到学术论文(含摘要)460余篇,设立了“城市转型与新型城镇化”、“经济地理与空间治理”、“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城乡统筹与乡村发展”、“社会转型与文化地理”、“人文地理多元视角与方法暨地理编辑论坛”等6个专题分会场,共安排了12场大会报告和6组分会场190多场学术报告,并有近200篇学术论文参与了年会青年优秀论文评选。

学术年会

2009年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暨学术年会规模超过2000人, 200多人在庆典大会上分获“全国优秀地理科技工作者”“中国地理科学杰出成就奖”等荣誉。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自然地理学”“人文经济地理”和“地图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三个板块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同时举行两天的学术交流。

中国地理学会2014学术年会在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近400个单位的1600多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年会交流学术论文近1000篇,其中500多人在37个专题分会场作了口头报告;并有近200篇学术论文参与了年会青年优秀论文评选。前沿专题包括中国新型城市化与城市发展、景观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经济地理与空间治理、气候变迁与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旅游、环境和大数据等。年会期间,还举办了“第八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地理学报》创刊80周年纪念学术活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地理科学30年》编写工作研讨会”、“教育部地理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2014年秋季工作会议”、“《地理科学》编辑委员会工作会议”,以及“地震灾区地震次生灾害预警及防治技术高级研修班”等专题活动,其中研究生学术年会另有170多人做口头报告。

人才培养

编辑

奖项设置

据2017年10月学会官网显示,学会设有中国地理科学杰出成就奖、中国青年地理科技奖、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中国地理学会学术年会青年优秀论文奖、全国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奖、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大赛奖、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从事地理工作五十周年的地理工作者、学会活动先进单位、学会活动先进个人、科普活动先进单位、科普活动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地理图书奖、全国优秀地理期刊、全国优秀中青年地理编辑、《地理学报》青年优秀论文、全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全国优秀地理教学论文、中学生优秀地理论文等奖项,对一线从事地理科研、教学、编辑的老中青科技工作者进行表彰,对多年从事学会组织工作以及科普工作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进行表彰。

学科竞赛

全国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IGEO)从2006年开始举办,IGEO竞赛引入了野外考察题、现场问答题、角色扮演题等,可以发挥选手的多项潜能和提高他们参加的兴趣;人类和自然的热点问题,如资源段短缺、环境破坏和保护、人口问题、粮食问题等,这些也反映在IGEO的试题中;IGEO竞赛主旨之一就是提供学生正式接触环境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提高自己的地理理论知识和技能;IGEO的考题不仅有队员单独完成题,还有代表队集体题,相应的奖励也分个人奖和团队奖。在IGEO举办期间,会安排文化晚会、参观观光、交流活动等等。

教学资源

学会创办了自然地理原理中的四字口诀、提高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策略、中国的草场资源、中国的地表水、中国的地下水、中国的干热风、中国的湖泊、中国的火山、中国的近海、中国的沙漠、地理备课中应坚持四个原则、在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的优效性、如何指导学生用好《地理填充图册》等教学资源。

文化传统

编辑

形象标识

标识标识

学会标识中间为绿色的地球背景,上面印着黄色的中国地图和“中国地理学会”字样。下方为创建年份和麦穗。

精神文化

学会风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学会精神:献身、创新、求实、协作

学会领导

编辑

现任领导

中国地理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2018-2023)名单

理事长:陈发虎

前理事长:傅伯杰

副理事长:董治宝 葛全胜 何大明 贺灿飞 李小娟 刘 敏 鹿化煜 宋长青 正方 夏 军 薛德升 张国友

秘书长:张国友(兼)

常务理事:(以姓氏拼音为序)

柴彦威 陈 曦 陈发虎 董治宝 杜德斌 樊 杰 方创琳 葛全胜 勾晓华 顾行发 韩增林 何大明

贺灿飞 李栓科 李同昇 李小娟 刘 敏 刘宝元 刘沛林 刘云刚 陆雅海 鹿化煜 罗 静 骆华松

闾国年 马 巍 苗长虹 彭 斌 秦伯强 宋长青 王 民 文安邦 吴正方 夏 军 熊巨华 薛德升

杨庆媛 杨玉盛 臧淑英 张朝林 张国友 张虹鸥 张平宇 张镱锂 朱 竑

理事:(以姓氏拼音为序)

包玉海 曹卫东 柴彦威 陈 红 陈 雯 陈 曦 陈发虎 陈仁升 戴尔阜 邓 伟 邓祥征 丁建丽

丁武营 董治宝 杜德斌 段学军 段玉山 樊 杰 方创琳 方乙川 费 龙 冯 起 高 峻 高俊昌

葛 咏 葛全胜 宫 鹏 龚胜生 勾晓华 顾行发 韩增林 何大明 何书金 贺灿飞 侯居峙 胡宝清

胡金明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 焦 黎 金凤君 李加林 李 娟 李 睿 李金亭 李仁杰 李栓科

李思亮 李同昇 李小娟 李雪铭 李兆华 梁 涛 林爱文 刘 敏 (女) 刘 敏 刘 水 刘宝元

刘峰贵 刘鸿雁 刘家明 刘沛林 刘彦随 刘云刚 龙花楼 卢 远 陆灯盛 陆雅海 鹿化煜 罗 静

罗仕伟 骆华松 闾国年 吕一河 马 巍 米文宝 苗长虹 南 颖 潘保田 彭 斌 齐 宏 齐德利

其美多吉 秦伯强 秦耀辰 沈正平 施美彬 史培军 舒晓波 宋关福 宋长青 苏 勤 苏昌贵 谭达贤

万鲁河 王 民 王成新 王冬根 王国杰 王中良 魏 晓 文 琦 文安邦 乌兰图雅 吴必虎 吴绍洪

吴正方 吴志峰 夏 军 谢炳庚 熊巨华 熊康宁 徐全洪 薛 娴 薛德升 杨存建 杨林生 杨庆媛

杨玉盛 杨兆萍 于静洁 臧淑英 张 斌 张 兵 张 捷 张白峡 张朝林 张国友 张虹鸥 张建珍

张景秋 张明军 张平宇 张伟然 张文忠 张镱锂 张永清 张振克 赵 勇 赵永江 赵志军 赵志忠

甄 峰 郑景云 钟 巍 钟业喜 周 庆 周国英 周忠发 朱 竑 朱 宇

中国地理学会第一届监事会(2018-2023)名单

监事长:傅伯杰

监事:崔 鹏 刘 毅 王士君 杨桂山

中国地理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

职务

姓名

理事长

傅伯杰

副理事长

陈发虎

崔鹏

葛全胜

宫辉力

冷疏影

刘宝元

刘毅

陶澍

薛德升

杨桂山

俞立中

张国友

秘书长

秘书长

历任领导

时期

职务

姓名

任期

中国地学会

会长

张相文

1909年09月-1924年06月

会长

陈垣

1924年06月-1924年12月

会长

张相文

1924年12月-1930年01月

会长

张溥

1930年01月-1937年07月

会长

张星烺

1946年01月-1950年08月

中国地理学会

会长

翁文灏

1934年03月-1937年04月

理事长

翁文灏

1937年04月-1943年07月

理事长

胡焕庸

1943年07月-1950年02月

理事长

黄国璋

1950年02月-1952年07月

理事长(代理)

竺可桢

1952年07月-1953年01月

中国地理学会第一届理事会

理事长

竺可桢

1953年01月-1956年08月

书记

孙敬之

中国地理学会第二届理事会

理事长

竺可桢

1956年08月-1963年11月

秘书长

王均

中国地理学会第三届理事会

理事长

竺可桢

1963年11月-1979年12月

秘书长

王均衡

中国地理学会第四届理事会

理事长

黄秉维

1979年12月-1985年05月

秘书长

瞿宁淑

中国地理学会第五届理事会

理事长

黄秉维

1985年05月-1991年06月

秘书长

瞿宁淑

中国地理学会第六届理事会

理事长

吴传钧、陈述彭、施雅风张兰

1991年06月-1995年12月

秘书长

张家桢

中国地理学会第七届理事会

理事长

吴传钧

1995年12月-1999年11月

秘书长

张家桢

中国地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

理事长

陆大道

1999年11月-2004年05月

秘书长

张国友

中国地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

理事长

陆大道

2004年5月-2010年5月

秘书长

张国友

中国地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

理事长

刘燕华

2010年5月-2014年12月

秘书长

张国友

学会荣誉

编辑

2021年12月,入选中国特色一流学会拟支持学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