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门 编辑
中山门,旧称朝阳门,为南京明城墙明代十三座内城门之一,此门是瓮城连接城内的宫城和城外的明孝陵的通道,往东可至外郭麒麟门。现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门原为明代朝阳门瓮城,因城门位于南京城东,最先迎接太阳而得名。朝阳门瓮城现已不存,今三拱券城门系民国时期开辟,现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66年(元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向东北两面拓展南京城时修筑朝阳门。城门为单孔券门,门外还有一道。1928年(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为迎接从北平南下的孙中山灵柩,兴建中山大道时,将原朝阳门瓮城拆除,修造三孔拱形砖门,并在门洞上嵌“中山门“的题字石额,修建中山码头通向中山陵的大道。
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守军曾在此展开惨烈的南京保卫战,侵华日军从中华门、光华门、中山门攻入南京城。1996年,南京中山门成为沪宁高速公路进入南京城的入口,与城门外的金陵辟邪成为南京城的主要象征之一。
1988年1月,南京明城墙全段被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南京明城墙(京城城墙)作为“中国明清城墙”项目的牵头城市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中文名:中山门
地理位置:南京市玄武区
开放时间:全天
景点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门票价格:10元/人(中山门-标营门)
著名景点:月牙湖
始建年代:1366年(元至正二十六年)
旧称:朝阳门
中山门
中山门是南京明城墙的十三座城门之一,原名朝阳门,因其位于南京城东,最先迎接太阳。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向东北两面拓展南京城时修建朝阳门。当时城门为单孔券门,门外还有一道。此门是瓮城连接城内的宫城和城外的明孝陵的通道。
清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由朝阳门攻打南京。
清同治三年(1864年)湘军收复南京,皆在朝阳门外发生多次激战。同治四年,清政府为增强朝阳门的防御遂在门外增建外瓮城,但因城门距离护城河较近,若建成传统的凸型瓮城恐进深不够,所以这才筑成了南京所有城门瓮城中外型唯一呈半椭圆形的瓮城,外瓮城城门与朝阳门城门也不在同一中轴线上,而是在外瓮城垣偏北的方向斜设。
朝阳门瓮城
清宣统三年(1911年),应武昌起义,徐绍桢帅江浙联军由朝阳门攻打南京
民国十七年(1928年)7月,国民政府将七处城门改名,并加以整修,其中朝阳门即改名为中山门,并沿用至今。同年因迎奉中山先生灵柩归葬中山陵,国民政府将门洞狭小的朝阳门拆除,挖低门基,改筑为三孔券门。
民国十八年(1929年),中山门建成后门额由谭延闿题写。
中山门
1996年,中山门的三道券门被改为沪宁高速公路进入南京城的入口,为方便城内外交通,在城门下方两侧另开全长1600米的双线行车隧道,在工程的同时,原汪精卫的题字被换成了王献之的集字。
中山陵
鸟瞰中山陵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东郊钟山风景名胜区内,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
朝阳门(中山门)旧影(1888年)
明孝陵
明孝陵神道
明孝陵坐落在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中国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坐落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中山门内北侧,占地13万余平方米,是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博物院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原拟建“人文”、“工艺”、“自然”三大馆,后因时局关系,仅建“人文馆”,即现在的南京博物院大殿,该建筑为仿辽代宫殿式,由著名建筑师徐敬直设计,经建筑大师梁思成修改,整个大殿雄伟壮观,是近代建筑史上的杰作,也是南博的标志性建筑,其结构部分按《营造法式》设计建造,细部和装饰兼采唐宋遗风。
公交:5路、9路、36路、55路、59路、163路 、805路、201路、202路等
地铁:南京地铁2号线 明故宫站
中山门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