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骑兵 编辑

蒙古帝国军队

蒙古骑兵蒙古骑兵

蒙古骑兵也称为蒙古铁骑(一人一马为一骑 读作ji)是中世纪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战术灵活、智勇兼备、令人生畏的旋风部队。13世纪由成吉思汗创建并由他的继承者保持了一支骑兵部队,蒙古骑兵没有欧洲传统军事思想的束缚,建立了宏伟的帝国-蒙古帝国。

他们体格强壮,能适应战斗的需要;他们能在快速撤退时回头射击跟在其后的敌人;能够吃苦和忍耐严酷的气候条件,不贪图安逸舒适和美味佳肴。不容忽视的是:训练过程中形成的那种严格的纪律制度,使他们个个都服从命令,严谨不怠,这在中世纪的其它军队中是闻所未闻的。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蒙古骑兵

外文名:Mongolian cavalry

创建者:成吉思汗

规模:24万

组织体制:三个骑兵纵队

武器装备:蒙古马、铠甲、反曲弓、弯刀

优势:不贪图安逸,可以随时适应战斗

评价:智勇兼备

组建

编辑

1206年,蒙古各部落首领尊称他为成吉思汗,意为非凡的领袖。正是他把一个由于妒嫉和连年不断的战争而分裂为许多部落的民族建成为一个无往而不胜的军事组织。1211年,他在统一了蒙古的大部分地区后即着手大规模扩张。五年内,蒙古人迅速占领了金朝和高丽。就在这时,成吉思汗发现单纯依赖骑兵无法攻占筑有高墙的城市,因此向学会了制造攻城机械和使用射石机、弹弩的方法。

成吉思汗知蒙古内部发生了动乱,因此只得留下少量部队后返回蒙古。后来他又率领军队进攻波斯花剌子模,并于1221年使之臣服。接着继续领兵向南、向西、向东,席卷了整个亚洲。接着蒙古军队又从波斯出发向西北方向推进。经过广泛的兵力侦察,一支大约20,000人的骑兵在速不台和拔都将军的率领下穿过高加索进入俄罗斯,并派探哨四处察看地形。1223年,蒙古铁骑击败了卡尔卡

第二次西征的列格尼卡战役(1241年4月9日),西里西亚公爵亨利二世率领的三万波兰联军被拜答尔所部蒙古轻骑兵的佯退所骗,一路追击后者,德国步兵与前方骑兵脱节。埋伏好的蒙古重骑兵突然从正面向联军放箭,佯退的轻骑兵在两翼包抄,专射敌军战马。蒙古重骑发起冲锋,落马的骑士由于盔甲沉重行动困难,任凭蒙古人宰割。亨利二世和多名波兰贵族战死,法国圣殿骑士团的十多名参战骑士全部阵亡,条顿骑士团大首领身负重伤,联军总共死亡25,000人。

赛约河战役战术图赛约河战役战术图

困兽犹斗的道理蒙古人自然也懂得。列格尼卡战役两天后的赛约河之战,第二次西征的统帅拔都在赛约河对岸强攻匈牙利的守桥军,速不台率领部队悄悄渡过结冰的河面,绕到匈牙利大营侧后,与拔都形成合围。被围在大营内的敌军如果以哀兵心态作战,蒙古即使胜利也会付出较大代价,因此蒙军在包围圈西侧留出一个缺口。匈牙利军队发现逃生希望,无心恋战,争先恐后向西逃窜,很多士兵甚至扔下武器。然而蒙古人早在路上设下陷阱,并从后方追杀。这就是蒙古人的开口战术。在数日的追杀过程中,匈牙利军队死亡2万多人,蒙古人可能仅损失1000人左右。

蒙古将领灵活运用两翼迂回、佯退诱敌以及开口战术,在关键战役中屡屡完胜,且胜后时常血腥屠城。欧洲人用鞑靼人(Tartars)命名强大到恐怖的蒙古战士,因为Tartar一词于Tartarus——希腊神话中的地狱。他们和罗马帝国后期来自东方的匈奴人一样,是惩罚基督教世界的上帝之鞭。

赛约河之战

蒙古人不仅战术设计高超,也有严格军纪保障下的卓越执行力。1213年9月的阳河谷之战,成吉思汗率军34,000人欲歼灭镇守要冲的号称10万的金军。蒙古的策略是中路人马直接攻击守军;同时利用阳河谷周遭的复杂地形做掩护,东西两路骑兵翻山越岭迂回至金兵的侧翼和身后。这个计划看起来简单,实则难在各路军队执行与配合的精确和到位。如果中路进攻过于猛烈,金兵很有可能直接撤退,蒙军丧失了包围的可能。东西两路如果过早攻击,则很可能被金兵识破意图(金军已有多次被迂回包围的教训);或者两路发起攻击时间相距过久,则由于人数劣势可能被金军反制。

无论上述哪种情况出现,金朝全军都很可能成功撤回阳河谷后面的居庸关,蒙古则将面对艰难的攻城战。实际情况是,蒙古中路佯攻吸引了守军的全部注意力,包抄骑兵成功直插守军两肋和身后。数万金军遭屠戮,尸体堆满阳河谷。此役蒙古的斥候和传令兵(负责侦察、联络和传达命令)发挥了关键作用,确保行军与进攻的准时、协调、恰到好处。

蒙古的骑射手足以使他们在野战中战无不胜,而在面对坚固的城墙时.蒙古人还有一种攻城利器,那就是从西域“进口”的回回巨炮,在这种超大型投石机投出的巨型弹丸面前,再坚固的城墙也和纸糊的没什么两样。史书记载,这种巨炮“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蒙古人就是靠它,在公元1273年攻下强攻数年而不克的襄阳城,当时蒙古人的投石机只有100米的射程,而襄阳城仅护城河就宽150米,后来蒙古人从波斯请来几个工匠,对投石机进行改进,改进后的投石机射程在180——200米左右,所以蒙古人也称此炮为“襄阳炮”和“回回炮”.不过在12世纪,全世界只有蒙古人才把回回炮大规模应用在战场上。蒙古人南征北讨,几乎百战百胜,除了骑兵之外,拥有巨炮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后勤训练

编辑

蒙古人安装蒙古包 蒙古人安装蒙古包

蒙古军队和其他游牧民族一样从小就是战士。在马背上长大,从小的玩具就是弓箭,成年时候就早可以算成职业军人了。由于在严寒和艰苦的环境中长大,都具有极为坚韧耐劳的性格,对物质条件的待遇几乎从不讲究,爬冰卧雪在其视为常事。远距离跋涉更是从小的习惯。对物质条件的不讲究,使蒙古军队的后勤负担很轻。蒙古军人拥有东西方各定居的农耕民族素无的连续作战的意志和能力,这是西方养尊处优的贵族骑兵们和中国被抓来的百姓永远难望其项背的。

和所有的敌人相比,蒙古人都在文化和物质上处于落后地位,大规模地攻占掠夺始终是激励其保持旺盛战斗力的原因和动力。对财富的渴望对杀人带来的刺激使得蒙古人几乎没有停止对外发动战争时候。蒙古人放手让士兵可以任意屠杀的政策,在心理上可以让杀人的血勇刺激军人的好战情绪和原始勇气,使得蒙古军人成为极其勇敢野蛮的战士。肆意的掠夺则部分解决了蒙古军队后勤供应问题。

作为骑手的蒙古武士 作为骑手的蒙古武士

另外,蒙古各部落统一后,几乎把对外战争作为民族生存的依靠,游牧反而降居次席,大蒙古国走向了完全的军事化道路。为了训练出最好的军队,蒙古人三四岁的孩子就被投入专门的军事训练部门进行军事学习。他们被严格地进行骑马、射箭的训练。这些被从小训练出来的孩子组成的骑兵部队,战斗的素质和技能是极为惊人的,他们在马背上无论是冲锋还是快速撤退都能准确地射击敌人,这一点,他们几乎所有的异族敌人都无法作到。这也是欧洲军队在没有给予蒙古骑兵杀伤的时候自己就遭到重大伤亡的原因。

蒙古武士的后勤保障系统 蒙古武士的后勤保障系统

蒙古人建立了与战争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各部落的领导即是生活生产的管理组织者又是军事行动的管理组织者。对外发动战争时,可以全民动员,全民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参加作战行动。如对花剌子模国的长期围困,就是全民参与,在城下放牧生活,维持军队持续不断的攻击力,直到城市被攻克。

综上分析,蒙古帝国军队在亚欧大陆东征西讨所向无敌几乎是必然的结果。而蒙古在日本和越南战场上的失败,恰好是因为这两个战场是蒙古军队最无法发挥优势的地方。他们必须下马乘船,靠老天保佑才能平安到达目的地,抵岸后,在丛林山地面前,他们无法大规模地穿插机动,甚至还不能骑马作战。更糟糕的是潮湿的空气让他们适应大陆气候的鼻子无法呼吸,他们成了病夫或被瘟疫夺去生命,就象欧洲军队不能适应他们一样,他们也不能适应这里老是从丛林冒出的军队。

历史发展

编辑

元朝破灭后,蒙古骑兵仍然存在,蒙古部族分裂成多个部分,仍然开展了对明朝的骚扰和侵犯。

在清代,蒙古骑兵也受到了重要的军事运用,尤其是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后,在太平天国运动中,蒙古骑兵也立下了重要的功劳,那时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郡王僧格林沁,在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历任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八旗都统及钦差大臣等显赫职位,是倍受三朝皇帝宠信的满蒙亲贵之一,也是外藩蒙古王公在皇帝身边的主要代表之一。

咸丰三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割据东南,同时派兵进行北伐。北伐军进逼北京,震动了清朝统治中心。僧格林沁受命率领京营八旗和绿营兵进行堵截、围剿,将太平天国北伐军镇压下去。僧格林沁因功晋封世袭博多勒噶台亲王。但详细的历史细节线上,僧格林沁临危授命,统率奉调参战的蒙古骑兵和八旗、绿营官兵镇压了北伐军,稳定了清朝北方的统治秩序。僧格林沁扬长避短,利用统治阶级的有利条件,采取旷日持久的水攻方法,才将北伐军剿灭,显示了八旗、绿营官兵的腐败无能,参战的蒙古骑兵也不如当年骁勇。

1860年英法联军逼近北京,9月21日清晨,一场残酷的战斗在北京郊外八里桥上演,对阵双方是清朝军队和英法联军。清军的主力是两万五千多名蒙古骑兵,其统帅是蒙古科尔沁 亲王僧格林沁,而英法联军总兵力一万八千人,实际投入作战的是大约六千人的法国军队,统帅是六十四岁的老将孟托邦。蒙古骑兵仍然按照过去的战术进行穿插,但面对英法的火炮攻击和刺刀阵,并未扭转局势。

1865年,僧格林沁带领新组建的七千蒙古骑兵与二万四千步兵,追击捻军。由于捻军骑兵数目众多,又采取了敌追我跑敌疲我打的战术,僧格林沁的马步三军疲敝交加,被反击的捻军消灭。

一九三一年十月,日本加快入侵的步伐,在日本侵略东三省的过程中,蒙古族名将李海山的带领蒙古骑兵自行起兵奋起抗日救国的活动。

评价

编辑

时至今日,我们仍能感到,当年蒙古人对我们今天的军事还有着深远影响,西方正在对蒙军的战例、战术以及军事技术进行着广泛的研究。休·科尔曾进一步在他的著作中写道:“利德尔·哈特曾以蒙古军队为例,说服人们将骑兵作战方法运用于坦克。并请注意,美军总参谋长麦克阿瑟在一份年度报告中,曾敦促国会吸取蒙古军队的经验教训,批准他关于要求为美军机械化拨款的提案。”蒙古军队第一次将丝绸之路东西端都统一在一个政权之下,美国历史学家杰克菲尔德评价其第一次实现了“全球化”。

蒙古帝国东西方通道蒙古帝国东西方通道

下一篇 机动作战

上一篇 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