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泽区 编辑
迎泽区,隶属于山西省太原市,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汾河之东,市区中部,东与晋中市榆次区、寿阳县相邻;西隔汾河与万柏林区相望;南连小店区;北接杏花岭区,总面积117平方公里,总人口60万余人,辖6个街道、1个镇。
迎泽区内集中着众多党政机关、重点科研院所、省域金融机构,是山西省政治、文化、商贸中心和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之一。 是宋建太原古城和明建太原府城的核心区域,文旅资源丰富。区内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处,永祚寺、崇善寺、纯阳宫、文庙、关帝庙、清真古寺等文物古迹展现府城文风古脉,董家庄是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2019年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2020年,迎泽区地区生产总值为895.12亿元,同比增长1.7%。 2021年,迎泽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52.5亿元,增长7.5%。
中文名:迎泽区
外文名:Yingze District
行政区划代码:140106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中国 山西 太原
地理位置:太原市汾河之东、城区中部
面积:117 km²
下辖地区:6个街道、1个镇
政府驻地:柳巷街道云路街15号
电话区号:0351
邮政编码:030000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文庙,崇善寺,纯阳宫,开化寺,永祚寺等
火车站:太原站
车牌代码:晋A
地区生产总值:1052.5 亿元(2021年)
名称由来
迎泽区因太原古城大南门——“迎泽门”而得名(太原古城有宜春、迎晖、阜城、振武、承恩、迎泽、拱极、镇远八大城门,分别各自隐含着东、西、南、北的寓意)。
历史沿革
迎泽区太原府承恩门
民国十六年(1927年)太原设市之前,南城地区分属阳曲县、太原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太原以城池为界,划为内八区、外八区,区境为内一、二、三、八区及外一区、外二区管辖地。
1949年5月27日,将原16个区(内、外八区)合并为8个区,南城区境属第一、二、五、六区。
1954年6月4日,太原市各城区以地区方位命名,遂将第一区命名为太原市南城区,辖13个行政街,区政府驻活牛市12号(今解放路中段东侧23号楼址处)。
1956年,区政府改称区人民委员会。
1958年,将郊区的狄村街道辖地划归南城区管辖。同年11月12日区机关迁至柳巷南路19号。
1960年6月20日,撤销南城区人民委员会,改置柳巷、双塔两个城市人民公社。
1961年5月18日,撤销城市人民公社,恢复南城区人民委员会建置。
1969年9月7日,成立南城区革命委员会,同时南城区人民委员会停止行使职权。
1980年9月1日,经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南城区人民政府,终止南城区革命委员会职权。
1994年12月,区政府迁至棉花巷15号。
1996年,辖柳巷、文庙、庙前、迎泽、桥东、双塔、坞城、北营、老军营9个街道,334个社区。
1997年5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太原市南城区、北城区、河西区、南郊区、北郊区,设立太原市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迎泽区辖原南城区的迎泽、桥东、文庙、柳巷、老军营、庙前6个街道,原南郊区的孟家井、郝庄(不含狄村)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棉花巷。
2007年,撤销柳北、双塔寺街四、桃园路南路第三、滨河东路第二、双塔西街四、水西关南街、新城南街7个社区,设立劲松社区。
2008年,撤销郝庄、东太堡、马庄、店坡、王家峰5个行政村,成立郝庄、东太堡、马庄、店坡、王家峰5个社区。
迎泽区五一广场
区划沿革
太原市迎泽区地图
2001年,孟家井乡并入郝庄乡。
2002年4月,郝庄乡撤乡设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2月,迎泽区辖6个街道、1个镇,共计101个社区、10个行政村。
街道 镇 | 下辖社区、行政村 |
---|---|
柳巷街道 | 起凤街社区┃铁匠巷社区┃校尉营社区┃海子边东街社区┃开化寺南街社区┃海子边西街社区┃察院后社区┃宁化府社区┃柴市巷社区 |
文庙街道 | 文庙社区┃五一东街社区┃上马街一社区┃上马街二社区┃山佑巷社区┃建设北路社区┃新城北街社区┃幸福社区┃五龙口一社区┃五龙口二社区┃五龙口三社区┃双塔寺一社区┃双塔寺二社区 |
庙前街道 | 新建路一社区┃新建路二社区┃南海街一社区┃南海街二社区┃庙前社区┃海边街社区┃桃园一社区┃桃园二社区┃桃园三社区┃桃园四社区┃水西关一社区┃水西关二社区┃水西关三社区┃水西关四社区 |
迎泽街道 | 并州路一社区┃并州路二社区┃并州路三社区┃青年路一社区┃青年路二社区┃青年路三社区┃双塔西街一社区┃双塔西街二社区┃双塔西街三社区┃解放南路一社区┃解放南路二社区┃南内环街一社区┃南内环街二社区┃南内环街三社区┃南内环街四社区 |
桥东街道 | 并州东街一社区┃并州东街二社区┃并州东街三社区┃并州东街四社区┃桥东北社区┃桥东南社区┃双塔寺街一社区┃双塔寺街二社区┃双塔寺街三社区┃南官坊社区┃双塔北路社区┃南巷社区┃南内环街社区┃桥东新街社区┃营盘社区┃建铁社区┃太堡社区┃东岗社区┃迎宾社区 |
老军营街道 | 老军营小区第一社区┃老军营小区第二社区┃老军营小区第三社区┃桃园南路一社区┃桃园南路二社区┃滨河东路一社区┃新建南路一社区┃新建南路二社区┃新建南路三社区┃劲松社区 |
郝庄镇 | 朝阳一社区┃朝阳二社区┃朝阳三社区┃郝家沟社区┃松庄社区┃马庄社区┃店坡社区┃王家峰社区┃枣园社区┃朝阳四社区┃南巷二社区┃太堡二社区┃赵北峰社区┃新沟社区┃双塔社区┃山水城社区┃东景苑社区┃绿地社区┃龙城新苑社区┃郝庄社区┃东太堡社区┃港道村┃水峪村┃观家峪村┃董家庄村┃孟家井村┃柳沟村┃捐子村┃沟北村┃东祁家山村┃张家河村 |
备注:表格信息整理自太原市民政局网站 |
位置
迎泽区地处太原市汾河之东、城区中部,南连小店区,北接杏花岭区,东与榆次区、寿阳县相邻,西隔汾河与万柏林区相望。 地理位置坐标为东经112°41′,北纬37°51′。总面积117平方千米。
地貌
迎泽区地处在太原市中南部汾河以东的河谷平原,地面平坦,微向西南倾斜,地势北高南低,属晋中盆地(即太原盆地)的北端,由冲积平原组成,地面海拔高度为800米左右。
气候
迎泽公园
水资源
汾河
矿产资源
煤
区委副书记:杜志强
据2017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年末全区常住人口615059人,比上年末增加4701人。其中:城镇人口597665人,增加4556人;乡村人口17394人,增加145人。城镇化率97.17%。男性人口298917人,女性人口316142人,性别比为94.55∶100。全年出生人口6706人,人口出生率10.94‰;死亡人口2005人,死亡率3.27‰;自然增加人口4701人,自然增长率7.67‰。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迎泽区常住人口为594238人。
迎泽区有回族、满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朝鲜族、苗族等19个少数民族,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8700余人,流动人口中少数民族8900余人,辖区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真古寺、清真饭店鸿宾楼、老字号清和园饭店以及全市唯一的民族学校--回民小学等资源,庙前街道南海一社区、南海二社区分别被评为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社区,民族团结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综述
201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90832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419万元,增长3.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84398万元,增长5.7%;第三产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020512万元,增长8.5%,其中金融业增加值2331229万元,增长4.3%;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531094万元,增长23.8%;批发零售增加值858231万元,增长3.4%;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607914万元,增长2.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36031万元,增长4.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70915万元,增长5.3%;房地产业增加值185098万元,增长5.4%。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3364元,增长7.1%。
产业结构:三个产业的产业比重分别为0、12.8、87.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10.2%和89.8%,分别拉动GDP增长0、0.83和7.27个百分点。
财政: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377613万元,增长26.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52730万元,增长9.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执行215437万元,增长11.1%。
2020年,迎泽区地区生产总值为895.12亿元,同比增长1.7%,比上半年提高4.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0.34亿元,同比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110.23亿元,同比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784.55亿元,同比增长1.6%。
2021年,迎泽区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完成1052.5亿元,增长7.5%,总量稳居全省县(区)第一方阵;服务业增加值完成915.4亿元,增长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4.1亿元,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1.2亿元,增长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09.7亿元,增长10.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1亿元,增长7%;约束性指标都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 。
第一产业
2017年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144.8公顷,比上年减少32.6公顷。粮食种植面积144.5公顷,比上年减少27.4公顷。蔬菜种植面积4.7公顷,比上年减少2.8公顷。
林业:全年零星植树130万株,育苗面积27公顷。
畜禽及水产品产量:猪出栏2294头。肉类产量373.6吨,禽蛋产量226.8吨,水产品产量26.3吨。
化肥施用: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55吨。
第二产业
2017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6667万元,增长5.2%。其中:中央企业增加值332012万元,下降1.4%;省属企业增加值5282万元,增长36.3%;市属企业增加值38725万元,增长10.9%;村及村以下企业增加值648万元,下降77.8%。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667392万元,增长6.1%。利税总额259887万元,下降6.8%。利润总额30171万元,下降28.7%。亏损企业亏损额11281万元,增长19.7%。
建筑业: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总产值3599095万元,增长8.7%;利税总额147689万元,下降4.0%;利润总额114781万元,增长6.3%;上缴税金32908万元,下降28.3%。
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76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75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2017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976606万元,比上年增长0.4%。其中:中央投资99451万元,增长210%;地方投资877155万元,下降6.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00万元,下降73.4%;第二产业投资147597万元,下降17.6%,其中:工业投资138797万元,下降21.0%;第三产业投资828609万元,增长6.5%。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9602万元。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0.04%、15.11%和84.85%。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163112万元,下降20.4%;非国有投资813494万元,下降6.1%。其中,民间投资24121万元,下降24.9%。
全年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26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47个,完成投资745876万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6.4%;10亿元以上项目23个,完成投资611956万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2.7%。
房地产开发: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42539万元。住宅投资400485万元,其中:90平方米以下住宅投资113945万元,占住宅投资的比重为28.5%;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4832万元。全年商品房竣工面积502992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302762万元。
基础设施
2017年,迎泽区启动双塔景区改造项目一期工程,改造范围为南内环东街以北、以双塔寺为核心的周边区域。电建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完成3.1万平方米建筑物的征收任务,龙投公司已全面进场施工。燃煤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完成14.7万平方米燃煤房屋的拆除任务;东岗棚户区改造项目1、2、7、8号回迁楼全部完工,共交付1300套安置房;全年共审核廉租住房申请200余户,最终确定133户、314人符合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标准。
城区绿化:完成白云寺、马庄和九九养老院附近渣土清理、植绿工程,同时完成太榆路18号绿地、上马街建设路口绿地的建设工作,共建设绿地面积86086.57平方米,总投资607.44万元,圆满完成了五个绿地的建设任务。结合片区整治、城中村改造等工作的开展,建设完成了山西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游园、东辰小区游园、双塔北路林带游园、南内环建设路口游园和朝阳三社区游园五个游园的建设任务,共新建绿地面积28765.34平方米,总投资1020.5万元。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完成A002、A004、A007等53棵的保护工作。对计划内的古树进行了围箍支撑、修剪复壮、固化防腐等保护,共投资288480元。
教科文卫
综述
迎泽区内有山西省晋剧院、山西省京剧院、山西省话剧院等省城主要文艺团体,山西图书大厦、太原工人文化宫、太原市少年宫、太原影都等文化娱乐场所,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省日化所等国家和省级科研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等高等院校,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五医院等医疗单位均汇集该区。
截至2009年,迎泽区财政对科技、教育、卫生的投入分别达892万元、2.2亿元和5933万元,同比增长了15.3%、20.6%和7%。
教育
2017年末,共有普通高中11所,普通初中19所,小学36所,幼儿园74所。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9.05%,小学净入园率100%。
医疗
2017年末共有卫生机构479个(不含村卫生室),医疗床位9235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5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3847人,其中:执业(包括执业助理)医师4996人,注册护士6923人。每千人拥有医生8人。
2020年6月2日,迎泽区入选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文化
2017年确定了8个文化馆图书馆分馆和10个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建立了文化馆、图书馆网站,并配备了二维码数字书刊报纸借阅机和身份证扫描器等设备,对郝庄镇28个农家书屋开展了图书配发工作,除了文化教育、科普、医疗卫生、少儿读物等还包括《党的十九大报告》(单行本)、《中国共产党党章》《文件汇编》《辅导读本》4种读物,共配发图书3360册。国庆、中秋节期间,在双塔广场、中正天街广场举办了“送戏下乡”惠民演出活动,共开展戏曲、歌舞类演出10场。
社会保障
2017年,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77元,增长6.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83元,增长6.7%。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58∶1。
社会保障: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8817人,其中,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人数人数完成51432人;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数完成7385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完成27124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完成196371人,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完成26841人和2498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4926人。全区现有城乡低保对象1420户、1966人,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471.75万元,其中:城市低保对象1136户、1522人,发放低保金1203.77万元,农村低保对象284户、444人,发放低保金267.98万元。
2011年,迎泽区新改建城市道路13.6千米 ,投资1100余万元,完成了10千米县乡公路建设。
在太原市规划的轨道交通线路中,太原地铁1号线、太原地铁2号线、太原地铁5号线穿过迎泽区辖区。
传统节日
添仓节
添仓节又称“天仓节”,其时在农历正月二十日和二十五日,是农历正月中的最后一个节日。
寒食节
寒食节的时间在冬至后百五日(亦有百六日之说),即清明前两天,太原南郊区群众仍有称寒食为“一百五”者。民间传说,这一天为“龙忌”之日,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的。传说晋文公重耳在这一天焚烧绵山,烧死功臣介子推,追悔莫迭才下令禁火的。“焚火绵山”的故事在太原地区流传很广。其实,寒食的起源并非始于介子推,而是始于周代的禁火制度。
寒衣节
寒衣节为农历十月初一,亦称“送寒衣”,意谓为死去的亲属亡灵送冬天衣物的日子。至时家人用五色纸(常用黄、蓝、绿、白、青)剪成象征性的衣服,中间夹絮棉花,意指供亡者冬季穿用。
民间艺术
武社火
武社火的表演者,身着紧身的民族武装,或黑,或青,或蓝。头上有的戴传统英雄帽,有的以青、红、白、黑等色布缎罩头,伴随着鼓点,手持刀、枪、剑、棍等十八般兵器,或个人献艺,或二人对打,或三者打一,或若干人围打一人。
铁棍背棍
背棍亦称“背阁”,铁棍亦称“抬阁”,是太原流行的社火娱乐形式。
高跷
高跷俗称“拐子”,由结实木棍上安装踏板,表演时脚踩踏板,用布带绑在小腿上,故也称“踩高跷”。高跷高度不一,小高跷4尺~5尺,大高跷7尺~8尺。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太原市迎泽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9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5项,市级4项,区级9项。
文保单位
迎泽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97处,其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其余尚未核定为保护单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
名称 | 时代 | 类别 | 批次 |
---|---|---|---|
革命烈士陵园 | 1950年 | 革命遗址和纪念建筑 | 第一批 |
孙中山纪念馆 | 1912年 | ||
南十方院 | 明、清 | 古建筑 | |
皇庙(万寿宫) | 明、清 | ||
古关帝庙 | 明 | ||
双塔 | 明 | ||
宝贤堂石刻 | 明 | 石刻、石雕、铸造文物 | |
崇德卢石刻 | 清 | ||
藏经楼 | 清 | 古建筑 | 第二批 |
开化寺民居 | 清 | 近现代代表性文物建筑 | |
保宁寨址 | 清代 | 古遗址 | 第三批 |
枣园村落遗址 | 清代 | ||
松庄慈云寺 | 明代 | 古建筑 | |
亨升久旧址 | 清光绪二十四年 | ||
泰山庙 | 清代 | ||
书业诚旧址 | 1915年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
侵华日军军营旧址 | 1938年 | ||
皇华馆12号民居 | 民国 | ||
晋绥铁路银行旧址 | 民国 | ||
迎泽宾馆 | 1955年 | ||
并州饭店 | 1956年 | ||
晋阳饭店 | 1956年 | ||
太原市少年宫 | 1957年 | ||
山西省体育馆比赛馆 | 1958年 | ||
山西省图书馆 | 1958年 | ||
参考资料 |
迎泽区双塔公园
永祚寺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祚寺。俗称双塔寺。位于迎泽区郝庄镇郝庄村南500米处。据塔顶铭文和碑文记载,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 |
|
---|---|---|
纯阳宫 | 山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纯阳宫。俗称吕祖庙。位于迎泽区柳巷街道办事处起凤街社区起凤街1号。此处原为供奉唐代著名道士吕洞宾的道观, |
|
崇善寺 | 山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崇善寺,位于迎泽区文庙街道办事处崇善寺街9号,1965年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
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 | 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位于迎泽区王家峰村,以“200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齐徐显秀墓的原址保护展示为主体,辅之太原娄叡墓、忻州九原岗墓、朔州水泉梁墓壁画集中展示,总占地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355平方米。 |
|
王家峰墓群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家峰墓群,位于迎泽区郝庄镇王家峰村东。据调查,共有3座墓葬,徐显秀墓是最完整的一座。 |
|
大关帝庙 | 山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关帝庙,又名庙前街关帝庙。位于迎泽区庙前街道办事处庙前社区庙前街36号。创建年代不详, 2004年6月10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
太原清真古寺 | 山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迎泽区柳巷街道办事处开化寺南街社区解放路48号。据碑文记载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5),2004年6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
太原文庙 | 山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太原文庙。位于太原市迎泽区文庙街道办事处文庙社区文庙巷西40号,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现为山西省民俗博物馆。 |
|
山西大学堂旧址 | 山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大学堂旧址。位于迎泽区文庙街道办事处侯家巷9号。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利用清政府“庚子赔款”兴建山西大学堂,199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
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旧址 | 太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原为明清时期的贡院,后为山西大学堂校址,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此创立山西公立中学堂,2000年9月太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
皇庙 | 太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皇庙。又称万寿宫。位于迎泽区文庙街道办事处万寿宫街。始建于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1983年8月太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
白云寺 | 太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寺。旧称净业庵,俗称南十方院。位于迎泽区桥东街道办事处南巷社区红土沟南。创建年代不详,据过殿脊檩题记,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重修,后改名为白云寺。 |
|
森栖小镇 | 森栖小镇位于迎泽区东山腹地,是一座以农业休闲和康养为主题,融自然风光、田园生活和休闲游乐于一体的生态特色小镇。 |
|
参考资料 |
王昌龄(约690年~约756年),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获奖时间 | 奖项荣誉 | 备注 | |
---|---|---|---|
2006年 | 1月 |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 |
|
10月 | 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 |
| |
2014年 | 11月 |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
|
2017 | 4月 | 全国首批中小学校教育督导创新区 |
|
2019年 | 10月 | 绿色发展百强区 |
|
2020年 | 6月 | 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 |
|
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
| ||
11月 | 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
| |
12月 | 山西创建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
| |
2021年 | 2月 |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
|
7月 | 全国基层团组织改革试点 |
| |
2022年 | 4月 |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旗) |
|
5月 | 2022年“全国围棋之乡” |
| |
2022年 | 10月 | 山西省商务厅公示拟认定省级夜间经济试点城市 |
|
2023 | 9月 | 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 |
|
12月 | 全国“百强主城区”榜 |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