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州区 编辑

山西省长治市辖区

潞州区潞州区

潞州区,山西省长治市辖区,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从北部顺时针方向依次与襄垣县、潞城区、平顺县、壶关县、上党区、长子县、屯留区接壤,全区总面积356平方千米,是长治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金融、交通中心。 潞州区属典型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 截至2021年8月,潞州区下辖街道13个、镇3个。 区人民政府驻长治市潞州区太行东街66号。 截至2023年末,潞州区常住人口总数906015人,同比增长0.53%。

长治市潞州区是一块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宝地,区境西部的壁头村新石器文化遗址,表明一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定居,2018年11月撤销长治市城区、郊区,合并设立长治市潞州区。 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四通八达,境内公路、铁路、航空网络纵横,通衢九州,G22青兰高速、G55二广高速公路(原太长、长邯、长晋高速)和208国道、309国道等主要干道贯通全境。潞州区拥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多项荣誉称号。潞州区东部为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西面是长治湿地和漳泽湖,有上党门、城隍庙、崇教寺、静乐宫、观音堂、滴谷寺、九龙宫等古迹遍布境域。

2023年,潞州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1.28亿元,比2022年增长5.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58亿元,增长0.2%;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38.18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69.52亿元,增长3.6%。三次产业比例为0.59:38.96:60.45。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潞州区

外文名:Luzhou District

行政区划代码:140403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中国 山西省 长治市

地理位置:上党盆地东部边缘

面积:356 km²

下辖地区:13个街道、3个镇

政府驻地:长治市潞州区太行东街66号

电话区号:0355

邮政编码:046000

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906015 人(202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上党门、长治城隍庙、老顶山、漳泽湖

机场:长治王村机场

火车站:长治站,长治北站,长治东站

车牌代码:晋D

地区生产总值:611.28 亿元(2023年)

历史沿革

编辑

潞州区西部的壁头村新石器文化遗址,表明一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定居。

殷商时期,属商王朝分封的黎侯地,古称黎国。

西周时期,黎归周所有。

春秋时期,赤狄人夺黎侯地,立潞子婴儿国;周定王五十三年(前594年)晋入潞子国,其地归晋。战国时期,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5年),韩、魏、赵三分晋,为韩所辖。

秦代,王政十一年(前236年),秦将王翦攻上党,其地属秦,置上党郡。

汉代,承秦制,属上党郡,隶属并州。东汉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灭袁绍后出邺城,登太行山,夺壶关城(今长治市附近),其地归魏。

晋代,为上党郡辖,隶并州。

南北朝时期,先为刘渊所有,史称前赵;后为石勒占领,史称后赵,均为上党郡。北周宣政元年(578年),分上党郡置潞州,潞州之名由此始。其地属潞州。

隋代,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改郡为州;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复改州为郡,郡治移至现长治市内。

唐代,为潞州,隶河东道。

宋代,崇宁三年(1104年)改潞州为隆德,不久即改为隆德府。

元代,为潞州,隶晋宁路、河东山西道政廉访司,属“中书省”。

明代,为潞州,直隶山西布政司。嘉靖八年二月(1529年)升潞州为潞安府,附郭置长治县,其地属长治县。长治名自此始。

清代,为潞安府长治县,属山西省。

民国时期,为长治县,属冀宁道。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为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长治解放。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正式建市,地属长治市。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地属长治专区。

1950年3月1日,改长治为工矿区,地属工矿区。

1952年,复改为长治市,隶属长治专署。同年9月成立城郊区公所。

1954年7月,长治市将城郊区划为城郊与市内两个区。

1956年,城郊区和市内区合并为市郊区。

1957年,长治市撤销两区建制。

1958年,长治县与潞城县合并为潞安县,后来分开,并入长治市。

1959年,改长治专区为晋东南专区,城区、郊区仍属长治市。

1960年,长治县政府迁至下南街路西大院,当时叫长治县革命委员会。

1971年11月15日,长治县政府从下南街搬迁到今韩店街道驻地办公,今已成为上党区。

1975年,长治市复为省辖市,同时成立城、郊两区。

1976年2月1日,城区正式建为县级区。

2018年6月1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山西省长治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撤销长治市城区、郊区,合并设立长治市潞州区;同年11月23日,长治市潞州区正式挂牌成立。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2021年3月,撤销西白兔乡,设立西白兔镇。撤销故县街道,分别并入西白兔镇、黄碾镇。原故县街道的漳村矿、七四四五、电化3个社区划归西白兔镇。八一、长钢、王庄矿、石圪节、王庄村5个社区划归黄碾镇。撤销长北街道,并入马厂镇。撤销堠北庄镇,设立堠北庄街道。撤销老顶山镇,设立老顶山街道。撤销大辛庄镇,设立大辛庄街道。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8月,潞州区下辖街道13个、镇3个、旅游开发中心1个,行政村134个、社区84个。 区人民政府驻长治市潞州区太行东街66号。

街道/镇

社区

行政村

东街街道

和平社区、东关社区、下东社区、城隍庙社区、长兴社区、正东社区、安康社区、东方社区、新民集体资产社区

北石槽村

西街街道

上党门社区、参府社区、西关社区、正西社区、南头社区、小西门社区、长安街社区、瓦窑沟社区、五一街社区、火车站社区、长轴社区、铜锅街社区、颐龙湾社区、建华集体资产社区

——

英雄南路街道

演武社区、解放东社区、解放西社区、下南社区、西南城社区、梅辉坡社区、华东集体资产社区

——

英雄中路街道

府后社区、莲花池社区、东营社区、县前巷社区、蔡家巷社区、新华集体资产社区

——

紫金街街道

滨河西社区、兴安社区、八一社区、分水岭社区、紫苑社区

桃园村

太行东街街道

广场东社区、电力社区、文卫社区、金融社区、和济社区、澳瑞特社区、惠民社区

景家庄村、柏后村

太行西街街道

桥北社区、广场西社区、省建巷社区、威远门中路社区、威远门北路社区、太西社区、府秀社区、英雄北路社区、佳美绿州社区、潞才社区

捉马村、屈家庄村

延安南路街道

淮海社区、惠丰社区、清华社区、淮北社区

五马村、李家庄村

常青街道

常宁社区、附城社区

南关村、长子门村、角沿村、紫坊村、邱村村、西南关村

五马街道

东山社区、香阅四季社区

南石槽村、北山头村、中山头村、南山头村、小山头村、北董村、秦家庄村、喜峰村、马坊头村、焦家庄村

堠北庄街道

龙港社区

师庄村、张祖村、圪坨村、余庄村、神下村、坡栗村、店上村、杨暴村、北津良村、南津良村、针漳村、堠南庄村、堠北庄村、湛上村、蒋村村、暴马村、七里坡村、南寨村、小庄村、崔漳村、下秦村、堠西庄村

老顶山街道

关村社区

壶口村、小罗村、冀家庄村、天桥村、罗家庄村、西长井村、石桥村、凤桥村、杏树凹村、双桥庄村、嶂头村、南垂村、关村村、庄里村、漳沂村、赵凹村、王村村、山门村、河头村、金口村

大辛庄街道

复兴花园社区、金色家园社区、滨湖路社区、长兴北路社区、体育北路社区、史家庄社区

北寨村、下韩村、陈村村、关杜庄村、西旺村、鹿家庄村、大辛庄村、化家庄村、小辛庄村、果园村、张村村

马厂镇

三局一处社区、太锯社区、漳电社区、铁路社区、合成社区

高庄村、漳移村、王公庄村、泽头中心村、台上村、上韩村、马庄村、凹里村、富村村、张公庄村、马厂村、张庄村、李村沟村、李村村、坟上村、临漳村、交漳村、安昌村、安阳村、故驿村

黄碾镇

王庄社区、王庄矿社区、八一社区、石圪节矿社区、长钢社区

故漳南村、故漳北村、故县村、葛家庄村、史家庄村、西沟村、西旺村、东旺村、魏村村、坡底村、辛庄村、淹村村、贡村村、安居村、黄碾北村、黄碾中村、黄碾南村

西白兔镇

漳村矿社区、七四四五社区、电化社区

西白兔村、窑上村、霍家沟村、小河堡村、漳村村、中村村、南村村

长治市漳泽工业转型试验区管理委员会社区

长治市漳泽工业转型试验区管理委员会虚拟社区

——

长治市老顶山旅游开发管理中心

——

盐店沟村、瓦窑沟村、滴谷寺村、东沟村、二龙山村

长治经济技术开发区潞州区部分

长治经济技术开发区潞州区部分虚拟社区

——

参考资料: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潞州区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从北部顺时针方向依次与襄垣县、潞城区、平顺县、壶关县、上党区、长子县、屯留区接壤,区域总面积356平方千米。

潞州区

地形地貌

潞州区位于太行之巅、漳河之滨的上党盆地。

气候

潞州区属典型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年平均温度9.7℃,年平均降水549.2毫米,年平均湿度61%,无霜期达182天,年日照时数2311.5—2664.5小时。

水文

浊漳河、石子河、黑水河穿流潞州区而过,有主要河流9条,其中浊漳河南最大,境内全长30.9千米。

自然灾害

潞州区自然地质作用形成的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其与降水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矿业开采、公路、铁路等各类工程建设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次生地质灾害数量多、分布广、危害大。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高发时期为3—5月冻融期及6—9月汛期。

潞州区地质灾害隐患分布于西白兔镇、黄碾镇、马厂镇、堠北庄街道、五马街道、老顶山街道、老顶山旅游发展中心范围,类型为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崩塌、滑坡主要发生在人类工程活动较多的地区,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全区采空区域。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册85处。其中,崩塌32处、地面塌陷53处,2021年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新增滑坡1处(原在册的毛占村崩塌隐患核查为滑坡隐患),受灾害威胁的人员445余人,财产2977.5万元。

自然资源

编辑

矿产资源

截至2022年6月底,潞州区煤矿生产原煤254.55万吨,比2021年同期297.82万吨减少43.27万吨,下降14.53%;全区煤矿工业总产值为312071.62万元,比2021年同期401408.81万元减少89337.19万元,下降22.26%;全区煤矿工业增加值229748.72万元,比2021年同期247572.57万元减少17823.85万元,下降7.20%。拥有4座矿井,证载能力为590万吨/年,井田面积为47.78平方千米,共有洗煤企业13家,其中矿井型3家,社会独立型9家,企业用户型1家,总洗选能力1670万吨/年。

人口

编辑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潞州区常住人口为895280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764841人相比,十年间增加了130439人,增长17.05%,年平均增长率1.59%。

截至2023年末,潞州区常住人口总数906015人,同比增长0.53%,其中:男性人口449284人,女性人口456731人,男女性别比98.37(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全区城镇常住人口789302人,乡村常住人口116713人;全年全区出生人口7008人,人口出生率7.76‰,死亡人口5303人,死亡率5.87‰,自然增长率1.89‰。

经济

编辑

综述

潞州风光

2023年,潞州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1.28亿元,比2022年增长5.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58亿元,增长0.2%;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38.18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69.52亿元,增长3.6%。三次产业比例为0.59:38.96:60.45。全年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7646元,按2023年平均汇率计算为9599.7美元。

2023年,潞州区固定资产投资198.96亿元,比2022年增长4.5%。总计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13.69亿元,增长5.0%;总计中:民间投资85.15亿元,增长9.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38亿元,下降8.0%;第二产业投资47.70亿元,增长35.7%;第三产业投资149.88亿元,下降2.5%。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34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0个,计划总投资987.10亿元,完成投资178.80亿元。总投资中: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6.26亿元,增长10.5%。其中,住宅投资66.49亿元,增长12.4%。

2023年,潞州区财政总收入完成75.7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3.0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04亿元,下降5.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0.73亿元;其中:国内增值税20561万元;企业所得税7556万元;个人所得税2159万元;房产税10656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6152万元;车船税7051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非税收入总计4.31亿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99亿元,增长7.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5157万元;公共安全支出5127万元;教育支出69889万元;科学技术支出717万元;卫生健康支出44892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9623万元;节能环保支出9254万元;城乡社区支出37095万元。

2023年,潞州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704元,增长4.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191元,增长4.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11元,增长8.2%。

第一产业

2023年,潞州区农作物播种面积9004.1公顷,同比下降1.0%。其中:粮食播种面积8064.1公顷,增长0.2%;蔬菜播种面积819.49公顷,增加1.99公顷,增长0.2%。果园面积133.6公顷,下降3.2%。全年粮食总产量39313.7吨,同比增长0.2%。其中,夏粮52.3吨,增长8.4%;秋粮39261.4吨,增长0.2%。全年蔬菜产量35382.5吨,增长3.9%;水果产量1620吨,其中:苹果产量801吨。

2023年,潞州区生猪出栏1.99万头,下降13.9%;存栏1.33万头,下降10.7%。牛出栏0.076万头,增长20.5%;存栏0.21万头,增长8.5%。羊出栏0.51万只,增长6.8%;存栏1.38万只,增长10.3%。家禽出栏31.61万只,下降0.6%;存栏44.92万只,下降7.3%。肉类总产量2299吨,下降7.5%;禽蛋产量4820吨,下降7.1%;牛奶产量5358吨,下降1.8%。

截至2023年末,潞州区农业机械总动力5.98万千瓦;机械耕地面积7675公顷;机械播种面积7490公顷,机械收获面积6520公顷。全区农机服务收入1620万元;化肥施用量(折纯量)4499.3吨。年末全区灌溉面积8.07千公顷,其中:耕地灌溉面积8.05千公顷。

第二产业

2023年,潞州区全部工业增加值194.2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22年增长9.6%。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3家。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3.75%,增长2.55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81.08亿元,下降11.0%。实现利税总额35.46亿元,下降59.3%,其中:实现利润16.90亿元,下降68.2%。亏损企业57个,亏损额17.0亿元,减亏54.4%。

2023年,潞州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624.40万吨,比2022年增长5.1%;非常规天然气产量3519万立方米,增长82.1%;焦炭产量179.28万吨,下降12.9%;发电量216.90亿千瓦时,增长0.1%。其中,火力发电量214.2亿千瓦时,与2022年同期基本持平;太阳能发电量2.68亿千瓦时,增长5.9%。全年全区全社会用电量61.92亿千瓦时,增长8.2%。其中,工业用电量48.61亿千瓦时。全年全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2年同期下降3.9%。

2023年,潞州区建筑业增加值43.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22年增长7.0%。全区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313家,共签订合同额593.3亿元,增长1.6%;完成总产值267.5亿元,增长1.3%。

第三产业

2023年,潞州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2.30亿元,比2022年增长8.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14.16亿元,增长8.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15亿元,增长8.1%。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397.33亿元,增长7.8%;餐饮收入24.97亿元,增长11.7%。全年全区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2.68亿元,比2022年增长5.2%。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0985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95699户。全年进出口总额完成22940.62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9%,其中:进口额6000.87万元人民币,下降61.2%;出口16939.75万元人民币,增长51.7%。

截至2023年末,潞州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420.6亿元,比年初下降0.3%。各项贷款余额1456.3亿元,比年初增长5.3%。全年全区保费收入59.57亿元,增长11.9%。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46.24亿元,增长10.2%;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3.33亿元,增长18.6%。全年全区国家A级旅游景区3个,其中3A级2个,2A级1个。

交通运输

编辑

截至2023年末,潞州区公路线路里程达到449.389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5.388千米。公路密度130.5千米/百平方千米。

潞州区地处晋东南长治盆地中央,境内公路、铁路、航空网络纵横,通衢九州。G22青兰高速、G55二广高速公路和208国道、309国道等主要干道贯通全境,长治北站、长治站两个火车站和郑太高铁站以及长治机场皆坐落境内,机场直飞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天津、重庆等城市。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潞州区各级各类校数共有339所,其中:基础教育学校319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0所。

科学技术

2023年度,潞州区商标申请件数739件,注册件数379件,年末有效注册量1449件。该区专利授权量196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10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45件。全年全区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48项,技术合同成交总额2.42亿元。全区高新技术企业47家,专精特新企业6家。全区全年共检定计量器具合计97239块(台)。其中:完成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水表47577块,热能表11518块,电能表9541块,燃气表23463块,衡器检定2450台、医疗器械1010件。

2023年,潞州区共有气象站12个,配合市气象局为辖区提供灾害灾情预警信息和开展天气预报服务。省地震局在该区辖区内设立1处地震监测站,该区在辖区内设立8个地震宏观观测点,在“5.12”、“7.28”等重要时间节点着重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活动,日常开展“八进”宣传工作。

文化体育

2023年,潞州区有公共图书馆(含分馆)52个,藏书16.18万册。档案馆1个,存放各类档案334833卷,192593件。艺术表演团体13家,群众艺术文化馆(站)60个,全年举办展览19次计5.17万人次,组织文艺活动2281次计16.8万人次。电视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全区有体育馆10个,体育场地1379个,全民健身中心6个,体育公园2个。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潞州区卫生机构总计563个,实有床位数10433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313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905人,注册护士6540人,药师(士)500人。卫生机构中,其中医院、卫生院53个,实有床位9560张,卫生技术人员1054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702人;妇幼保健院(所、站)2个,卫生技术人员653人;急救中心1个;采供血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72人;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25人。

社会保障

2023年,潞州区新增城镇就业10326人,比2022年多增342人。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12333人,其中:机关事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8425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52593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1315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07059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48779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58280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40057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40227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71805人,其中,农民工20770人。

2023年,潞州区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共有3593户、5519人;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共有1279户、1881人;共发放低保资金5491.7万元;409人纳入特困供养;全年临时救助2628人次。全区年末各类收养性单位(养老机构)20所,床位1790张,收养人数1027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036人,发放国家抚恤、补助2565.86万元。

历史文化

编辑

地名由来

潞州的“潞”,《说文解字》中解释,“大水也”,就是指长治地区的母亲河浊漳河。“潞州”是长治市古代行政区划名称,始置于北周建德七年(578年),到嘉靖八年(1529年)二月,潞州升为潞安府为终。历经隋、唐、宋、元、明,历史悠久。

文物古迹

潞州区名胜古迹众多,境内有壁头新石器时代遗址,交漳夏商周时代遗址,湛上玄帝阁明代寺庙等古遗址类文物共39处。有从宋至清古建筑类古迹180处之多,上党门、城隍庙、崇教寺、静乐宫、观音堂、滴谷寺、九龙宫等古迹遍布境域。有距今420多年历史的观音堂,潞商申家二十四院,南垂古庙阁等。

“山西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旧址

“山西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旧址位于长治市区东南塔岭山下的南石槽村,东西两院,棚楼式建筑,建筑面积2117平方米。1996年,山西抗日五专署旧址被长治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山西省教委命名为“德育基地”,2009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5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2016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滴谷寺

滴谷寺位于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新顶山上,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原建于北齐后主武平四年,宋朝皇帝太宗赐匾额一块亲书“福严”二字,现有建筑为玉佛殿、观音殿、卧佛殿、朝阳洞、南崖宫、图书堂、斋堂、客堂、念佛堂、疗房等。

风俗民情

长治市潞州区民风淳朴、人杰地灵。每年正月十五,村村出节目、镇镇闹红火、市民跳歌舞、农民唱大戏,主要剧种有上党梆子和上党落子,为潞州区正宗地方戏,具有豪放、粗犷的艺术特色,为潞州区群众所喜爱。民间红火主要有秧歌、旱船、扛装、舞龙、腰鼓、彩车、耍狮子、踩高跷、瞪眼家伙、威风锣鼓等30多种形式。圈羊(开锁)成人,婚嫁下彩,正月十八祭星、八月十五望月。春节祭祖、贴对联、元宵挂灯、放烟火,本地习俗、才艺表演、民间工艺、传统饮食等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

风景名胜

编辑

潞州区自然风景秀丽,生态环境优越,呈“东山西水”自然景观布局。东部为方圆60平方千米的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西面是华北最大的长治湿地和漳泽湖,面积60平方千米,漳泽水库水面面积24平方千米。潞州区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块战略要地,红色资源丰富,有刘伯承工厂、抗日五专署旧址、抗大一分校、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一大批红色文化景观。

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

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长治市东部,距市区2.5千米,批准成立于1992年,方圆40千米,海拔1378米,有林面积3.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2010年4月被山西省政府评为“山西省级风景名胜区。

漳泽水库太行湖水利风景区

漳泽水库,又名太行湖,位于长治市北部,距离市区15千米,是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水系浊漳河南源干流上的一座以工业、城市供水、灌溉、防洪为主,兼顾养殖和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总面积约45平方千米,总库容4.273亿立方米。2007年漳泽水库太行湖水利风景区被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区”。

塔岭山休闲观光度假区

塔岭山休闲观光度假区位于山西长治市市区东南3千米处,平均海拔930米。园区占地面积约7平方千米,起至东高西低的丘陵地带,分布有果园和农田,沿山的村落里有明代的窑洞楼和错落有致的四合院,山上有千年古刹碧霞宫。

“刘伯承工厂”旧址

“刘伯承工厂”旧址位于潞州区塔岭山下南石槽村,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军区工兵二厂。1948年5月1日,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滕代远亲笔写下了“刘伯承工厂”五个大字的厂牌。2014年,“刘伯承工厂”旧址被授予“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

上党战役北关旧址

上党战役北关旧址位于长治市区北关桥北岸,南临石子河。1985年10月8日,长治市政府在北关战斗旧址树立“上党战役北关战斗纪念碑”一座,修建曲栏、花亭、建成街心公园。公园占地面积3996平方米,东、西、北共建3个花亭,南建花廊,假山、水池、亭阁、花木点缀其中。

荣誉称号

编辑

奖项名称

评选单位

获奖时间

全国文明城市

——

——

国家园林城市

——

——

国家卫生城市

——

——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

——

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

——

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

2019年3月

201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

2019年10月

拟认定省级夜间经济试点城市。

山西省商务厅

2022年10月

下一篇 潞城区

上一篇 交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