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关区 编辑
城关区,隶属于甘肃省兰州市,位于甘肃省中东部,介于东经103°46′—103°59′,北纬35°58′—36°9′之间,东西长20.02千米,南北宽22.6千米,总面积207.83平方千米 。截至2023年6月,城关区下辖25个街道,另设有1个高新区、1个农垦集团、1个监狱企业集团 。截至2022年末,城关区常住人口150.21万人。
城关区是甘肃省省会兰州市的中心区,甘肃省党、政、军机关驻地,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地貌特征为南北两山夹黄河穿流。黄河从雷坛河入黄河口入境,皋兰山、白塔山隔河南北相望。城关区属中温带半干旱地区,市区平均海拔1520米,最高峰为皋兰山东南的营盘岭,海拔2171米,最低为雁滩的北面滩,海拔1503米。年平均气温为10.6度。
2022年,城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1.0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5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56.0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74.4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0.05:13.8:86.1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5755元。
中文名:城关区
外文名:Chengguan District
行政区划代码:620102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甘肃省兰州市
地理位置:兰州市区东部
面积:207.83 km²
下辖地区:25个街道,另设有1个高新区、1个农垦集团、1个监狱企业集团
政府驻地:兰州市城关区武都路
电话区号:0931
邮政编码:730030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
人口数量:150.21 万(2022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五泉山、徐家山、水车园、百里黄河风情线、兰州市博物馆
火车站:兰州站
车牌代码:甘A
地区生产总值:1131.06 亿元(2022年)
先秦
夏商周,城关区为羌戎居地。
秦代
黄河风情线
西汉
始元六年(前81年),分陇西、张掖、天水三郡地各二县,置金城郡,辖金城(县治在今西固区)等13县,城关区为金城县地。
东汉、三国(魏)、西晋
仍循西汉旧制。
东晋十六国
先后为前秦、后秦、前凉、北凉、后凉、南凉、西秦的金城郡金城县地。
北魏,改金城县为子城县,城关区属之。
隋代
开皇元年(581年),置兰州,领金城郡,郡领子城县,城关区属之。
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存州,在城关区置五泉县,属兰州。
大业三年 (607年),改州为郡,兰州改称金城郡,城关区属金城郡五泉县。
大业十三年(617年),西秦霸王薛举据金城郡地,在今城关区庄严寺 (今兰州报社)建府第。
唐代
城关区为州、郡、县治所。
武德二年(619年),唐平薛举,改金城郡为兰州,并子城县入五泉县,五泉县为州治,城关区属之。
咸亨二年(671年),复改五泉县为金城县。
天宝元年 (742年),又复五泉县名,同时,废州复金城郡。
乾元二年 (759年),又改金城郡为兰州。
广德元年(763年),兰州为吐蕃据有。
大中五年 (851年),沙州张义潮起兵收复兰州。
五代
城关区先后为吐蕃、党项羌地。
北宋
元丰四年 (1081年),收复,入宋版图。
城关区
崇宁三年(1104年),在兰州城置兰泉县,隶兰州,属熙河兰廓路。
南宋
绍兴元年、金太宗天会九年(1131年),兰州为金地。金省兰泉县。城关区为兰州治所,属临洮路。
元代
兰州隶陕西行中书省巩昌总帅府辖,城关区仍为兰州治所。
明代
洪武二年(1369年),降兰州为兰县,属陕西布政使司临洮府辖。
建文元年 (1399年),迁驻兰州,在城关区修建肃王府和内外城郭。
成化十三年(1477年),复升兰县为兰州,仍隶临洮府。
清代
初仍循明制,兰州隶属临洮府。
康熙二年 (1663年),设兰州卫,属陕西布政使司。
康熙五年 (1666年),甘肃巡抚由凉州(武威)移驻兰州。
康熙八年 (1669年),甘肃与陕西分治,改原驻巩昌(陇西)之陕西右布政使司为甘肃布政使司,移驻兰州。
乾隆三年(1738年),移临洮府来治,改称兰州府,并倚郭置皋兰县。
乾隆二十九年 (1764年),裁甘肃巡抚,移陕甘总督治兰州,行巡抚事。省、府、县和陕甘总督均驻今城关区。
中华民国
民国二年(1913年 ), 废府州制,将兰州和巩昌二府合并,称兰山道,治兰州,领县十五,皋兰县隶之。
民国十六年(1927年),道废,皋兰县直隶于省。
城关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将皋兰县城关地区分出,设立兰州市,是为兰州设市之始。这时的兰州市大体与今城关区相等。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兰州市区划扩大,分为八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从七、八两区分出部分保甲,组成第九区。九区中,今城关区有其八区之地 (全部或一部)。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兰州市人民政府接管了原有的九个区,建立了区街 (乡)人民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5年,经过两次区划调整,将1953年扩并以后的一、二区合并为一个区,因其地处旧城关,故名为城关区,从此有城关区之名。
1958年和1960年,先后将盐场区和东岗区及阿干区之一部并入城关区,形成了今之区域。
1968年4月,文革中将城关区更名为东风区。
1973年,恢复城关区原有名称。
区划沿革
2005年8月19日,甘肃省民政厅《关于兰州市城关区撤销青白石乡和和皋兰山乡分别设立青白石和伏龙坪街道的的批复》:同意城关区撤销青白石乡,设立青白石街道,街道驻原青白石乡政府驻地;撤销皋兰山乡,设立伏龙坪街道,街道驻伏龙坪中街。青白石街道管辖范围为东至榆中县,南至黄河,西至盐场路街道,北至打磨沟村。伏龙坪街道管辖范围为东、东南与榆中县相接,西、南与七里河区相接,北与临夏路、白银路、五泉、铁路西村、火车站、焦家湾、东岗街道相接。
2022年4月22日,将皋兰县忠和镇的罗官村、忠和村、水源村3个建制村划入城关区,其中罗官村、忠和村2个建制村划入城关区盐场路街道管辖,水源村1个建制村划入城关区青白石街道管辖。
区划现状
截至2023年6月,城关区下辖25个街道,另设有1个高新区、1个农垦集团、1个监狱企业集团 。城关区人民政府驻武都路480号。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名称 |
620102001000 | 酒泉路街道 |
620102002000 | 张掖路街道 |
620102003000 | 雁南街道 |
620102004000 | 临夏路街道 |
620102005000 | 雁北街道 |
620102006000 | 五泉街道 |
620102007000 | 白银路街道 |
620102008000 | 皋兰路街道 |
620102009000 | 广武门街道 |
620102010000 | 伏龙坪街道 |
620102011000 | 靖远路街道 |
620102012000 | 草场街街道 |
620102013000 | 火车站街道 |
620102014000 | 拱星墩街道 |
620102015000 | 东岗街道 |
620102016000 | 团结新村街道 |
620102017000 | 东岗西路街道 |
620102018000 | 铁路东村街道 |
620102019000 | 铁路西村街道 |
620102020000 | 渭源路街道 |
620102021000 | 盐场路街道 |
620102022000 | 嘉峪关路街道 |
620102023000 | 焦家湾街道 |
620102024000 | 青白石街道 |
620102025000 | 雁园街道 |
620102400000 | 高新区 |
620102402000 | 甘肃农垦集团 |
620102403000 | 甘肃监狱企业集团公司 |
位置境域
城关区在位于兰州市区东部,是兰州市的中心区。介于东经103°46′—103°59′,北纬35°58′—36°9′之间,东西长20.02千米,南北宽22.6千米,区域总面积207.83平方千米。
城关区人民政府
地形地貌
城关区海拔高度1503米至2171米,最高峰为皋兰山东南的营盘岭,海拔2171米,最低点为雁滩的北面滩,海拔1503米。南北两山海拔在2000米以上,坪地海拔在1700米左右,地形分为山、坪、川三类。
气候特征
城关区地处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地带,属典型的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11.2℃,降水不多年平均降水量327.8毫米,年蒸发量1437毫米,日照时数2446小时,无霜期180天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56%。城关区南北群山环抱,气候干燥,日照充足,年温差和日温差均较大,四季分明,春季转瞬即逝,冷暖变化大;夏季短促,气温较高,但无酷暑;秋季短促,降温快;冬季漫长且较寒冷,雨雪少,是适宜夏日消暑纳凉的理想之地。
水系水文
黄河是城关区唯一的地表水域,是区内农业、林业灌溉、人畜和工业、乡镇企业用水最主要的客水资源,黄河干流自徐家湾入境,由西向东流过桑园峡,流经23千米,纵贯全区,多年平均流量1023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322.6亿立方米。黄河两岸川地海拔约在1520米,雁滩一带河心滩地海拔约在1505米。
五泉山
截至2022年末,城关区常住人口150.2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8.3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98.78%。全区户籍人口98.0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2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7.23万人,乡村人口0.86万人。2022年,城关区出生人口1.01万人,出生率为6.75‰;死亡人口0.81万人,死亡率为5.4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4‰。
综述
2022年,城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1.06亿元,同比下降3.4%,占全市比重3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57亿元,同比下降4.5%;第二产业增加值156.07亿元,同比下降19.6%;第三产业增加值974.42亿元,同比下降0.5%。三次产业结构比0.05:13.8:86.15,与上年相比,一产持平,二产占比下降2.42个百分点,三产占比提升2.42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5755元,同比下降3.7%。2022年,城关区全区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205.15亿元,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18.1%。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城关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1.9%,其中,项目投资同比下降13.21%;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71%。从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无投资;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38.76%,其中工业投资同比下降37.98%;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9.4%。从投资构成看,设备购置投资同比下降31.06%;建安投资同比下降19%;其他费用投资同比增长14.34%。
财税收支
2022年,城关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09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累计退税10.49亿元)同比下降14.8%,按自然口径计算同比下降38.8%。其中,税收收入20.34亿元;非税收入4.75亿元。从主体税种看,增值税2.38亿元,同比下降83.42%;企业所得税3.61亿元,同比下降17.05%;城市维护建设税4.59亿元,同比下降20.95%,个人所得税1.6亿元,同比下降11.8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26亿元,同比下降10.9%。民生支出31.5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1.56%。
人民生活
2022年,城关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055元,同比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82元,同比增长5.8%。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1.51,较上年缩小0.0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2390元,同比增长6%,恩格尔系数为31.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424元,同比增长7.6%,恩格尔系数为24.1%。
第一产业
2022年,城关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986万元,同比下降4.9%,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17万元,同比下降12.8%。
农业
2022年,城关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439.3亩,产量259.8吨,比上年减少40.05吨,减产13.36%。油料播种面积500亩,产量75吨,比上年减少24.08吨,减产24.30%;蔬菜播种面积3839.8亩,产量7321.37吨,比上年减少26.23吨,减产0.36%;瓜类播种面积42亩,产量31吨,比上年减少25.20吨,减产44.84%。
畜牧业
2022年,城关区猪牛羊禽肉产量54.66吨,牛奶产量491.7吨。年末肉猪出栏231头,同比下降58.82%;牛出栏43头,同比下降30.65%;羊出栏1678只,同比增长47.06%;家禽出栏0.43万只,同比下降23.21%。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城关区实现工业增加值93.8亿元,同比下降2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4.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2.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5%,轻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4.5%。分门类看,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8.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下降9.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0.2亿元,同比下降22.3%;营业成本79.6亿元,同比下降5.8%;利润总额22.5亿元,同比下降61.4%;营业收入利润率达18.72%,较上年同期下降19.21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66.22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1.87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3.8天,较上年同期减少1.5天;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44.3%,较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
建筑业
2022年,城关区建筑业实现产值427.48亿元,同比下降1.9%。实现增加值63.79亿元,同比下降13.2%。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34个,比上年末减少9个。2022年,城关区签订合同总额877.05亿元,同比增长7.14%,其中,本年新签订合同额457.41亿元,同比增长32.52%,较上年提高63.52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2年,城关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974.42亿元,同比下降0.5%。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0.06亿元,同比增长14.8%;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39.78亿元,同比下降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9.39亿元,同比下降18%;金融保险业增加值195.58亿元,与上年持平;房地产业增加值108.33亿元,同比下降13.8%;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32.5亿元,同比增长5.8%;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97.2亿元,同比下降0.8%。
2022年,城关区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931.78亿元,同比增长3.48%。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51.89亿元,同比下降0.84%。十大行业呈“一高一平八低”发展态势,“一高”: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高于规上服务业增速2.92个百分点;“一平”: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与规上服务业增速持平;“八低”:房地产业、租赁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娱乐业增速分别低于规上服务业增速7.75、3.22、6.33、45.57、12.99、63.24、4.70和0.34个百分点。
国内贸易
2022年,城关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6.12亿元,同比下降11.2%。分规模看,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35.56亿元,同比下降24.5%;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额600.56亿元,同比下降3.8%。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746.46亿元,同比下降16.1%;餐饮收入89.66亿元,同比下降21.5%。2022年,城关区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68.33亿元,同比下降34.4%;汽车类零售额49.46亿元,同比下降23.1%;粮油、食品类零售额21.77亿元,同比下降6.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19.81亿元,同比下降33.8%;中西药类零售额10.01亿元,同比下降13.5%。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9.84亿元,同比增长101.1%;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的4.2%,较上年提升2.7个百分点。
房地产业
2022年,城关区房屋施工面积1183.8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65%,其中住宅施工面积807.9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92%。房屋竣工面积181.0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2.94%,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23.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7.46%。在全国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大环境下,购房者观望情绪蔓延,销售端持续遇冷,商品房销售面积64.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9.4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6.5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1.81%。商品房销售额58.18亿元,同比下降69.83%,其中住宅销售额50.78亿元,同比下降72.22%。
旅游业
2022年,城关区累计接待游客823.93万人次,同比下降74.85%;实现旅游收入50.27亿元,同比下降84.18%。
金融业
截至2022年末,城关区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3692.17亿元,同比增长4.62%,其中,本外币存款余额6074.83亿元,同比增长2.87%;本外币贷款余额7617.34亿元,同比增长6.02%。
城关区
城关区内兰州火车站是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四大铁路的交汇点和亚欧大陆桥的联结点,构成以城关区为中心的西北铁路交通网。西兰、兰新、甘青、甘川、兰包等25条公路通往全省各地和毗邻省区,高速公路发达,以城关区为中心可辐射周边区。民航已开辟国内航线15条,地方航线3条,通航里程2万多千米,兰州机场航班直达香港、北京、上海、乌鲁木齐、沈阳、广州和成都等地。
科技事业
2022年,城关区打造西北地区的科技创新名片、数字经济的标杆园区——兰州科技创新园,园区引入5G大数据、物联网、数娱文创、云计算、区块链、智慧医疗等各类型科技企业71家,其中规上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级创新型企业5家,科技中小企业入库14家,就业人数近1500人。入驻企业获得高新、软著、专利、体系认证378项;举办各类论坛、路演、沙龙等活动近300场,累计上万人次参与;获评甘肃省省级孵化器、兰州市市级众创空间、兰州市科普教育基地、青年之家、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新中心TOP10优秀代表中心。新培育云港、石榴等众创空间4家,新增创业孵化服务机构面积1.22万平方米,开展2022年“创响中国”兰州城关站暨全国双创活动周、“疫情时代创业者发展新路径线上论坛”等重点双创活动4场。签订技术合同1443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1.25亿元。商标申请量6130件、商标注册量4695件,专利授权量4215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4.46件,专利授权量、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省市前列。
教育事业
2022年,城关区知行中学、元森小区配建学校已投入使用,一只船小学扬帆分校、五里铺小学南校区、五泉小学已全面完工,新增学位5430个;通过公费师范生选聘、事业单位教师招聘、同工同酬教师选聘等方式引进教师380名。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新开办公办幼儿园2所,治理回收小区配套幼儿园4所,新审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5所,新增学位2530余个,普惠性托幼机构幼儿在园比例达到95.02%。稳步推进“双减”,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232家,压减率达100%。年末拥有普通中学49所,招生18093人,在校生53027人,毕业生17377人;普通小学74所,招生16262人,在校生87305人,毕业生12351人;职业中学13所,招生3408人,在校生10227人,毕业生3402人;特教学校2所,招生24人,在校生265人,毕业生52人;幼儿园246所,招生10709人,在园幼儿4289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7.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0%,高中阶段入学率为99.68%。
文化事业
2022年,城关区开展线上线下群文活动15场,举办线上辅导活动9期,旗袍礼仪培训班1期;举办“送福送春联”活动等各类书画辅导及创作交流活动5次;城关书房到馆总人数约12000人次,借阅图书6000余册,借阅人数2356人次,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区共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艺术表演场馆3个,图书馆3所,博物馆2所,文化馆3所,文化站25个。推进兰州非遗文化产业园、西部雍和民间藏品博物馆、《八步沙》全领域文创产品等9个项目;指导A9产业园等14家企业申报甘肃省2022年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补助资金1070万元。
体育事业
2021年,城关区开工建设碧桂园文化体育中心等项目,建全民健身路径40条。兰州市第九届运动会上斩获金牌272枚,金牌数、奖牌数实现“双第一”。
卫生事业
截至2022年末,城关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893家,其中医院5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43家。卫生技术人员22646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务人员1930人。医疗卫生机构总床位15212张,其中三甲医院床位数12016张。2022年,城关区总诊疗人次752.6万人次,出院人数33.5万人。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5‰,婴儿死亡率1.98‰。在区委区政府统一指挥调度下,完成“0306”“0708”等突发疫情及常态化疫情防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应急处突、流调溯源、核酸筛查、隔离管控、环境消杀、医疗救治等各项任务。加强医疗应急保障,组建专业应急医疗队伍,储备医疗应急救援物资,完成各级各类卫生应急医疗保障任务338次,出动保障人员1038人次,救护车辆172台次。强化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基础免疫单苗接种率、全程合格接种率、加强免疫单苗接种率均达到90%以上;优化健康养老服务,完成2022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申报工作,为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办理老年优待证1552张。打造标准化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家、名老中医工作室16个,形成“一中心一特色”的中医特色诊疗服务格局。
社会保障
2022年,城关区城镇新增就业36133人,比上年减少4176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7364人,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280人。2022年,城关区新登记各类失业人员562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4%。
截至2022年末,城关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65.73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0.0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5.7万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9.5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2.0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22.17万人。落实一次性留工补助政策,惠及单位15770户39万人,发放补助1.95亿元;“免申即享”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返还稳岗补贴2640万元。扩大实施降费率、缓缴社保费政策至17个行业困难企业,申报单位450余户。率先在全省实现电子退休证全面上线。
2022年,城关区临时救助11341人,发放救助金1173.12万元;建设家庭养老床位911张。
环境保护
2022年,城关区推进区、街、社区(村)三级河长巡河模式,全区各级河长累计巡河6158次,发现和解决问题35个。强化洪道综合治理,对老狼沟、鱼儿沟、烂泥沟、石门沟等淤积较为严重的洪道开展清淤疏浚治理,累计治理洪道7400米,清理淤泥、垃圾约2.5万立方米。新增改造绿地25万平方米、垂直绿化3万平方米、屋顶绿化3000平方米;节日、重大会议摆花35.6万盆;栽植法桐、银杏等各类行道树1583株,花灌木西府海棠、樱花、红叶李等732株,小灌木19.38万余株;新建改建协和、东湖、乐水、雁东路、新港城、刘家滩等6处儿童友好空间及城市游园建设项目。2022年,城关区空气质量达标(优良)天数299天,同比增加16天,达标率83.88%。
安全生产
2022年,城关区发生安全生产事故13起,同比下降7.14%,死亡11人,同比下降31.25%,致伤2人,同比下降33.33%;直接经济损失537万元,同比下降2.82%。发生青白石大浪沟、盐场路罗官村地质灾害滑坡等7起;将军山森林火灾1起;处置城市内涝、路面塌陷、人员被困等突发事件32起。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097人/亿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0.1人/万辆。
地名由来
城关区因唐宋明清的兰州城池及关城而得名。
民间艺术
兰州太平鼓 流传在兰州市郊区农村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关于太平鼓的来源,众说不一,相传,明朝大将徐达为同意河山奉命西征,久攻兰州王保保成不克,于是走访民间,从兰州百姓挑水的水桶受到启发,创造了三尺长鼓,让士兵将兵器藏在长鼓中,乔装打扮,混入城中,攻克了城关。百姓欢欣鼓舞,赞美此鼓为“太平鼓”。 | |
兰州鼓子 又名兰州曲子、兰州鼓子词,是流行于兰州地区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中国曲艺的古老曲种之一。在兰州地区曾经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文化娱乐形式,所以能弹会唱者甚多。兰州鼓子是以唱为主的曲艺形式,其中有1人、2人、3人演唱之分;主要表演手法是唱和说,有的段子光唱不说,有的段子又光说不唱,而有的段子则有唱有说,似唱似说。 | |
兰州水车 水车历史悠久,外形奇特,起源于明朝,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兰州水车,又叫“天车”、“翻车”、“灌车”、“老虎车”。兰州的水车制造工艺日前进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这让古老的兰州水车焕发了生机。水车园是兰州市旅游局为再现这一古老的灌溉工具,专门设计仿建的游览参观公园。 |
| 五泉山公园 位于兰州市区南部的皋兰山西北山麓,东连塔子坪,西接二郎岗,南至千佛阁,占地26.64万平方米,有明清以来的建筑群十余处,是兰州规模最大的公园。 |
| 兰州市博物馆 所在地原为白衣寺故址,位于城关区庆阳路东段,建于1984年,占地6.6亩,为地方性综合博物馆。馆藏文物13000余件,以收藏全市发掘的历史文物和自然标本为主。藏品包括石器、陶器、玉器、铜器、瓷器、古字画和古生物化石等。1986年,在维修白衣塔时,在塔顶发现3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以金丝、宝石的金莲玉雕观音钗和宝石鱼蓝观音钗尤为珍贵。白衣寺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 甘肃地质博物馆 位于兰州市城关区滩尖子团结路6号。建筑面积12568平方米,布展面积4860平方米。馆内设有序厅、地球厅、矿物岩石厅、宝玉石厅、生命演化厅、土地资源厅、地质环境厅、矿产资源厅等8个常设展厅,以及穹幕影厅和临时展厅,馆外设有矿石林和影雕文化墙。馆内收藏有国内外地质矿产、古生物、矿物和岩石标本共3万余件,展示有大夏巨龙、兰州龙和甘肃鸟等一大批国宝级精品。 |
| 兰州碑林 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的白塔山西峰,距市区中心约10千米。碑林占地35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坐落着以草圣张芝命名的草圣阁,400米长的东西碑廊以及碑轩、碑亭、张芝像,陇右书艺院等。始建于1998年,是一个集碑刻欣赏,书法教学,游览休闲为一体的综合古园林。 |
| 五一山生态旅游区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兰州市城关区黄河北岸,距市中心1.5千米,总面积1336.5亩。经过40年的人工造成林,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现已形成乔灌花草一体化的人工植被群落,有合欢、水杉、枇杷、金枝国槐、白玉兰、雪松、刺柏、侧柏、国槐、刺槐、丁香、连翘、牡丹、月季等乔木、花灌木60多个品种。 |
| 白塔山公园 白塔山公园属国家AA级旅游景区,位于兰州市中心、黄河北岸,属祁连山东延余脉。白塔山因白塔寺而得名。白塔寺始建于元代,是为纪念去蒙古谒见成吉思汗而病故于兰州的一位西藏著名喇嘛而建造的。寺中的白塔七级八面,高17米,各级每面都有佛像。寺内有“镇山三宝”,为象皮鼓,青铜钟,和紫荆树。寺内文物还有记载大禹治水的“夏禹岣嵝碑”。山上架起了跨越黄河直达山巅牡丹亭的“天下黄河第一索道”。 |
| 兰山山地生态公园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中心城区的皋兰山上,海拔2250米,距城市相对高度约600米,总面积3000亩,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三台阁、水景、文化生态广场、石牌坊、兰山钟院、华夏第一长廊七大人文园林景观构成。其中有被誉为兰州八景中的“兰山烟雨”指的就是兰山与三台阁景观。标志性建筑三台阁始建于明初,已有600余年历史。 |
2018年9月,城关区当选2018年中国百强区。
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名单。
2020年1月8日,入选甘肃省县域竞争力十强县、最具宏观经济竞争力县、最具基础设施竞争力县、最具社会结构竞争力县。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潮品消费百强榜排名43 。
2020年4月,入选2020中国医疗服务百佳县市。
2020年8月,入选2020中国最具民族风情百佳县市。
2020年 9月10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榜”排名第58位。
2021年度《甘肃蓝皮书》,获甘肃“最具基础设施竞争力”单项竞争力排名第一的县。
2021年1月18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21年5月14日,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2021年8月17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赛迪百强区”名单。
2021年10月,入选“2021中国智慧城市百佳县市”榜单。
2022年1月8日,入选甘肃省综合竞争力十强县名单。
2022年4月19日,入选甘肃省文明办公示的2021年甘肃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优秀县(市、区)名单。
2022年7月,入选2022赛迪百强区,排名第83。
2024年1月,入选“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