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姓 编辑
余姓,中国百家大姓氏之一,主要起源于姬姓,东周春秋时期秦国上卿由余之后。在宋版百家姓中列第51位(民国版中列第90位),据2010年全国第6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余姓人口约650余万(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约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52%,当年排名第41位(在2019年公安部最新人口统计数据中列第40位)。人口分布上主要以湖北,湖南,四川,重庆,安徽,福建,广东,浙江,江西等南方省份居多。余字因古时读音区别,故有多种不同的源流差异。余姓发源地据考起源于现陕西凤翔一带,可考据的得姓始祖以姬姓余氏为多。
姓氏起源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秦国上卿由余之后。
余姓图腾
源流二
源于姒姓,出自上古禹帝的小儿子姒罕,属于帝王赐姓为氏。大禹有妻涂山氏,据《姓氏考略》记载:“传夏禹之后有余氏”。禹生有三子,大儿子启,继禹而为天子。次子宰,被封为显。三子空,又名罕,被封为余度王,其后以封地为氏,称余氏。
源流三
源于余丘氏,出自春秋战国时期齐鲁地区的诸侯,因封地在余丘,家族称余丘氏,后简化为单姓余。
源流四
源于地名,出自蜀道褒斜栈道(褒斜亦称褒余),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李白在著名的《蜀道难》中对褒余栈道有明确的描述。世代居于褒余栈道沿途之民众工匠、驿站官吏、商家栈伙等,其中以陕西汉中一带秦姓为主的流民,皆有居地名称为姓氏者,称褒余氏、褒斜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褒氏、余氏、斜氏,余氏读音作xié(ㄒㄧㄝˊ)。
源流五
源于他族改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⑴.出自满族尼玛哈氏,源于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尼漫古不姓氏、金国时期为尼庞古部,以部为氏,满语为Nimaha Hala,汉义“鱼”,后多冠汉姓为余氏、俞氏、于氏、胜氏等。
满族裕瑚噜氏,满语为Yúhúrú Hala,以地为氏,世居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安楚拉库(今吉林安图松花江上游二道河一带)、长白山、裕瑚鲁(今黑龙江右岸俄罗斯耶拉布加),后多冠汉姓为余氏、玉氏、裕氏、于氏、娄氏等。
⑵.源于赤狄,傈僳人,畲人,党项人等,如唐朝时期白马氐族等等,即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余氏世系源流
余钦
《上井余氏族谱》新阳镇上井村《上井余氏族谱》,原谱撰修年代不详,于明正统年间因避匪患遗失。今留存旧谱为上井余姓四十一世孙余起鹏主持编修。1989年,曾重修一次(未完稿);2005年,由族人出资第二次重修。《管前余氏族谱》管前镇管前村《管前余氏族谱》始修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由裔孙余起元、余起庆主持编修。清道光十年(1830年),由裔孙余自奋、余必端主持再次重修。全谱共三卷,约38000余字。
《小蕉余氏宗谱》梅仙镇小蕉村《小蕉余氏宗谱》,于2000年3月,由族人聘请吴步韩主持编修,余祥侣作序。全谱173页,3万余字。
《大王公房谱》八字桥乡坑头村余姓《大王公房谱》(原称《琼瑶族谱》),始修于明代,由余七大郎主持编修。清初,由余雨化主持重修。原谱有世系图、本系各地宅基地录、源流、迁移、灾变等内容。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由族人聘请王春先生重修。全谱增续世系图。民国11年(1922年),由裔孙余光星主持重修,全谱续清咸丰四年至民国11年的世系图。1996年,由裔孙余孔梅、余唐益、余世杰、余澄等主持再次重修。全谱有源流、谱序、世系图、世传、坟图、历代名人、族规、家法等内容。
《凤元余姓宗谱》西城镇凤元村《凤元余姓宗谱》,原谱失传。1991年,由裔孙余州茂、余承廉等主持重修。全谱约6.8万余字。
宗祠对联
【名高四谏;道就单车】
上联典指北宋时期的韶州曲江人余靖,天圣初年进士,仁宗景祐年间,范仲淹被贬,谏官御史都不敢说话,他上书反对,也被贬逐,从此知名,与欧阳修、王素、蔡襄并称“四谏”。
下联典指南宋时期的安溪人余克济,庆元年间进士,由侯官尉升任梅州知州。当时境内有盗,有人劝他慢行缓去,他说:“乘他们还没有集而优势,正可以及时灭掉。”于是单车上路,盗也退去。
【灵鼍负阁;钓鱼列屯】
上联典指南宋时期的大臣余端礼,相传幼年时曾遇大水,与乡邻同处一阁,阁将沉时,有物如鼍来负此阁,众人得救。中进士后,历任监察御史、兵部侍郎、刑部尚书等,官至宰相,曾辅佐光宗、宁宗理政,后受韩侂胄排挤。
下联典指南宋时期的大臣余玠,寒士出身,曾参加淮东制置使赵葵幕府抗击蒙古军,继而升副使。淳祐初年被理宗召见,建议不可轻视武将,愿以收复全蜀为己任,被授予四川安抚处置使,立足重庆,整顿吏治,招纳贤士,筑合州、钓鱼等城,增强防备,曾击退蒙古军。
【余徵台辅;胆落豪踪】
上联典指余氏名人余尧弼事典。
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进士余端礼事典。端礼,字处恭,龙洲队。孝宗时累官吏部侍郎,光宗召拜吏部尚书,擢同知枢密院事。宁宗立,进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卒谥忠肃。
【系承由余;望出新安】
全联典指春秋时期的晋人由余,秦奉为上卿。子孙分别以“由”、“余”为姓。
【学尊孟子;清并林逋】
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余允文,下联典指北宋时期的余靖。
【兄弟睦,家之肥;子孙贤,族乃大】
此联为清朝时期的三防主簿余小霞自题联
【劝子勿为官所腐;知君欲以诗相磨】
此联为清朝嘉庆进士、清朝两江总督梁章钜(公元1775~1849年)赠余氏名人余小霞联。
【谏草流香,当记曲江遗泽;长茅发迹,敢忘宋朝传声】
此联为江西省武宁石渡乡余氏宗祠联。上联典指北宋时期的曲江人余靖,以直谏著名。下联“长茅”为地名,处于修水、武宁两县间。
字辈排行
安徽省金寨大别山余氏字辈:从文秉道 嗣述维新 成家显焕 善庆长守 辅仁远绍 福华恒厚
余姓家族辈分排列图
四川遂宁横山字派:猷洪汉君鼎 水木日正长 人文金玉胜 龙凤启联芳祖德培忠厚 诗道乃大光 承先永载福 世代庆荣昌
琛下木瓜志仲派:修齐启平治 立志效忠良 积善天加庆 登庸永显扬
琛下木瓜以仲派:仁义礼智信 公卿士大夫 文章崇孔孟 光启述先谟
琛下碧潭派:宗祖文明远诗书正象贤圣朝资辅翊荣贵永钦傅
琛下虹桥派:得胜回朝日功成可远扬新安存志大善庆自天长
权下让公木公派:世大兴发祥永远启文明才华光上国福禄自天申
碧潭余氏另支字辈:宗祖文明远泽政本家修贤能崇德教经学绍先猷
安徽六合余氏字辈:隆庆康贤培宽振泰信寿品宁
江西婺源、湖北英山余氏字辈:九文有道延良善维时思永承敬修昭盛德家运兆方兴
安徽岳西县余姓字辈:士应宏昌运贤良永锡芳育英崇
四川内江余字辈:量思达先元 学世能常仲 朝廷礼让谦 科里赞坤乾
湖北省安陆市赵棚镇杨兴村周余冲余家湾字辈:应启祖光德 正新厚世仁
重庆市云阳县龙角镇:启文永庭 振兴家邦 世代荣昌 长华吉祥
安徽金寨余姓字辈:光大登之道在明德新良善开科第敦本世源
安徽太湖、宿松余字辈:大福聪名道 仲彦子万绍 广尚志正启 文德盛邦朝 承家传世泽 嗣业允常昭 贤良应景运 达显庆崇高
安徽省寿县余氏(新安郡 静胜堂)字辈(十一世至五十八世):尚德崇仁 本支益茂 承先绍祖 世绪鸿昌 长传勋典作善永祥 家声克振华国贤良 元泽纪兆 景明耀光 延厚吉庆 浩学同康
湖北省荆州市川店镇玉兰村字辈(前八辈):圣大光明 祖兆吉祥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龙潭坪镇白竹坪村字辈:世大光明吉 永正朝庭宫 威武长悠远 富贵振家风
湖南临湘万库里世系——朝兴公(文荣)迁湘以后为万库里世系。朝兴公即湖南临湘万库里始祖。世系派字如下:文友 定可胜氵大名嘉之 其祚永昌 作求世泽 长以致祥 熙时益起 登进秀良 惟孝克忠 家国尔光 贻谋尽美 振纪扶纲 发扬祖德 冠冕堂皇 弘毅立业 精诚兴邦 勤谦清正 和乐安康。
姓氏分支
尤溪余氏
余姓的入闽定居有来自不同时期和不同世系。有西汉武帝时期随汉军入闽镇压闽越王后裔叛乱的陕西、四川一带余姓将士。五代梁大通二年(528年),有余烈入闽为官,其家属随迁定居建阳,后裔分迁至古田、尤溪、莆田等地定居。唐总章二年(669年),有河南余姓将士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平定闽粤界一带山民暴动,后定居于闽南、福州等地。另有唐开元年间(713—741年),余青由泗州下邳到建阳为县令,后举家定居于五夫籍溪(今武夷山市五夫镇),其后裔分迁沿闽江各县及福州等地。据考,入闽余姓大部分源于余姓发祥地泗州下邳。
据尤溪余姓各宗谱及《福州姓氏志》考究,尤溪余姓大都源于杉洋余姓世系。入闽始祖为唐开元间由泗州下邳入闽任建阳县令的余青。其长子余焕于唐天宝三年由建阳迁古田县杉洋乡(今杉洋乡杉洋村)定居立祠。余焕四世孙余锡于北宋初,由古田迁侯官县兴贤里定居。余锡之裔孙余廿四,于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由侯官(今闽侯县)入迁尤溪五十都定居,为余姓最早入尤的始祖。另载有明永乐间由大田广平(时为尤溪四十八都)入尤的八字桥乡余姓,还有清嘉庆间由永春入尤的联合乡余姓。这是尤溪余姓的3个主要支系。还有因婚嫁等原因入尤的散居县内各村的余姓。
(一)由闽侯入尤定居
新阳镇上井、龙益、林尾、文山,管前镇管前、西溪口、南华、真地,西城镇东村、湆头,梅仙镇梅营余姓
新阳镇上井村余姓始祖余廿四,于后唐同光四年(926年)由侯官县入迁尤溪五十都万人庄(今池田村所在地)谋生,于咸平五年(1002年)定居于踝口(今上井村西洋厝后)立祠建祖。余廿四生4子,长子余卅一于南宋末或元初,分支定居于上井村龙身仑,建祠堂曰“种德堂”;次子余卅二分支至管前镇南华山(今南华村)定居;三子余卅三分支至当时县内的四十八都(明嘉靖间析归大田县)万宅村(今大田广平镇万宅村)定居;四子余卅七分支五十都洋头院后(今龙益村)定居,其后裔余原益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在龙益村立祠建“龙溪堂”。其后,有余卅七后裔迁往镇内瓷厂村杨厝寨、双鲤村,还有城关镇,以及西城镇湆头、东村等村定居。
新阳镇林尾村余姓始祖余鸿伦为余廿四之十三世孙,约于明中叶由上井村入迁定居。其后又有余卅一“种德堂”裔孙由上井迁至新阳镇文山村,管前镇西溪口村、真地村,西城镇麻洋、东村,梅仙镇梅营等村定居。
管前镇管前村余姓始祖余伯六为余卅一裔孙,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上井分支迁当时的三都馆前(今管前村)定居立祠。其后,有裔孙分支至南华村定居。
西城镇凤元村余姓始祖余富七,约于明成化六年(1470年)由上井迁至当时四都大坑村(今西城镇凤元村前洋自然村)定居。其后裔孙迁至湆头村定居。
梅仙镇小蕉、源湖、登第,联合乡岭头,台溪福廷坑余姓
梅仙镇小蕉村余姓始祖余绍七,为入尤始祖余廿四的三子余卅二裔孙,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由当时县内四十八都万宅(今大田县广平镇万宅村)坑咙头自然村,入迁九都上董山(今梅仙镇南洋村董山自然村)定居。其十几代后裔(名不详)由董山迁至小蕉村定基立祖。小蕉余姓后裔(名不详)于民国初(1913年左右)入迁十都源湖(今梅仙镇源湖村)定居。
梅仙镇登第村余姓始祖(名不详),为小蕉余姓后裔至登第入赘后定居。
联合乡岭头村余姓始祖(名不详),于清顺治间由梅营彭坑自然村入迁定居。
台溪乡福廷坑村余姓始祖余富八,为新阳镇上井村余卅一次子。约于元中期先由上井入迁坂面蒋坑村米萝石自然村下坑洋定居,后转迁入福廷坑横洋自然村定居立祠,传35代100多人。
(二)由大田入尤定居
八字桥乡坑头村余姓始祖余钟孙,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由当时县内四十八都(今大田县广平镇)入迁二都梨树坑头(今坑头村)定居立祠,今蕃衍人口近2000人。
(三)由永春入尤定居
联合乡联南村余姓始祖余长演(字光畴,号廷演),约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由永春二十都洋上乡(今桃城镇洋上村)至联合塔兜街做糕点生意谋生,后定居于联南村。廷演生四子:文就(之房)、文接(亨)、文续(利房)、文福(贞房)。其后有裔孙分支定居联东村、梅仙源湖村。
(四)由江西入尤定居
洋中镇官洋村余姓,由江西入迁定居于该村后岬自然村。入迁年代及源流具体地点不详
全县其他各乡(镇)均有数量不多的余姓人口,在数人至40余之间。
(五)新阳镇上井“种德堂”祖余姓迁移
新阳镇上井村余卅一“种德堂”祖余姓,民国及以前各个时期有后裔分别迁往省内顺昌县、安溪县、漳平市、仙游县,以及广东省湛江市等地定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裔孙余作团于1950年迁往沙县富口镇岩地村定居;其后有余时波、余生森、余生来等迁往沙县富口镇所在地定居;余天沛等迁往闽侯县甘蔗镇化龙村定居;余作炼退休定居厦门市;余生初退休定居山东省济南市,其长子余江旅居加拿大蒙特利尔市、次子余捷旅居墨西哥。
(六)新阳镇龙益“龙溪堂”祖余姓迁移
新阳镇龙益村余卅七“龙溪堂”余姓裔孙有迁居于沙县的。
(七)梅仙镇小蕉村余姓迁移
梅仙镇小蕉村余姓裔孙,于民国时期有8户迁往三明市定居,并有裔孙迁往邵武市定居。
古代名人
余讽,东晋官吏,晋成帝时期谏官。
余昭元,余讽之子,字君章,东晋将领。
余齐民,南朝宋官吏,以孝闻名。
余孝顷,南朝将领。
余镐,唐咸通年间进士。
余钦,唐代官吏,曾任集贤院学士。
余懃,唐朝名臣,字南涧,又称余南涧。曾任工部尚书兼御使大夫,最后勋封上柱国。
余中,江苏宜兴人。公元1073年于宋神宗时期高中状元。
余靖,北宋名臣,庆历四谏官之一,官至尚书左丞。
余深,北宋权臣,一生曾两次封相。
余元一,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弟子,为其得意门生。
余天锡,南宋大臣,与丞相史弥远有深交,官拜参知政事、观文殿学士。
余端礼,浙江人,南宋丞相。
余复,南宋文人,是宋光宗赵惇登基后的首位状元,亦是福建首位状元。
余玠,字义夫,曾任资政殿学士,兵部尚书兼四川制置使等。钓鱼城防御体系的创建者。南宋抗蒙名将。
余阙,元末死节淮西宣慰副使、都元帅府佥事。
余有丁,明万历年间内阁首辅之一。
余煌,浙江人。天启五年状元。曾任南明鲁王政权兵部尚书,后投海殉国。
余子俊,明朝名臣。祖籍湖北京山,曾任兵部尚书,太子太保。任上曾力筑延绥长城,抗击蒙古侵扰。
余怀,字澹心,一字无怀,号曼翁、广霞,又号壶山外史、寒铁道人,晚年自号鬘持老人。福建莆田黄石人,侨居南京,因此自称江宁余怀、白下余怀。
余国柱,湖北大冶人,曾任吏部尚书,康熙年间入阁。
余正健,清朝名臣,曾任督察院左副都御史兼顺天府尹。雍正时曾御赐“天下师表,和而不流”。
余朝贵,晚清重臣,黄冈余家楼人。清廷曾赐“劲勇巴图鲁”称号。是与左宗棠,曾国藩等并列的清廷五位从一品衔汉人武官之一。
余象斗,明朝书商,通俗小说作家。
余洪元,湖北咸宁人,著名汉剧表演大师。史称“老生正宗”。
余三胜,湖北黄冈人。著名京剧大师,是京剧创始人之一。其子余紫云亦习京剧,为同光十三绝之一。其孙余叔岩系京剧余派老生创始人。
近现代及当代
余日章,基督教领袖,中国红十字会早期创始人之一,蒋介石与宋美龄的证婚人。
余汉谋,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抗日将领。
余程万,民国陆军中将衔,抗日将领,曾指挥“常德保卫战”。
余光中,祖籍南京,落籍台湾。著名诗人,作家。
余日清,台湾抗日志士。
余青松,中国现代天文学家,1897年9月4日出生于福建厦门,1978年10月30日病逝于美国马里兰州。曾经获得土木建筑学士学位、天文学硕士学位、天文学博士学位。
余秋里,开国中将,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原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余立金,开国中将,曾任空军政委,“杨余傅”事件受害人之一,平反后任空军党委第二书记,民航总局第一书记。
余放,原国家安全部副部长。曾指导过“潜伏”等谍战影视作品。
余章林,又名余德骥,化名章林,曾任中央纪委委员,黑龙江省纪委书记。任上病逝。
余瑞璜,著名物理学家,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吉林大学教授。
余承东,现任华为消费者业务CEO 、华为集团董事。
余梦伦,中科院院士,中国著名火箭领域专家。
余秋雨,著名诗人,作家。
余男,著名女演员,代表作品《月蚀》、《图雅的婚事》、《战狼》等。
余旭,汉族,新中国歼十战机首批女飞行员之一,烈士。绰号“金孔雀”。
余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代表作《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等。
余心恬,2009年在校期间主演电视剧《大西南剿匪记》饰演女二号乌娜。
余玥,2002年,以童星身份主演清宫剧《格格要出嫁》,饰演小金蟾。
余安安,2007年凭借剧情电影《我要成名》获得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提名。
余枫,2012年,参加宁波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娱乐节目“宁波好声音,娱乐星擂台”获得年度总冠军。
余文乐,2000年,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青春@Y2K》,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
余少群,2008年,因出演剧情片《梅兰芳》中青年梅兰芳一角而受到关注,并凭借此片获得金马奖、华表奖及亚洲电影大奖等电影节最佳新人奖。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