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继祖 编辑
罗继祖字奉高,后取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诗意改字甘孺,晚年号鲠庵、鲠翁。祖籍浙江上虞,1913年4月出生于日本京都。自幼与祖父、著名金石学家、文献学家罗振玉一起生活,接受严格的庭训,从塾师读古书、习书画。他从未进过学校,也没取得过任何学历,却熟读从《四书》、《五经》到《东华录》等典籍,学贯文史,博涉多通,在历史、考古、文博、图书、书法等领域皆有建树,尤其在文献学和东北史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
中文名:罗继祖
别名:鲠庵、鲠翁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日期:1913年4月
逝世日期:2002年5月
出生地:日本京都
代表作品:《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
18岁时即协助祖父罗振玉作《朱笥河年谱》并刊行。26岁时写成的《辽史校勘记》,以辽代墓志碑刻等核校辽史,奠定了学术地位,至今仍为研究辽史的重要参考书。1939年10月任沈阳医科大学预科国文课讲师,1942年赴日本任京都大学文学部讲师,写成《辽史表订补》等,1944年辞职回国。1946年参加革命,任旅顺市教育局科员,负责整理家中的9万多册藏书,并捐献给国家。1949年任沈阳博物馆研究员,1955年到东北人民大学(今吉林大学)历史系任教,后任古籍研究所文献研究室主任。罗继祖为九三学社社员,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学术委员,曾为长春市政协委员,兼任文史委副主任。
罗继祖
节选自《枫窗脞语》
解放前,呼朝鲜人、韩国人为“高丽棒子”,不解所谓。解放后禁用,知非美称。然其意义为何尚懵然也。及读王一元《辽左见闻录》,中有一则云: 朝鲜贡使从者之外,其奔走服役者,谓之“棒子”。其国妇女有淫行,即没入为官妓,所生之子曰“棒子”,不齿于齐民。鬓发蓬松,不得裹网巾;徒行万里,不得乘骑;藉草卧地,不得寝处火炕。盖国中之贱而劳者。 始知其人为私生子,世世相袭,遂自划为一阶层,略如吾浙之堕民。雍正元年曾谕令削除堕民籍而习俗仍相沿未革。清末,商部有折再请削除,文见杨寿枏《思冲斋文别钞》谓乃据浙江绅士、江苏候补同知卢洪昶等呈请,中言浙江堕民散处各郡不下二万余人。予妇家萧山,曾闻堕民男女自为婚配,皆执贱役,是民国初年犹然也。彻底铲除恐在解放后。朝鲜之“棒子”当亦早返为齐民矣。
枫窗三录
作者名称 罗继祖
作品时间2000-2-1
蜉寄留痕
作者名称 罗继祖
作品时间1999-10-01
墐户录
作者名称 罗继祖
作品时间1989-6
罗振玉年谱
作者名称 罗继祖
罗振玉学术论著集
作者名称 罗继祖
作品时间2010-12-1
庭闻忆略
作者名称 罗继祖
作品时间1987-9
王国维之死
作者名称 罗继祖
查看更多书籍
罗继祖书法作品
罗继祖
罗继祖非常关心时事,即使在晚年耳目不便时,也坚持读报看电视。年近9旬时,还要在看完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后才去午睡。吉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罗继祖绝妙小品文》,是一部白话文笔记,内容更广泛,并且多为现实题材。全书无虚言妄语,也不哗众取宠,更无无病呻吟。许多文章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关乎国计民生,道他人所不能道,实当得“绝妙”二字。罗继祖做人一向谦虚谨慎,却在给学生的信中反复叮嘱道:“我那本书,皆精金美玉,要细心体会咀嚼,切要切要。”“我那本书,望时时读,不要扔在脑后,要紧要紧。”《枫窗三录》和《罗继祖绝妙小品文》,一文言一白话,堪称罗继祖众多著述中的双璧。罗继祖还写有大量的旧体诗,晚年又热衷楹联创作,有自刊本《两启轩韵语》。罗继祖其它著作主要有《永丰乡人行年录》、《庭闻忆略》、《鲁诗堂谈往录》、《两启轩笔麈》等。主编《王国维之死》等。尚有由他主编的罗振玉学术论著《雪堂学术论著集》共12册及其它多部著作待刊行。
1994年,罗继祖曾自拟挽联,对自己做了恰如其分的评价:“尊儒尊孔尊董史尊马列求是务实;研经研史研诗文研书画适性怡情”。1988年,罗继祖离休后到大连市定居。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