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区 编辑

吉林省吉林市辖区

龙潭区龙潭区

龙潭区,隶属吉林省吉林市。位于吉林市东北部,松花江北岸,龙潭区东部与蛟河市接壤,东南与丰满区相连,南部和西部与昌邑区隔江相望,北部与舒兰市毗邻,属中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总面积1208.9平方千米。 截至2022年末,龙潭区户籍总人口为407980人。 截至2023年6月,龙潭区辖13个街道、5个镇、1个乡, 区人民政府驻遵义东路65号。

龙潭区因地处龙潭山麓而得名,文化底蕴厚重。猴石山和长蛇山是西团山青铜文化时代古人类聚集地,夫余王城鹿山之都是汉时期东北亚首个方国地,被学术界称之为“开启东北文明时代的第一缕曙光”。国家一级文物“双人驭马铜饰”,代表了大唐渤海时期海东盛国的文化繁荣。龙潭区山川风景独特,域内遗存龙潭山城、乌拉故城等众多古迹,截至2024年2月,有雾凇岛等国家A级景区5个,昱都小镇、野香谷等乡村旅游A级经营单位77家,吉林省革命旧址1处。

2023年,龙潭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15.2亿元,同比增长7%。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龙潭区

外文名:Longtan District

行政区划代码:220203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吉林省吉林市

地理位置:吉林省吉林市东北部,松花江北岸

面积:1208.9 km²

下辖地区:13个街道、5个镇、1个乡

政府驻地:遵义东路

电话区号:0432

邮政编码:132000

气候条件:中温带大陆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407980 人(2022年末总人口)

著名景点:龙潭山公园、乌拉部故城

机场:吉林二台子机场(改扩建)

火车站:吉林北站,江北站,龙潭山站‍

车牌代码:吉B

地区生产总值:415.2 亿元(2023年)

历史沿革

编辑

龙潭区新石器时代境内有人类栖息,虞至周秦时期均属肃慎族活动地区。

东汉末期,龙潭地域属东扶余国管辖。

东晋义熙六年(410年),高句丽灭东扶余国,建置龙潭山城。

宋、辽、金政权并立时期,龙潭地域为辽东京道涑州境。

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女真族灭辽朝建立金朝,龙潭地域为金朝上京路会宁府辖地。

元至元八年(1271年),元朝取代南宋统治中原,龙潭地域为辽阳行省开元路平府境地。

清雍正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727年1月12日),吉林乌拉设永吉州,龙潭地域属永吉州管辖。

民国十八年(1929年),龙潭地域属永吉县第十区大屯村。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吉林增设白山、江南、江北、龙潭、兴隆5个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2月,民主联军进驻吉林市,建立龙潭区公所;同年5月,国民党占据吉林市,成立龙潭区公所。

龙潭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吉林市解放成立龙潭区公所,隶属吉林市人民政府领导。

1956年,改称龙潭区人民委员会。

1960年,成立龙潭区人民公社。

1962年,恢复龙潭区人民委员会。

1968年,撤销龙潭区人民委员会,建立龙潭区革命委员会。

1980年11月,改称龙潭区人民政府。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龙潭区公所辖龙潭村、龙瑞村、龙云村、北甸子村、大砬子村、天太村、裕民村、裕丰村、永安村。

龙潭区地图龙潭区地图

1992年,吉林市政府将原郊区的金珠乡、江北乡及龙潭乡的大砬子村、北甸子村、龙城村、土城子村、铁东村、东升村、天太村划归龙潭区管辖。

1998年12月,经吉林省政府批准成立吉林龙潭经济开发区。

2000年,吉林市政府将原永吉县缸窑镇、乌拉街满族镇、大口钦满族镇、杨木乡、江密峰镇、阿拉底管理区划归龙潭区管辖。

2005年,龙潭区撤销龙潭乡设立承德街道;同年10月,杨木乡并入缸窑镇。

2008年10月,省政府批准成立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设在龙潭区,与龙潭区人民政府合署办公。

2016年8月9日,龙潭经济开发区(原吉林金珠工业区)搬出金珠镇,独立运行。

区划详情

龙潭区龙潭区

截至2023年6月,龙潭区辖13个街道、5个镇、1个乡:龙华街道、湘潭街道、铁东街道、泡子沿街道、龙潭街道、新吉林街道、山前街道、新安街道、遵义街道、榆树街道、东城街道、承德街道、靠山街道、乌拉街镇、缸窑镇、江密峰镇、大口钦满族镇、金珠镇、江北乡,2个省级开发区(吉林市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龙潭经济开发区)。

龙潭区行政区划简表

名称

下辖社区(村)

龙华街道

龙华社区、新村社区、兵工社区、龙江社区

湘潭街道

湘潭社区、松江社区、东风社区、龙新社区

铁东街道

化院社区、小北山社区、武汉路北社区

泡子沿街道

世纪社区

龙潭街道

象园社区、密哈社区、清社区

新吉林街道

新工社区、新义社区、新北社区

山前街道

新山社区、合肥社区、郑州社区、龙湾社区

新安街道

滨江社区、南宁社区、吉安社区、绿园社区、扬州社区

遵义街道

广西社区、古川社区、荒山社区

榆树街道

龙东社区、秀山社区

东城街道

龙山社区、天太村

承德街道

承德社区、站前社区、雾凇社区、铁东村、龙兴村、北甸子村、土城子村、龙城村

靠山街道

新源社区

乌拉街镇

乌拉街社区、乌拉街村、阿拉底村、旧街村、东窑村、公拉玛村、弓通村、官通村、富尔村、万家村、亚复村、二道村、学古村、张老村、牛家村、丰口村、前阿拉村、太平山村、大郑村、高屯村、大常村、芦家村、杨屯村、韩屯村、北兰村、旧站村、汪屯村、查里村、三家子村

缸窑镇

兴陶社区、黄河村、站前村、歪石村、二道村、窝吉村、前峰村、哈什村、头道村、杨木村、致富村、烧锅村、新龙村、老少沟村、碾子村、白家村、康屯村、于屯村、新安村、新立村、二龙山村、宋屯村、老跃沟村、荒沟村、赵屯村、大屯村、齐心村、新丰村

江密峰镇

江密峰社区、江密峰村、振兴村、西三家子村、双桠山村、东三家子村、东光村、胜利村、南沙村、榆树沟村、小川村、望马沟村、石咀子村、大茶棚村、下江密峰村、黄金村、金刚村、龙家村、新道村、新山村、夹信子村、崔家屯村、东方红村、桥南村、安山村、北沙村、唐房村、蚕场村、蛤蟆河子村、中沙村、高家洼子村

大口钦镇

大口钦社区、大口钦村、五代村、前团村、后团村、西杨木村、付屯村、艾屯村、双岭子村、王家村、王虎村、前窑村、桦树村

金珠镇

兴华村、金珠村、安达村、南兰村、岗子村、金刚村、荒地村、九座村、石砬子村、四间村、东风村、松树村、农林村、黑顶子村

江北乡

棋盘村、民主村、官地村、柳树村、李家村、大屯村、北山村、哈达村、八家子村、靠山村

龙潭经济开发区

龙潭经济开发区虚拟社区

金珠工业区

金珠社区、豫园社区

参考资料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龙潭区位于吉林省吉林市东北部,松花江北岸。龙潭区东部与蛟河市接壤,东南与丰满区相连,南部和西部与昌邑区隔江相望,北部与舒兰市毗邻。介于东经126°23'30"~126°51'15",北纬43°53'00"~44°18'10",位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中间位置,处在环渤海经济圈辐射范围内,距离长春经济圈和城市圈100千米,总面积1208.9平方千米。

龙潭区

地形地貌

龙潭区地处长白山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西边是肥沃的冲积平原,东边是长白山野生资源丰富的低山丘陵区,松花江呈半包围状环绕龙潭区。

气候

龙潭区属中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3~5℃,降水量650~750毫米,无霜期130天。

水文

龙潭区域内流域面积2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20条,主要河流有一江(松花江)、两河(牤牛河、团山子河)。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龙潭区地下水资源储藏量为9.8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为2.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综合补给量1.6亿立方米,过境容水量150亿立方米,地下水现状开采量为1.1亿立方米。拥有小一型水库10座,小二型水库45座,总库容3300万立方米。

矿物资源

龙潭区非金属矿物储量富足。根据吉林省地质调查二所提供的矿产资源分布区域预测,龙潭区有花岗岩、白粘土、褐煤等矿产资源15种,其中粘土矿在大口钦满族镇、缸窑镇辖区内分布面积约为40平方千米,储量达4.2亿吨以上;玄武岩储量5亿吨以上;页岩储量10亿吨以上;瓷石储量1000万吨;沸石储量1500万吨以上。

生物资源

龙潭区梅花鹿龙潭区梅花鹿

龙潭区动植物资源丰富,梅花鹿、林蛙名声在外。盛产安山贡梨、乌拉香瓜等本地水果和蕨菜、蘑菇等山野菜;绿色有机大米、粘甜玉米、江密峰贡米、棋盘雷香猪、乌拉小米、白菜、元葱和无公害蔬菜等。

人口

编辑

人口数量

吉林龙潭区吉林龙潭区

截至2022年末,龙潭区户籍总人口为407980人,比上年末减少5360人,其中城镇人口266850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5.4%。全年出生人口1034人,人口出生率为2.52‰,死亡人口2272人,死亡率为5.5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01‰。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01435人,占总人口比重为49.4%,女性人口为206545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0.6%。

民族构成

龙潭区内居住有汉、蒙、回、朝、俄罗斯等20多个民族。

经济

编辑

综述

龙潭区龙潭区

2023年,龙潭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15.2亿元,同比增长7%,在全市率先突破400亿元整数关口;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28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16.3亿元;规模工业产值实现982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5%以上。

第一产业

龙潭区农业龙潭区农业

2022年,龙潭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5%。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0.1%,其中,稻谷播种面积比上年下降4.6%,玉米面积增长2.1%,大豆面积下降4.7%。粮食作物总产量比上年增产0.2万吨,其中,稻谷产量减产3.1%,玉米产量增产2.2%,大豆产量减产0.2%。

2022年,龙潭区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比上年增长25.2%。其中,猪肉产量比上年增长33.1%,牛肉产量增长7.3%,羊肉产量与上年持平,禽肉产量增长4.0%。年末生猪存栏增长6.5%,生猪出栏增长4.4%。

2023年,龙潭区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560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5.3万亩,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47.65万亩,粮食产量达到4.15亿斤。规模养殖场增加到63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31.7%,肉牛、生猪、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3.9万头、33万头、230万只,畜牧业产值突破9亿元。

第二产业

龙潭区龙潭区

2022年,龙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6.5%,规模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1%。分行业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产值比上年增长49.1%,占总产值比重40.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比上年下降5.6%,占总产值比重36.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比上年下降17.7%,占比18.3%。重点产品中,原油加工量、柴油和汽油分别比上年增长14.9%、36.2%和4.8%。

2022年,龙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92.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比上年减利35.8亿元,股份制企业比上年减利49亿元;分门类看,制造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0.4%,下降4.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6.7元,比上年增加7.4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4.4元,比上年减少2.3元。

2022年,龙潭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产值比上年下降12.0%。房屋施工面积14万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5.7万平方米。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127.8亿元,其中,本年新签订合同额占比54.6%。

第三产业

龙潭区龙潭区

2022年,龙潭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4.4%。

2022年,龙潭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下降1.6%。其中,限上零售额比上年下降1.9%。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石油及制品类比上年下降7.0%,汽车类下降22.0%,粮油、食品类增长31.5%,饮料类增长22.3%,烟酒类下降57.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13.8%。

2023年,龙潭区累计接待游客130万人,同比增长93.7%;实现旅游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84%。

交通运输

编辑

龙潭区中心距吉林火车站5千米,距长春龙嘉国际机场76千米。区内路网纵横,交通便捷,铁路可直达长春、沈阳、大连、哈尔滨、上海、北京等地,区内设有编组站吉林北站;公路202国道、302国道、全国联网高速公路穿区而过;乡村公路里程达到1041千米,已实现“村村通”。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龙潭区在校学生9931人,教职员工总数为1805人,其中专任教师为1630人,学校占地面积36.1万平方米。其中,普通中学9所,在校学生3072人,专任教师629人;小学9所,在校学生6815人,专任教师888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44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龙潭区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图书拥有量为5.5万册。

2023年,龙潭区举办“松水汇龙潭幸福歌飞扬”文艺汇演、“龙潭之声”迎国庆音乐会等文体活动100余场。新评定关东宋氏木雕、赵氏中医等区级非遗项目12项。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龙潭区有少儿业余体校1所,在校学生有30人,专职教练员5人,在省级以上体育比赛中获得银牌1枚、铜牌1枚。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龙潭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51所。其中:医院14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26个,门诊部21个,诊所、医务室187个,妇幼保健院1个,结核病防治所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有乡镇卫生院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个,村卫生室117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334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295人,注册护士1438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739张,全区每千人拥有病床7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人。全年总诊疗人次130.3万人次,出院人数4.7万人。

社会保障

龙潭区龙潭区

2023年,龙潭区发放各类救助资金570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440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开展城市社区“定制化”养老服务试点建设,宝石花医养中心项目建成使用,山前、新吉林、龙华等街道老年食堂优化升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向品牌化、市场化、标准化发展。

历史文化

编辑

综述

龙潭区文化底蕴厚重。猴石山和长蛇山是西团山青铜文化时代古人类聚集地,夫余王城鹿山之都是汉时期东北亚首个方国地,被学术界称之为“开启东北文明时代的第一缕曙光”。国家一级文物“双人驭马铜饰”,代表了大唐渤海时期海东盛国的文化繁荣。乌拉古镇城是清王朝的“龙兴之地”、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清朝三大贡品基地之一)所在地,清朝十二任皇帝有五任在这里留下过战绩、足迹、墨迹。“东陲第一大城”是康乾东巡记录里对乌拉城的盛誉,杨屯大海猛三期文化堪称“东北地书”。

地名由来

龙潭区因龙潭山而得名。

民俗风情

龙潭区民俗龙潭区民俗

龙潭区的满族民俗风情浓郁,是典型的满族文化遗存地,被吉林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民俗旅游区”。在乌拉街满族镇,许多建筑带有满清特色,生活习俗也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其中以萨满教仪式和婚礼最具代表性。

隆重的萨满教仪式以祭祖为大宗,惯于龙虎年或蛇年春秋二季操理,分家祭和族祭。家祭时要选择本家取妻生子、就职荣升、修宅迁居、寿老病故或儿女久病初愈等红白喜事的时候。全族团结、喜庆丰收可操办族祭。无论是那种祭祀都得请全族老幼参加。在整个祭祀活动中,可分祭神树、杀猪祭神杆、领姓、摆件子、蒸糯米、打打糕等一整套习俗。

满族的婚礼也很别致。结婚前几天,女方要将妆奁及新娘所用衣物用车送到男方家,次日男青年要到女方家拜谢。新娘不分什么季节都要穿棉服,到婆家门前时新郎拿起特制的弓箭,向新娘的车轿射三箭,以示吉利。满族风味饮食主要有哈依玛(水团子)、打打糕、菠萝叶饼、粘豆包、大小黄米“火勺”有煎、炸、蒸、煮4种做法。

风景名胜

编辑

龙潭山城

龙潭山城龙潭山城

龙潭山城位于吉林市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山,山城城垣、“水牢”“旱牢”,城墙凭借山势,沿山脊夯土碎石筑成,墙壁最高处10米,最矮仅1米余。城垣上宽1至2米,基宽10米左右。周长2396米。山城的正南和正北各有一门,东西南北四面都有瞭望台。“水牢”,亦称“龙潭”,位于山城西北隅最低处,呈长方形,东西长22.8米,南北宽125.75米,深9米多,四周用花岗岩石块砌成,“水牢”是当时山城的蓄水池。2006年5月25日,龙潭山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乌拉部故城

乌拉部故城乌拉部故城

乌拉部故城为乌拉部(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王城,存世206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面积约90万平方米,分内中外三座城墙,城中建内城,大致呈梯形,周长786米,四周留有角楼城外有护城河。该城前身是金朝完颜亮下令修筑的乌拉洪尼罗城,乌拉满语为江,洪尼罗满语为要塞,即沿江要塞之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布颜重修洪尼罗城,将原来的椭圆形单层老城,修为内中外三层的方形东北第一名城。

荣誉称号

编辑

2020年2月,龙潭区入选2020中国美食百佳县市。

2020年10月,龙潭区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

下一篇 船营区

上一篇 昌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