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编辑

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之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是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之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30日选举产生。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内领导国家政权。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存在时间: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

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

政务委员:陈毅、贺龙、李立三、林伯渠、叶剑英等

人员组成

编辑

根据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二章规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一人,副主席六人,委员五十六人,并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互选秘书长一人组成之。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会议,并领导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工作。

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和秘书长,协助主席执行职务。

组织机构

编辑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内领导国家政权。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组织政务院,为国家政务的最高执行机关;组织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为国家军事的最高统辖机关;组织最高人民法院及最高人民检察署,以为国家的最高审判机关及检察机关。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设办公厅,并根据需要,得设其他附属工作机构。

主要职责

编辑

根据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二章规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行使下列的职权:

一、制定并解释国家的法律,颁布法令,并监督其执行。

二、规定国家的施政方针。

三、废除或修改政务院与国家的法律、法令相抵触的决议和命令。

四、批准或废除或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外国订立的条约和协定。

五、处理战争及和平问题。

六、批准或修改国家的预算和决算。

七、颁布国家的大赦令和特赦令。

八、制定并颁发国家的勋章、奖章,制定并授予国家的荣誉称号。

九、任免下列各项政府人员:

甲、任免政务院的总理、副总理,政务委员和秘书长、副秘书长,各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各部的部长、副部长,科学院的院长、副院长,各署的署长、副署长及银行的行长、副行长。

乙、依据政务院的提议,任免或批准任免各大行政区和各省市人民政府的主席、副主席和主要的行政人员。

丙、任免驻外国的大使、公使和全权代表。

丁、任免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委员,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副总司令,总参谋长、副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和副主任。

戊、任免最高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和委员,最高人民检察署的检察长、副检察长和委员。

十、筹备并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历任领导

编辑

主 席:毛泽

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委 员:陈毅、贺龙、李立三、林伯渠、叶剑英、何香凝、林彪、彭德怀刘伯承、吴玉章、徐向前、彭真、薄一波、聂荣臻、周恩来、董必武、赛福鼎、饶漱石、陈嘉庚、罗荣桓、邓子恢乌兰夫徐特立、蔡畅、刘格平、马寅初陈云、康生、林马叙伦、郭沫若、张云逸、邓小平、高崇民、沈钧儒、沈雁冰、陈叔通、司徒美堂、李锡九、黄炎培、蔡廷锴、习仲勋、彭泽民、张治中、傅作义李烛尘、李章达、章伯钧、程潜张奚若、陈铭枢、谭平山、张难先、柳亚子张东荪、龙云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

历史沿革

编辑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制定了宪法。根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不再存在。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陈毅、贺龙、李立三、聂荣臻等刊登在人民日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陈毅、贺龙、李立三、聂荣臻等刊登在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