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罗县 编辑
博罗县,隶属广东省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中东部、惠州市北部。东接河源源城区、紫金县,南毗惠阳区、东莞,西连广州增城区,北邻龙门县。博罗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枢纽要塞、京九铁路经济增长带的咽喉地带。博罗是珠三角最大的可连片开发的县区。是广东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博罗县总面积2858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10月,博罗县下辖2个街道、15个镇。2022年,博罗县常住人口120.89万人,户籍人口96.64万人。博罗是岭南四大文明古县之一,客家文化、红色文化、中医药文化等交相辉映,博罗文化先后融合广府、客家、潮汕等众多民系的文化,形成了既有岭南文化共性,又有鲜明地域个性的多元文化。2017年,博罗县入选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2018年11月,入选2018全国“幸福百县榜”、2018年工业百强县(市)。2018年12月,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投资潜力100强。2023年,博罗县地区生产总值为838.89亿元,同比增长4.8%。
中文名:博罗县
外文名:Boluo County
别名:榕城
行政区划代码:441322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广东省惠州市
地理位置:广东省中东部珠江三角洲东北部
面积:2858 km²
下辖地区:2个街道、15个镇
政府驻地:罗阳街道
电话区号:0752
邮政编码:5161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120.89 万(2022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罗浮山、骆驼石门、飞清瀑布
火车站:博罗站、罗浮山站、博罗北站
车牌代码:粤L
地区生产总值:838.89 亿元(2023年)
280年,傅罗县改称博罗县,属南海郡。
331年,博罗县划出海丰县、欣乐县和怀安县,县属南海郡。
479年,博罗县划出新丰县和罗阳县,县属南海郡。
503年,南海郡划出梁化郡,博罗县治迁到浮碇岗(今县城罗阳街道,俗称“葫芦岭”)之西,县属南海郡。
591年,废梁化郡设循州(今惠州),县属之。
605年,废循州设龙川郡,县改属龙川辖。
622年,废龙川郡复改循州,县复属循州。
627年,罗阳县并入博罗县,属岭南道循州辖。
690年,循州改称雷乡,县属雷乡辖。
742年,雷乡县改称海丰郡,县属岭南道海丰郡。
758年,复改海丰郡为循州,县属岭南道循州郡。
917年,循州改称祯州,县属岭南东道祯州。
1021年,祯州改称惠州,县属广南东路惠州。
1120年,惠州改称博罗郡,博罗县名不变,属广南东路博罗郡。
1132年,博罗郡改称惠州郡,县属惠州郡。
1271年,惠州郡改称惠州路,县属之。
1369年,惠州路改称惠州府,博罗属之。
1376年,县属广东布政使司惠州府。
1912年,县属广东都督府。
1914年,县属广东省潮循道。
1926年,县属广东革命委员会东江行政委员会。
1949年10月14日,博罗解放,属东江专区。
博罗县" alt="
博罗县"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cefc1e178a82b901efbaa5d8788da9773812efc2?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 博罗县
1952年12月,县属粤中行政区。
1956年,复属惠阳专区。
1959年1月,惠阳专区并入佛山专区,县改属之。
1963年,恢复惠阳专区,县复属之。
1988年1月,改惠阳专区为惠州市,县治罗阳镇(今罗阳街道),属惠州市。
2003年3月6日,国务院批准(国函36号):将博罗县的仍图镇划归惠州市惠城区管辖。区划调整后,博罗县辖21个镇(罗阳、平安、公庄、柏塘、杨村、麻陂、石坝、泰美、龙溪、园洲、石湾、九潭、龙华、福田、长宁、湖镇、横河、响水、蓝田、义和、观音阁)。
2003年06月,惠州市将杨村华侨农场下放博罗县改制为杨侨镇,全县共辖22个镇。
2005年05月,博罗县辖18个镇(罗阳、公庄、柏塘、杨村、麻陂、石坝、泰美、龙溪、园洲、石湾、龙华、福田、长宁、湖镇、横河、响水、观音阁、杨侨)。
2005年12月9日,撤销横河镇,并入长宁镇;撤销响水镇,并入湖镇镇。截至2005年12月31日,博罗县辖16个镇(罗阳、公庄、柏塘、杨村、麻陂、石坝、泰美、龙溪、园洲、石湾、龙华、福田、长宁、湖镇、观音阁、杨侨)。
博罗县地图
截至2021年10月,博罗县下辖2个街道、15个镇:罗阳街道、龙溪街道、石坝镇、麻陂镇、观音阁镇、公庄镇、杨村镇、柏塘镇、泰美镇、湖镇镇、长宁镇、福田镇、龙华镇、园洲镇、石湾镇、杨侨镇、横河镇。另辖1个管委会:罗浮山管委会, 389个行政村(社区)。县政府驻罗阳街道博惠路82号。
位置境域
博罗县,位于东经113°49′50″~114°45′50″,北纬23°03′50″~23°43′20″。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的东江中下游,南北相距42公里,东西相距69公里。东接河源、紫金,南毗惠阳、东莞,西连增城,北邻龙门。距广州110公里、深圳97公里、惠州18公里。2022年,总面积约2858平方公里 。
博罗县
地形地貌
博罗县,地处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属珠江三角洲平原向粤东丘陵山区的过渡带,北靠罗浮山,南临东江,地势复杂,地貌多样,总轮廓是以“一江二河三山”为基本特征,南江北山,地势是东北高而向西南低,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形成北部山地丘陵,间有山谷平原,中部丘陵台地,南部沿东江自东向西有三个小冲积平原,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形成北部山地丘陵,间有山谷平原,中部丘陵台地,南部沿东江自东向西有三个小冲积平原。博罗境内地势复杂,山丘起伏,形成以山地丘陵为主,西南沿江平原水网交错的多样的貌,大地貌类型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其中:高程 300m 以上的山地占 46.02%,主要分布在北部、中部有少量面积;罗浮山主峰飞云顶高程1281m,为全县最高点;高程50~300m的丘陵占 20.5%,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50m以下的平原占13.4%,主要分布在西南部;河湖塘库水域占6.08%;公路、堤围和村庄等用地占14%。
气候
博罗县处于低纬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年气温变化不大,多年平均气温 21.8℃,极端最高气温 37.9℃,极端最低气温-2.4℃。全年平均霜日不足一周,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78%,7 月份为 82%,1 月份为 70%。全县光照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数为 2054h,日照率为 46%,全年无霜期 342d。博罗县夏季主导风向为东、东南风;冬季多北风,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向。历年 10min 最大风速为 16.3m/s,风向东向。
惠州博罗县" alt="
惠州博罗县"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b90e7bec54e736d1445dac349a504fc2d56269bb?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 惠州博罗县
博罗县具有明显的干、湿季节,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加上莲花山脉水汽的输送和抬升冷却作用,形成汛期长(4~9 月),雨量多(占年雨量的 80%以上),强度大的特点,博罗县多年平均年雨量为 1827.0mm,历史最大年降雨量为 3019.8mm(1973 年),历史最小年降雨量为 889mm(1963 年)。雨量分配夏季多(占全年 47.8%),冬季少(占全年 6.7%)。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1400.0mm,历史最大年蒸发量 1517mm(1963 年),历史最小蒸发量为 1238mm(1988 年)。一年中 7 月份蒸发量最大,占全年10.7%,2 月份蒸发量最少,占 5.5%。年均受台风登陆影响约为 2 次,洪、涝、风灾是博罗县的主要自然灾害。
水文
博罗县位于东江中下游,境内河流众多、水系纷繁,较大河流 29条,其中集雨面积 100km2以上的河流主要有东江、沙河、公庄河、 榕溪沥、小金河、良田河、水东陂水、柏塘河、麻陂河、响水河、里波水共 11 条。 广东三大水系之一的东江环绕博罗近百公里,境内有较大河流29条,有大中小型水库453座,地表水流量77亿立方米,水能蓄藏量达5.73万千瓦。
博罗县水系图
东江,珠江的主要支流之一,干流河道长523千米,流域面积占全珠江流域的6.3%。发源于粤北、赣南,主流寻乌水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的大竹岭,属山区性河流。下游在石龙以下分东江北干流,在汇入增水和绥福水后,西流至增城,从虎门注入狮子洋入南海。东江南支流,在汇寒溪水后分许多汊流,经狮子洋入南海。东江流经的城市有河源、惠州、东莞。东江河源以南河段可通航,水质优良,是香港淡水的主要供应源。
博罗县自然风光
博罗自然风景

博罗自然风景

博罗自然风景

博罗自然风景

博罗自然风景

博罗自然风景

博罗自然风景

博罗自然风景

博罗自然风景
罗浮山风景幽美,气候宜人。山峰林立,有铁桥、玉女、骆驼和上界等大小山峰432座。可谓“满山皆奇石”,“峰峰有灵境”。罗浮山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山上有980多个飞瀑名泉,其中著名的有“薄雾炎天犹飘渺,十里吹来毛骨寒”的白漓瀑布,“跌宕千尽响如雷”的白水门瀑布,以及“峰头两道瀑布水,飞作满天风雨声”的黄龙洞瀑布。山下有微波荡漾的白莲湖和芙蓉池。泉井如“泉涌而出,满而不溢,汲而不涸,清洌甘甜”、为苏东坡所推崇的卓锡泉。罗浮山中石室洞穴也比比皆是。如通天、罗汉、伏虎和滴水等72个石室幽岩和朱明、蓬莱、桃源、蝴蝶和夜乐等18个洞天奇景。朱明洞是山上最大的洞穴。
2022年末,博罗县户籍总人口966390人。按性别分:男性485241人,占50.2%,女性481149人,占49.8%,性别比100.9(以女性为100,男性比女性的比例);按户籍分:农业人口473070人,占49%,非农业人口493320人,占5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38.47人。年末总户数281770户,其中农业户127095户,占45.1%,非农业户154675户,占54.9% 。
2022年,博罗县常住人口120.8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1.28万人,农村人口49.61万人,城镇化率58.96%。全县户籍人口96.64万人,其中男性人口为48.52万人,占50.2%;女性人口为48.11万人,占49.8%。户籍总人口中城镇人口为49.33万人,占51%;农村人口为47.31万人,占49%。户籍人口出生率为8.59‰,比上年下降1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1‰,比上年上升0.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9‰,比上年下降1.21个千分点。
民族
博罗县除汉族外,常住少数民族人口为2万多人(包括瑶族、壮族、满族、回族、土家族、黎族、苗族、侗族、彝族、藏族等21个民族),主要通过婚姻、劳务、经商、工作调动等迁入,部分居住县城,大多居住在各镇。县内世居的少数民族主要有畲族,位于横河镇嶂背畲族村,有1个畲族村委会,面积约4.04平方公里,人口566人。
综述
2023年,博罗县地区生产总值为838.89亿元,同比增长4.8% 。
2022年,博罗县地区生产总值(GDP)801.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以下简称增长)3.7%。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88.5亿元、436.48亿元和276.41亿元,分别增长6.6%、5.4%和0.5%,三次产业结构为11:54.5:34.5。2022年GDP比2017年增长31.7%,2018-2022年年均增长5.7%。
2022年,博罗县新增就业人员1.1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0.18万人。
博罗经济建设" alt="
博罗经济建设"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9f2f070828381f30471fdaaea3014c086e06f0b7?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 博罗经济建设
2022年,博罗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22亿元,自然口径增长18%;比2017年增加22.11亿元,比2017年增长50.1%,2018-2022年年均增长8.5%。2017-2022年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见图3。2022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35.26亿元,下降13.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3.2%,比重比上年下降19.4个百分点,比2017年下降8.5个百分点,2018-2022年年均下降1.7个百分点。
2022年,博罗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0.45亿元,增长5.7%;比2017年增加30.38亿元,比2017年增长37.9%,2018-2022年年均增长6.6%。教育等八项支出86.2亿元,增长8.4%,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其中,教育支出28.86亿元,增长5.4%,占预算支出的26.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52亿元,下降52.3%,占预算支出的6.8%;社会和保障就业支出11.15亿元,增长17.7%,占预算支出的10.1%;卫生健康支出13.94亿元,增长15.2%,占预算支出的12.6%;公共安全支出5.71亿元,下降3.5%,占预算支出的5.2%;城乡社区支出14.78亿元,增长232.5%,占预算支出的13.4%;科学技术支出3.49亿元,增长10.3%,占预算支出的3.2%;节能环保支出0.75亿元,下降40.4%,占预算支出的0.7%。
2022年,博罗县完成总税收95.51亿元,下降11.5%;比2017年增加21.37亿元,比2017年增长28.8%,2018-2022年年均增长5.2%。2017-2022年税收收入情况见图5。2022年,税收收入中,国内增值税45.44亿元,下降6.5%,占税收收入的47.6%;企业所得税19.17亿元,下降24.1%,占税收收入的20.1%;个人所得税4.35亿元,下降14.3%,占税收收入的4.6%。
第一产业
2022年,博罗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8.39万亩,比上年增加2.04万亩,增长1.8%;比2017年增加8.77万亩。2017-2022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见图6。全年谷物播种面积42.64万亩 ,比上年增加1.47万亩,增长3.6%;油料作物播种面积8.7万亩,比上年减少0.44万亩,下降4.8%;蔬菜播种面积60.79万亩,比上年增加0.95万亩,增长1.6%。
博罗县
2022年,博罗县谷物产量15.49万吨,比上年增加0.42万吨,增长2.8%。其中稻谷产量12.72万吨,比上年增加0.28万吨,增长2.3%;玉米产量2.76万吨,比上年增加0.14万吨,增长5.4%。
2022年,博罗县肉类总产量8.89万吨,比上年增加0.39万吨,增长4.6%。其中猪肉产量3.98万吨,比上年增加0.18万吨,增长4.6%;家禽肉产量4.75万吨,比上年增加0.23万吨,增长5%。全年奶类产量5573吨,比上年减少907吨,下降14%;禽蛋产量8486吨,比上年增加1195吨,增长16.4%。
第二产业
2022年,博罗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比2017年增长36.9%,2018-2022年年均增长6.5%。
分经济类型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股份制企业增加值比重最大,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9%,比重比上年(65.7%)提高3.3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30.2%,比重比上年(33.4%)下降3.2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30.7%,比重比上年(30.8%)下降0.1个百分点。
分企业规模看,中型企业增长速度较快,实现增加值增长8.6%,增速快于整体规上工业4.6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3.5%,比重比上年(22.4%)提高1.1个百分点。大型、小微型企业分别实现增加值增长0.7%和3.9%,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27.4%和49%。
分行业来看,主要行业持续平稳增长。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下降0.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20.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9%,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5.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加值增长1.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8.6%;金属制品业增加值增长3.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7.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6.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4.1%。
2022年,博罗县规上工业企业生产中成药7914.8吨,增长15.8%;锂离子电池2.88亿万只,下降6.7%;饮料215.3万吨,增长17.6%;涂料5.69万吨,增长5.9%;饲料97.6万吨,增长17.4%;服装1755.8万件,下降1.5%;电子元件103.2亿只,下降8.5%;印制电路板888.9万平方米,下降6.6 %;医用口罩1356万只,增长14.4%。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
2022年,博罗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比2017年增长118.7%,2018-2022年年均增长16.9%,2017-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见图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4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1.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6%。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41.8%;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2.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9.6%。
2022年,博罗县商品房销售面积199.91万平方米,下降16.6%;比2017年减少18.79万平方米,下降8.6%,2018-2022年年均下降1.8%。商品房销售额174.66亿元,下降17%。
国内贸易
2022年,博罗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1.24亿元,增长2.9%;比2017年增加72.94亿元,增长28.2%,2018-2022年年均增长5.1%。分限上限下看,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52.24亿元,增长20.7%;限下消费品零售总额279亿元,增长0.2%。限上网报单位中,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1.8亿元、11.81亿元、0.28亿元和3.01亿元,分别增长64.4%、20.7%、5.3%和21.8%。从经营形态看,批发业商品销售额173.94亿元,下降7.5%;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73.67亿元,增长6%;住宿业营业额2.42亿元,下降0.3%;餐饮业营业额33.29亿元,下降1.5%。
旅游业
2022年,博罗县共接待游客566.41万人次,下降1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7亿元,下降6.4%。
对外贸易
2022年,博罗县共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合同58宗,比上年增加3宗,增长5.5%;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31.47亿元,比上年增加17.13亿元,增长119.5%;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外资18.2亿元,比上年增加14.29亿元,增长365.6%。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18.2亿元,比上年下降3%。其中,出口239.1亿元,增长1.1%;进口79.1亿元,下降13.6%。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60亿元,比上年增加15.3亿元。
民营经济
2022年,博罗县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772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数的78.3%,实现增加值增长3.1%,占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5.8%。2022年,全县民营企业实现税收收入72.86亿元,比上年减少18.02亿元,下降19.8%,占全县税收的76.3%。
邮电
2022年,博罗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3.87亿元,下降4.8%。全县邮电通信业务收入10.25亿元,增长4.4%。其中,电信业务收入9.57亿元,增长3.7%;邮政业务收入0.68亿元,增长15.4%。年末电话用户122.82万户,其中移动电话107.5万户,下降5.7%。
金融业
2022年,博罗县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6家,全县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981.72亿元,增长5.8%;比2017年末增加399.92亿元,增长68.7%,2018-2022年年均增长11%。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998.36亿元,增长18.3%;比2017年末增加635.69亿元,增长175.3%,2018-2022年年均增长22.4%。全县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953.21亿元,增长5.8%;比2017年末增加378.18亿元,增长65.8%,2018-2022年年均增长10.6%。其中,储蓄存款余额657.99亿元,增长14.5%;住户存款余额641.78亿元,增长14.7%。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988.31亿元,增长17.7%;比2017年末增加626.27亿元,增长172.9%,2018-2022年年均增长22.2%。其中,住户和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中,短期贷款78.45亿元,增长11.6%,占7.9%;中长期贷款892.57亿元,增长18%,占90.3%。2022年,博罗县实现金融业增加值32.65亿元,增长5.6%。
公路
国家高速G35济广高速公路、S27博深高速公路在此交汇。205国道、324国道和京九、广梅汕铁路,以及广惠高速公路、惠河高速公路都在博罗境内交汇。
从化—东莞—深圳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新博高速博罗段已建成通车 、双龙大道、S255线龙桥东江大桥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广河高速已全线通车。
铁路
2021年12月10日,赣深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博罗北站投入使用。
2023年9月26日,广汕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在博罗设有博罗站和罗浮山站两个站点 。
博罗站(罗阳街道)
罗浮山站(长宁镇)

博罗北站(麻陂镇)
县长:邱志彪
截至2023年12月
教育事业
2022年,博罗县共有367所学校,其中幼儿园158所,小学139所,普通中学64所,技工学校1所,中等专业学校4所,大专院校1所 。
2023年9月,广东省教育厅批复广州理工学院同意启用惠州博罗校区。广州理工学院惠州校区位于博罗县龙华镇 。
广州理工学院惠州校区
2022年,博罗县新建博罗县第八小学和博罗县惠州一中五矿学校,完成12宗改扩建重点项目,新增1.2万个优质学位。
科学技术
2022年,博罗县有高新技术企业 511 家;新增省级和市级工程中心分别为3个和6个,拥有省级工程中心 47 个,市级工程中心 115个;实行数字化转型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363家。2022年全县获得专利授权5579项,其中发明专利205项,2022年末有效发明专利813项。
文化事业
国家一级图书馆:博罗县图书馆。 国家一级文化馆:博罗县文化馆。
2022年,博罗县共有图书馆1个,藏书35万册;博物馆1个,文物藏品1025件,钱币2.81万枚。全县拥有影剧院1间,座席1000座;电影院7间,座席5164座,电影放映6.18万场次,全年观众48.9万人次;电影放映队5个,全年电影放映4567场次,全年观众18.07万人次。
体育事业
2022年,博罗县有23个体育场馆,84个足球场,1428个篮球场,18个田径场,54个游泳场。
医疗卫生
2022年,博罗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673家,床位4526张。卫生技术人员597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472人,注册护士2507人。全县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3.74张,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93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2.07人。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县中医医院新院已全面投入使用,县人民医院新院初步使用,达到国家推荐标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9间。
社会保障
2022年,博罗县参加养老保险职工30.65万人,比上年增加1.76万人,增长6.1%;参加医疗和生育保险40.72万人,比上年增加3.46万人,增长9.3%;参加工伤保险28.34万人,比上年增加0.96万人,增长3.5%;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61.63万人,比上年减少2.93万人,下降4.5%;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2万人,比上年增加0.39万人,增长1.2%。全年共征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45.96亿元,比上年增加6.92亿元,增长17.7%。
2022年,博罗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城乡社区、农林水等十三项民生支出合计93.1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3%。
2022年,博罗县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883元,比上年增加3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基本生活标准为每人每月1513元,比上年提高48元;孤儿人员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2200元,比上年提高100元。城镇“三无”人员救助供养基本生活标准为每人每月1620元,与上年持平。全年救济低保、五保和“三无”对象总人数1.25万人,其中城镇低保人数687人,农村低保人数9648人。全年共发放低保金9043.83万元,比上年减少157.8万元,下降1.7%。
据国家统计局博罗调查队统计,2022年,博罗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11元,增长4.2%,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比2017年增加11221元,增长44.9%,2018-2022年年均增长7.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938元,增长3.9%,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比2017年增加11295元,增长36.9%,2018-2022年年均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87元,增长4.8%,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比2017年增加8914元,增长46.8%,2018-2022年年均增长8%。
环境保护
2022年,博罗县全社会用电量94.44亿千瓦时,增长0.8%。其中工业用电63.34亿千瓦时,下降1.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4.24亿千瓦时,增长2.6%。
2022年,博罗县森林覆盖率55.54%,县城环境空气优良率达94.3%。
2022年,博罗县单位GDP能耗下降5.6%,单位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7%。
方言
综述
博罗县境内主要通行客家话、本地话、白话(粤语系)、福佬话(闽语系)等汉语方言,另有数百人讲畲语。县境内通行的汉语方言分布大致与周边的方言环境相一致。客家话是境内第一大汉语方言,主要分布在博东、博中地区;其次是本地话,较为分散;再次为白话,主要分布在博西地区。县城罗阳街道则讲博罗城话。博罗城话被认为是客家方言的一个特殊土语群。
客家话
2000年,全县讲客家话的居民约有31.9万人。主要分布在石坝镇、柏塘镇、平安镇;蓝田镇蓝新、蓝田;麻陂镇圩镇、塘尾、曲潭、永丰、三科、横茜、金湖区、坳头、艾埔、洋田、宝溪;观音观镇圩镇、南坑、联星、柏湖;公庄镇桔子圩、獭子圩、官山、梅州围、四家增村、蓝坪、陂头神、大陂、横岭、南梅、坝子;杨村镇杨村、显村、新前、大岭下、上南、新田、水华寨、大井、径口、上车、埔连、合水;泰美镇圩镇、赤岭、水安围、三径、雷公、罗营、新星、良田、罗福田、楼下、新塘;仍图镇圩镇、仍西、仍北、茶径;罗阳街道东坑、小金、鸡麻地、莲湖、杨梅、田牌、寨头、承粮陂、梅花、廖洞、横坑;义和镇圩镇、涌口、大小塘、横江尾、长贵、新结、天上园;响水镇圩镇、大丰、茶山、下径、大坑、黎光、坪山、三水、东埔、新围、下洞、黄塘、星星、新丰、横岗、水心围。湖镇镇圩镇、邹村、东风、莲塘、下边、显岗、岗南、和睦、新作塘;横河镇圩镇、黄竹、直径、何家、西群、老圩、白马山、郭前、沙上;长宁镇圩镇、福岗、埔筏、松树岗、石下屯、罗村、东平、下浪、澜石、埔筏、酥醪;福田镇徐田、坳岭、荔枝墩、横溪头、周袁、马田、福田、鸡公坑、柿树下、道姑田;龙华镇柳村、粮桥、群丰;龙溪镇结窝;罗浮山水果场。
本地话
2000年,全县讲本地话的居民约有25.2万人。主要分布在县城罗阳街道;石坝镇罗洞、丁塘、埔贝、三嘉村;蓝田镇蓝田、秀埔、吉石;麻陂镇洪湖、新村;观音观镇圩镇、棠下、伍塘、南村、彭村、十字路、菱湖、杨村、泳新、桂岭、塘角;公庄镇溪口、寨岗、坝子、白沙岗、鹊楼、维新、松园围、近石、南溪、溪联、黄陂、陂头神、荷树塘、李洞、矮岗;杨村镇李村、石滩、羊和、陈村、塘角、星光、埔连、坑美、井水龙、宝潭;泰美镇罗村、芹塘、雷公、罗福田、岑坑、岭子头、盘沱、车村、新星;仍图镇圩镇、仍西、仍北、仍中、村头、村尾、上仍头、黄埔、大岭头;罗阳街道浪头、莲湖、小金、横坑、巷口、水西、上塘、虾望、三徐、黎村、新村、翠美园、观背;义和镇云步、新结、新角、横江尾;响水镇圩镇、埔新、大丰、下径、大坑、坪山、东埔、下洞、上前、黄塘、星星、塘下、埔头、新丰;湖镇镇圩镇、邹村、梅潭、金星、新风、东风、钓湖、下村、下边、显岗、岗南、光辉、和睦、陈村、湖镇村;横河镇东角、花园、沙上、卢屋、石湖、横河、上河、河肚、下河、西角;长宁镇新村、新江、东平、水边、祥岗;福田镇依岗、山下、联和、莲塘岗、石巷;龙华镇圩镇、龙华、宁和、竹园、鹤溪、北堤、仕塘、旭日;龙溪镇圩镇、礼村圩镇、苏村圩镇、球岗、长湖、埔心、绿水湖、苏村、湖头、深湖、小蓬岗、埔上、白莲湖、黄屋、黎屋、横巷、钟屋、银岗、岐岗。
白话
2000年,全县讲白话的居民约有16.8万人。主要分布在石湾镇、园洲镇、九潭镇;福田镇依岗、山下、联和、石巷;长宁镇古坭塘、罗村;泰美镇矿山。
福佬话
2000年,全县讲福佬话的居民约有5.2万人。主要分布在蓝田镇蓝坝、吉石;观音观镇圩镇、砂岭、泳新;杨村镇耀潭、李村、羊和;泰美镇罗福田、夏青、沐村、兴水围、秀岭;仍图镇圩镇、仍西、仍北、仍中、南新、沙洲尾、横山头、埔头;罗阳街道翠美园、横坑、新角;龙溪镇圩镇、龙岗、宫庭、夏察、白莲湖、苏村。
畲语
横河镇嶂背畲族村约有500名村民讲畲语。
民间舞狮
春节期间的舞狮活动,在惠州亦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且延续,尚有方兴未艾之势。
中国不是狮的产地,故舞狮应该是舶来品。相传汉代道教天师派鼻祖张天师居龙虎山,坐骑是虎,故汉代百姓是舞虎而不舞狮。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我国;到了南北朝,佛教大兴,据说佛教文殊菩萨的坐骑是狮,随着佛教的流传和影响,狮子受民间崇敬,所以舞狮便逐步代替舞虎。据记,南北朝以后,舞狮在民间日益盛行,盛唐时期更是发展到了锣鼓伴舞。如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西凉伎》中就记曰:“西凉伎,假面胡子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紫髯深目两胡儿,跳舞梁前来致辞。”明清以后,逐步分成南北两派,北派全身包裹,俨然真狮模样;南派以广东狮为主,一人舞狮头,一人舞弊狮尾,舞狮者往往着唐装、灯笼裤,人外露,主要显示武功。
惠州民间的舞狮当属广东狮,近现代在惠州流行的狮主要有4种,一是“大头狗”,谓“大头狗狮”;二是“麒麟”,谓“麒麟狮”;三是扁鼻狮;四是斗牛狮;这4种兽类与西域传入的狮子,在种类上已起了变化。已完全没有了狮的影子了。4种狮中,“大头狗”疑从开平、南雄、顺德、中山等地传入;“麒麟狮”属客家狮,而“斗牛”、“扁鼻”等狮种,以淡水、龙川等地居多。从一些资料看,惠州的土狮种应该是“大头狗”和“麒麟”。
惠州民间舞狮活动亦和舞龙有相同特点,均是自己扎造,平时以街(村)为单位自发组织狮队。旧时在新狮扎造好后,往往到元妙观点睛,谓“开眼”,并进行“抢青”活动。春节期间是舞狮活动最多的时候。除此外,一些大户在喜事及店铺的开张之日,为“驱邪保安”,经常也请狮往舞。
惠州民间舞狮的特点是,狮爷携匣领路,继而是狮子,之后是锣鼓镲钹,持刀、棍、矛等冷兵器的武术队殿后。
舞狮的传统动作有行进、瞌睡、抓痒、登高抢青、抢炮仗等。鼓点分快板、中板、慢板和煞板,多打七声鼓节奏。
新春的第一天清晨,往往就是狮队穿家过巷的时候,住户鞭炮相迎,并封红包,狮队则在家居中的门庭中舞耍,给户人带来吉祥好运,完后居民鞭炮相送。春节舞狮之习,往往也要延至正月十五方止。
春节舞狮延续,博罗县一些镇、村的醒狮队相当有名,并经常组织一些舞狮比赛活动。
正月上灯
农历正月初七,博罗县罗浮山脚下的澜石村敲锣打鼓,鞭炮震天。该村延续了几百年的上灯民俗又隆重举行。据传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每年的正月初七当地都要举行上灯民俗。周边几个同姓的村庄,谁家添了男丁,长者在这一天就带着村人敲锣打鼓,到那家接灯,然后再上到自家祠堂。以澜石村为中心,周边的下朗村、酥寮村、郭前村同一姓氏的村民聚集在一起举行仪式。
正月上灯
以前上灯民俗有重男轻女的意思,上灯节有所不同了,更多的意义是大家聚集在一起,以一种古老的方式迎接一个个新生命的到来,祈祷大家平安,事业顺利。这一天几乎成了村中的欢乐节,在外工作的人都要赶回来。
传统美食
麻陂肉丸
麻陂肉丸相传有100多年历史,因选料制作独特,采用祖传秘笈,口感爽滑、肉质鲜美而远近闻名,主要分布在博罗县县城及和博东地区各镇,还远销深港澳等地。2008年,麻陂肉丸已经成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入惠阳区首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已被列入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痳陂肉丸
麻陂肉丸肉美汤鲜、口感独特、韧劲十足而闻名遐迩,堪称为当地民间美食中的极品佳味,在惠州地区东江流域享有盛名和广泛流传,对研究传统美食文化,特别是“客家人”的美食文化起到推动作用。
罗浮山土窑鸡
罗浮山的“土窑鸡”有独特制作秘方,必须用罗浮山上吃虫长大、运动充足的走地鸡。制做“土窑鸡”的专用土窑建在小土坡上,这种土窑有三个窑口,每只窑一次能烤八只“土窑鸡”,内里的土砖都是从博罗当地乡下专用砖,具有其特殊的泥土异香。
罗浮山土窑鸡
客家盐焗鸡
咸香是客家菜的特色,而盐焗鸡最好地体现了这一点。皮爽肉滑骨出味,故有天下第一鸡的称道。东江菜也因为有盐焗鸡而在以食鸡闻名的广东与潮州菜、广州菜齐名。
酿苦瓜
酿苦瓜、酿辣椒、酿茄子、酿豆芽、酿冬菇等等,广泛分布于客家地区,是家常菜。有把酿苦瓜辣椒茄子为“酿三宝”的讲法。其中,酿苦瓜为经典中的经典,甘香可口,回味绵长。
红焖肉
红焖肉
红焖肉是客家十大特色菜之一,其特点是色泽金黄、爽口软滑、肥而不腻,是客家人摆办酒席,招待亲朋好友不可缺少的一道地方菜。
柏塘白切鹅
柏塘白切鹅已成为博罗县特色美食之一,早已名声在外,也成为博罗县成行成市、规模经营的特色美食。柏塘白切鹅选用本地放养鹅,肥而不腻,香滑可口。
客家酿豆腐
酿豆腐是客家菜的代表,鲜嫩滑香,营养丰富。一家煮,十家香,是客家逢年过节的保留菜式。
柏塘白切鹅
元音古寺
位于广东省博罗县天堂山,亦处于国家一级森林公园象头山下,并与驰名海内外的罗浮山毗邻。古寺始建于唐宋年间,历史悠久;明清年间,佛教道场鼎盛。这里曾有“万家田”之美誉,古寺坐落在山势宏伟的风水宝地之中。名胜有观音洞、天然达摩像、杨梅亭、转水泉、三线布等。
元音古寺
银岗古窑场遗址
位于博罗县龙溪镇银岗村,年代为西周、春秋至战国时期,窑场总面积10万平方米。已发掘龙窑四座,长10米、宽2米。出土器物有陶器、青铜器、铁器、石器等,以陶器为主,器形主要有罐、釜、盒、杯、碗、鼎、豆、瓿等,纹饰有米字纹、方格纹、素面等。是一处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2002年7月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客家婆景区
客家婆景区位于博罗县长宁镇埔筏村八一村路口,距广惠高速罗浮山出入口3公里,距离罗浮山风景名胜区仅约7公里车程。该景区占地1.3万平方米,主要展示刘安雕像与八公问道、百磨长廊、豆腐花工业长廊、客家往事馆、悟本堂、家头教尾、客家擂茶馆、客家泥塑艺术展、岭南第一磨等景观。
九天观
原明福观,距朱明洞冲虚观2千米处,南汉时期建。宋时由苏东坡书写观名(已佚)。明《一统志》载:其内有西华道院,乃张远庵退居之所,观在宋、元、明各代俱存。明末,邝露读书观中,自号明福洞主。清初观渐衰,西华道院亦废。乾隆年间重修建,名九天观。民国时期重修,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
正殿为金阙宝殿,下殿为王灵宫殿,左殿为吕祖殿、地母殿,右为客堂。观前有放生池,池旁有七棵水梦松。旧志称:“基奇古,殆千百年物。”观侧有著名的九天观矿泉水。1985年重新开放,被博罗县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墙
2004年11月17日,在博罗县城榕溪西段河堤施工现场挖掘出一段古城墙,经考证,确认为明朝时期古城墙,与博罗中学内唯一保留较为完整的明代古城墙是同期建筑。考古人员经过2天的考察和测量,发现这段古城墙长约80米,因为常年埋藏在泥土下面,大部分墙壁已经残缺不完整,城墙的高度从30厘米到300厘米不等。整个古城墙分为两层,墙基由红砂岩石砌成,长短不一,有的长50厘米,有的长80厘米,其中最厚的一段墙基由8条红砂岩石组成。城墙上部的材料是青砖,每一块青砖大小相似,约长30厘米和宽15厘米。为避免这段古城墙遭到破坏,工人们已经在城墙外部修建河堤,把城墙掩盖在河堤内面。
博罗旅游规划
根据博罗县志记载,明朝以前,博罗县城由于受到战事影响,民间四处是断壁残垣,城沿十分简陋。明成化23年(约1465年),有一位都御史官员到县城视察,看到城沿破落,就下了一道檄文,让按察史陶鲁在当地修建城墙保护民居。陶鲁与当时的知县欧阳楷接受命令后,用红砂岩做墙基,在县城范围内兴建了周长近2000米,高近5米,厚3米多的古城墙,还在重要关口设计了东南西北中5个城门。多年以后当地洪水泛滥,城墙多处被冲毁。按照乾隆28年(1763年)编纂的《博罗县志》记载,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古城墙经过不断修复,已经高达8米,共有10座城楼和城门。黄观礼说,上个世纪抗日战争时期,古城墙因为连年战火和自然灾害,大部分被摧毁了,只有位于博罗中学内一段长34米的明代古城墙保留较为完整。黄观礼说:“根据发现古城墙的位置,城砖尺寸等,可以认定这段古城墙就是当年明城墙的大西门钜光段,与现存的古城墙遥相呼应。”
宁济桥
博罗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江东村宁济桥。宁济桥又名学湖桥,后称江东桥。始建于明代,为里人曾舜渔捐资建造。桥为东西向,为石砌二拱墩柱式平桥,长18.5米,宽4.2米,高7米。均用红石条砌筑。明代万历年初,乡人曾舜渔年轻时在江东槐园“青龙书院”就读,上学须绕葫芦岭山脚涉水过河,甚为不便。更有甚者,一次上学见一少妇手拿镰刀,挑担过河,不慎落水,曾急忙上前救起。曾决心日后成名必在河上建桥,以方便老百姓。1598年(明万历二十六年),舜渔中进士,授官监察御使。为了却昔年夙愿,捐资在此河上建起这座“学湖桥”。
江东村宁济桥
冲虚观
冲虚观,始建于晋,现为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重修,是全国重点道教寺观之一。总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平面呈四合院布局,主体建筑由平台、山门、天井、三清殿、葛仙祠、两庑及膳堂组成。山门、三清殿、两庑斋堂均为悬山式屋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屋脊、内外博风、墙体均饰以大量的灰雕、陶塑、壁画,题材包括人物、花、山水、博古、书法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979年12月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罗浮山摩崖石刻
罗浮山摩崖石刻,位于博罗县罗浮山,主要分布于朱明洞、白鹤观、九天观、黄龙观、华首台、酥醪观、宝积寺、朝元洞等八处景区,已勘明有132处,年代上至宋朝,下至民国,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和诗、联、记、铭等各类文体具全,有祖无择、湛若水、梁启超、邱逢甲等名人题刻。1989年6月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罗浮山石刻
横岭山古墓葬
广东省考古研究所在博罗县罗阳街道朗头横岭山8000平方米范围内发掘出古墓葬300多座,少量属于商时期,大多数属于两周时期,并从古墓葬中发现了方格纹、夔纹等印纹硬陶碎片,同时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陶器、原始瓷器、铜器、玉石器、铁器等,其中首次在广东两周时期的墓葬中发掘出土了铜甬钟。这是广东迄今所发现和发掘的同类墓葬中数量最多、出土物最精美、品种最丰富的青铜时代墓葬群。据此不仅证实了岭南历史上确曾存在过文明程度相当高的青铜时代,同时也提供了古缚娄国存在的可能性,从而使经过考古认证的岭南文明史得以上溯至3000年前。
洗药池
洗药池是由青砖砌成,面积约15平方米,是葛洪和妻子鲍姑平时洗制采集中草药的地方,池旁有一苍劲巨石,呈椭圆形,宽4米,高3米,这是古钓鱼台,临池的巨石上有清末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的题咏:“仙人洗药池,时闻药香发,洗药仙人去不返,古池冷浸梅花月”,下署“庚戌秋为冲虚观主题。”另外在此诗上角有毛鹤翔刻“祁子隐居”四字,在1988年,洗药池被列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坡亭
东坡亭位于冲虚观右侧洗药池上端,建于清道光年间。亭为四角,两条高2.2米的石柱刻楹联:“丹灶药池留胜迹;鸟声花影得仙机。”亭内梁上挂“花香静处寒天月”回文单句题咏木匾。传说苏东坡当年在此搭建山房,拟学葛洪修炼丹灶。在附近植梅千株,梅花盛开,与日争丽。后人就地建“东坡亭”纪念。该亭为博罗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宋卿,生卒年不祥,宋朝绍兴二十七年(1157)以“春秋魁为天下第一”,擢进士,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后调肇庆当州守,不久卒于任内。
黄流芳(1557-1628),明朝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
韩荣光(1793-1860),清朝道光八年(1828)举人。年四十归乡不仕。擅诗、书、画,人称“三绝”。
邓子瑜(1878-1925),麻陂乡丰门村人。兴中会会员。曾是归善(惠阳)、博罗等县三点会首领。
张萱(1558—1641),明万历十年(1582)举人,曾参与编修国史,以画论著称。
韩日瓒,明代博罗人。韩鸣凤之子。明崇祯任申(1632),任礼部尚书。
关镇国,清代博罗龙华人,将领。
梁慕光,兴中会员,博罗等地三合会首领,是孙中山、郑士良部署在博罗的起义军首领。
李源,1904年出生于博罗县。1928年7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党的六大上,李源当选中共中央委员。
熊继光(1940-),公庄镇人,中国青年科学家,在计算机集成线路设计方面颇有建树。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19年12月6日,入选“2019年综合竞争力全国百强县(市)”。
2019年12月31日,入选首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年3月19日,入选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推评名单。
2020年4月,入选2020中国夜经济繁荣百佳县市。
2020年5月,入选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
2020年5月29日,博罗县入选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28日,入选2020年赛迪中国百强县。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确认博罗县为2019年国家卫生县城。
2020年10月20日,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
2020年11月,入选“2020年中国创新百强县(市)”。
2021年7月,上榜“2021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2021年8月,入选“2021年赛迪百强县”。
2022年5月,入选《2021年中国投资潜力百强县》榜单,位列全国第76名。
2022年7月,入选广东省“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省级试点县。
2022年11月,入选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县(2022),排名第75。
2022年12月,入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2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排名第88。
2023年5月,入选壹城智库“2023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排名第88。
2023年7月,入选2023赛迪百强县,排名第69。
2023年9月,入选“新华指数·高质量发展百强县(2023)”,排名第48。
2023年11月,入选“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
2023年11月,入选赛迪顾问“2023中国县域投资竞争力百强”,排名第74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