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自治州 编辑

四川省辖自治州

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

山彝族自治州,简称“凉山州”,四川省辖自治州,首府驻西昌市,位于四川西南部,北起大渡河与雅安、甘孜州接壤,南至金沙江与云南省相望,东临云南昭通和四川宜宾、乐山,西连甘孜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高南低;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总面积6.04万平方公里。截至2023年6月,凉山彝族自治州辖2个县级市,14个县,1个自治县。截至2023年末,凉山彝族自治州常住人口490.6万人。1950年,凉山解放;1952年,成立凉山彝族自治区;1955年,改称为凉山彝族自治州;1956年,实行民主改革“一步跨千年”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78年,与原西昌专区合并成立新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自古就是通往云南和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地处“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腹心地带,有A级景区27个,其中4A级景区9个,有邛海—泸山、邛海国家湿地公园、建昌古城、唐园、大石板古村、螺髻山、凉山州泸沽湖旅游景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文昌故里等景点;有反映奴隶社会形态的博物馆—凉山奴隶社会博物馆,有彝族漆器传统技艺等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火把节”是国务院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申报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泸沽湖摩梭文化有“人类母系社会活化石”之称。2020年9月22日,荣获2019年度四川省粮食生产“丰收杯”。2023年,经四川省统计局审定,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2261.11亿元,比上年增长7.0%。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凉山彝族自治州

外文名:Liangsh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别名:凉山州、凉山

行政区划代码:513400

行政区类别:自治州

所属地区:四川省

地理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川滇交界高原

面积:约 60400 km²

下辖地区:2个县级市,14个县、1个自治县

政府驻地:西昌市三岔口南路55号

电话区号:0834

邮政编码:615000

气候条件: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490.6 万(2023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邛海、泸山 邛海湿地、泸沽湖、螺髻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

机场:西昌青山机场

火车站:西昌站、西昌西站、甘洛站、普雄站等

车牌代码:川W

地区生产总值:2261.11 亿元(2023年)

历史沿革

编辑

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图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派大军征西南夷,杀邛君、笮侯,正式设立越嶲郡,下辖邛都、遂久、灵关道、台登、定笮、会无、笮秦、大管、姑复、三绛、苏示、阑、卑水、潜街、青岭15县,郡治邛都县。

王莽篡汉后,始建国元年(9年)改越嶲郡为领戎,后又改名为集郡。天凤二年(15年)越嶲部族首领任贵率兵杀太守,自立为谷王。

东汉建武元年(25年),任贵降附蜀王公孙述。建武十一年(35年)任贵降汉。东汉越嶲郡辖邛都、遂久、灵关道、台登、青岭、三绛、会无、定笮、阑、苏示、大笮、笮秦、姑复、卑水14县。

蜀汉初仍沿东汉旧制,章武元年(221年)境内部族首领高定元率军反蜀,杀太守焦璜,占领全境。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率兵南征,收复越嶲郡,将越嶲郡所辖遂久、青岭、姑复三县割属云南郡,笮秦并入台登、大笮并入定笮,复设潜街县,新设安上、马湖二县。越嶲郡下辖邛都、台登、阑、灵关道、会无、定笮、三绛、卑水、潜街、安上、马湖12县。

延熙元年(238年)后,越嶲部族反,杀太守,后任太守迁驻安上县。延熙五年(242年)太守张嶷收复越嶲郡,复置县。

西晋仍蜀汉旧制,泰始九年(273年)改灵道县为护龙县,越嶲郡辖邛都、会无、定管、台登、护龙、苏示7县。晋愍帝建兴四年(316年),宁州平乐郡太守董霸降成汉,其后晋侨置平乐郡、县于越嶲郡境内,安置平乐郡流民。平乐郡辖乐于、新定、新兴、三沮4县。

晋明帝太宁元年(323年),成汉李骧、任回攻占越嶲郡。咸康四年(338年),成汉在越嶲郡增设晋兴县,越嶲郡下辖8县。

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不休,大批流民进入越嶲郡境内。刘宋时期(420-479年),置平乐郡,改护龙县为新兴县,越嶲郡仍领8县,郡治邛都。南齐之时,遥置越嶲僚郡,无力管辖。梁武帝大同三年(537年)武陵王萧纪镇蜀,置嶲州。周武帝保定五年(565年),改嶲州置西宁州,后因战乱废治。周武帝天和五年(570年),大将军郑恪率军征越嶲,改西宁州置严州,宣化、邛部、亮善、白沙、平乐6郡,改定管县为定管镇。越嶲郡领越、邛都2县,宣化郡领可泉县,邛部郡领邛部县,亮善郡领苏祁县,白沙郡领台登县。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废郡,推行州、县二级制。开皇六年(586年)改严州为西宁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嶲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越嶲郡辖越嶲、邛都、可泉、台登、苏祁、邛部6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越嶲郡为嶲州,辖越嶲、可泉、苏祁、邛部4县,州治越嶲县。析台登县置登州,辖台登、汉、阳山3县,州治台登。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州增设昆明县。武德九年(626年)废登州,台登县还属嶲州。贞观二年(628年),割雅州阳山、汉源2县属嶲州。

贞观八年(634年)增置和集县。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右武侯大将军梁建方率兵征讨松外夷人,在其地设昌明县。共辖越嶲、邛部、苏祁、可泉、台登、昆明、和集、阳山、汉源、昌明10县。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置会川县。

武后大足元年(701年)阳山、汉源还属黎州,唐中宗神龙三年(707)阳山、汉源2县还属嶲州,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阳山、汉源归属黎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越嶲郡,改可泉县为西泸县。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吐蕃、南诏联兵攻陷越嶲郡。至德二年(757年)唐于邛州临溪镇置行嶲州,安置越嶲郡遗民。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十月,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遣兵与州部族联兵,在台登县北谷大败吐蕃军,收复台登县。贞元十三年(797年),韦皋发兵复嶲州。贞元十六年(800年)收复昆明。至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嶲州辖越嶲、西泸、苏祁、台登、邛部、昆明、会川7县。

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至大和六年(832年),南诏连年入侵嶲州,大和六年五月,西川节度使李德裕移州治台登城。

唐懿宗咸通六年(865年)五月,南诏攻陷嶲州。南诏在嶲州境内设一府、三郡、七州,即会川都督府,建昌郡、清宁郡、香城郡,建昌郡领建安、永宁二州,清宁郡领沙城、边府、黎溪、永昌、会理五州。大理国时期仍沿南诏旧制,改建昌郡为府,增置苏州,隶属建昌府。会川府仍置。香城郡废治,为如库部据地,隶善巨郡。大理国统治时期,境内诸部落日渐强盛,各部相继占城据地,各相雄长。大的民族部落有落兰、沙麻、阿都、屈、赤页缝、巴翠、绛、如库、勿邓、两林、丰琶、门必畔、科、亻鹿鹿等14部,今雷波一带为马湖部。重要城镇有笼麽、大隆、葛鲁、亦且龙、龙泥、归依、麻龙、龙纳、乌弄、笼瓮、夷笼11城。

元宪宗五年(1255年),建昌落兰部建蒂归降元朝任命大理段阿这宗镇守建昌;邛部川一带任命都王明亚为邛部六番招讨使镇守。

元宪宗九年(1259年),会川王氏率兵降元,元仍以王氏守会川。元世祖中统五年(1264年),设邛部川安抚招讨司。同年,落兰部建蒂率诸部反元,杀邛部川六番安抚招讨使都王明亚。

至元十年(1273年)元军平定建昌叛乱。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子建昌没罗罗斯宣慰司,下辖建昌路、德平路、定昌路、会川路4总管府,至元十五年(1278年)割建昌建乡城设宝安州,改夷笼城为泸州。至元十七年(1284年)在会川归依城设永昌州,改泥龙千户为武安州、改麻龙千户为麻龙州。同年改盐井千户为闰盐州,以亻鹿鹿部置普乐州。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改邛部川安抚招讨司为邛部州。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降中州为县。至元二十二年升里州为军民总管府,八月,罢德平、定昌2路,设置德昌路军民总管府。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撤宝安州,并入建安州。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合并普乐州、闰盐州为闰盐县。设柏兴府,领闰盐县、金县。

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撤柏兴府,并入德昌路,其后又复置柏兴府。到元末境内建置再无大的变化。罗罗斯宣慰司辖建昌、德昌、会川三路。建昌路领建安、永宁、泸州、里州、阔州、邛部州、隆州、姜州、苏州、礼州10州,中县、北社、泸沽3县;德昌路领德州、昌州、威龙、普济4州;柏兴府领闰盐、金县2县;会川路领武安、永昌、麻龙、黎溪、会理5州。

至元十三年(1276年)马湖部归降元,设马湖路总管,下辖雷波长官司治雷波境内。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1353年),红巾军明玉珍率军攻占建昌。

明洪武四年(1371年),罗罗斯宣慰使安配率部归顺明朝,授土指挥使,仍守建昌卫,管辖昌州、普济、威龙3州。同年置马湖府,设雷波长官司。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境内设建昌、德昌、会川、柏兴4府,并兼置卫。建昌府辖建安、永宁、里州、阔州、泸州、隆州、苏州、礼州、邛部州9州;并设建昌土卫。永宁州领碧舍、中县2县。洪武十七年(1384年)中县改属苏州,苏州领泸沽、中县2县,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苏州兼置卫。德昌府辖德州、昌州、威隆、普济4州。会川府辖永昌、武安、黎溪3州。柏兴府辖闰盐、金县2县。洪武十七年(1384年)撤金县,

二十四年(1391年)降柏兴府为州,将闰盐县并入柏兴州。洪武十五年境内原属会川路所辖姜州、会理州、麻龙州改属云南东川府。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建昌卫指挥使月鲁贴木儿联合诸部叛乱,占据境内。十一月,凉国公兰率师平定叛乱,废府,设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越嶲卫军民指挥使司,苏州卫军民指挥使司、会川卫军民指挥使司,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设盐井卫军民指挥使司。改苏州卫为宁番卫。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增设建昌前卫。并设四川行都指挥使司于建昌,管理六卫政事。同年撤并州、县。

永乐元年(1403)邛部州改设长官司。永乐二年(1404年),昌州、普济、威龙3州改设长官司。

万历三年(1575年)撤建昌前卫并入建昌卫,并撤建昌土卫。至明末建置再无大的变化。四川行都指挥使司辖5卫、8所,4长官司。建昌卫领礼州后、礼州中、打冲河中前、德昌4千户所及昌州、威龙、普济3长官司。宁番卫领冕山桥千户所。越嶲卫领镇西后千户所、邛部长官司。盐井卫领打冲河中左千户所,马剌长官司。会川卫领米易千户所。

清顺治五年(1648年),农民军张献忠部将刘文秀率兵攻占建昌。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进兵建昌。同年改四川行都司为总镇府。康熙元年(1662年)改设建昌监理厅,主管五卫政事。

康熙十二年(1673年),建昌为三桂军所占。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军收复建昌诸卫。

雍正六年(1728年),平凉山诸部落叛乱,裁撤建昌监理厅,设置宁远府,管辖3县、1州、1厅、土司11。建昌卫改置西昌县,宁番卫改置冕宁县,盐井卫改置盐源县,会川改置会理州,越嶲卫改置越嶲厅。土司为威龙长官司、昌州长官司、普济州长官司、河东长官司、阿都正长官司、阿都副长官司、沙骂宣抚司、马喇副长官司、瓜别安抚司、木里安抚司、邛部长官司。

清宣统二年(1910年),增置昭觉县、盐边厅。至清末,宁远府共辖4县、2厅、1州。

1955年,凉山彝族自治州由西康省划归四川省,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昭觉县。原属乐山专区的雷波、马边(驻民建镇)、峨边3县及原属西昌专区的越嶲县划入凉山彝族自治州。辖昭觉、布拖、金阳、普格、喜德、普雄、美姑、雷波、马边、峨边、越嶲等11县。

1956年,由呷洛地区设置呷洛县(驻蒲倡麻);由益各脚地区设置洪溪县(驻益各脚);由咪姑、瓦岗地区和雷波、美姑、昭觉等3县各一部分地区合并设置瓦岗县(驻咪姑)。凉山彝族自治州辖14县。

西昌城

1958年,呷洛县由蒲倡麻迁驻西西脚坝;瓦岗县迁驻雷池乡。

1959年,越嶲县改名为越西县;呷洛县改名为甘洛县。撤销瓦岗、洪溪、布拖、普雄4县,将瓦岗县并入昭觉、雷波2县;洪溪县并入美姑县;布拖县并入普格县;普雄县并入越西县。凉山彝族自治州辖10县。

1962年,恢复布拖县(驻布拖)。凉山彝族自治州辖11县。

1978年,凉山彝族自治州迁驻西昌县,原西昌地区所属西昌、德昌、冕宁、会理、宁南(驻东风公社)、会东(驻前进公社)6县及盐源彝族自治县(驻盐井公社)、木里藏族自治县(驻博瓦公社)划入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彝族自治县改为盐源县。辖18县、1自治县。

1979年,由西昌县析置西昌市,属凉山彝族自治州领导。辖1市、16县(含一个自治县)。

1986年,撤销西昌县,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西昌市。

2021年,撤销会理县,设立会理市。调整后,凉山州辖2个县级市,15个县。

凉山地图

凉山彝族自治州卫星图凉山彝族自治州卫星图

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形图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形图

凉山彝族自治州电子地图凉山彝族自治州电子地图

行政区划

编辑
截至2023年6月,凉山彝族自治州辖2个县级市、15个县(其中1个自治县)。 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西昌市三岔口南路55号。

类别

区划名称

下属区域

政府驻地

县级市

西昌市

西城街道·东城街道·北城街道·长安街道·新村街道·海南街道·马道街道·礼州镇·安宁镇·川兴镇·佑君镇·太和镇·黄联关镇·安哈镇·阿七镇·樟木箐镇·琅环镇·巴汝镇·四合乡·开元乡·大兴乡·经久乡·裕隆回族乡·高草回族乡·马鞍山乡

北城街道

会理市

城北街道·城南街道·古城街道·鹿厂镇·黎溪镇·通安镇·太平镇·益门镇·绿水镇·新发镇·云甸镇·关河镇·彰冠镇·木古镇·六华镇·小黑箐镇·内东乡·树堡乡·新安傣族乡·槽元乡

城北街道

木里藏族自治县

乔瓦镇·瓦厂镇·茶布朗镇·雅砻江镇·水洛镇·列瓦镇·博科乡·宁朗乡·依吉乡·俄亚纳西族乡·牦牛坪乡·屋脚蒙古族乡·项脚蒙古族乡·李子坪乡·西秋乡·克尔乡·白碉苗族乡·三桷桠乡·倮波乡·卡拉乡·后所乡·沙湾乡·固增苗族乡·麦日乡·东朗乡·唐央乡·博窝乡

乔瓦镇

盐源县

盐井街道·卫城镇·梅雨镇·白乌镇·树河镇·黄草镇·平川镇·泸沽湖镇·官地镇·梅子坪镇·润盐镇·长柏镇·甲米镇·棉桠镇·盐塘镇·金河镇·龙塘镇·兴隆镇·藤桥乡·田湾乡·右所乡·沃底乡·大坡蒙古族乡·洼里乡

盐井街道

德昌县

德州街道·昌州街道·永郎镇·乐跃镇·麻栗镇·茨达镇·巴洞镇·黑龙潭镇·铁炉镇·热河镇·南山傈僳族乡·金沙傈僳族乡

德州街道

会东县

鱼城街道·金江街道·鲹鱼河镇·铅锌镇·堵格镇·姜州镇·乌东德镇·淌塘镇·铁柳镇·嘎吉镇·满银沟镇·新街镇·鲁吉镇·大崇镇·松坪镇·老君滩乡·江西街乡·溜姑乡·野租乡

鱼城街道

宁南县

宁远镇·松新镇·竹寿镇·华弹镇·白鹤滩镇·西瑶镇·大同镇·骑骡沟镇·跑马镇·幸福镇·石梨镇·六铁镇·俱乐镇

宁远镇

普格县

普基镇·螺髻山镇·荞窝镇·五道箐镇·花山镇·日都迪萨镇·西洛镇·夹铁镇·特兹乡·大坪乡·大槽乡·黎安乡·瓦洛乡

普基镇

布拖县

特木里镇·龙潭镇·拖觉镇·九都镇·乐安镇·俄里坪镇·地洛镇·牛角湾镇·补尔乡·拉果乡·基只乡·委只洛乡

特木里镇

金阳县

天地坝镇·派来镇·芦稿镇·对坪镇·南瓦镇·百草坡镇·洛觉镇·德溪镇·丙底镇·热水河乡·青松乡·山江乡·甲依乡·基觉乡·小银木乡

天地坝镇

昭觉县

新城镇·城北镇·竹核镇·谷曲镇·比尔镇·解放沟镇·三岔河镇·四开镇·地莫镇·古里镇·俄尔镇·美甘乡·补约乡·则普乡·庆恒乡·金曲乡·博洛乡·特布洛乡·日哈乡·哈甘乡

新城镇

喜德县

光明镇·冕山镇·红莫镇·两河口镇·米市镇·洛哈镇·尼波镇·北山乡·沙马拉达乡·且拖乡·贺波洛乡·李子乡·鲁基乡

光明镇

冕宁县

高阳街道·若水镇·棉沙镇·复兴镇·泸沽镇·河边镇·石龙镇·大桥镇·彝海镇·里庄镇·磨房沟镇·漫水湾镇·锦屏镇·泽远镇·惠安镇·宏模镇·新兴乡·健美乡·和爱藏族乡

高阳街道

越西县

越城镇·中所镇·新民镇·乃托镇·普雄镇·大瑞镇·竹阿觉镇·书古镇·依洛地坝镇·南箐镇·贡莫镇·梅花镇·尔觉镇·拉普镇·马拖镇·大花镇·板桥镇·拉吉乡·保安藏族乡·申果庄乡

越城镇

甘洛县

新市坝镇·田坝镇·海棠镇·吉米镇·斯觉镇·普昌镇·玉田镇·苏雄镇·乌史大桥镇·新茶乡·团结乡·嘎日乡·沙岱乡

新市坝镇

美姑县

巴普镇·洪溪镇·新桥镇·牛牛坝镇·拉马镇·候播乃拖镇·候古莫镇·瓦候乡·峨曲古乡·柳洪乡·觉洛乡·典补乡·洛俄依甘乡·龙门乡·合姑洛乡·井叶特西乡·洒库乡·九口乡

巴普镇

雷波县

锦城镇·汶水镇·永盛镇·渡口镇·宝山镇·马颈子镇·瓦岗镇·上田坝镇·金沙镇·黄琅镇·西宁镇·箐口乡·卡哈洛乡·山棱岗乡·拉咪乡·莫红乡·巴姑乡·柑子乡·桂花乡·谷堆乡·千万贯乡

锦城镇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北起大渡河与雅安、甘孜州接壤,南至金沙江与云南省相望,东临云南昭通和四川宜宾、乐山,西连甘孜州,地处北纬26°03'~29°18',东经100°03'~103°52'之间,凉山彝族自治州幅员6.04万平方公里。

凉山彝族自治州

地形地貌

凉山风光

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大地构造位于中国东部稳定区和西部活动区的结合部,地质构造复杂。境城地貌极其复杂多样。凉山地处川西南横断山系东北缘,界于四川盆地和云南省中部高原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高,南部低。地表起伏大,地形崎岖,峰峦重迭,气势雄伟,河谷幽深,壁垂千仞,高差悬殊。山脉多呈南北走向,岭谷相间,从东至西主要有小凉山、大凉山、小相岭、螺髻山、牦牛山、锦屏山、柏林山、鲁南山等山脉。这些山脉分别属于大小凉山山系、小相岭—鲁南山山系和大雪山山系。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以上的高峰有20多座,如柏林山4111米、小相岭4500米、碧鸡山4500米、黄茅埂4035米、螺髻山4358米。贡嘎山系的木里夏俄多季峰海拔5958米,是州内的最高山峰。凉山地貌复杂多样,地貌类型齐全,有平原、盆地、丘陵、山地、高原、水域等。

气候

凉山彝族自治州区域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干湿分明,冬半年日照充足,少雨干暖;夏半年云雨较多,气候凉爽。除尼日河四季较分明外,其它地方以平均气温划分季节,四季不明显,海拔较高地区无夏,南部海拔较低地区无冬。四季虽不明显,但干湿季节却显著。大致是11~4月为干季,5~10月为湿季。干湿季特征显著不同。干季气候特点是降水稀少,温差不大,阳光充足,气候暖和。湿季气候特点是温凉湿润、多阴雨。湿季的明显特征是多雨,故习惯上称湿季为雨季。凉山州以安宁河谷为中轴,由中南向西北和东北逐渐升高的山地及众多高大山体,造就区域地域上和整体地域上完整的垂直气候带谱,层次分明,有规律地再现水平方向上各种气候带的更替形式。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海拔高度增加而规律性地变化,变化幅度明显较水平方向大。平均而言,气温水平方向上的变化每百公里不超过4℃,气温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每千米超过6℃。凉山地形的复杂及大气环流的复杂多样性,使凉山干雨明显、立体气候特征发生变异,程度不同地改变凉山气候的基本格局,导致凉山气候的复杂性、多样性。在凉山东西宽360公里,南北长370公里的不太大范围内,气候既有南北东西差异,还有垂直差异、季节差异,呈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复杂多样气候景象。

水文

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河流众多,均为长江水系。干流成系的有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三大水系。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11条:金沙江水系的尘河、鲹鱼河、黑水河、西溪河、溜筒河、水洛河;雅砻江水系的理塘河、卧落河、安宁河、孙水河;大渡河水系的尼日河。大于500平方公里小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11条:金沙江水系的大桥河、则木河、三湾河、西苏角河、西宁河;雅砻江水系的鸭嘴河、海河、茨达河、锦川河;大渡河水系的越西河、甘洛河;大于100平方公里小于5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子耳河、田坝河、金阳河等123条。不足100平方公里的山溪小河数百条。境内还有邛海、马湖、泸沽湖等23个内陆淡水湖泊。

自然资源

编辑

矿产资源

凉山州壮观的农业景观

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矿产资源富集,具有品位高,埋藏浅,采取条件好,综合利用价值高的特点。主要优势矿产有钒钛磁铁矿、富铁矿、铜矿、铅锌矿、锡矿、稀土矿、潜在优势矿产有金红石、金、银。集中分布在冕宁、西昌、盐源、德昌、会理、会东等县。非金属矿产也很丰富,产地遍及全州。位于川滇地轴成矿带,已探明矿种103种,有相当储量的60种,特大型、大型矿床30处,其中轻稀土氧化物保有储量278万吨、中国第二,仅次于内蒙古的包头(3600万吨),有色金属矿产储量全省第一,铜、锡、钴、钼等占全省的80%左右,铜136万吨、铅锌382万吨、铁15亿吨,钒钛磁铁矿12亿吨。另外,贵金属、盐、磷、白云石、硅石等金属、非金属矿种也有相当储量。

植物资源

凉山彝族自治州内森林植被跨越省内“川东盆地及川西南山地常绿阔叶林地带”和“川西高山峡谷山原针叶林地带”,其植被分布多样,类型丰富。海拔1000~1200米以下的南部金沙江干热谷植被,含有多热带成分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如木棉、番石榴、酸角、橄仁树、红椿、木蝴蝶、黄杞、小桐子、余甘子、羊蹄甲、黄茅、营草、荩草、芸香草,东北部海拔1000米以下雷波县回龙场砖户村至柑子乡鸡心巢村大岩洞金沙江河谷植被,水热条件与南部金沙江河谷和北部大渡河、尼日河河谷差异较大,以樟科、壳斗科、山茶科树种为主的天然植被已破坏殆尽,人工零星栽培有油桐、乌梅、苦楝、榕树、白腊树、女贞、杉木、柳杉、柑桔、枇杷等;灌木有黄荆、余甘子等;草本植物以黄茅、拟金茅为主。

动物资源

凉山彝族自治州内脊椎动物计有5纲、40目、100科、661种(含亚种),占四川省的52.1%。其中,兽类9目25科87种,占省的39.5%;鸟类计18目49科442种,占全省的63.2%。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陆生野生动物有: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级野生动物:兽类有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虎、羚牛、豹和云豹等。鸟类有四川山鹧鸪、绿尾虹雉、斑尾榛鸡、金雕、黑颈鹤、白鹳、黑鹳、白尾海雕、雉鹑。国家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兽类有小熊猫、猕猴、短尾猴、黑熊、马熊、穿山甲、豺、黄喉貂、大灵猫、小灵猫、斑林狸、金猫、丛林猫、林麝、马麝、白臀鹿、水鹿、鬣羚、斑羚、岩羊。鸟类有白琵鹭、鸳鸯、鸢、赤腹鹰、凤头鹰、雀鹰、大鵟、普通鵟、白头鹞、鹊鹞、鱼鹰、棕背田鸡、血雉、灰鹤、大天鹅、小天鹅、红腹角雉、白鹇、白腹锦鸡、红腹锦鸡、红隼、燕隼、灰背隼、针尾绿鸠、楔尾绿鸠、大腓胸鹦鹉、灰头鹦鹉、红角鸮、领角鸮、雕鸮、林雕鸮、毛脚鱼鸮、领鸺鹠、斑头鸺号鹠、灰林鸮、短耳鸮、白腹黑啄木鸟。

政治

编辑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州委书记

虞平

州长

阿石拉比

副州长

杨晓亮

州人大常委会主任

龙伟

州政协主席

杨文

仅列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不列副职,信息截至2024年5月

历任领导

历任州委书记

林书成、段毅君 、虞平

历任州长

阿石拉比

历任州人大常委会主任

历任州政协主席

人口

编辑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凉山彝族自治州常住人口为4858359人。

截至2023年末,凉山彝族自治州常住人口490.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3.0万人,乡村人口287.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1.38%。年末户籍人口548.49万人,增长1.0%。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322.6万人,占总人口的58.82%;彝族人口为304.24万人,占总人口的55.47%。

凉山彝族自治州常住人口变化(2018—2023)凉山彝族自治州常住人口变化(2018—2023)

参考资料来源

民族构成

凉山彝族自治州有彝、汉、藏、回、蒙、苗、傈僳、傣、纳西、布依、壮、白、满、土家等14个世居民族,总人口521万,其中彝族人口275.7万占52.92%。中国有近900万彝族人口(2010年,第六次中国人口普查871万),凉山占到了30%左右。

经济

编辑

综述

地区生产总值

2023年,经四川省统计局审定,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2261.11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3.41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779.40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978.30亿元,增长8.5%。

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生产总值变化(2018—2023)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生产总值变化(2018—2023)

参考资料来源

民营经济

2023年,凉山彝族自治州民营经济(个体、私营)实现增加值994.92亿元,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64亿元,增长0.8%;第二产业增加值404.26亿元,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435.02亿元,增长10.4%。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0%,拉动全州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

2023年,凉山彝族自治州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截至2018年6月,凉山彝族自治州有A级景区27个,其中4A级景区9个,有邛海-泸山、螺髻山、泸沽湖、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泸山主峰海拔2317米。邛海最大水域面积31平方公里,流域集水面积为309平方公里,容积为3.2亿立方米,较大的河流有小清河、官坝河和鹅掌河,其中官坝河集水面积较大,能维持终年有水。邛海湿地总面积2万亩,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生态保护湿地。邛海旅游度假期是首批17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螺髻山是第四纪古冰川天然博物馆,主峰海拔4359米。泸沽湖位于全州盐源县和云南宁蒗县交界处,水域面积58.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0余米,2/3的水域面积位于全州,库容9.5亿立方米。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4个航天发射场之一(酒泉、太原、西昌、文昌),文昌发射场也属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文昌发射场因为纬度更低,具有海运的优势,主要承担大功率火箭的发射任务。

邛都古城

邛海泸山景区邛海泸山景区

古人曾用“松风水月”来描绘古城西昌的风光,即泸山的松、安宁河的风、邛海的水、西昌的月。

泸山风景

泸山又名蛙山,在西昌城南5公里的邛海南岸,是四川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泸山海拔2317米。它东临碧波如镜的邛海,西濒蜿蜒秀丽的安宁河,北有历史古城西昌,南依巍巍耸立的螺髻山。

历史文化

编辑

发形服饰

凉山彝族的服饰,多姿多彩,风格独具。历史上,由于彝族支系众多;居住分散,因此,各地服饰区别明显,样式各异,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凉山不少地区四季冷凉,气候变化不大,所以彝族服饰季节性不强,察尔瓦(披衫)常年皆着。男子多蓄发于头顶,彝族称“字尔”或“字木”。这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装束。彝族女童蓄发以后梳单辫垂直于脑后。长三四厘米,系红色棉线穿于耳际。或戴红色石质小圈,用线穿入圈中,分妇女上衣毛、棉、丝制、排襟、前襟、后项圈和袖口用彩线挑有图案花纹。领口周围缀以金器、银器、珠宝和玉器。彝族男女都外着“察尔瓦”和披毡。一般青年男女服装色彩鲜艳,喜用红、黄、绿、橙、粉等对比强烈的颜色,纹样繁多。中年人服装的纹样较青年人为少,使用颜色为天蓝、绿、紫、青、白等色,素貌庄重。老年人多用青、蓝布,一般不做花,仅以青衣蓝边或蓝衣青边为饰。

金沙砚系

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文地图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文地图

金沙砚与攀枝花苴却砚系同一砚种,石料同脉共生,分别产于攀西大裂谷金沙江两岸的深谷之中。最常见的有“绿标”、“黄标”、“青花”、“冰纹”、“水纹”、“彩线”“火烙”、“翡翠斑”、“胭脂冻”等。

摩梭文化

盐源泸沽湖摩梭人文化是全世界母系氏族文化,极为珍稀的遗存,不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极具旅游价值。

民俗传承

凉山彝族千百年来在这片富有古老文化、神奇传说、迷人的自然景观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传承和保留着中国彝族古朴、浓郁、独特的文化传统,创造了具有凉山自然封闭形态的包括天文、星相、历法在内的独特而优秀的民族文化。

荣誉称号

编辑
2017年12月15日,凉山彝族自治州荣膺中国十佳魅力城市。

2018年12月,2018魅力中国城年度魅力文旅发展潜力城市。

2018年7月11日,凉山彝族自治州(以昭觉县、布拖县为重点) 入选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名单 。

2020年4月,入选“2020中国避暑名城榜”。

2020年9月22日,荣获2019年度四川省粮食生产“丰收杯”。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2021年5月7日,被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去冬今春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下一篇 白伙

上一篇 毕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