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现璠 编辑
黄现璠(1899年11月13日—1982年1月18日),原名甘锦英,壮族,祖籍广西扶绥县。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民族学奠基人之一。
曾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历史学九年,后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他一生致力于历史学、民族学研究凡五十年,成为壮学开山祖师以及民族学派“八桂学派”的开拓者和当代历史学界“无奴学派”创始人。
他在大学从事教育事业近五十年,桃李满园。晚年又创办漓江业余大学,任校长。黄现璠生前曾任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大民委委员,中央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届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副会长。
黄现璠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黄现璠作为广西文化教育一代表,当选为第一届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后改名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注4)1954年后相继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中央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委员。先后被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任命为桂西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委员、广西省人民委员会委员。1957年7月,出席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在青岛举行的“全国民族工作座谈会”。
1958年2月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作出决议,“罢免费孝通、黄现璠、欧百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委员职务”,(注5)从而被错划为中国历史学界头号大右派。
黄现璠
黄现璠一生著述丰硕,曾编、著、译有《中国通史纲要》(合著)三册、《高中外国史》(两册)、《元代农民之生活》《唐代社会概略》《宋代太学生救国运动》《广西僮族简史》《古书解读入门》《汉族的形成》《中国历史没有奴隶社会》(合著)《侬智高》《壮族通史》(合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等著作,相继发表过《周代无井田制》《我国坐俗古今之变》《吸烟风俗传播考》《我国服装演变之研究》《黔桂边区教育散记》《殷周社会初考》《土司制度在桂西》《壮族女将瓦氏领兵抗倭》《我国民族历史没有奴隶社会的探讨》《试论“中国生活学”的构建》《民族调查与研究近40年的回顾与思考》《试论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等史学及民族学论文80余篇,研究范围涉及中国通史、先秦史、中古史、社会生活史、文化史、民族学、语言学、壮学等领域,学术造诣精深,开拓性学术成就斐然,所著《唐代社会概略》被公认为20世纪第一部关于唐代社会史研究的专著;所著《宋代太学生救国运动》被公认为20世纪第一部关于中国学生运动史研究的专著;他在20世纪40年代发表的大量有关社会生活史研究的论文,成为中国现代社会生活史研究的先驱成果;所著《广西僮族简史》和《壮族通史》被公认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壮族历史文化研究的简史和通史;所撰《我国民族历史没有奴隶社会的探讨》一文,被公认为改革开放新时期推出的第一篇主张“无奴隶社会”论文,影响十分广泛;所著《中国历史没有奴隶社会》一书,被公认为20世纪中国学术界主张中华民族史“无奴隶社会”的第一部专著;所撰《试论“中国生活学”的构建》论文,为建设中国生活学这一学术新学科提供了重要指南。他最早提出的“广西壮族土著说”、“侬智高起兵反宋正义说”,皆为后学宗之,现已成为定说;他主张我国民族历史没有奴隶社会的“跳跃论”,受到史学界极大关注。由于黄现璠在民族学、壮学和史学等方面卓有成就的开创性贡献,被学术界称为“壮学宗师”、(注7)“中国现代民族学奠基人之一”、(注8)“桂海学术泰斗”,(注9)被尊奉为“八桂学派领袖”、(注10)“无奴学派(又称无奴派)导师”,(注11)学术声誉名扬海内外。
黄现璠一生从事高等教育,桃李满园,晚年曾创办漓江业余大学,任校长,开了中国当代民办高等教育的先河,为我国现代学术和民族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11月,广西师范大学隆重举办“黄现璠教授诞辰一百年纪念座谈会”,会后编印《黄现璠教授诞辰百年纪念文集》和出版了《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广西师范大学和桂林中学分别设立有“黄现璠少数民族奖学金”和“黄现璠奖学金”。(注12)
注2:引自《壮族第一位教授》,《广西民族报》第381期,1999年12月31日;《壮族首位大学教授为英雄韦拔群立传》报道文,《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10月22日。
注3:引自梁黎撰《人类学民族学研究对新中国的贡献》,《中国民族》,2008年第5期。
注4: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成立于1954年5月3日。会长:楚图南,理事有郭沫若、赵朴初、马寅初、黄现璠、茅盾、曹禺、老舍、夏衍、田汉、丁西林、贺绿汀、马思聪、梅兰芳、焦菊隐、阳翰生、周扬、胡愈之、范长江、竺可桢、钱端升、钱伟长、华罗庚等等。
注5:1958年2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前一天(1月3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提出了《关于罢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民族委员会法案委员会和国防委员会中的右派分子黄绍竑等十人的职务的建议》,请大会予以审议。建议如下:“关于右派分子章乃器、潘大逵、曾庶凡、黄绍竑、陈铭枢、黄现璠、费振东、乔传珏、马哲民、章伯钧、叶笃义、程士范、潘锷鏱、罗隆基、费孝通、储安平、钱伟长、钱孙卿、欧百川、王天锡、韩兆鹗、丁玲、张东木、谢雪红、杨子恒、郑立齐、黄琪翔、李伯球、徐铸成、黄药眠、王毅斋、张轸、张云川、朱君允、毕鸣岐、谭志清、龙云、李琢菴38人的代表资格问题。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已经向大会提出建议,认为他们已经丧失继续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的合法根据,不应当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因此,常务委员会决定建议大会罢免黄绍竑、龙云、陈铭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的职务,罢免张云川、陈铭枢、黄绍竑、黄琪翔、谢雪红、罗隆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案委员会委员的职务,罢免龙云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职务,罢免黄琪翔国防委员会委员的职务。”2月1日,全国人大一届五次会议作出了“罢免费孝通、黄现璠、欧百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委员职务”的决议,结果,黄现璠被错划为中国历史学界头号大右派。(参见《关于罢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民族委员会法案委员会和国防委员会中的右派分子黄绍竑等十人的职务的建议》,《人民日报》1958年2月2日第1版;谢扶民撰:《两年来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的基本总结》,《民族研究》,1958年 第1期。)
注6:《学术与学会的里程——李绍明先生谈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的发展》,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 / 11总第195期;“中国民族学研究会”第一届顾问有吴泽霖、黄现璠、李安宅、杨堃、吴文藻、刘咸、杨成志、方国瑜、江应梁、费孝通、李有义——按出生年序排名。
生活和工作照(5张)(5张)
《中国通史纲要》三册封面2、黄现璠撰《唐宋时代之转运使及发运使》“现代关于转运使的研究较多,最早涉及这一问题的是黄现璠,他对唐代的转运使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讨论了其与发运使的区别。”(引自胡戟、张弓等主编:《二十世纪唐研究》第787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3、黄现璠著《唐代社会概略》为20世纪学者所撰的第一部关于唐代社会史研究专著。
4、黄现璠著《宋代太学生救国运动》为20世纪学者所撰的第一部关于青年学生运动史的专著,从而形成独具一格的“黄现璠史学”。
5、黄现璠于20世纪40年代发表了《吸烟风俗传播考》等大量社会生活史研究论文,故被史学界称为中国社会生活史研究先驱之一。
6、黄现璠著《广西僮族简史》为20世纪学者所撰的第一部关于壮族历史的专著,故被民族学界称为壮族史研究开拓者和奠基人。同时自成“黄派”。
7、黄现璠著《侬智高》为20世纪学者所撰的第一部关于壮族人物的专著。
8、黄现璠著《壮族通史》为中华民族第一部壮族通史,故被称为“壮学宗师”,由此形成独具一格的“黄氏三重证据法”。
9、黄现璠著《中国历史没有奴隶社会》为论证中国历史没有经历过奴隶社会的专著,故被学术界称为“无奴学派”(简称无奴派)导师。
10、黄现璠著《试论“中国生活学”的构建》编者按:构建“中国生活学”是黄现璠先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即已提出的构想,在中国史学界属首倡,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在深入研究中国古代食衣住行生活后,受当时倡议“史界改革”的新思维意识的影响和“日本生活学”相关方面研究的启示,黄现璠先生对“中国生活学”的研究对象、定义、学科设置以及研究方法或手段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提出了框架构想。黄现璠先生学林耕耘、辛劳艰苦,拳拳之心令人景仰,切切之意发人深思。本刊刊发此文,既是为了让世人了解黄现璠先生的“中国生活学”研究历程与相关成果,又是为了引起学界对构建“中国生活学”的关注、探讨和研究。”(引自《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11、黄现璠开创了民族学的八桂学派,故被称为“八桂学派”导师。
12、黄现璠著《韦拔群评传》为现代史的一部革命烈士评传。
②甘文豪、甘文杰:《人生默示录——纪念黄现璠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载《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③《壮族第一位教授》(头版),载《广西民族报》第381期,1999年12月31日。
④莫君撰:《壮学宗师黄现璠》,载《广西日报》,2002年9月3日。
⑤《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韦纯束撰“序一”,冢田诚之撰“序二”、“马克·本德尔撰“序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发行。
⑥冢田诚之撰、甘文杰译:《新中国成立前后有关壮族论述的比较研究》——以刘介与黄现璠的名著为例,《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
⑦沈丰明著:《历史文化名人在桂林·画集》第147页,新世纪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
⑧陈吉生撰:《试论壮族著名史学家黄现璠对20世纪中国“新史学”实践与建设的贡献》、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第一期(总第87期),80页一104页。
⑨陈吉生撰:《为学贵自辟一一忆桂海学术泰斗黄现璠》,载《肝胆相照》232~271页,桂林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印,2007年12月第1版。
⑩潘荣才撰:《黄现璠和他的壮族通史》,载《广西文史》2000年第1期。
2.“发现问题不予指出,人云亦云,众口一词一调,以他人之见为己之见,什么都‘自古以来’,张口‘五种生产方式论’,闭口‘五种社会形态说’;动笔‘马列导师语’,落笔‘政治领袖说’,作为学者,那您还研究什么?”
3.“不学‘千人之诺诺’,而作‘一夫之谔谔’。”
4.“由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最初的一般的是奴隶制(即家庭奴隶制)社会,不是奴隶社会,乃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各国历史必经之路,是世界的通例。欧洲的希腊、罗马由奴隶制社会变为奴隶社会,就不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世界通例,而是历史特例。”
5.“盲目拿西方民族理论进行不合国情的‘本土化’实践,只能是削足适履。”
6.“凡研究一事一物,欲得其完全的知识,不外三种方法:第一,科学研究法;第二,哲学研究法:第三,历史研究法。”

古书解读初探
作者名称 黄现璠
作品时间2004-7
《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4年7月出版发行。本书所收集的论文,虽仅仅是黄老一生著述中的一小部分,但时间跨越半个世纪,内容涉及先秦史、中古史、语言学、社会生活史、壮学以及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考察等领域,充分反映出黄老的渊博学识和民族理念。

唐代社会概略
作者名称 黄现璠
作品时间2017-5-1
《唐代社会概略》是上海商务印书馆、吉林出版集团出版的图书。主要论述了唐代社会的阶级、风俗、借贷和交通等几个方面的概貌。

韦拔群评传
作者名称 黄现璠
作品时间2008-9-22
《韦拔群评传》是反映韦拔群生平的图书,作者是黄现璠、甘文杰、甘文豪,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

中国历史没有奴隶社会
作者名称 黄现璠
作品时间2015-7-5
《中国历史没有奴隶社会》一书为著名历史学家黄现璠教授在其相继发表的《我国民族历史没有奴隶社会的探讨》(1979年)、《试论奴隶社会并非阶级社会首先必经的历史阶段兼论商朝不是奴隶社会》(1980年)等长篇论一文基础上大幅补充完善的成果,于1981年10-12月由广西师范学院的油印公开推出。它是2...
中国通史纲要
作者名称 黄现璠
作品时间2013-9
《中国通史纲要》是2013年北平文化学社出版的图书,由著名历史学家黄现璠与同窗刘镛合著,上册自先秦至南北朝,中册隋至元宋,下册明至清末。各朝代均有专节论述其制度。文化、民生状况,风俗等。卷首有邓之诚序。按书内编辑大意所言:编者黄现璠编著完成上、中两册,刘镛完成下册。它属20世纪冠名《中国通史》...
壮族通史
作者名称 黄现璠
查看更多书籍
1899年11月13日生于广西省新宁州六都渠思村(现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扶绥县渠旧镇三合村渠思屯),原名甘锦英,生父甘新昌。
1908年9岁,入蒙馆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故事琼林》。
作品集(20张)(20张)
人物传记封面图集(20张)
1952年53岁,8月,借广西大学放暑假之际,返回家乡扶绥县从事实地调查和收集史料,同时还相继到了吴凌云父子的家乡渠芦村以及他们当时闹革命时的主要活动地扶绥陇罗(今扶绥东罗)、太平府(今崇左市地,原崇左县于2003年改为崇左市,辖江州区和扶绥、宁明、龙州、大新、天等5个县,代管凭祥市)、养利土州(今大新县地)、思城土州(今崇左市地)、镇安府(今德保县)、归顺州(今靖西县)一带调查,一为收集忠州(今扶绥县地)、江州(今崇左市江州区)和迁隆峒(今上思县属地)土司遗存的文物史料;二为收集吴氏父子反清起义的史料;三为了收集侬智高起义的史料;12月,撰成中国《封建社会史》书稿一卷,基本确立了其“中国民族历史没有经历过奴隶社会”的史观。1953年54岁,6月,在广西大学组建“桂西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文教局历史文物调查工作组”,任组长,带队深入广西罗城:河池等瑶区县作学术考察,收集史料;8月,编成《中国历史名著选读》讲稿一卷;10月,高等院校调整,西大撤销建制,转任新建广西师范学院史地系教授,兼院图书馆馆长,授“史部名著选读”课。
1954年55岁,3月,到贵县一带进行实地调查,深入黄鼎凤的家乡覃塘(旧称覃塘墟)青云村,了解僮族在贵县的分布和闹革命历史情况以及收集太平天国和黄鼎凤起义的史料;5月,作为广西文化教育界代表,当选为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理事;9月,赴京出席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当选为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会议期间,结识张云逸,谢扶民、谢鹤筹等人,了解到不少有关壮族农运领袖韦拔群的光辉事迹,着手收集有关史料,开始编著《韦拔群评传》一书;会后,应邀出席国家教育部主持召开的教育界人大代表座谈会,会议期间,就其所持“中国民族历史没有经历过奴隶社会”史观与王亚南教授切磋,深获王氏赞同。
1955年56岁,春,赴扶绥、崇左、龙州、大新、德保、靖西县调研,收集土司遗存文物史料和侬智高起义、吴凌云父子反清起义史料;10月,撰成《我国历史分期应该重新估定》论文一篇(初稿)。
1956年57岁,1月,台湾台北文星书店重新出版其前著《宋代大学生救国运动》;2月,完成前著《中国起居饮食礼节史》修改补充,成二卷,送北京人民出版社初审;4月,相继深入到武鸣、上林、宾阳、贵县、来宾和桂平等县所辖山区乡村进行实地调查,重点了解僮族在这些县的分布和闹革命历史情况以及收集太平天国人物和李锦贵、黄鼎凤等人反清起义的革命史料;5月,发表论文《太平天国革命中的僮族子弟》;6月,赴京出席全国人大第一届第三次会议;会后出席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会上,受全国人大民委之托,参与组建“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工作;在京出席全国人大民委主持召开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专题科学讨论会”,作“僮族族源初探”专题学术报告;7月,在周恩来先生的鼓励下,着手撰著《广西僮族简史》;同月,撰成《广西右江壮族人民建立苏维埃政权之革命》初稿,由广西师院教材课印行;8月,“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成立,任副组长兼壮族组组长,负责全组学术调查工作,带队赴广西桂西各少数民族地区展开大规模学术调查;12月,撰成《广西僮族史略》(即《广西壮族史略》)初稿(油印本),送有关部门和学界人士征求意见。
黄现璠肖像(3张)
黄现璠合照1980年81岁,1月,完成《中国起居饮食礼节史》修改补充,成三卷.更名为《我国人民起居衣食生活之演变》(后改名《中国生活学——古代食衣住行研究》);3月,赴南宁出席第一届“中国古代铜鼓学术讨论会”,当选为第一届“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理事;5月,参与筹建全国性“百越民族史研究会”;6月,第一届“中国百越民族史研讨会”全国年会在厦门大学召开,会上当选为第一届“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副会长:8月,作为特邀代表,赴京出席全国政协第五届第三次会议,会上被增补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会议期间,在小组座谈会议上发言,提出“中国民族历史没有经历过奴隶社会”史观讨论,深获同组委员罗章龙赞同,互引为同道,并接受罗章龙先生委托,帮忙整理修改其《周代不是奴隶社会》存稿,为罗氏撰《中国国民经济史》书稿作序、跋;会后,拜会学界旧友费孝通、梁漱溟、杨成志、陈述、翁独健等,还探访了顾颉刚先生,与之商讨百越民族史,受切磋之益;10月(26日),当选为第一届“中国民族学研究会”(1984年10月更名为“中国民族学学会”)顾问(同届顾问有吴泽霖、黄现璠、李安宅、杨堃、吴文藻、刘咸、杨成志、方国瑜、江应梁、费孝通、李有义——按出生年序排名)。1981年82岁,1月,赴京出席“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筹委会”;2月,发表论文《内蒙古自秦汉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合撰);3月,撰成《侬智高》书稿一卷,送广西人民出版社审;赴四川出席第一届“中国悬棺葬学术讨论会”;会后,受宜宾地区教育局之邀,作学术报告;并顺道走访四川大学徐中舒教授,与之切磋少数民族古代社会性质问题,观点相近,互引为同道。5月,赴京出席“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学术座谈会”;随后在京出席“中国历史辞典编写会”;同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摘介其文《中国民族历史没有奴隶社会之探讨》;6月,赶南宁出席“瑶族历史暨自治地方概括学术讨论会”;8月,美国学者马克·本德尔专程登门求教壮族又化;9月,在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澜涛的支持下,创办“漓江业余大学”,任校长,先后开设历史、语文,工业会计管理、商业管理、中医、土木建设、新闻、法律等大专培训班以及英语.地方志短期学习班,且不顾年高,亲临授课;10—12月,撰成《中国历史没有奴隶社会》(油印本)上、中、下篇,由广西师院教材课印行;11月初赴云南昆明参加第一届“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年会,并被聘为第一届“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顾问;同月(16日~22日),在桂林主持召开“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同月底,赴京出席全国政协第五届第四次会议,就大学教育机构问题在第44组讨论全上发言:“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是中国危难大症,已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希望中央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并于当年先后向全国政协呈交提案:“广西宜有一所重点大学或学院案”(提案第481号)、“招收大学走读生或自费走读生案”(提案第482号)、“请恢复教育部1978年关于把广西师范学院改为广西师范大学的决定案”(提案第913号)。同月,聘为第一届“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顾问;12月(28日),赴市委副书记韩秉文家商谈“漓江业余大学”有关事宜,返途中遭寒风,脑血管破裂,被迫入院治疗。
1982年83岁,1月18日下午四时四十分,因患脑溢血医治无效,不幸逝世;同月,遗作《试论百越和百濮的异同》(合撰)发表;2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出决议,将其骨灰盒安放于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陵园”第一室。
1983年6月,遗作《广西宁明花山壁画与岩洞葬》(合撰)发表;10月,遗著《侬智高》出版。
1985年5月,遗作《铜鼓及其花纹的新探索》发表。
1988年11月,遗著《壮族通史》(合著,覃应机序)出版。
1999年11月(12日),广西师范大学和学校历史与信息系联合举办“黄现璠教授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座谈会”,出席者200余人;会后,广西师范大学编印了《黄现璠教授诞辰百年纪念文集》。
2000年3月,遗作《壮族族源与花山崖壁画之关系》(合撰)发表。
2004年7月《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韦纯束序)出版。
2007年3月,遗稿《试论“中国生活学”的构建》发表;9月、12月,遗稿《民族调查与研究40年的回顾与思考》(上、下)发表
2008年1—9月,遗稿《试论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1—9期)发表;9月,遗著《韦拔群评传》(黄荣、梁成业、陆地代序)出版;11月,遗作《风雨同舟十三年》发表。
本年表除参考1999年11月广西师范大学编印的《黄现璠教授诞辰百年纪念文集》后附《黄现璠先生年谱》及其参考文献外,还参考了以下资料:
1、《千里之行——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第三次会议感受》(油印本),作者自序,1981年5月修订。
2、《提案办理情况汇编》第十七、十八辑及《提案和提案审查意见》第八分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办公厅印,1981年5月9、21日,9月19日。
3、《中国历史没有奴隶社会》(油印本)上册,作者自序及第十五节,1981年10月。
4、《传记文学》第七十二卷第一期,中国台湾传记文学杂志社,1998年1月。
女子财产承继权实行后的宗法社会和妇女道德《三民半月刊》第三卷第八期,1929年
元代之农民生活《社会杂志》第四卷第一期,1932年4月
元代之奴隶生活《社会杂志》第四卷第二期,1932年5月
中国通史纲要(合著,上、中、下册)北平文化学社,1932年9月(上册),1934年4月(中册),1934年7月(下册)
东北之历史考察《进展月刊》第一卷第八期,1932年11月
由历史上观察岭南之水路交通《进展月刊》第二卷第二期,1933年
最近三十年中等学校中国历史教科书之调查及批评《师大月刊》(即北京师范大学月刊,简称为师大月刊,下同)第五期,1933年7月
高中外国史(两册)北平立达书局,1933年8月
唐宋时代之转运使及发运使《进展月刊》第二卷第十二期,1933年12月
元代农民之生活——附奴隶考 有高岩(巌、巖)著、黄现璠译、李蒸题书 北平蓓蕾学社,1934年1月30日
唐代之贱民阶级《师大月刊》第十三期,1934年8月
宋代太学生之政治活动《师大月刊》第二十一期,1935年9月
北宋亡后北方的义军《食货半月刊》第三卷第五期,1936年2月
南宋末年河北山东义军《文化建设月刊》第二卷第五期,1936年2月
元代被压迫阶级之汉南人《文化建设月刊》第二卷第六期,1936年3月
《唐代社会概略》商务印书馆,1936年3月初版,1937年2月再版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9年11月重校版
宋代太学生之救国运动 商务印书馆1936年10月初版
台湾台北文星书店,1956年1月、1965年5月再版
上海书店1996年影印版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11月重校版
元代佃户之生活
《师大月刊》第三十期,1936年10月
中国发装考略
《经世半月刊》第一卷第十二期,1937年7月
中国通史讲稿
广西大学教务处铅印,1938年10月
我国礼节之形态与变迁
《扫荡报·文史地周刊》第三期,1941年2月5日
再论礼节之演变
《扫荡报·文史地周刊》第五期,1941年2月26日
周代无井田制
《扫荡报·文史地周刊》第八期1941年3月19日
战国时代农奴解放与人之发现
《扫荡报·文史地周刊》第九期,1941年3月26日
我国坐俗古今之变(一、二、三、四.五)
手稿墨迹(5张)(5张)
黄现璠合照广西师范学院油印,1978年6月壮族简史讨论意见书面报告广西师范学院油印,1978年9月
我国古史分期应该重新估定——古代没有奴隶社会(修改稿)
广西师范学院油印,1978年11月5日
我国民族历史没有奴隶社会之探讨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2月、3月第二、三期连载
《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三期(总第九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1年5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与侯绍庄等同志商讨中国奴隶社会问题
广西师范学院油印,1979年11月14日
广西各县瑶族人口及其过山榜
广西师范学院油印,1979年11月19日
我国有否奴隶社会之商榷
广西师范学院油印,1980年3月8日
铜鼓制造及其花纹之探索——广西壮族人民制造铜鼓
广西师范学院油印,1980年3月29日
同我国历史学者商榷一个问题——我国有没有奴隶社会
广西师范学院油印,1980年8月10日
远古的广西人(合撰)
《桂林日报》,1980年8月10日
壮族名称的演变(合撰)
《桂林日报》1980年8月27日
内蒙古自秦汉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合撰)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2月第二期
广西岩洞葬与宁明花山壁画
广西师范学院油印,1981年2月
宋代壮族首领侬智高起义及其影响
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学术座谈会论文集(油印),1981年5月
壮族别称乌浒人之探讨
《广西民族研究参考资料》第一辑,1981年9月
《岭外壮族汇考》广西民族出版社1989年12月
中国历史没有奴隶社会(油印本)
广西师范学院油印,1981年10月、12月
试论百越和百濮的异同(合撰,遗作)
《思想战线》(双月刊)云南大学1982年第一期(总第四十三期),1982年2月20日
广西宁明花山壁画与岩洞葬(合撰,遗作)
《西南民族研究》,四川民族出版社,1983年6月
侬智高(遗作)
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
铜鼓制造及其花纹的探讨(遗作)
《学术论坛》,1985年第9期
铜鼓及其花纹的新探索(遗作)
《广西民族研究参考资料》第五辑,1985年5月
壮族通史(合著,遗作)广西民族出版社,1988年11月
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试论“中国生活学”的构建(遗作)
《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民族调查与研究40年的回顾与思考(上、下,遗作)《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第3、4期 2007年9、12月
试论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遗作)《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1—9期
《韦拔群评传》(遗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风雨同舟十三年》(遗作)
《西大情缘》,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11月
遗存稿
《中国通史》讲稿一卷,未刊。
《秦代通史》书稿一卷,未刊。
《魏晋南北朝通史》书稿一卷,未刊。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史》讲稿一卷。
《日本吸收中国文化史稿》书稿一卷,未刊。
《中国文化史》讲稿一卷,未刊。
《隋唐五代史》书稿一卷,未刊。
《我国人民起居衣食生活之演变》书稿上、中,下三卷,未刊。(据作者于本书稿《总论》记:书稿开始写于1941年作者任教于中山大学期间,1947年成书稿—卷,初名《中国起居饮食礼节史》,寄送上海正中书局审阅,双方签订了出版合同,作者获预支稿费法币2000万元,即50%,中正书局出了样书,后因上海解放,书局解散,未能出版。经逐年增补,作者于1956撰成两卷,寄送北京人民出版社,该出版社审查一年,1957年“反右运动”开始前,作者赴京出席全国人大代表会议期间,与人民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获预支稿费700元,后因“反右运动”中作者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人民出版社单方终止了出版合同,作者退回稿费。1979年,作者右派冤案子反昭雪后赴北京开会,人民出版社派人接洽,有意出版。作者于1981年撰成初稿三卷,改名《中国生活学——古代食衣住行研究》,尚未校定寄出,作者即告病故。)
《民国史断片》文稿一卷,未刊,
《旧民主主义革命史》书稿上、下两卷,未刊: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讲稿一卷,未刊。
《中国历史名著选读》讲稿一卷,未刊。
《中国历史文选》讲稿一卷,未刊。
《古书解读基础知识》书稿一卷,未刊。(本稿是在油印本《古书解读入门》的基础上增补编成)
《千里之行——参加全国政协第五届第三次会议感想记》文稿一篇,油印,未刊。
《古代少数民族乐舞考》文稿一篇,未刊。
《黄鼎凤领导反清起义论考》文稿一篇,未刊。
《吴凌云、吴亚忠反清起义论考》文稿一篇,未刊。
《陆荣廷生平及其功过》书稿一卷,未刊:
《试论广东临高县村人的民族成分》文稿一篇
《广西各县县志重修意见》文稿一篇,未刊。
《历史文物考释》书稿提纲一篇。
《学术文摘》、《论文杂摘》各一卷。
《少数民族习俗杂录》三卷。
《读书笔记》六册。
《少数民族调查笔记资料》9册。
2、《中国人名大词典》编辑委员会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
3、《中华当代文化名人大辞典》编委会编:《中华当代文化名人大辞典》第519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1月第1版。
4、中国《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教育大辞典》上册第1450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台北《传记文学》杂志社编:《民国人物小传》,载《传记文学》第72卷第1期,1998年1月10日。
6、《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中南、东南地区卷,第143—144页,民族出版社,1999年6月。
7、《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名人录》华文出版社,1992年12月
8、《广西古今教育人物》第270页,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编印,2001年10月第1版
9、《历史文化名人在桂林·画集》第147页,新世纪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
10、黄现璠著:《宋代太学生救国运动》“邓之诚序”,商务印书馆,1936年10月初版。
11、黄现璠著:《唐代社会概略》“陶希圣序”,商务印书馆,1937年2月再版。
12、黄现璠等著:《壮族通史》“覃应机序”,广西民族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
13、黄现璠著:《侬智高》“自序”,商务印书馆,1983年10月第1版。
14、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罗章龙唁电墨迹”、“韦纯束序一”、“冢田诚之序二”、“马克·本德尔序三”。
15、桂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桂林之最》第90页,漓江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16、邓炳荧撰:《毋用扬鞭自奋蹄》,载《师范群英 光耀中华》第14卷第20~26页,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7月。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