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大白玉塘采石场遗址 编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房山大白玉塘采石场遗址房山大白玉塘采石场遗址

房山大白玉塘采石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高庄村西,东西长约120米,南北宽约80米,最深处大约20米。房山大白玉塘采石场在隋代已具规模,其石料供应房山云居寺刻制石经,是石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的皇家宫殿、园林、灵寝等建筑所用汉白玉石材多取于此,是北京地区留存较为珍贵的古代矿业遗存,大白玉塘的开采历经隋、唐、辽、金、元、明、清七个朝代,在大石窝镇留下近千处采石坑遗址。一千多年中共雕了14278块石经板,总重达1000吨。2013年3月5日,房山大白玉塘采石场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并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房山云居寺塔及石经。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房山大白玉塘采石场遗址

地理位置: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高庄村西

所处时代:隋至清

保护级别: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944-1-001

长宽:东西长约120米,南北宽约80米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囯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民国《房山县志》中记录一种特殊的矿藏,“白石矿,矿区石门石窝”,这种矿藏被人非常细致的分为了十三层,而第一层叫“旱白玉”,第一个字是干旱的旱。这就是通常所说汉白玉,北京最早出产汉白玉的地方,是房山区大石窝的“白玉塘”。

石料石料

大白玉塘是大石窝镇最大最古老的一座汉白玉挖掘遗址,也是北京地区现今留存的珍贵古代矿业遗存。由于品质极高,此后的历代皇宫都开始用汉白玉建造宫殿,久而久之,在青山上开凿出了一面汉白玉绝壁。

房山大石窝的汉白玉开采历史悠久。房山境域历史上属战国时期的燕国,距大石窝东约15公里的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即为古燕国的都城。《水经注》曰:“燕石如玉。”这里所说的燕石即燕地之石。由史料记载得知,汉白玉最早的开采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因汉白玉自汉代开始开采,且是北方汉人的白玉,又区别于异域白玉(如和田白玉),所以叫汉白玉。这就是所谓的“燕石如玉”也。

大白玉塘远景大白玉塘远景

北齐时代(560年),大石窝村北云居寺的静琬大师就开始用这里的汉白玉雕刻工程浩大的石头书——石经。此后,历代皇宫都用汉白玉建造宫殿,汉白玉成为中国古代皇家建筑、雕刻的专用石料。例如天安门前的华表、金水桥,紫禁城中的石阶、柱座、护栏都用汉白玉制作。大白玉塘的开采历经隋、唐、辽、金、元、明、清七个朝代,在大石窝镇留下近千处采石坑遗址。民间就有“先有大石窝,后有北京城”之说。

遗址特点

编辑
  • 遗址区位

    房山区位于华北平原与太行山交界地带,西部及北部有大房山、大安山、三角山、百花山、西占山,均属于太行山分支。大石窝镇出产的“汉白玉”“艾叶青”“明柳”“砖碴”“芝麻花”“青白石”“螺丝转”等品种的石材,其中汉白玉最珍贵。

  • 遗址现状

    大白玉塘采石场遗址 大白玉塘采石场遗址

    大白玉塘是大石窝镇最大最古老的一座汉白玉挖掘遗址,也是北京地区现今留存的珍贵古代矿业遗存。 东西走向,坐南面北呈梯形,长约200米,最高处约300米;表面,有几十条横贯整体的明显沟壑;颜色,呈现黑白两部分,白色位置靠后,面积更是黑色的3倍多;下方,则有一湾碧水,倒映着整个绝壁。 堂坑为不规则的长方形,过去为东西长120米,南北宽40余米,深20多米。现在这些年陆续开采,面积扩大。坑内的泉水清澈见底,有京西九寨沟之美誉。

  • 遗址矿藏

    古矿坑 古矿坑

    出产的“汉白玉”“艾叶青”“明柳”“砖碴”“芝麻花”“青白石”“螺丝转”等品种的石材,其中汉白玉最珍贵。大石窝镇的石材开采、雕刻的历史可溯至汉朝。北齐时期的560年,大白玉塘的汉白玉被云居寺用来雕刻石经。此后,历代皇宫都用汉白玉建造宫殿,汉白玉成为中国古代皇家建筑、雕刻的专用石料。例如天安门前的华表、金水桥,紫禁城中的石阶、柱座、护栏都用汉白玉制作。大白玉塘的开采历经隋、唐、辽、金、元、明、清七个朝代,在大石窝镇留下近千处采石坑遗址。

    大白玉塘采石场遗址 大白玉塘采石场遗址

    据统计,全国83种优质石材中,北京有4种,其中房山区拥有3种,而大石窝镇占2种,分别是被命名为国标M1101的“汉白玉”和M1102的“艾叶青”。周恩来总理还曾将“京西房山大石窝的汉白玉”称为国宝。1998 年,国家标准工作组在福建泉州市召开的“天然石材统一编号”国家标准审定会中,房山大石窝汉白玉被命名为M1101, 称之为“中国一号”,并以抗压强度 156.4Mpa,抗弯强度 19.12Mpa,肖氏硬度 42.4 度,抛光度 102 度而名列“中国名特石材品种”之首。

    关于汉白玉的储量。据高端设备对大石窝地区的汉白玉储量探测表明,三尺厚储量达 90 多万立方,总量约 450 万立方以上,(由于青白底、上下漫、花儿铁,原查,二尺、未名层的矿层厚度比接近三尺厚的六倍,所以三尺占成熟汉白玉总量的六分之一以下)。又据《房山县志》记载,长沟六甲房产汉白玉。经考察,此地确有汉白玉出产(现已关闭)。并且高庄和六甲房之间的后石门诸山均产汉白玉。如此看来,汉白玉产区以高庄为中心,到辛庄产区约 1公里,到六甲房产区约三公里,由此推算,即使不记辛庄到六甲房南北和东西,还可能有矿藏带,即本矿带的汉白玉含量应在 2000 万立方左右。

  • 文物遗存

    编辑
  • 云居寺石经

    云居寺石经云居寺石经

    很久以前大石窝汉白玉就被云居寺用来雕刻石经。云居寺是佛教重要传播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图书馆,刻经史历时六个朝代、1039年,保存着14278块石经,也传承了"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一丝不苟、默默奉献"的房山石经精神。

  • 八角七级密檐式古砖塔

    辽代砖塔辽代砖塔

    八角七级密檐式古砖塔,建于辽代,这座古塔塔基下裸露出的汉白玉岩层。

  • 保护开发

    编辑
    2017年,为了保护环境和资,大石窝汉白玉矿山关停,延绵千余年的开采史至此暂停。

    2017年,北京明确划定7个生态涵养区,“大白玉塘”周边的植被覆盖率也逐渐增高。利用“大白玉塘”原貌,依托多变的山体地形,打造矿山公园。而这面绝壁,将如同一部活生生的生态启示录,给后人以警醒。

    文物保护

    编辑
    2013年3月5日,房山大白玉塘采石场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并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房山云居寺塔及石经。

    旅游信息

    编辑
  • 地理位置

    房山大白玉塘采石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高庄村西。

    高庄村

  • 交通信息

    从北京市出发经莲石东路、西六环、京昆高速、云居寺路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