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口店遗址 编辑
周口店遗址(Zhoukoudian Site),又称“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诞生于约三至七十万年前,是世界范围内更新世古人类遗址中内涵较丰富、材料较齐全、较有科研价值的遗址之一。周口店遗址保护范围1368公顷,共发现不同时期的各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地点27处,出土人类化石200余件,石器10多万件以及大量的用火遗迹及上百种动物化石等,是人类化石宝库和古人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年代学、环境学及岩溶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基地。1961年3月4日,周口店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周口店遗址被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2021年10月18日,周口店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2023年5月,北京市文物局公布《周口店遗址保护规划(2021-2035年)》。
中文名:周口店遗址
外文名:Zhoukoudian Site
地理位置: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
所处时代:旧石器时代
占地面积:1368 公顷
保护级别: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旺季:9:00—16:30;淡季:9:00—16:00(每周一闭馆)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1-136-5-01
郭沫若题写的周口店遗址
民国七年(1918年)2月,化学家麦格雷戈·吉布(Gibb,J.M.)发现周口店鸡骨山出土的与红色黏土胶结在一起的碎骨片。3月22日,瑞典地质、考古学家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赴鸡骨山进行考察,在周口店一带发现了古动物化石堆积 。
民国十年(1921年),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Zdansky,O.)到周口店鸡骨山发掘古生物化石;同年8月,安特生与美国古生物学家格兰阶(Granger,W.)在周口店遗址地区考察的过程中发现龙骨山地点堆积中的古生物化石与石英岩石制品,并将其编号为53号地点,即北京猿人遗址,此次采集的化石中发现1枚人类臼齿化石。同年,还发现了周口店第2地点 。
民国十二年(1923年),师丹斯基再次来到周口店遗址进行发掘,发掘层位相当于第4层和第5层下部,堆积中发现1枚人牙齿化石 。
民国十五年(1926年),对民国十二年(1923年)出土物进行整理,并将北京猿人遗址发现的2枚人类牙齿化石命名为“北京人(Peking Man)” 。
民国十六年(1927年)3月27日—10月18日,由瑞典古脊椎动物学家B·步林和中国地质学家李捷主持,对周口店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 ,并将原编第53号地点改名为“周口店第1号洞”;同年10月16日,又发现1枚保存完好的人类牙齿化石;同年,在龙骨山上又发现了第3和第4地点 。
民国十七年(1928年)4月-5月、8月-11月25日,由杨钟健、步林主持,在民国十六年(1927年)周口店遗址发掘区的东面进行发掘,发现多件人类化石。
民国十八年(1929年)春季、9月26日-12月31日,由裴文中主持发掘,并将“周口店第1号洞”改编为“周口店第1 地点”;同年12月2日下午16:00时余,裴文中发现北京猿人第1头盖骨;同年,又发现第5、7、8、9地点 。
民国十九年(1930年),考古人员在周口店遗址顶部的山顶洞发现了山顶洞人遗址,对第9地点进行了发掘;同年,在室内整理过程中从堆积物里修理出一具中国猿人头盖骨;同年,还发现了经火烧的碎骨和鹿角,被视为古人类用火留下的证据 。
民国二十年(1931年),对周口店遗址鸽子堂洞进行发掘,发现了一层富含石英制品和化石的层位和含有火堆遗迹的人类生活面,此外还有大量的烧骨、烧石、烧过的朴树籽和紫荆木炭 。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由裴文中主持对周口店遗址的山顶洞人遗址进行发掘,对周口店遗址的发掘方法进行改革,改为考古学发掘方法,发现了周口店第15地点 。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由裴文中主持对周口店遗址的山顶洞人遗址进行发掘发现了周口店第13、14地点、山顶洞遗址 。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由裴文中主持对对山顶洞遗址、周口店第13地点进行发掘 。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由裴文中主持对周口店第1地点民国十六年(1927年)和民国十七年(1928年)发掘区的南部地区进行发掘,发现大量石制品、丰富的用火遗迹和很多哺乳动物化石,另外还发现多件中国猿人化石,包括头骨残片、下颌骨和牙齿 。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魏敦瑞、卞美年、贾兰坡开始主持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发掘工作,发现了丰富的石制品和人工用火遗迹 。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魏敦瑞、卞美年、贾兰坡开始主持对周口店遗址第15地点进行了发掘,发现大量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 。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4月7日-7月6日、9月16日-年底,贾兰坡主持对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发掘工作;同年11月15日,发现2具完整猿人头盖骨;同年11月26日,又找到第3具猿人头盖骨 。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4月下旬-6月底,魏敦瑞、卞美年、贾兰坡开始主持对周口店遗址发现了1件中国猿人眉脊骨,经拼对属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发现的第2具头盖骨,此外还发现一些头盖骨碎片、5枚牙齿、1段残股骨和中国猿人上颌骨,同时还有一些石制品;同年,还在继续对第4地点、第15地点进行了发掘 ;同年“七七事变”后,周口店遗址的发掘工作中断 。
民国三十年(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在周口店遗址发掘出土的中国猿人化石和山顶洞人化石在战争中遗失 。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周口店遗址发掘工作恢复 ;同年9月27日-10月15日,贾兰坡、刘宪亭主持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工作,清理垮塌下来的和1937年回填的堆积,发现了3枚中国猿人牙齿;同年10月16日,开始正式发掘 。
1951年,由贾兰坡主持,对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第20-23地点进行发掘。第1地点工作集中于第11-13层,发现一些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 。
1958年,由贾兰坡主持,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发掘工作再次展开,主要发掘东小洞、1951年发掘区域和鸽子堂西部 。
1959年,由赵资奎和李炎贤主持周口店遗址发掘,发掘区域为鸽子堂洞西部,发现了石制品、用火遗迹、哺乳动物化石和一具完整的中国猿人下颌骨 。
1960年5月15日—10月16日,由赵资奎和李炎贤主持继续1959年的发掘工作 。
1966年3月15日—7月4日,由裴文中主持,恢复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的发掘,发掘区为南裂隙顶部。发现中国猿人头骨2块、牙齿1枚,2块头骨与1934年发现的两块拼合成一件完整的头盖骨,称为5号头盖骨,另外还发现丰富的用火遗迹、百余件石制品和一些哺乳动物化石 。
1978年-1983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继续对周口店遗址“猿人洞”及猿人洞东侧发掘,发现了些哺乳动物化石 。
1977—1979年,对周口店遗址及其附近地区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
2001年6月,由北京市田园林场工作人员在其承包的林场内发现周口店遗址第27地点田园洞地点 。
2003年-200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周口店遗址第27地点田园洞地点进行了正式发掘 。
2009年6月24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主持,对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西剖面进行保护性发掘及多学科研究人员参与的科学采样 。
2011年—201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第4层堆积中上部、下部进行了发掘 。
2023年7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团队应用CT扫描和3D重建等一系列新技术手段,从周口店第15地点的哺乳动物化石中识别出一块人类顶骨,是继1973年周口店第4地点发现1枚牙齿化石之后,50年来在周口店遗址区域首次发现的更新世人类化石。
如竹鼠、硕猕猴、德氏水牛、无颈鬃豪猪等占优势。北京人时期,周口店的北面是重叠的高山,西面和西南为低缓的群山所环绕,东南方是广大的平原,在龙骨山的东边有一条河流。周口店有过干旱的时期,出现过草原甚至沙漠,也曾出现过大面积的水域 。
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
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
周口店遗址第2地点
周口店遗址第2地点
周口店遗址第3地点
周口店遗址第3地点
周口店遗址第4地点
周口店遗址第4地点
周口店遗址第26地点
周口店遗址第26地点
综述
山顶洞人头骨(103号)
石制品原料基本为脉石英,另有水晶、燧石、白云岩、细砂岩等,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断块、断片、碎屑等,大中型动物骨骼标本,包括硕猕猴、肿骨大角鹿、葛氏斑鹿、马鹿、梅花鹿、野猪、犀牛、三门马、鬣狗等,另外还出土了啮齿类、鸟类等小型动物化石 。
代表文物
北京猿人 | 新洞人 | 田园洞人 | 山顶洞人 | |
---|---|---|---|---|
距今 | 70万年至20万年前 | 20万至10万年前左右 | 3.85万至4.2万年前 | 3万至1万年前左右 |
地质时代 | 第四纪 | 第四纪 | 第四纪 | 第四纪 |
时代分期 | 更新世 | 中更新世 | 晚更新世末期 | 晚更新世末期 |
文化分期 | 打制石器 | 打制石器 | 打制石器 | 打制 磨光 钻孔 |
出土位置 | “猿人洞” | “新洞” | “田园洞” | “山顶洞” |
出土分区 | 1 -9 | 4 | 27 | 4 、13 14 |
进化阶段 | 直立人 | 早期智人 | 晚期智人 | 晚期智人 |
人类化石 | 头盖骨 | 人类牙齿 | 下颌骨,脊椎骨 | 人体化石 |
种族分区 | 中国猿人 | 中国猿人北京种 | 蒙古人种 | 中国猿人北京种 |
制造石器 | 打制石器 | 打制石器 | 打制石器 | 打制石器抛光 |
使用方法 | 砸击法、锤击法 | 锤击法 | 砸击法、锤击法 | 骨角器 |
生产工具 | 砍砸器 | 刮削器、尖刃器 | 石锤 | 刮削器、尖状器 |
火 | 使用火、保留火种 | 使用火、保留火种 | 使用火、保留火种 | 人工取火 |
文明 | 无 | 无 | 衣服埋葬佩戴 | 珍珠饰品衣服埋葬 |
宗教信仰 | 无 | 无 | 有 | 有 |
(注: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
周口店遗址猿人洞
周口店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科学研究,是世界人类考古史上的重大事件,周口店遗址遗产区和缓冲区范围内拥有表达周口店遗址价值的所有必要元素,发现古人类化石的地点和古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及20世纪20—30年代时科学家们的发掘研究历程都得到完整的保存,可以准确地体现其重要的科学价值 。
根据出周口店遗址土物可以证明,北京猿人在大约距今70—20万年的时期内居住于周口店地区,过着以采集为主,狩猎为辅的生活。其早期为距今70—40万年,中期为距今40—30万年,晚期为距今30—20万年。
北京人是属于从古猿进化到智人的中间环节的原始人类,这一发现在生物学、历史学和人类发展史研究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
他们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山顶洞人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他们死后还要埋葬。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还发现了一些有孔的兽牙,海钳壳和磨光的石珠,是他们佩戴的装饰品 。
2014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新馆落成并向社会开放 。
2019年12月2日,北京猿人头盖骨出土90周年 。
2022年7月19日,中国彩灯博物馆专班抵达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考察学习,向该馆借入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前的“北京人”用火的证据——灰烬。
保护碑刻
2011年,加强周口店遗址本体保护力度,实施“7.21”灾后加固保护工程,编制猿人洞保护方案,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征集保护方案的方式,确定了清华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猿人洞)保护建筑设计方案》,此方案在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同意和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后实施,有效地保护了猿人洞遗址 。
2012年12月31日,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遗产地的保护要求,周口店遗址监测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
2023年5月,北京市文物局公布《周口店遗址保护规划(2021-2035年)》,明确2026年至2030年,周口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将全面启动,以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金陵、十字寺遗址等为载体,整体建设周口店“人之源”文化公园。
1992年,周口店遗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评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
1997年,周口店遗址被中共中央宣传部评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
2010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周口店遗址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首批12家考古遗址公园之一 。
2012年,周口店遗址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
2018年,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基地 。
2021年10月,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猿人洞)保护建筑工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创新奖 。
2021年10月12日,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
地理位置
周口店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 。
周口店遗址
门票价格
成年人:30元/人
6周岁(不含6周岁)至18周岁(含18周岁)未成年人、全日制本科生、中小学生:15元/人
现役军人持证:15元/人
持有“民政优待卡”的京籍残疾军人、京籍伤残人民警察、京籍军队离休干部、京籍见义勇为人员;持有“残疾人服务卡”的人员、离休人员、6周岁(含6周岁)以下或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儿童、60周岁以上老年人持证免费参观;消防救援人员持证免费参观 。
开放时间
9:00—16:30(4月1日至10月10日,16:00止票)
9:00—16:00(10月11日至3月31日,15:30止票)
周一闭馆
交通线路
公交
乘坐北京公交832(原917)路公共汽车到良乡北关转乘38路到周口店遗址;
乘坐北京公交917路张坊支线到周口店路口转乘38路到周口店遗址;
乘坐北京公交616路公共汽车到良乡西门转乘38路到周口店遗址 。
驾车
京港澳高速(原京石高速)——阎村出口下高速——京周公路直达周口店遗址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琉璃河遗址
上一篇 房山大白玉塘采石场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