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泗阳县 编辑
泗阳县,古称淮阳、桃源,位于江苏省北部,东临周恩来总理故乡淮安市,西接项羽故里宿迁市,南濒全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京杭大运河、徐盐高速、新长铁路、宿淮铁路穿境而过,属长三角经济区和淮海经济区,县域面积1418平方公里,总人口106.3万,辖10个乡镇、3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县政府驻众兴街道。2022年末,泗阳县户籍人口104.77万人。泗阳古今名片是“泗水古都、美酒之都、林海绿都”,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和2200多年的建城史。泗阳县为中国唯一的“杨树之乡”,先后摘下了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等称号。泗阳是中国八大名酒之一洋河酒发源地,已有700多年历史。泗阳县的主要旅游景点有中国杨树博物馆和妈祖文化园等;主要的特产有泗阳膘鸡、八集小花生等;主要的历史文化有云渡桃雕、玩花船等;著名人物主要有刘世勋、张相文等。泗阳县境内徐盐高速铁路、343国道、245省道、325省道穿境而过,中运河、古黄河在此汇聚。2023年,泗阳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亿元、达到72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5亿元、增长11.6%,税收占比达8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8%、7.3%。2023年,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榜单发布,泗阳进入全国百强县,位列第94位。
中文名:泗阳县
外文名:Siyang
别名:桃源、泗水国
行政区划代码:321323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江苏省
地理位置:江苏省北部,洪泽湖北岸
面积:1418 km²
下辖地区:3个街道、9个镇、1个乡和2个乡镇级园区
政府驻地:众兴街道北京中路16号
电话区号:0527
邮政编码:2237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性气候
著名景点:中国杨树博物馆、妈祖文化园、中国棉花博物馆
火车站:泗阳站
车牌代码:苏N
地区生产总值:720 亿元
人口:829562人(2020年11日1日零时常住人口)
方言:江淮官话洪巢片
夏商,分九州,泗阳地属徐州,建有厹犹国。
西周,属青州。
春秋,地属吴,吴亡属越,战国,属楚。
秦统一中国,施行郡县制,在今泗阳境内设置凌县(公元前221年),此为泗阳建城史发端。
秦汉之际,泗阳属东阳郡凌县。
西汉时,凌县改为厹犹。汉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建泗阳县;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在泗阳、凌县、于县等地设置泗水国,国都设在凌城(今众兴镇境内凌城村),历123年五代六王。
曹魏时期,改泗阳为魏阳。
西晋,置凌县,属广陵郡。东晋,立淮阳郡(今淮安、泗阳、宿迁等县市地),治角城县(今泗阳东南境)。义熙元年(405年),置宿预县(治所厹犹之古城),属淮阳郡。
隋,置泗州宿豫郡宿豫县,后属泗州临淮郡。
北宋初,属武宁军,后属淮阳军。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建吴城县(今泗阳东南境)。
金兴定三年(1219年),建淮滨县,治桃源镇(今泗阳县城厢街道),属泗州。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称桃源县。
明,延用桃源县,属淮安府,直属中书省。
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南直隶为江南省,泗阳属江南省淮安府。康熙六年(1667年)改属江苏省,为淮安府桃源县。
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国民党元老宋教仁故乡湖南省桃源县名相重,复改称泗阳县,属江苏省淮扬道。国民政府成立,废道,直辖于江苏省政府。民国二十年(1931年),江苏划分13个行政督察区,泗阳属11区。后划为9区,泗阳属于第七区淮阴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日军攻陷泗阳,县城被毁。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泗阳县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为适应战争形势,泗阳与邻县部分地区分设泗沭、淮泗、泗阳、运河特区4个县级民主政权。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撤运河特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裁淮泗入泗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五月泗沭与泗阳合并,基本恢复原泗阳建置,县政府设于众兴镇,隶属淮阴专区。
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泗阳县属淮阴市。
1996年,设立地级宿迁市,泗阳县由淮阴市划至宿迁市。(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淮阴市行政区划设立地级宿迁市并将灌南县划归连云港市管辖的通知)
泗阳
区划沿革
1949年10月,泗阳县辖12个区、2个镇及1个农场,即众八、庄圩、王集、穿城、史集、营门、李口、裴圩、新袁、黄圩、中扬、陈圩区及众兴、洋河镇、泗阳农场 。
1950年7月,增设屠园区;同年10月,改众八区为八集区,裴圩区为里仁区。全县有庄圩、里仁、穿城、王集、黄圩、营门、李口、陈圩、新袁、中扬、众兴、八集、史集、屠园、洋河等15个区,182个乡镇,共931个村街。
1952年,增设刘集、仓集2个区 。
1954年7月,淮阴县宋集区的王圩、河西2个乡划入泗阳县;同年9月,众兴及洋河2个区改为镇,同时增设临河区,撤销庄圩、李口、中扬、屠园、陈圩和刘集6个区 。
1956年5月,泗阳县范集乡的萧河头区划入洪泽县;同年7月,卓玛乡的导淮、佘圩、路东、路西4个村划归宿迁县 。
1957年12月,撤区并乡,全县有里仁、庄圩、王集、穿城、八集、史集、李口、新袁、黄圩、仓集、临河、中扬、屠园、刘集、爱园、张圩、三庄、葛集、来安、城厢、卢集、裴圩、高渡、郑楼、姚圩25个乡,众兴、洋河2个镇 。
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实行政社合一,境内先后成立众兴、洋河、里仁、庄圩、王集、穿城、八集、史集、李口、新袁、黄圩、仓集、临河、中扬、屠园、刘集、爱园、张圩、三庄、葛集、来安、城厢、卢集、高渡、郑楼、裴圩、姚圩等27个人民公社 。
1959年,境内建起共青团果林场 。
1960年2月,撤销姚圩人民公社,其辖区分别并入中扬、城厢2个人民公社 。
1962年6月,从王集、里仁、庄圩人民公社析出部分大小队,设立魏圩人民公社;同年7月,撤销里仁、爱园、庄圩3个人民公社,建立里仁、庄圩两个试点区(里仁区先称爱园区,后又称里仁区);同年10月,改共青团果林场为桃源果园 。
1963年,全县划为王集、史集、临河、庄圩、穿城、仓集、新袁、裴圩、营门、葛集、里仁等11个区以及众兴、洋河、桃源、双庵等4个县直属公社;同年6月,葛集区改为八集区,裴圩区改为黄圩区 。
1964年,改双庵为区直属公社,增设来安及魏湾2个区属公社。全县计有11个区、3个县直属公社、164个区直属公社及1个区直属队、7个场圃;同年9月,原属八集区的双庵小公社,改为县直属公社,沿原名 。
1970年2月,撤区并小公社,建众兴、洋河2个镇和庄圩、里仁、爱园、穿城、三庄、张家圩、王集、魏圩、南刘集、史集、八集、葛集、来安、黄圩、裴圩、高渡、新袁、李口、卢集、城厢、临河、中扬、仓集、屠园、郑楼25个大队,及泗阳农场、棉花原种场、良种繁育场、林柴场、蚕桑场、泗阳果园、桃源果园等7个场圃 。
1975年3月,淮阴县韩圩公社大园队全部,以及刘赵大队三、四2个生产队和徐赵大队的第七生产队划入泗阳来安公社;同年,泗阳县来安公社东街大队的跃进、淮河、陈赵、条河、孙庄5个生产队划入淮阴县 。
1983年,全县逐渐由社队制改为乡村制 。
1987年,王集、新袁、仓集3个乡改为镇。至此,全县共有5个镇,22个乡,8个农业场圃(其中,含2个省属场以及1975年增设的泗阳县林苗圃) 。
1995年12月,撤销桃源果园、设立泗阳县桃源乡 。
2000年5月,桃源乡、史集乡撤销并入众兴镇,葛集乡撤销并入来安乡,魏圩乡撤销并入王集镇,黄圩乡撤销并入裴圩镇,屠园乡7个村(前行、冯桥、解放、沙圩、西俞、二庄、周石)并入洋河镇,林柴场并入中扬镇,果树实验场并入爱园镇;同年7月,中扬、穿城、高渡、郑楼、张家圩、卢集6个乡撤乡建镇 。
2004年3月,泗阳县洋河镇、郑楼镇、中扬镇、仓集镇、屠园乡划入宿迁市宿城区管辖。(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宿迁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
2005年8月,撤销城厢镇和来安乡,并入众兴镇 。
2007年,省农垦系统泗阳棉花原种场划归宿迁市管理,市即委托泗阳县代管 。
2009年,泗阳农场的建南村、建华村划归众兴镇城厢社区管理 。
2020年7月,撤销众兴镇,设立众兴街道、城厢街道。撤销八集乡,设立来安街道。撤销三庄乡,设立三庄镇。撤销爱园镇、里仁乡,设立新的爱园镇。撤销卢集镇、高渡镇,设立新的卢集镇。撤销王集镇、南刘集乡,设立新的王集镇。撤销穿城镇、张家圩镇,设立新的穿城镇。将原众兴镇的杨集、林苗圃、大兴3个居委会划归临河镇管辖。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泗阳县辖3个街道、9个镇、1个乡和2个乡镇级园区 ,县人民政府驻众兴街道 ,办公地址为北京中路16号。
乡镇(街道) | 行政村居数量 (个) | 面积 (平方千米) | 驻地 |
---|---|---|---|
众兴街道 | 21 | 91.3 | 杨圩社区 |
城厢街道 | 14 | 52.5 | 南园社区 |
来安街道 | 25 | 113.8 | 来安社区 |
三庄镇 | 22 | 121.5 | 史集社区 |
爱园镇 | 21 | 106.5 | 果树实验场社区 |
卢集镇 | 19 | 145 | 卢集社区 |
王集镇 | 27 | 133 | 王集社区 |
穿城镇 | 19 | 112 | 穿城社区 |
临河镇 | 17 | 76.9 | 临河社区 |
新袁镇 | 10 | 54.3 | 新集社区 |
李口镇 | 16 | 65.85 | 李口社区 |
裴圩镇 | 6 | 76.86 | 裴圩社区 |
庄圩乡 | 7 | 48.53 | 庄圩社区 |
泗阳棉花原种场 | 0 | 4.3 | - |
泗阳农场 | 2 | 5.68 | - |
总计 | 226 | 1208.02 | - |
参考资料: |
位置境域
泗阳县
泗阳县地处江苏省北部、宿迁市东部,介于东经118°20′—118°45′,北纬33°23′—33°58′之间,东界淮安市淮阴区,北邻沭阳县,西与宿城区、宿豫区毗邻,南濒洪泽湖,与泗洪县、盱眙县、洪泽区隔湖相望,总面积1418平方千米 。泗阳县
地形地貌
境内无山丘,属黄泛冲积平原。总地势西高东低,地面相对高度大多介于12米-17米之间。
土壤
境内土壤分三个类型:潮土、砂礓土、黄棕壤土。潮土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占总面积80%左右。土壤质量较差,中、低产田面积较大。
气候
境内气候温和,属北亚热带季风过渡性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4.4℃左右,年均日照2216小时左右。
水文
京杭大运河横穿东西50公里,成为天然“分水岭”。运河以南,北高南低,河流皆流入洪泽湖,统属淮河水系;运河以北,南高北低,河流皆属沂、沭水系。全县境内大小河道有30多条,总长近700公里。
矿泉水资源分布广泛、储量丰富,酿造出中国八大名酒之一“洋河大曲”。意大利杨树资源丰富,1972年在全国最早从意大利引进种植,现有各类成片林60多万亩、林木1.2亿株,有全球唯一的杨树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杨树之乡”,并初步形成了“杨树种植→木材加工→木地板→家具(厨柜)等终端产品”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蚕桑种植和丝绸生产历史悠久,专注于高品质绢丝系列产品及桑蚕丝家纺和服饰系列产品的苏丝品牌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被国际一线品牌作为主要绢丝原料供应商。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泗阳县总人口为829562人,总人口中0~14岁有189028人,占22.79%;15~59岁有469446人,占56.59%;60岁及以上有171088人,占20.62%。具有泗阳县户籍的629727人,占75.91%;非泗阳县户籍的199835人,占24.09% 。
序号 | 名称 | 总人口(人) | 占比 |
---|---|---|---|
0 | 泗阳县 | 829562 | 100.00% |
1 | 众兴街道 | 298327 | 35.96% |
2 | 来安街道 | 83251 | 10.04% |
3 | 王集镇 | 68735 | 8.29% |
4 | 爱园镇 | 50874 | 6.13% |
5 | 卢集镇 | 44537 | 5.37% |
6 | 穿城镇 | 44370 | 5.35% |
7 | 临河镇 | 41124 | 4.96% |
8 | 三庄镇 | 39620 | 4.78% |
9 | 裴圩镇 | 34199 | 4.12% |
10 | 城厢街道 | 34161 | 4.12% |
11 | 李口镇 | 28697 | 3.46% |
12 | 新袁镇 | 26002 | 3.13% |
13 | 庄圩乡 | 21632 | 2.61% |
14 | 泗阳农场 | 9384 | 1.13% |
15 | 棉花原种场 | 4649 | 0.56% |
注:表中数据截至时间为2020年11月1日零时。 |
职务 | 姓名 |
县委书记 | 马伟 |
县委副书记、县长 | 范德珩 |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 郑干先 |
县政协主席 | 魏国 |
参考资料: 截止2023年 |
综述
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6.39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5.26亿元、同比增长0.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99.36亿元、同比增长4.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01.77亿元、同比增长2.4%。
三次产业结构不断调优。三次产业结构为11.13:44.26:44.61,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88.87%,较上年提高1.34个百分点,二、三产比例逐步接近。
第一产业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2022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0.86亿元,可比价增长2.92%。其中:农业总产值73.81亿元、林业总产值6.04亿元、牧业总产值19.94亿元、渔业总产值33.45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7.62亿元,占比分别为52.40%、4.29%、14.16%、23.75%和5.40%。
粮食产量总体稳定。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4.71万亩,较去年增加0.28万亩;油料播种面积3.78万亩,较去年增加0.38万亩;蔬菜(含菜用瓜)面积30.2万亩,较去年减少0.69万亩。粮食总产量64.53万吨,较去年增加0.13万吨。其中,夏粮总产27.56万吨,较去年增产0.16万吨;秋粮总产36.97万吨,较去年减产0.03万吨。分品种看,小麦总产27.55万吨,较去年增产0.18万吨,亩产387.5公斤,亩均较去年增长1.8公斤;水稻总产30万吨,较去年增长0.18万吨,亩产559.4公斤,亩均较去年增长0.9公斤。全年粮食平均单产445.92公斤/亩,较上年增长0.05公斤/亩。
畜牧业实现稳产保供。截至2022年底,全县生猪出栏47.81万头、同比增长3.78%;年末存栏28.41万头、同比下降10.29%。家禽出栏958.13万只、同比下降4.62%;家禽年末存栏220.22万只、同比下降8.14%;禽肉产量1.54万吨、同比下降5.52%。
第二产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实现工业增加值244.02亿元、同比增长5.1%。403家规上工业单位,实现工业总产值487.14亿元、同比增长8.4%,增加值增长7.7%。实现工业用电量31.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5%。 10条重点产业链实现产值482.9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高端家居、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全年分别实现产值89亿元、29.9亿元、143.2亿元,增速分别为11.8%、15.1%、2.3%。3户企业入选市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
建筑企业发展态势良好。2022年末,全县列统总承包和专业承包的建筑业企业达78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4.1亿元、同比增长5.8%;完成竣工产值123.85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73.29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66.46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消费市场持续回暖。2022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09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5.92亿元。2022年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建成运营,培育“就泗鲜”农村电商品牌。新设立外资企业项目10个,新培育外贸出口企业65家,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1.6%。
服务业发展总体平稳。2022年49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2.8亿元、同比下降0.9%。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6.99亿元。
公路
泗阳县境内省道347、325、245、330、267、国道343和徐淮高速公路穿越泗阳县,与京沪、宁连、宁徐、沿海高速连接互通。
铁路
途经泗阳县境内的铁路有3条,分别是新长铁路、宿淮铁路和徐盐高速铁路,境内设有站点—泗阳站和庄圩站。
泗阳站
航运
泗阳境内航运河流有中运河、成子河航道,境内设有港口—泗阳港和卢集渔港。
公共交通
公交
截至2014年,泗阳县有公交线路40余条,城市公交及城乡公交覆盖全县及宿迁市洋河新区,镇村公交已实现乡镇客运村村通。2012年,旅游公交线路“游1”路开通,投入营运的公交车为双层旅游大巴,线路函盖泗阳城区大部分景点。
公共单车
泗阳公共自行车是苏北第一个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县级单位。截至2013年末,泗阳县共投放县公共自行车1300辆,使用范围覆盖了整个城区。为了确保车辆的有效使用和管理,还专门设立了1个管理服务中心和1个车辆调度维修中心。2014年,泗阳县启动了二期公共自行车投放工程,新增30个站点,投放500辆自行车 。
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2022年末全县共有各类中小学67所,其中,小学36所、中学1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完全中学4所、独立高中3所;在校学生16.29万人,其中,小学生8.71万人、中学7.58万人;专任教师9517人,其中,小学教师4926人、中学教师4591人。新改建中小学校5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3860个,全县幼儿园106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6.4%,高考本科达线率蝉联全市十年桂冠。
城乡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347省道泗阳段建成通车,沭泗线、众裴线、八三线等改造工程竣工通车。持续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新改建农村公路120公里、桥梁24座,创成省级农村物流达标县、全省首批城乡公交一体化达标县。
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2022年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3.29%。完成众兴路外立面改造、“女人街”片区整治提升,改造老旧小区7个、棚户区102.6万平方米,新改建公园绿地3.7万平方米。实施12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市民东道等易涝积水点得到有效治理。推进停车便利化工程,新增公共机动车停车泊位2162个、非机动车停车标线5.1万米。
美丽乡村展现新姿。统筹实施新一轮农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完成2342户老旧农房改善,新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美丽宜居村庄17个,卢集镇成河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生态环境
生态底色更加鲜明。编排实施747项重点环保治理工程,统筹做好减污、降碳协同治理,PM2.5浓度持续改善,14个省市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生态环境总体指标全市最优。推进护城河、徐大泓等水系连通,建成农村生态河道80公里,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获评全国优秀等级,推动绿地、林地、湿地“三地”同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获国家林草局备案,新增绿化造林2345亩,完成自然湿地保护小区建设5.1万亩。
文体事业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县拥有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各1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41.6万册、同比增长2.62%,电子文本、图片文献、音视频资源年总量达513.12TB、同比增长76.3%。有线电视用户7.5万户。共有电影放映队伍21支、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全县现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单位各1处。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4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举办公共文化服务活动465场。
医疗卫生
卫生健康事业稳步发展。2022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473个,其中医院46个、卫健中心1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5907张。每千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7.12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6569人,增长3.68%,其中,医生总数2297人、护士3158人。泗阳医院东院区、脑科医院建成投用,县第一人民医院、新袁医院创成二级综合医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80%,省级卫生乡镇实现全覆盖。
社会保障
2022年,民生保障更加坚实。全力促进就业创业。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加大企业稳岗扩岗支持力度,开展职业技能培训8600人次,城镇新增就业5061人。大力发展“创业经济”,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5.56亿元,直接扶持7200人创业,带动1.28万人就业。开展临时救助7929人次,发放低保金2.3亿元,636名困境儿童纳入保障范围,新建中片养老服务中心,完成400户家庭适老化改造,建成省、市“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13个,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
方言
泗阳方言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
云渡桃雕
泗阳是中国民间(桃雕)艺术之乡。云渡桃雕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泗阳古称桃源县,县内有桃园镇、桃源滩、桃源祠、状元墩。状元墩上下是桃树,花开时节,遍地火红。云渡桃雕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种类包括浮雕和镂雕,方法分为粗雕、中雕和细雕。粗雕只具大致轮廓;中雕线条分明,局部镂空;细雕玲珑剔透,观赏性高。云渡桃雕被当地百姓赋予了“避邪纳福”的文化内涵,广泛用于婴儿配饰、男女手串、家庭装饰等方面。桃雕造型主要有十二生肖、十八罗汉、猴子背鱼、熊猫啃竹等。
云渡桃雕
新袁柳编
新袁柳编是新袁及其周边乡镇的一种传统手工编织技艺。柳编采用杞柳为原料,主要技法有平编、纹编、勒编、砌编、缠边五种。柳编制品以造型美观、花样繁多,简便实用而普遍被该地群众作为生产生活、家居装饰用品。随着编制技艺的日臻完善,新袁柳编也由最初的粗加工演变为精加工,同时,也由乡亲邻里相互馈赠之物转变为市场销售产品。新袁柳编无毒、卫生、精致、美观。
文物古迹
三庄汉墓群
三庄汉墓群
中国杨树博物馆
泗阳县是中国南方型杨树的发源地。中国杨树博物馆是国家4A级旅游景点、也是泗阳第一个国家4A级景点。中国杨树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以杨树为主题博物馆,总占地面积约9650平方米。展馆内主要展示杨树引种暨良种繁育资料和实物、杨树文化资料、杨树培育成果以及杨树制品等。馆内有1976年1月定植现仍存活的4株品种对比试验意杨,其中最干大1株树高45米、胸径106厘米、单株立木材积16.3立方米,是专家论证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意杨王”。馆内绿地5866平方米,绿地上植有各类杨树新品种、银杏、红枫等。此外,馆内建有花岗岩群雕1座,人物造型为对中国杨树产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领导、专家和基层科技人员代表,以纪念他们所作出的贡献。
中国杨树博物馆
妈祖文化园
京杭大运河漕运文化——妈祖文化园是泗阳县文化旅游产业的重大项目。相传,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泗阳自古就是运河上重要的漕运要冲,供奉妈祖神像的天后宫就是由福建闽商在泗经商时所建,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妈祖文化园总投资1.6亿元,该文化园三面环水,风景秀美,其莲花广场建有世界首座三面妈祖圣像,像高32.3米。
妈祖文化园
中国棉花博物馆
中国棉花博物馆位于棉花原种场境内,博物馆占地总面积35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其中主馆面积3200平方米,棉花科研玻璃温室800平方米。泗阳棉花原种场培育的泗阳系列棉花品种,推广面积在全国居第二位,建有棉花育种基因库。
成子湖旅游度假区
泗阳成子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位于泗阳县城南部、洪泽湖西北部,总面积约63平方公里。度假区内生态环境优美,拥有森林、湖泊、湿地、温泉、休闲渔业、休闲农业等自然旅游资源,以及古石花县遗址、新时期时代遗址、报墩岛、龙眼滩等人文旅游资源。
南园风景区
南园风景区是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是泗阳县重点建设的青少年科普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产业基地和休闲旅游基地。景区内涵盖中国地文馆、张相文故居。景区位于泗阳县城厢街道南园居委会,总投资3000万元,占地48亩,主要为缅怀中国近代地理学先驱、中国地理学会发起者张相文先生,他是第一个提出将秦岭淮河作为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的地理学家。该项目建有张相文故居、中国地文馆等核心景观,其中的中国地文馆由泗阳县与中国地学会共同建设,主要用于普及传播地理科学知识。
奥林匹克生态公园
奥林匹克生态公园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是泗阳县首次引入湿地造园理念建设的生态式环保型森林公园。公园位于城北文化新城东侧,南临文城路,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770亩,其中水面300亩。
奥林匹克生态公园
爱园烈士陵园
爱园烈士陵园原址在泗阳县爱园镇,始建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由淮海行政公署主任李一氓筹划、建立并命名为爱园,以此悼念抗日救国英勇牺牲的烈士,褒扬烈士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与激励当时的军民继续团结奋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泗阳县人民政府为便于社会各界凭吊先烈,1953年将爱园迁至泗阳县城现址。爱园公园是宿迁市级文化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区。园林主体建筑是“昭忠祠”。园的东北角是烈士墓地,在书有“忠魂园”围墙内的高丘上,耸立着“死难烈士万岁”的纪念碑。烈土墓前建有烈士碑廊,分立东西,碑廊为仿古回廊。泗阳烈士陵园占地280亩,有健身场、游乐场、国防园等多项游玩设施,国防园陈列有坦克、榴弹炮、高射炮等武器装备。
泗阳膘鸡是泗阳特产之一。农家婚丧喜庆,多以膘鸡作为“头景”上桌,客人评论厨师手艺如何,也都是以膘鸡的制作为标准。膘鸡制作相当讲究,它选用瘦猪肉糊、鸡蛋黄、馒头屑、淀粉,用盐、葱、姜、胡椒粉、味精等佐料搅拌均匀,然后摊在百叶上,厚约一寸厚,再用肥猪肉糊与去皮的山药糊、鸡蛋清、葱白、淀粉等搅拌均匀后摊在其上,厚约半寸。做好后将其放入蒸笼,蒸熟后,上层洁白如玉,下层红如玛瑙。一般先改刀成片,配以菠菜、姜葱等佐料,青、红、白三色相映。
御珍酒
御珍酒产于泗阳县。民国四年(1915年),御珍酒在南洋劝业会上一举夺得巴拿马国际金奖。2005年3月,45°浓香型“百年御珍”酒被指定为“人民大会堂宴会专用酒”。
穿城大饼
穿城大饼饼大而厚,中间厚度可达八寸,重达十五斤。穿城大饼烙制技术特殊也特殊,烙制大饼不用平底锅,用的是圆底铁锅,烙出的饼才能中间厚边口薄些。烙的火必须用木柴文火,所以一块饼从入锅到烙熟,得三柱香的工夫。烙饼人必须有耐心,才能达到饼熟而不焦的效果。穿城流传俗语叫"性急烙不得大饼"。
八集小花生
八集小花生是泗阳名特产之一。因产于江苏省泗阳县八集乡,而得名。八集小花生壳薄,肉嫩,口感好,富含钙、铁、镁、锌等微量元素,含油量高达40%-43%。经过炒制,具有白、香、甜、脆的特点。1999年,“八集小花生”成为注册商标,产品畅销大江南北。2011年,八集小花生入选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行列。
八集小花生
丁庄大菜
丁庄大菜(即黄花菜)产于江苏泗阳三庄镇。《泗阳县志》记载:“金针菜,一名黄花菜,又名安神菜、丁庄大菜。蒸半熟,曝干,销售 甚广。”泗阳优种“大乌嘴”黄花菜就有很多优点,它分蘖快,栽后三四年即进入盛产期。其花莛粗壮,高达一米三,五个分杈较长。“小满”出莛,“芒种”盛蕾,“夏至”开始采收。 采收期约50天。花蕾大,长十二厘米,色泽黄绿,嘴尖而有较大的黑紫色斑块,故称“大乌嘴”。其干制率和产量也优于一般品种。
泗阳白酥梨
江苏省泗阳县泗阳白酥梨果实大型,平均单果重350克,最大的达1500克,果实近圆柱形,果皮黄色,稍带浅褐色,充分成熟为金黄色。其果果心小,果肉酥脆爽口、皮薄多汁、味道浓甜而香。果实中含有糖类、有机酸、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很高。
王集小团饼
王集小团饼,又称“月亮饼”,是江苏省泗阳县王集镇的特色食品其加工原料是小麦面粉,直径约15厘米,厚度约3、4厘米,价格和普通大饼差不多。
新袁羊肉
新袁羊肉
历史著名人物
秦嘉 | 刘世勋 | 卢廷兰 | 林大木 | 房震亨 |
尹耕云 | 薛怀 | 常廷席 |
参考资料:
近代著名人物
樊炎 | 韩恢 | 胡刚复 | 胡明复 | 孙耀宗 |
张相文 | 张星烺 | 韩德勤 | 李守维 | 王光夏 |
参考资料:
当代著名人物
唐维新 | 张农科 | 郑法雷 | 胡亚东 | |
张前德 | 孙心良 | 公丕祥 | 陈建生 | 胡刚 |
蒋思忠 | 张雨柏 | 王守兵 | 王守兵 | 周雨 |
参考资料:
2020年4月14日,泗阳县入选2020-2021年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
2020年5月29日,泗阳县入选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
2021年1月18日,被授予“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1年2月1日,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授予“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达标市县村镇”。
2022年4月14日,入选“赛迪顾问乡村振兴百强县(2021)”名单,位列全国第88名。
2023年12月,入选2023年稷夏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100强,排名第94。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