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聪 编辑
傅聪(Fou Ts'ong,1934年3月10日-2020年12月28日),出生于上海。毕业于华沙国家音乐学院,英籍华裔钢琴家。1952年2月,傅聪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协奏曲,开始了他的钢琴演奏事业。1954年,傅聪留学波兰。1955年,参加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并获得第三名以及“玛祖卡”最佳演奏奖,成为第一个在国际性钢琴比赛中获奖的中国音乐家,此后声名大噪。1958年,傅聪从波兰迁居伦敦,展开他演奏生涯的高峰。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傅聪举行了2400场独奏音乐会,与世界各地知名乐团合作,足迹遍布全球。此外,他还录制了50张唱片。1979年,傅聪重返故土,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了音乐会。1988年,第十三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傅聪表演钢琴独奏。2003年起,傅聪受聘上海音乐学院客座教授,举办大师班。2008年,傅聪在上海音乐厅举办独奏音乐会,演奏肖邦、海顿等人的作品。2014年10月,在上海保利大剧院举办独奏音乐会。2020年12月28日,傅聪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英国逝世,享年86岁。傅聪在国际钢琴界享有盛名,有着“钢琴诗人”的美誉。美国《时代周刊》曾在六十年代评其为当今时代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
本名:傅聪
外文名:Fou Ts'ong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国籍:英国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34年3月10日
逝世日期:2020年12月28日
毕业院校:华沙国家音乐学院
星座:双鱼座
代表作品:Chopin - Mazurkas、《诗情肖邦》
主要成就:1955年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玛祖卡最佳演奏奖1953年第4届世界与友谊联欢节-钢琴比赛第3名
职业:钢琴家
1948年,傅聪14岁时随全家迁到昆明,来到昆明的粤秀中学读书。1949年12月31日,傅雷一家搬回上海,傅聪一人留在昆明,其父把他交托给老朋友吴一峰照顾。
青年时的傅聪
声名大噪
获奖后的傅聪
1954年8月,傅聪离开上海,前往波兰。在波兰,他在“肖邦权威”杰维茨基教授亲自指导下学习。1955年,傅聪参加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并获得第三名以及“玛祖卡”最佳演奏奖,其成为第一个在国际性钢琴比赛中获奖的中国音乐家。傅聪获奖后,《人民日报》等全国媒体刊登了这一消息。
比赛结束后,傅聪首度到欧洲进行巡演,被誉为“钢琴诗人”。 1956年3月,傅聪在南斯拉夫京城举行演奏会。 1956年的8至10月,傅聪返回中国休假,在北京举行了个人独奏会,在上海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举行了莫扎特协奏曲音乐会。
傅聪青年时巡演照片
1957年,傅聪与父亲傅雷同时被整风反“右”,随后其回波兰继续学习。
发展高峰
1958年12月,傅聪留学毕业,迫不得已选择出走海外。 同年,他从波兰迁居伦敦,从此迈入了另一个里程碑,展开他演奏生涯的高峰。
1959年1月6日傅聪在伦敦Howard酒店演奏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傅聪举行了2400场独奏音乐会,足迹遍布全球各地。在世界各国演奏时,他经常和当地知名的乐团合作,与其合作过的乐团超过60个,如伦敦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奥地利维也纳交响乐团、德国柏林广播交响乐团等。 此外,傅聪还担任过挪威、意大利、瑞士、葡萄牙、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比赛的评委。 录制了50张唱片。 如1972年,傅聪与两位好友阿殊坚纳西和巴伦邦为英国迪卡(Decca)唱片公司录制莫扎特三钢琴协奏曲。 1973年,参加第一届香港艺术节,举办独奏音乐会,并与小提琴演奏者梅纽因合作演奏。 1977年,与香港青年交响乐团合作演出。
傅聪音乐会巡演
傅聪回国参加父亲追悼会
傅聪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
傅聪举办演奏会
1989年,傅聪回到波兰与乐队合作演出贝多芬、海顿、莫扎特协奏曲,其中大部分由他亲自指挥,兼任录音监制,由英国IMP、迪卡等发行。1990年,他与汤沐海指挥的华沙交响乐团重录萧邦两首协奏曲,由Collins公司发行。三年后,他首次与香港雨果公司合作,在华沙录制德布西双唱片专辑,评价甚高。 1998年10月,傅聪参加第一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在北京世纪剧院举办音乐会 。 1989年,在香港文化中心举办音乐会。1991年,在香港艺术节,与华沙室内乐团合作举行音乐会。
1994年,傅聪在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和加拿大多伦多举行演出。 1998年10月,与德国柏林广播交响乐团在上海大剧院合作演奏了莫扎特《第二十钢琴协奏曲》及肖邦作品。 同年10月21日,傅聪参加第一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并在北京世纪剧院举办音乐会。
晚年发展
2001年2月,傅聪在新加坡举行钢琴独奏音乐会。 10月,在北京保利剧院举办“纪念傅雷夫妇逝世35周年,世界著名钢琴家傅聪独奏音乐会”,此次音乐会是他手疾康复后的首次国内演出。手疾康复后,他所演奏的曲目更加丰富多变。 同年,与香港小交响乐团合作举办音乐会,演奏了《降E大调第十四钢琴协奏曲,作品K449》《F大调第十九钢琴协奏曲,作品K459》《C大调第二十五钢琴协奏曲,作品K503》等莫扎特作品。
2003年起,傅聪继续受聘上海音乐学院客座教授,每年在举行1-2个月大师班,学生们带着乐谱听课,他一一亲自指导,持续了十余年。 2004年4月,与香港小交响乐团合作举办音乐会,以此作为庆祝其70岁寿辰世界巡回音乐会的一部分。 2005年1月,在天津大剧院中礼堂举办独奏音乐会。
傅聪在上音开办大师课
2006年4月,傅聪在上海音乐学院第三届(莫扎特)国际钢琴大师班上进行讲座。 11月,傅聪在深圳大剧院举办独奏音乐会,并以此纪念傅雷逝世40周年,音乐会上,他演奏了德彪西的《英雄摇篮曲》、肖邦的《玛祖卡》三首(作品第59号)、《升F大调船歌》《降B大调奏鸣曲》。 2008年,傅聪在上海音乐厅举办独奏音乐会,演奏肖邦、海顿、舒伯特等人的作品。
2006年傅聪于上海音乐厅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
晚年时期,傅聪开始迷恋海顿,并将其称为“音乐家中的音乐家”。 2009年10月,为纪念奥地利音乐家海顿逝世两百周年,傅聪在台北音乐厅举办“海顿钢琴独奏会”,演奏了《降E大调奏鸣曲》(HOB XVI: 49)和《C大调奏鸣曲》(HOB XVI: 50)、《f小调变奏曲》等乐曲。
2010年,傅聪参加中国国家大剧院举办的“肖邦诞辰200周年”系列音乐会,为保持充足时间练琴与读书,他婉拒数家媒体采访,每天坚持练琴近10个小时。在音乐会开场时,其呈现了数首肖邦的遗作,包括《葬礼进行曲》《对舞》《如歌》《回忆帕格尼尼》等。 同年,其担任第十六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评委与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钢琴比赛的评委。 此外,他还在海口举办独奏音乐会,演奏了《Contradanse》《Cantabile》《Barcarolle》以及《Polonaise Fantasie》等作品。 同年,与澳门乐团合作,在澳门文化中心举办“傅聪的荣归”音乐会,演奏了数首莫扎特经典钢琴协奏曲。
傅聪 2010年“肖邦诞辰200周年”系列音乐会
2011年11月,傅聪从广州、深圳,再到北京,12月赴武汉、重庆、青岛举办音乐会,演奏意大利古钢琴奏鸣曲奠基人斯卡拉蒂的六首《钢琴奏鸣曲》、近几年他少有弹奏过的贝多芬名曲《第十五钢琴奏鸣曲》、李斯特“最优美的情书”《第123首彼得拉克十四行诗》以及舒伯特的《匈牙利旋律》《慢板》等。 同年,在河南艺术中心音乐厅举办独奏音乐会,演奏了贝多芬的《D大调钢琴奏鸣曲》、李斯特的《彼德拉克十四行诗之123》、肖邦的12首练习曲以及舒伯特的3首钢琴曲。
2012年4月,傅聪在台湾音乐厅举办独奏音乐会,并应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之邀,首次在台开大师班。 5月,在天津大剧院音乐厅举办独奏音乐会。 2013年4月,在河南艺术中心音乐厅举办独奏音乐会,演奏了德彪西《向海顿致敬》、贝多芬《E大调奏鸣曲 作品109号》、舒伯特《G大调奏鸣曲 作品894号》以及斯卡拉蒂的六首奏鸣曲等作品。
傅聪在国内演奏会
2014年,傅聪在武汉琴台音乐厅举办音乐会,演奏了肖邦、莫扎特的作品。 同年4月,傅聪在山西大剧院演出,曲目选择了肖邦《12首练习曲op.10》、莫扎特《降B大调奏鸣曲》《a小调回旋曲》等,其通过大量阅读历史文献走入许多作曲家的内心世界,用东方的心灵寻觅维也纳乐派的精髓。 10月,在上海保利大剧院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和乐迷们共同庆祝他的八十岁生日。
2020年12月,傅聪在英国感染新冠肺炎。 12月28日,傅聪因感染新冠病毒在英国逝世,享年86岁。
家庭
傅聪与父亲傅雷在一起
1958年,傅聪从波兰移居英国。 1966年,傅聪的父亲傅雷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右派,同年9月3日,由于在文革中受到诬陷和迫害,傅雷夫妇自杀离世。 1979年,傅聪回到上海,出席由上海文联、上海作家协会为傅雷夫妇举行的“平反追悼会”。
婚姻
在伦敦期间,傅聪结识英国小提琴家曼纽因的长女弥拉,1960年年底两人结婚,婚后育有一子,名叫傅凌霄。婚姻持续9年后,因为经常性地争吵而离婚。1973年,傅聪与韩国驻摩洛哥大使的女儿玄禧晶结婚,但俩人的婚姻在三个月内破裂。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傅聪结识了在中国香港长大的钢琴家卓一龙,1974年,俩人生育一子,名为傅凌云。
音乐专辑
Haydn: Piano Sonatas
发行时间2011-1-1
Chopin: Mazurki
发行时间2009-11-10
诗情肖邦
发行时间2003-6-1
Scarlatti: 32 Sonatas
发行时间2003-4-8
Fou Ts'ong Plays Mozart
发行时间2001-7-10
Fou Ts'ong in Concert - Schubert
发行时间1998-11-6
萧邦:夜曲全集
发行时间1996
Mozart: The Piano Concertos
发行时间1995-5-5
傅聪演奏德彪西:前奏曲及练习曲全集
发行时间1994-10-1
Chopin - Mazurkas
发行时间1993-5-18
1/2
参考资料:
重要演出
时间 | 演出地 | 所在城市 |
---|---|---|
1952年 | - | 上海 |
1956年 | - | 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 |
1959年 | 伦敦皇家节日大厅 | 英国伦敦 |
1959年 | 伦敦Howard酒店新闻招待会 | 英国伦敦 |
1979年 | 中央音乐学院 | 北京 |
1981年 | 上海音乐厅 | 上海 |
1988年 | 第十三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 | 上海 |
1994年 | 纽约卡内基音乐厅 | 美国纽约 |
1994年 | - | 加拿大多伦多 |
1998年 | 上海大剧院 | 上海 |
2001年 | 新加坡 | 新加坡 |
2001年 | 上海音乐厅 | 上海 |
2001年 | 保利剧院 | 北京 |
2003年 | 保利剧院 | 北京 |
2005年 | 天津大剧院 | 天津 |
2006年 | 上海音乐厅 | 上海 |
2007年 | 中山音乐堂 | 北京 |
2007年 | 南宁剧场 | 广西南宁 |
2007年 | 四川大剧院 | 四川成都 |
2008年 | 杭州剧院 | 浙江杭州 |
2008年 | 上海音乐厅 | 上海 |
2009年 | 台北音乐厅 | 台北 |
2009年 | - | 广东 |
2010年 | 中国国家大剧院 | 北京 |
2010年 | 星海音乐厅 | 广东广州 |
2011年 | 中山公园音乐堂 | 北京 |
2012年 | 东莞玉兰大剧院 | 广东东莞 |
2012年 | 昆明剧院 | 云南昆明 |
2012年 | 天津大剧院 | 天津 |
2012年 | 台湾音乐厅 | 台湾 |
2013年 | 文化广场大剧院 | 浙江宁波 |
2013年 | 国家大剧院 | 北京 |
2013年 | 河南艺术中心 | 河南 |
2014年 | 山西大剧院 | 山西 |
2014年 | 杭州大剧院 | 浙江杭州 |
2014年 | 上海保利大剧院 | 上海 |
音乐类 | |||||||||||||||
|
他凭借自己具备的对中国文化艺术传统的素养,常以中国传统的哲学、伦理、诗词和美术等方面的理论观点和艺术表现方法,去理解和解释欧洲音乐家的作品,因而他的演奏富于中国和东方风格的意境,形成了他在钢琴表演艺术方面的艺术特色。 其演奏维持了两个方向上的张力。一个是“儒家”风骨——“入世”的“家国情怀”,音乐表情往往深挚而热切,带有某种“顶真”和“执着”的倔强感觉,尤其体现在他演奏肖邦悲剧性作品的时候;另一个是“道家”气韵,讲求“出世”的灵动和超越,追寻自如、放松、纯真而无造作的理想境界,例如他手下的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和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傅聪的钢琴表演艺术,一方面强调忠实音乐作品的原作,他认为一个演奏家对待音乐作品,应当像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对待《圣经》,或者是一个虔诚的伊斯兰教教徒对待《古兰经》一样,必须无条件服从它。但另一方面,在傅聪所演绎的西方音乐艺术中又蕴含着某种中国古典文化的精神内涵。这看似矛盾的两个特点构成了傅聪钢琴表演美学思想的核心。
傅聪是当今世界乐坛最受欢迎和最有洞察力的莫扎特作品的演奏家。 (英国《泰晤士报》 评)
傅聪是当今时代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 (美国《时代周刊》 评)
傅聪是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他对音乐的许多见解卓尔不群,而且应该作为年轻一代音乐家的指导准绳。 (当代钢琴大师玛塔·阿格丽琪、莱昂·弗莱歇尔和拉杜·鲁普 评)
傅聪的演奏情感饱满,注重内涵,但又排斥无病呻吟式的感伤,讲究趣味的纯正和高洁。这也正好与中国士人传统中追求“风骨”和“气节”的传统达成合一。 (音乐学者杨燕迪 评)
傅聪以抒情的手法诗意地完满地表达了肖邦乐曲中的幸福情感。 (波兰《人民论坛报》 评)
许久以来,我们未曾听到过傅聪在演奏的莫扎特与肖邦的钢琴协奏曲时这样的触键,使钢琴能显出最微妙的音质层次。在傅聪的思想与实践中间,有一股灵感,达到了纯粹的诗的境界。傅聪的演奏艺术,是从中国艺术传统的高度明确性脱胎出来的。他在琴上表达的诗意,不就是中国古诗的特殊面目之一吗?他镂刻细节的手腕,不是使我们想起中国画册上的画吗? (南斯拉夫Pojitika报刊 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