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编辑

中国文联、中国影协及举办城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国家级电影节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China Golden Rooster & Hundred Flowers Film Festival)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电影家协会及举办城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国家级电影节,也是集电影评奖颁奖、影片展映、学术论坛、项目创投、国际交流等于一体的电影界年度盛事。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创办于1992年,在全国各城市轮流举办。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从1992年起共同颁发中国电影金鸡奖和大众电影百花奖。2005年起,中国电影金鸡奖和大众电影百花奖隔年轮流颁发,即单数年颁发专业评审制的金鸡奖、偶数年颁发观众投票制的百花奖。2019年开始,中国电影金鸡奖每年评选一次,同年起连续十年长期在福建厦门举办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第32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于2023年11月1日至4日在福建厦门举办。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外文名:China Golden Rooster & Hundred Flowers Film Festival

成立时间:1992年

举办地点:福建厦门(2023年)

主办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电影家协会

举办周期:每年一届

类型:国家级电影节

历史沿革

编辑

创办前身

中国电影金鸡奖和大众电影百花奖的评奖和颁奖活动是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的核心内容。它的前身是一年一度的中国电影金鸡奖和大众电影百花奖评奖、颁奖活动 。

主词条:大众电影百花奖

首届百花奖郭沫若为祝希娟题词首届百花奖郭沫若为祝希娟题词

大众电影百花奖是在周恩来总理倡导下于1962年创办,由当时中国发行量最大的电影刊物《大众电影》编辑部主办,评选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读者根据《大众电影》杂志刊载的选票,投票评选出本年度最喜爱的中国电影故事片和电影演员,各奖项均以得票最多者当选。之所以用“百花”命名是为了体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百花奖”代表观众对中国电影的看法和评价,因此又被称为“群众奖”。首届“百花奖”有11.7万人参加评选,第二届(1963)增至18万多人。之后,中断了17年,直到1980年才恢复并举行第三届“百花奖”评奖,该届共有70多万人参加评选。此后每年举行一次 。

主词条:中国电影金鸡奖

首届金鸡奖评选首届金鸡奖评选

中国电影金鸡奖创始于中国农历鸡年(1981年),故定名为“中国电影金鸡奖”,以金鸡啼晓激励电影工作者为我国社会主义电影事业的繁荣兴盛而奋发努力 。中国电影金鸡奖由电影界各门类专家学者组成评委会进行评选。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倡导“学术、民主、争鸣”精神,本着“六亲不认,只认作品;八面来风自己掌舵;不抱成见从善如流;充分协商顾全大局”的三十二字方针,对参评影片及创作人员认真进行评选,因此又被称为“专家奖”,与“百花奖”一起统称为“中国电影双奖” 。

两奖一节

首届中国金鸡国际影展新闻发布会首届中国金鸡国际影展新闻发布会

1992年,应广大电影工作者的要求,中国电影家协会在大众电影百花奖和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奖、颁奖活动的基础上,创办了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1992年4月22日,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将中国电影金鸡奖和大众电影百花奖改为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并于当年8月确定电影节的节徽、节旗、节歌。节徽中鸡冠花代表“金鸡”、“百花”双奖,电影胶片中盛开鸡冠花,意味着电影艺术之花。由左右对称的“中国”英文首写字母C及电影胶片构成蝴蝶图案,分别代表两个电影奖项。节徽整体形状为展翅欲飞的蝴蝶,表明电影节如百花园中的蝴蝶,在中国电影以及中外电影交流中起到交流、媒介作用。节旗是带有节徽的蓝色旗帜。节歌由王酩作曲,凯传作词 。11月1日,第一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广西桂林举行。次日,首届“金鸡国际影展”开幕,来自日本、法国、俄罗斯、波兰等10个国家的24部影片参展,日本、法国、俄罗斯及美国等9个国家派出代表团在电影节与观众见面 。

1998年,第七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期间重庆组织“百片、千镇、万场”的城乡电影放映活动,观众达到一千万人次,其中千米长卷上签名的观众就有一百多万人,表达了人民群众祝愿中国电影走向辉煌的强烈愿望;并举行了“改革开放20年的中国电影”学术研讨会、“高科技与当代电影艺术”学术报告会等一系列活动 。

2001年,第十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组织“城乡金鸡鸣,电影百花香”群众电影放映活动,组建35毫米电影放映队,把电影送到社区、村镇;与此同时,在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学术研讨会的基础上,创办“中国电影论坛”,以栏目化的形式把这项电影理论活动固定下来;该届电影节还举办“中国电影:传统文化与全球化趋势”学术研讨会、伊朗电影回顾展等活动 。

2002年,第十一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开展电影放映活动,电影节期间,展映影片平均上座率达96% 。

变革发展

  • 两奖隔年举办

    2005年,针对国内文艺评奖过多、过滥的现象,中宣部颁布《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金鸡奖由一年一评改为隔年举办,即每两年评选一次 。该届电影节也作出多项改革措施,其中包括金鸡奖不得再自行决定为任何一个奖项颁出并列最佳奖;港澳台地区与内地合拍影片的演职人员也首次被批准参加金鸡奖评选 ;首次评选国际奖项 。金鸡的开幕仪式启用新的节歌《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节歌》 。

    2006年,该届电影节的百花奖设立电影故事片奖和电影单项奖共8个奖项。新增设优秀故事片、最佳导演和最佳新人。该届电影节让群众参与评奖的方式成为历届电影节的首创。此外,该届电影节在采取信函的方式进行投票的基础上,增加手机短信投票平台及网络、声讯电话投票平台 。

    2012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首次增设“微电影大赛”竞赛单元,力求帮助更多的影坛新锐脱颖而出 。

    第21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增设微电影大赛

  • 正式转型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两年一评的规则开始暴露出不少弊端。一方面,参评电影过多,加大评选难度,让金鸡奖常常会颁出“双黄蛋”,公正性屡遭质疑;另一方面,一两年前的电影再来参评,热度早已不再,提名名单难免带给观众“炒冷饭”的感觉。久而久之,金鸡奖的关注度、影响力不断下降。许多文艺工作者曾呼吁金鸡奖应恢复一年一评,及时梳理当年影片的优劣,也给更多优秀电影更多的机会 。

    2019年4月9日,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陈道明宣布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金鸡奖年份)未来五届正式落户福建厦门。这也是该电影节首次长期落户一个城市 。11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黄坤明在该届电影节开幕式指出,金鸡百花电影节是电影界的盛事,从2019年起金鸡奖每年评选一次。这是顺应电影快速发展的重要决策,是回应电影工作者呼声的重大举措 。举措方面,该届电影节首创金鸡电影创投大会。金鸡创投的目标是打造成为具有权威性的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一流的电影创投平台。与评奖、影展、论坛等电影节主体活动相得益彰,成为电影新人、投资人、制片人交流融汇的主阵地 。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该届电影节厉行节俭办会风尚,大量精简各项外围活动,严控活动规模,不设开幕式和红毯仪式,嘉宾人数缩减过半;活动组织以室外为主,群众观看以线上为主 。

    2021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创新实施碳中和试点工作,通过购买林业碳票的方式抵消本次电影节产生的碳排放,并由厦门市碳和排污权交易中心出具碳中和证书,实现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历史上的首次碳中和 。该届金鸡奖新增设最佳外语片奖项 。

    2022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新设立金鸡奖鼓浪屿论坛,邀请行业领军企业家、头部投资机构代表和著名导演展开对话,把握数字产业高速发展新趋势。还新增“金鸡VR影展”活动,旨在依托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平台,全方位助力VR内容的推广普及,促进电影产业发展 。

    2023年4月16日,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宏在厦门文化影视产业推介会上宣布,经中国文联、中国电影家协会研究,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暨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自2019年起连续十年长期在厦门举办 。

    2023金鸡奖·鼓浪屿论坛在厦门鼓浪屿举行2023金鸡奖·鼓浪屿论坛在厦门鼓浪屿举行

  • 主体活动

    编辑

    文艺表演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式晚会是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主体活动之一,由简短的开幕仪式和文艺演出组合而成,是海内外演艺界明星的荟萃。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式晚会以体现强烈的时代精神、鲜明的电影特点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为宗旨。通过歌舞节目,人们可以领略到中国电影以及电影节举办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奋发的精神风貌。现场揭晓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获奖名单以及精彩的文艺节目,把电影节的气氛推向高潮。颁奖典礼之后举行简短的电影节闭幕仪式,电影节的主办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电影家协会把节旗交给下一届电影节举办城市的相关领导 。

    奖项颁发

    中国电影金鸡奖和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典礼是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最隆重、最热烈、最受关注的核心主体活动。颁奖典礼上,电影节组委会邀请电影节有关领导、嘉宾向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和大众电影百花奖的电影制片单位、出品单位和电影工作者颁发奖杯和证书 。

    影片展映

    中国影协在对外宣传中国电影的同时,还邀请国外电影工作者来华访问,亲身感受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和电影创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在电影节举办期间组织中外电影观摩展映活动始终是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主体活动之一。截至2023年,影展板块内容包括国产电影展、港澳台影展、金鸡国际影展、金鸡青年短片季 。

  • 国产电影展

    国产新片展展映近一年取得龙标的优秀国产新片,并举办跨年档、贺岁档新片发布会。新片邀片涵盖本年度11月至隔年即将上映的优质新片,同时严选各大电影节巡回佳作。由选片人分单元策展,重点展示中国电影近一年的优秀成果 。

  • 港澳台影展

    金鸡香港影展创办于1992年,是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的主体活动,首届名为“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新作观摩展”,是首个邀请香港地区电影人携新作来内地交流的电影节展,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历届金鸡港澳台影展邀请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优秀华语影片进行主题作品展映,是增进两岸三地电影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也是向大陆地区输送港澳台地区优秀电影作品的重要渠道 。

    2021年金鸡影展上放映《花样年华》

  • 金鸡国际影展

    第一届金鸡国际影展宣传资料封面第一届金鸡国际影展宣传资料封面

    “金鸡国际影展”是金鸡影展板块下的重要部分,邀请优秀国际影片参与展映,致力于展现多元广阔的文化视野,搭建中外电影人交流的重要平台,为国内观众提供新鲜的全球电影艺术体验。“金鸡国际影展”这一名称在1992年首届电影节确立并一直沿用至今。影展通常由几个单元组成:竞赛单元、全景单元和经典单元,每年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影展每届集中展映来自20多个国家的30余部近一两年创作完成的优秀电影作品。“金鸡国际影展”设闭幕式及颁奖典礼,由主办地专家和观众评选出最受欢迎国际影片最受欢迎国际导演、最受欢迎国际男演员、最受欢迎国际女演员四个奖项 。“金鸡国际影展”期间有时还举办国际电影学术报告会,邀请国际著名电影专家作专题报告,以加强中外电影艺术家之间的交流 。截至2021年,“金鸡国际影展”共放映600余部外国电影,分别来自日本、法国、俄罗斯、波兰、摩洛哥、越南、瑞士、匈牙利、美国、西班牙、德国、印度尼西亚、韩国、意大利等80多个国家 。2021年,“金鸡国际影展”共有38部电影展映,创下历届影展之最 。

  • 金鸡青年短片季

    金鸡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短片季是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主体活动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唯一冠以“金鸡”之名的青年导演短片项目。金鸡短片季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厦门市电影局共同主办,面向内地(大陆)、港澳台地区及全球华语青年影像创作者进行征集选拔,旨在依托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平台,让更多的青年导演被发掘、关注,全方位、深层次助力青年导演快速成长,为中国电影培育后备力量 。

    第四届金鸡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短片季特别展映作品

    创投项目

    金鸡电影创投大会于2019年设立,与评奖、影展、论坛等电影节主体活动相得益彰。金鸡创投是金鸡奖艺术责任与使命的延伸,是中国电影家协会加强培育优秀作品的手段创新,已成为电影节新人、导演、投资人、制片人交流融汇的主阵地。金鸡创投通过公平权威的评审流程和全方位的孵化方案,打造中国电影新人新作第一赛道,成为“最懂电影”的创投平台。2019-2022年四届金鸡创投共征集4453件投稿作品,总征件量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年平均征件数超千件,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凭借中国电影金鸡奖的国字号招牌和豪华的评审团阵容,金鸡创投逐步迈入国内电影创投第一梯队 。

    学术研讨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学术研讨会是中国电影界最高水准的理论盛会。从2001年起,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学术研讨会定名为“中国电影论坛”,论坛根据世界电影发展趋势和中国电影的现状,每年设定不同的主题,邀请国内外有建树的电影专家商讨中国电影繁荣发展的重大课题,开展深入的学术交流。“中国电影论坛”在所有提交的论文中评选出优秀学术论文奖,并出版“中国电影论坛”学术论文集。2013年,经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批准,“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学术论文奖”正式更名为“中国电影金鸡奖理论评论奖”,纳入“中国电影金鸡奖”子奖项 。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举办30届研讨会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举办30届研讨会

    电影交易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还设立电影交易市场,开展中外电影交易活动,是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和电影节举办地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联合举办的全国性电影展销交易活动。参加人员主要是全国各地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拥有自主发行放映权的电影院线和独立电影院的电影发行商 。

  • 活动文化

    编辑

    奖杯

  • 百花奖杯

    百花奖奖杯为铜制镀金花神,意蕴为电影是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鲜花,而在中国民间素有信仰百花之神的传说和习俗。自此至今,奖杯造型均为女性花神形象 。不同时期的百花奖奖杯也有所不同。其中,第3届(1964年)奖杯为铜胎珐琅材质,杯身正中一朵鲜花的叶子为胶片造型。第4届(1981)至第6届(1983)奖杯造型为花神一手怀抱花束。第7届(1984)至10届(1987)奖杯为花神高举双手,举起一朵鲜花的造型。第11届(1988)至15届(1992)奖杯造型则为古典少女形象。第16届(1993)奖杯造型为齐耳短发花神高举双手,托起一朵鲜花。该奖杯出自中国当代雕塑家姚永康,造型典丽,沿用至今 。

    <p>第四届(1981)至第六届(1983)奖杯

    第四届(1981)至第六届(1983)奖杯

    第七届(1984)至十届(1987)奖杯

    第十一届(1988)至十五届(1992)奖杯

    第十一届(1988)至十五届(1992)奖杯

    第十六届(1993)奖杯

    第十六届(1993)奖杯

  • 金鸡奖杯

    金鸡奖奖杯以昂首啼鸣的金鸡雕像为模型进行倒模而成。奖杯的重量在2公斤左右,高度则为35厘米,为铸铜镀金构造。因铜有着和金一样的承重感,所以会选择铜作为底料。铜质底座上,还专门有一块可以镶嵌卡片(镶金的金属卡)的地方,卡片上则刻上获奖电影的名字和获奖人的名字 。2019年,为了体现出新时代、新气象、新格局,中国美术馆馆长为山对金鸡奖杯进行重新设计,新的奖杯体现出昂扬创新的时代精神,象征着中国电影奋进的姿态,也代表中国电影屹立世界电影艺术之林 。

    金鸡奖奖杯(旧)金鸡奖奖杯(旧)

    金鸡奖奖杯(新)金鸡奖奖杯(新)

    主题曲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一般是指定名家创作主题曲,但有时也会向全国公开征集。比如,第2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主题曲《飞越梦想》就是通过专家评选和全国海选产生 。

    吉祥物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部分吉祥物一览

    第27届吉祥物第27届吉祥物

    第26届吉祥物小白驹第26届吉祥物小白驹

    第25届吉祥物影影第25届吉祥物影影

    第24届吉祥物吉祥儿第24届吉祥物吉祥儿

    第23届吉祥物黄河宝宝第23届吉祥物黄河宝宝

    第20届吉祥物和和第20届吉祥物和和

    第17届吉祥物酷乐和酷啦咪第17届吉祥物酷乐和酷啦咪

    第15届吉祥物桂花宝宝第15届吉祥物桂花宝宝

    海报标志

    第18届至第32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海报/LOGO一览

    第32届

    第31届

    第30届

    第29届

    第28届

    第27届

    第26届

    第25届第25届

    第24届

    第23届

    第22届

    第21届第21届

    第20届

    第19届

    第18届

    金鸡雕塑

    为纪念金鸡百花电影节首次落户厦门,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特别设计金鸡雕塑。金鸡雕塑形象昂扬向上、充满朝气,寓意中国电影事业的蓬勃、健康发展。金鸡雕塑高6.91米,重超2吨,坐落于直径1981毫米的底座上,象征中国电影金鸡奖创始年份1981年,是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金鸡红毯上的标志性物体,可实现360度旋转。2019年11月19日,该金鸡雕塑在厦门海峡大剧院前广场落成 。

    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金鸡雕塑在厦门揭幕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金鸡雕塑在厦门揭幕

  • 奖项设置

    编辑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颁发中国电影金鸡奖和大众电影百花奖。

  • 评选机制

    百花奖评选工作分为初评各奖项候选名单、群众投票评选各奖项提名名单、现场终评表决、颁奖4个阶段 。

    金鸡奖评选委员会的评奖分为初评和终评两个阶段。 初评,评选委员会对取得参评资格的影片和人选在进行认真讨论后,通过无记名投票表决产生各奖项的“评委会提名名单”。 终评,由评选委员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投票表决,根据投票结果产生各奖项的最佳获奖名单。每评奖年适当时候举行当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终评结果经中国文联审批后当场揭晓,向获奖者颁发金鸡奖杯和获奖证书,向提名者颁发提名奖杯和提名证书 。

    每届百花奖、金鸡奖评选办法以当届公布的评选办法为准。

  • 设置情况

    截至2023年,百花奖主要奖项包括: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等7个奖项 。中国电影金鸡奖主要奖项包括: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等20个奖项 。

    类型

    具体奖项

    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影片奖

    ⒈最佳影片

    ⒉优秀影片

    ⒈最佳故事片

    ⒉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

    ⒊最佳儿童片

    ⒋最佳纪录/科教片

    ⒌最佳美术片

    ⒍最佳戏曲片

    ⒎最佳外语片

    单项奖

    ⒈最佳编剧

    ⒉最佳导演

    ⒊最佳男主角

    ⒋最佳女主角

    ⒌最佳男配角

    ⒍最佳女配角

    ⒎最佳新人

    ⒈最佳编剧

    ⒉最佳导演

    ⒊最佳导演处女作

    ⒋最佳男主角

    ⒌最佳女主角

    ⒍最佳男配角

    ⒎最佳女配角

    ⒏最佳摄影

    ⒐最佳录音

    ⒑最佳美术

    ⒒最佳音乐

    ⒓最佳剪辑

    荣誉奖

    评委会特别奖

  • 历届回顾

    编辑

    举办信息

    历届电影节

    举办日期

    举办地点

    第1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1992年11月1日至7日

    广西桂林

    第2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1993年11月20日至25日

    广东广州

    第3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1994年11月4日至10日

    湖南长沙

    第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1995年10月20日至22日

    北京

    第5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1996年10月9日至13日

    云南昆明

    第6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1997年12月12日至16日

    广东佛山

    第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1998年11月18日至22日

    重庆

    第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1999年10月16日至20日

    辽宁沈阳

    第9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2000年11月16日至21日

    广西南宁

    第10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2001年10月18日至22日

    浙江宁波

    第11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2002年10月18日至22日

    江苏无锡

    第12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2003年11月1日至5日

    浙江嘉兴

    第13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2004年9月15日至19日

    宁夏银川

    第1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2005年11月9日至12日

    海南三亚

    第15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2006年10月25日至28日

    浙江杭州

    第16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2007年10月23日至28日

    江苏苏州

    第1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2008年9月8日至13日

    辽宁大连

    第1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2009年10月13日至17日

    江西南昌

    第19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2010年10月12日至16日

    江苏江阴

    第20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2011年10月19日至22日

    安徽合肥

    第21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2012年9月26日至29日

    浙江绍兴

    第22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2013年9月25日至28日

    湖北武汉

    第23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2014年9月24日至27日

    甘肃兰州

    第2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2015年9月16日至19日

    吉林

    第25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2016年9月21日至24日

    河北省唐山

    第26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2017年9月13至16日

    内蒙古呼和浩特

    第2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2018年11月7日至10日

    广东佛山

    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2019年11月19至23日

    福建厦门

    第29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2020年9月24日至26日

    河南郑州

    第30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2021年12月28日至30日

    福建厦门

    第31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2022年11月10至12日

    福建厦门

    第32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2023年11月1日至4日

    福建厦门

    2024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2024年11月

    福建厦门

    以上信息来

    奖项归属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奖项

    获奖情况

    第1届

    第1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2)

    最佳故事片:《周恩来》《大决战》《过年》

    最佳男演员:王铁成《周恩来》

    最佳女演员:赵丽蓉《过年》

    最佳男配角:葛优《过年》

    最佳女配角:吕丽萍《青春无悔》

    特别奖:刘晓庆

    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1992)

    最佳故事片:《大决战》

    最佳纪录片:《我们走过的日子

    最佳科教片:《低温核供热堆》《企鹅大帝》

    最佳儿童片:《烛光里的微笑》

    最佳导演:《大决战》导演集体创作;孙周《心香》

    最佳编剧:汪天云、黄亚洲《开天辟地》

    最佳男主角:王铁成《周恩来》

    最佳女主角:宋晓英《烛光里的微笑》

    最佳女配角:丁嘉莉《过年》

    最佳摄影:姚力《心香》

    最佳美术:《大决战》美术创作创作

    最佳音乐:金复载(《风雨故园》《清寺的钟声》)

    最佳录音:邓清华、冯径生、陆洪《心香》

    最佳剪辑:《大决战》剪辑创作集体

    最佳道具:《大决战》道具创作集体

    最佳烟火:《大决战》烟火创作集体

    最佳化装:颜碧君、王希钟《周恩来》

    特别奖:《周恩来》《开天辟地》

    第2届

    第1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3)

    最佳故事片:《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杨贵妃》

    最佳男演员:古月《毛泽东的故事》

    最佳女演员:巩俐《大红灯笼高高挂》

    最佳男配角:冯巩《站直了别趴下》

    最佳女配角:陈小艺《离婚》

    第1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1993)

    最佳故事片:《秋菊打官司》

    最佳纪录片:《天界》

    最佳科教片:《昼夜节律》

    最佳美术:靳喜武、路奇、赵君《杨贵妃》

    最佳儿童片:《三毛从军记》

    最佳导演:夏钢《大撒把》

    最佳编剧:王兴东《蒋筑英》

    最佳男主角:葛优《大撒把》

    最佳女主角:巩俐《秋菊打官司》

    最佳男配角:魏宗万《三毛从军记》

    最佳女配角:张力维《人之初》

    最佳摄影:李晨声《离婚》

    最佳录音:詹新《阙里人家》

    最佳剪辑:张晓东《站直啰,别趴下》

    最佳服装:李建群《杨贵妃》

    最佳化装:殷丽华、沈东生《三毛从军记》

    最佳道具:杨允铭《离婚》

    特别奖:《漠风》

    第3届

    第1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4)

    最佳故事片:《凤凰琴》《重庆谈判》《炮兵少校》

    最佳合拍片:《狮王争霸》

    最佳男演员:李保田《凤凰琴》

    最佳女演员:潘虹《股疯》

    最佳男配角:孙飞虎《重庆谈判》

    最佳女配角:丁嘉莉《无人喝彩》

    第1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1994)

    最佳故事片:《凤凰琴》

    最佳纪录片:《水中影》

    最佳科教片:《第十三片绿叶》

    最佳美术片:《鹿女》

    最佳戏曲片:《鹿女》

    最佳译制片:《国际女郎》

    最佳导演:何平《炮打双灯》

    最佳剧本(含改编):桔生、刘醒龙、卜炎贵《凤凰琴》

    最佳男主角:李保田《凤凰琴》

    最佳女主角:潘虹《股疯》

    最佳男配角:方子哥《无人喝彩》

    最佳摄影:格日图《东归英雄传》

    最佳美术:钱运选《炮打双灯》;吕志昌、杨宝成《重庆谈判》

    最佳音乐:曹·道尔基《东归英雄传》

    最佳录音:李伯江《云南故事》

    最佳剪辑:徐栋、钱丽丽《都市情话》

    特别奖:《东归英雄传》《早春一吻》

    导演处女作:杨韬《燃烧的雪花》

    最佳合拍故事片:《炮打双灯》

    荣誉奖:《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第4届

    第1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5)

    最佳故事片:《被告山杠爷》《留村察看》《一个独生女的故事》

    最佳合拍片:《天与地》

    最佳男演员:李仁堂《被告山杠爷》

    最佳女演员:沈丹萍《留村察看》

    最佳男配角:谢园《天生胆小》

    最佳女配角:李媛媛《天生胆小》

    第1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1995)

    最佳故事片:《被告山杠爷》

    最佳纪录片:《往事歌谣》

    最佳科教片:《果实蝇》

    最佳美术片:《白色的蛋》

    最佳戏曲片:《木兰传奇》

    最佳译制片:《亡命天涯》

    最佳合拍故事片:《背靠背,脸对脸》

    最佳导演:黄建新、杨亚洲《背靠背脸对脸》

    最佳剧本(含改编):毕必成、范元《被告山杠爷》

    最佳男主角:李仁堂《被告山杠爷》

    最佳女主角:艾丽娅《二嫫》

    最佳女配角:剧雪《永失我爱》

    导演处女作:范元《被告山杠爷》;宁海强《弹道无痕》

    最佳摄影:鲍肖然《南中国1994》

    最佳美术:杨钢《征服者》

    最佳音乐:常宇宏《征服者》

    最佳剪辑:孙惠民《绝境蓬生》

    特别奖:张建亚《绝境逢生》

    荣誉奖:潘虹

    第5届

    第1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6)

    最佳故事片:《红樱桃》《七七事变》《混在北京》

    最佳合拍片:《大辫子的诱惑》

    最佳男演员:张国立《混在北京》

    最佳女演员:郭柯宇《红樱桃》

    最佳男配角:方子哥《混在北京》

    最佳女配角:何赛飞《敌后武工队》

    第1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1996)

    最佳故事片:《红樱桃》

    最佳纪录片:《长城》

    最佳科教片:《种子正传》

    最佳美术片:《自古英雄出少年》系列片之《华佗学医》等六集

    最佳导演:吴天明《变脸》

    最佳男主角:高明《孔繁森》

    最佳女主角:宋春丽《九香》

    最佳男配角:赵君 《吴二哥请神》

    最佳女配角:郑卫莉《吴二哥请神》

    优秀儿童表演:任莹《变脸》,廉冠《孤儿泪》

    集体表演:巴音、董娉、契·那日图、涂们、谷子、鄂尔登木图、达烈力汗、巴特尔、沙杰《悲情布鲁克》

    导演处女作:霍建起《赢家》

    最佳译制片:《阿甘正传》

    最佳儿童片:《孙文少年行》

    最佳合拍故事片:《变脸》

    最佳摄影:肖风《人约黄昏》

    最佳美术:陈绍勉《人约黄昏》

    最佳音乐:赵季平《孔繁森》

    最佳录音:李岚华《红樱桃》

    最佳剪辑:张建华《悲情布鲁克》

    最佳化妆:超英《悲情布鲁克》

    最佳道具:吕光、程天、施化林《七七事变》

    特别奖:《孔繁森》《较量-抗美援朝战争实录》

    第6届

    第2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7)

    最佳故事片:《红河谷》《大转折》《离开雷锋的日子》

    最佳男演员:高明《孔繁森》

    最佳女演员:宁静《红河谷》

    最佳男配角:牛犇《夫唱妻和》

    最佳女配角:宋春丽《离开雷锋的日子》

    特别奖:《孔繁森》

    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1997)

    最佳故事片:《鸦片战争》

    最佳纪录片:《山梁》

    最佳科教片:《介入疗法》

    最佳美术片:《百鸟衣》

    最佳儿童片:《我也有爸爸》

    最佳合拍故事片:《宋家三姐妹》

    最佳导演:韦廉《大转折》

    最佳剧本奖(含改编):王兴东《离开雷锋的日子》

    导演处女作:周波《捕狼人生》;芦苇《西夏路迢迢》

    最佳男主角:刘佩琦《离开雷锋的日子》

    最佳女主角:于慧《喜莲》

    最佳男配角:林连昆《鸦片战争》,孙淳《缉毒英雄》

    最佳女配角:马晓晴《我也有爸爸》

    最佳摄影:侯咏《鸦片战争》

    最佳美术:孙永印、崔登高、张飙《大转折》

    最佳音乐:金复载《红河谷》

    最佳录音:王学义、来启箴《鸦片战争》

    最佳剪辑:冯四海《红河谷》

    最佳道具:张先春《鸦片战争》

    最佳烟火:于泽、魏新才、邱必奎、王其军、杨奎《大转折》

    特别奖:《埋伏》

    第7届

    第2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8)

    最佳故事片:《甲方乙方》《鸦片战争》《长征》

    最佳男演员:葛优《甲方乙方》

    最佳女演员:刘蓓《甲方乙方》

    最佳男配角:李保田《有话好好说》

    最佳女配角:张路《这女人这辈子》

    第1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1998)

    最佳故事片:《安居》

    最佳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

    最佳科教片:《基因与转基因动物》

    最佳美术片:《蝶双飞》

    最佳儿童片:《花季·雨季》

    最佳合拍故事片:《半生缘》

    外国影片最佳译制片:《泰坦尼克号》

    最佳导演:胡炳榴《安居》;塞夫、麦丽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最佳剧本奖(含改编):陆柱国《大进军:席卷大西南》

    最佳导演处女作:张杨《爱情麻辣烫》

    最佳男主角:冯巩《没事偷着乐》

    最佳女主角:陶虹《黑眼睛》

    最佳男配角:葛存壮《周恩来伟大的朋友》

    最佳女配角:白雪云《安居》

    最佳摄影:穆德远《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最佳美术:陈耀功《长征》

    最佳音乐:章绍同《相爱在西双版纳》

    最佳录音:章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最佳剪辑:奖程珑《红色恋人》

    最佳服装:茹美琪《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特别奖:《大进军:席卷大西南》;潘予《安居》

    第8届

    第2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1999)

    最佳故事片:《男妇女主任》《红娘》《一个都不能少》

    最佳男演员:赵本山《男妇女主任》

    最佳女演员:刘欣《红娘》

    最佳男配角:牛犇《媳妇你当家》

    最佳女配角:李晓红《银幕恋情》

    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1999)

    最佳故事片:《那山那人那狗》

    最佳纪录片:《共和国主席刘少奇

    最佳科教片:《征服病毒病》

    最佳美术片:《宝莲灯》

    最佳儿童片:《草房子》

    最佳导演:张艺谋《一个都不能少》

    最佳剧本奖(含改编):曹文轩《草房子》

    最佳男主角:滕汝俊《那山那人那狗》

    最佳女主角:宁静《黄河绝恋》

    最佳男配角:杜源《草房子》

    最佳女配角:袁泉《春天的狂想》

    最佳摄影:赵非《荆轲刺秦王》

    最佳录音:陶经《荆轲刺秦王》

    最佳美术:屠居华、林琦《荆轲刺秦王》

    最佳音乐:李戈《黄河绝恋》

    最佳剪辑:刘小琴、杜媛《网络时代的爱情》

    最佳道具:朱明、易振洲《荆轲刺秦王》

    最佳化装:夏小玫、张帮宠、尹潇潇《国歌》

    最佳烟火:尹星云、白存平、岑大松、申起进《铁血大动脉》

    最佳置景:侯福兴、沈忠培《上海纪事》

    最佳特技美术:冯小宁《黄河绝恋》

    导演处女作:金琛《网络时代的爱情》

    荣誉奖:谢添《红娘》

    特别奖:《国歌》《春天的狂想》《黄河绝恋》《挥师三江》

    第9届

    第2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00)

    最佳故事片:《我的父亲母亲》《黄河绝恋》《国歌》

    最佳男演员:潘长江《明天我爱你》

    最佳女演员:章子怡《我的父亲母亲》

    最佳男配角:尤勇智《紧急迫降》

    最佳女配角:陶虹《说好不分手》

    第2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2000)

    最佳故事片:《生死抉择》《我的父亲母亲》《横空出世》

    最佳科教片:《宇宙与人》

    最佳合拍故事片:《西洋镜》

    最佳导演:张艺谋《我的父亲母亲》;陈国星《横空出世》

    最佳编剧奖(含改编):贺子壮、宋继高《生死抉择》

    最佳男主角:陈道明《我的1919》

    最佳女主角:巩俐《漂亮妈妈》

    最佳男配角:雷明《生死抉择》

    最佳女配角:陈瑾《横空出世》

    最佳摄影:张黎、池小宁《横空出世》;侯咏《我的父亲母亲》

    最佳录音:郑春雨《横空出世》

    最佳美术:林潮翔《横空出世》;曹久平《我的父亲母亲》

    最佳音乐:张千一《横空出世》

    特别奖:《紧急迫降》

    第10届

    第2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01)

    最佳故事片:《生死抉择》《漂亮妈妈》《芬芳誓言》

    最佳男演员:王庆祥《生死抉择》

    最佳女演员:巩俐《漂亮妈妈》

    最佳男配角:朱旭《刮痧》

    最佳女配角:阎青妤《留住心中的月亮》

    第2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2001)

    最佳故事片:《毛泽东在1925》

    最佳纪录片:《东方巨响——两弹一星实录》

    最佳戏曲片:《生死擂》

    最佳电视电影片:《王勃之死》《上车,走吧》

    最佳导演:霍建起《蓝色爱情》

    最佳编剧(含改编):王晓棠、王宸《芬芳誓言》

    最佳男主角:戈治均《押解的故事》

    最佳女主角:宋春丽《相伴永远》

    最佳男配角:傅彪《押解的故事》

    最佳女配角:彭玉《月圆今宵》

    最佳摄影:蔡抒南、崔新萍《血性山谷》;冯小宁《紫日》

    最佳录音:冯德耀《刘天华

    最佳美术:屠居华《相伴永远》

    最佳音乐:叶小刚《刮痧》

    导演处女作:齐星《押解的故事》

    第11届

    第2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02)

    最佳故事片:《大腕》《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法官妈妈》

    最佳男演员:葛优《大腕》

    最佳女主角:周迅《烟雨红颜》

    最佳男配角:英达《大腕》

    最佳女配角:袁立《绝对情感》

    第2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2002)

    最佳故事片:《美丽的大脚》《冲出亚马逊》

    最佳科教片:《深渊—邪教的本质》

    最佳儿童片:《六月男孩》

    最佳外国影片译制:《珍珠港》

    最佳电视电影片:《法官老张轶事》

    最佳导演:陈凯歌《和你在一起》;杨亚洲《美丽的大脚》

    最佳编剧:思芜《生活秀》

    最佳男主角:宁才《天上草原》

    最佳女主角:倪萍《美丽的大脚》;陶红《生活秀》

    最佳男配角:王志文《和你在一起》

    最佳女配角:袁泉《美丽的大脚》

    最佳摄影:董亚春《冲出亚马逊》

    最佳录音:吕家进《小城之春》

    最佳美术:全荣哲《冲出亚马逊》

    最佳音乐:三宝《天上草原》

    最佳剪辑:周影《和你在一起》

    导演处女作:黄宏《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

    特别奖:马恩然《法官老张轶事》

    第12届

    第2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03)

    最佳故事片:《冲出亚马逊》《邓小平》《英雄》

    最佳男演员:卢奇《邓小平》

    最佳女演员:徐静蕾《开往春天的地铁》

    最佳男配角:王志文《和你在一起》

    最佳女配角:袁泉《美丽的大脚》

    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2003)

    最佳故事片:《惊涛骇浪》《暖》

    最佳纪录片:《钢琴梦》

    最佳美术片:《回想》

    最佳合拍故事片:《英雄》

    最佳电视电影片:《马世清离婚》

    特别奖:《邓小平》

    最佳导演:张艺谋《英雄》

    最佳编剧:秋实《暖》

    最佳男主角:夏雨《警察有约》

    最佳女主角:余男《惊蛰》

    最佳男配角:赵君《看车人的七月》

    最佳女配角:徐静蕾《我的美丽乡愁》

    最佳摄影:穆德远、董亚春、姜力军、陈远良《惊涛骇浪》

    最佳录音:陶经《英雄》

    最佳美术:霍廷霄、易振洲《英雄》

    最佳音乐:章绍同《台湾往事》

    最佳特技:孟浩、冯旭、刘言韬《惊涛骇浪》

    最佳化妆:徐广端《邓小平》

    最佳置景:姜述义、杨印华《惊涛骇浪》

    导演处女作:乌兰塔娜《暖春》;徐静蕾《我和爸爸》

    表演新人:李敏《婼玛的十七岁》

    特别奖:李丁《家有轿车》

    第13届

    第2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04)

    最佳故事片:《手机》

    优秀故事片:《惊心动魄》 《暖春》

    最佳男演员:葛优《手机》

    最佳女演员:范冰冰《手机》

    优秀男演员:李幼斌《惊心动魄》

    优秀女演员:张妍《暖春》

    第2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2004)

    最佳故事片:《美丽上海》

    最佳电视电影片:《曾克林出关》

    最佳儿童片:《上学路上》

    最佳科教片:《黑脸琵鹭》

    最佳导演:彭小莲《美丽上海》

    最佳编剧:赵冬苓《上学路上》

    最佳男主角:刘烨《美人草》

    最佳女主角:章子怡《茉莉花开》;郑振瑶《美丽上海》

    最佳男配角:冯远征《美丽上海》

    最佳摄影:梁明《两个人的芭蕾》

    最佳录音:张磊、万仲平、黄文祥《惊心动魂》

    最佳美术:霍廷霄《十面埋伏》

    最佳音乐:赵麟《电影往事》

    导演处女作:方刚亮《上学路上》

    特别奖:《女生日记》

    第14届

    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2005)

    最佳故事片:《可可西里》《太行山上》

    最佳电视电影片:《我们》

    最佳纪录片:《走进毛泽东》

    最佳美术片:《梁山伯与祝英台》

    最佳导演:马俪文《我们俩》

    最佳编剧:刘恒《张思德》

    最佳男主角:成龙《新警察故事》

    最佳女主角:金雅琴《我们俩》

    最佳男配角:唐国强《张思德》

    最佳女配角:黄梅莹《孔雀》

    最佳摄影:李屏宾《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最佳录音:张磊、李安磊《太行山上》

    最佳美术:曹久平《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最佳音乐:叶小纲《太行山上》

    导演处女作:万玛才旦《静静的嘛呢石》

    第15届

    第2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06)

    最佳故事片:《张思德》

    优秀故事片:《功夫》《生死牛玉儒》

    最佳导演:尹力《张思德》

    最佳男主角:吴军《张思德》

    最佳女主角:刘若英《天下无贼》

    最佳男配角:谢霆锋《新警察故事》

    最佳女配角:元秋《功夫》

    最佳新人:孙俪《霍元甲》

    第16届

    第2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2007)

    最佳故事片:《云水谣》

    最佳数字电影:《棋王和他的儿子》

    最佳儿童片:《宝葫芦的秘密》

    最佳科教片:《圆明园》

    最佳纪录片:《又见梅兰芳

    最佳美术片:《勇士》

    最佳导演:尹力《云水谣》;戚健《天狗》

    最佳编剧:唐灏、张思涛、张弛、胡坤《东京审判》

    最佳男主角:富大龙《天狗》

    最佳女主角:颜丙燕《爱情的牙齿》;刘嘉玲《好奇害死猫》

    最佳男配角:王霙《我的长征》

    最佳女配角:小香玉《鸡犬不宁》

    最佳摄影:曾念平《门》

    最佳录音:郑春雨《云水谣》

    最佳美术:易振洲《墨攻》

    最佳音乐:舒楠《香巴拉信使》

    导演处女作:安澜《夜袭》

    特别奖:《我的长征》

    第17届

    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08)

    最佳故事片:《集结号》

    优秀故事片:《隐形的翅膀》《云水谣》

    最佳导演:冯小刚《集结号》

    最佳男主角:张涵予《集结号》

    最佳女主角:李冰冰《云水谣》

    最佳男配角:邓超《集结号》

    最佳女配角:归亚蕾《云水谣》

    最佳新人:雷庆瑶《隐形的翅膀》

    终身成就奖:袁乃晨、陈强

    第18届

    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2009)

    最佳故事片:《集结号》《梅兰芳》

    最佳数字电影:《走四方》

    最佳儿童片:《走路上学》

    最佳戏曲片:《廉吏于成龙

    最佳科教片:《月球探秘》

    最佳纪录片:《决战太原》

    最佳美术片:《马兰花》

    最佳导演:冯小刚《集结号》

    最佳编剧:江海洋、谷白、宗福先《高考1977》

    最佳男主角:吴刚《铁人》

    最佳女主角:蒋雯丽《立春》;周迅《李米的猜想》

    最佳男配角:王学圻《梅兰芳》

    最佳女配角:岳红《走着瞧》

    最佳摄影:吕乐《集结号》

    最佳录音:王乐文、李安磊、安韶峰《八月一日》

    最佳美术:芦月林、余麦多《铁人》

    最佳音乐:王黎光《集结号》

    导演处女作:李大为《走着瞧》

    特别奖:程晓玲《清水的故事》;《八月一日》

    第19届

    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10)

    最佳故事片:《建国大业》

    优秀故事片:《花木兰》《惊天动地》

    最佳导演:冯小刚《非诚勿扰》

    最佳男主角:陈坤《画皮》

    最佳男配角:苏有朋《风声》

    最佳女配角:王嘉《惊天动地》;许晴《建国大业》

    最佳新人:徐箭《惊天动地》

    终身成就奖:于洋田华

    第20届

    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2011)

    最佳故事片:《飞天》

    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老寨》

    最佳儿童片:《守护童年》

    最佳戏曲片:《响九霄》

    最佳科教片:《变暖的地球》

    最佳纪录片:《天赐》

    最佳美术片:《兔侠传奇》

    最佳导演:陈力《爱在廊桥》

    最佳编剧:程晓玲《岁岁清明》

    最佳男主角:孙淳《秋喜》

    最佳女主角:娜仁花《额吉》

    最佳男配角:徐才根《团圆》

    最佳女配角:国歌《惊沙》

    最佳摄影:孙明《秋之白华》

    最佳录音:王丹戎《建国大业》

    最佳美术:霍廷霄《唐山大地震》

    最佳音乐:王黎光《唐山大地震》

    导演处女作:路阳《盲人电影院》

    特别奖:《钢的琴》;朱旭《我们天上见》

    第21届

    第3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12)

    最佳故事片:《唐山大地震》

    优秀故事片:《辛亥革命》《失恋33天》

    最佳导演:冯小刚《唐山大地震》

    最佳编剧:苏小卫《唐山大地震》

    最佳男主角:文章《失恋33天》

    最佳女主角:白百何《失恋33天》

    最佳男配角:孙淳《辛亥革命》

    最佳女配角:宁静《辛亥革命》

    最佳新人:张子《唐山大地震》

    终身成就奖:王为一、严寄洲

    第22届

    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2013)

    最佳故事片:《中国合伙人》《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万箭穿心》

    最佳儿童片:《我的影子在奔跑》

    最佳戏曲片:《兰梅记》《红楼梦》

    最佳科教片:《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

    最佳纪录片:《冰血长津湖》

    最佳美术片:《终极大冒险》

    最佳导演:陈可辛《中国合伙人》

    最佳原创剧本:黄宏、王金明《倾城》

    最佳改编剧本:刘震云《一九四二》

    最佳男主角:黄晓明《中国合伙人》;张国立《一九四二》

    最佳女主角:宋佳萧红

    最佳男配角:王庆祥《一代宗师》

    最佳女配角:王珞丹《搜索》

    最佳摄影:吕乐《一九四二》

    最佳录音:吴江《一九四二》

    最佳美术:张叔平、邱伟明《一代宗师》

    最佳音乐:章绍同《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导演处女作:赵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组委会奖:《忠诚与背叛》

    评委会特别奖(影片):《一九四二》

    评委会特别奖(个人):吴天明

    终身成就奖:于敏、刘学尧

    第23届

    第3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14)

    最佳故事片:《一代宗师》

    优秀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国合伙人》

    最佳编剧:李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最佳男主角:黄晓明《中国合伙人》

    最佳女主角:章子怡《一代宗师》

    最佳男配角:佟大为《中国合伙人》

    最佳女配角:邓家佳《全民目击》

    最佳新人:马浴柯《扫毒》

    终身成就奖:程季华、史超、王心刚、庞学勤

    第24届

    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2015)

    最佳故事片:《狼图腾》

    最佳导演:徐克《智取威虎山》

    最佳编剧(原创):李樯《黄金时代》

    最佳编剧(改编):李玉娇、韩景龙、徐昂《十二公民》

    最佳男主角:张涵予《智取威虎山》

    最佳女主角:巴德玛《诺日吉玛》

    最佳男配角:张译《亲爱的》

    最佳女配角:邓家佳《全民目击》

    最佳导演处女作:陈建斌《一个勺子》

    最佳摄影:曾剑《西藏天空》

    最佳音乐:郝维亚《西藏天空》

    最佳剪辑:于柏杨《智取威虎山》

    最佳录音:陶经《归来》

    最佳美术:全荣哲《狼图腾》

    最佳美术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最佳科教片:《小鸭快跑》

    最佳戏曲片:《大唐女巡按》

    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诺日吉玛》

    终身成就奖:王晓棠张良

    第25届

    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16)

    最佳故事片:《烈日灼心》

    优秀故事片:《战狼》

    最佳编剧:曹保平、焦华静《烈日灼心》

    最佳导演:乌尔善《寻龙诀》

    最佳男主角:冯绍峰《狼图腾》

    最佳女主角:许晴《老炮儿》

    最佳男配角:李易峰《老炮儿》

    最佳女配角:杨颖《寻龙诀》

    最佳新人:庄小龙《战狼》

    终身成就奖:陶玉玲、葛存壮、梁信、谢芳

    优秀电影特别表彰:《智取威虎山》

    第26届

    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2017)

    最佳故事片:《湄公河行动》

    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告别》《塔洛》

    最佳儿童片:《乌珠穆沁的孩子》

    最佳戏曲片:《穆桂英挂帅》

    最佳科教片:《首星揭秘》

    最佳纪录片:《日本战犯忏悔备忘录》

    最佳美术片:《大耳朵图图之美食狂想曲》

    最佳编剧:管虎、董润年《老炮儿》

    最佳导演:冯小刚《我不是潘金莲》

    最佳男主角:邓超《烈日灼心》

    最佳女主角:范冰冰《我不是潘金莲》

    最佳男配角:于和伟《我不是潘金莲》;王千源《解救吾先生》

    最佳女配角:吴彦姝《搬迁》

    最佳摄影:邵丹《村戏》

    最佳录音:黄铮《火锅英雄》

    最佳美术:韩忠《罗曼蒂克消亡史》

    最佳音乐:叶小钢《开罗宣言

    最佳剪辑:丁晟《解救吾先生》

    导演处女作:文章《陆垚知马俐》

    组委会特别奖:陈力《血战湘江》

    终身成就奖:牛犇、刘世龙、玛拉沁夫

    第27届

    第3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18)

    最佳故事片:《红海行动》

    优秀故事片:《建军大业》

    最佳导演:林超贤《红海行动》

    最佳编剧:林咏琛、李媛、许依萌、吴楠《七月与安生》

    最佳男主角:吴京《战狼Ⅱ》

    最佳女主角:陈瑾《十八洞村》

    最佳男配角:杜江《红海行动》

    最佳女配角:蒋璐霞《红海行动》

    最佳新人:王雨甜《红海行动》

    终身成就奖:祝希娟、郑国恩、张勇手

    第28届

    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2019)

    最佳故事片:《流浪地球》

    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红花绿叶》

    最佳儿童片:《小狗奶瓶》

    最佳戏曲片:《挑山女人》

    最佳科教片:《绿色长城》

    最佳纪录片:《奋斗时代》

    最佳美术片:《风语咒》

    最佳编剧:阿美、王小帅《地久天长》

    最佳导演:林超贤《红海行动》

    最佳导演处女作:文牧野《我不是药神》

    最佳男主角:王景春《地久天长》

    最佳女主角:咏梅《地久天长》

    最佳男配角:王志飞《古田军号》

    最佳女配角:吴玉芳《送我上青云》

    最佳摄影:曹郁《妖猫传》

    最佳录音:王丹戎、祝岩峰、刘旭《流浪地球》

    最佳美术:屠楠、陆苇《妖猫传》

    最佳音乐:居文沛《古田军号》

    最佳剪辑:朱丽赟《进京城》

    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电影):杨在葆、王铁成、许还山

    第29届

    第3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20)

    最佳影片:《我和我的祖国》

    优秀影片:《我不是药神》

    最佳编剧:饺子《哪吒之魔童降世》

    最佳导演:郭帆《流浪地球》

    最佳男主角:黄晓明《烈火英雄》

    最佳女主角:周冬雨《少年的你》

    最佳男配角:王传君《我不是药神》

    最佳女配角:袁泉《中国机长》

    最佳新人:易烊千玺《少年的你》

    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2020)

    最佳故事片:《夺冠》

    评委会特别奖:《我和我的祖国》

    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我的喜马拉雅》

    最佳儿童片:《点点星光

    最佳戏曲片:《贞观盛事》

    最佳纪录/科教片:《掬水月在手》

    最佳美术片:《哪吒之魔童降世》

    最佳编剧:张冀《夺冠》(原创)

    最佳导演:王瑞《白云之下》

    最佳导演处女作:申奥《受益人》

    最佳男主角:黄晓明《烈火英雄》

    最佳女主角:周冬雨《少年的你》

    最佳男配角:印小天《烈火英雄》

    最佳女配角:袁泉《中国机长》

    最佳摄影:赵晓时《夺冠》

    最佳录音:吴江《只有芸知道》

    最佳美术:宋军、东智良、郭钟山《解放·终局营救》

    最佳剪辑:张一博《少年的你》

    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表彰:丁荫楠、赵焕章、金迪

    第30届

    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2021)

    最佳故事片:《守岛人》

    评委会特别奖:《我和我的家乡》

    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冰下的鱼》

    最佳儿童片:《再见吧!少年》

    最佳外语片:《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最佳戏曲片:《南越宫词》

    最佳纪录/科教片:《九零后》

    最佳美术片:《白蛇2:青蛇劫起》

    最佳编剧:余曦、黄建新、赵宁宇《1921》(原创)

    最佳导演:张艺谋《悬崖之上》

    最佳导演处女作:旦真旺甲《随风飘散》

    最佳男主角:张译《悬崖之上》

    最佳女主角:张小斐《你好,李焕英》

    最佳男配角:范伟《一秒钟》

    最佳女配角:朱媛媛《我的姐姐》

    最佳摄影:赵小丁《悬崖之上》

    最佳录音:陶经《一秒钟》

    最佳美术:霍廷霄《革命者》

    最佳音乐:陈光荣、陈永健《中国医生》

    最佳剪辑:钟炜钊《拆弹专家2》

    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表彰:吕其明、张鑫炎、李前宽

    第31届

    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22)

    最佳影片:《长津湖》

    优秀影片:《你好,李焕英》

    最佳编剧:里八神、刘循子墨、张本煜、柯达(集体创作)《扬名立万》

    最佳导演:文牧野《奇迹·笨小孩》

    最佳男主角:张译《悬崖之上》

    最佳女主角:袁泉《中国医生》

    最佳男配角:侯勇《守岛人》

    最佳女配角:朱媛媛《我的姐姐》

    最佳新人:陈哈琳《奇迹·笨小孩》

    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2022)

    最佳故事片:《长津湖》

    评委会特别奖:《我和我的父辈》

    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漫长的告白》

    最佳儿童片:《再见土拨鼠》

    最佳外语片:《漫漫寻子路》

    最佳戏曲片:《敦煌女儿》

    最佳纪录/科教片:《1950他们正年轻》

    最佳美术片:《熊出没·重返地球》

    最佳编剧:邵艺辉《爱情神话》(原创)

    最佳导演:陈凯歌、徐克、林超贤《长津湖》

    最佳导演处女作:刘江江《人生大事》

    最佳男主角:朱一龙《人生大事》

    最佳女主角:奚美娟《妈妈!》

    最佳男配角:辛柏青《漫长的告白》

    最佳女配角:齐溪《奇迹·笨小孩》

    最佳摄影:赵小丁《狙击手》

    最佳录音:杨江、赵楠《狙击手》

    最佳美术:李淼《独行月球》

    最佳音乐:彭飞《独行月球》

    最佳剪辑:黄琼逸《爱情神话》

    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表彰:王玉梅、黄蜀芹、王好为

    第32届

    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2023)

    最佳故事片:《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

    评委会特别奖:《流浪地球2》

    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回西藏》

    最佳儿童片:《拨浪鼓咚咚响》

    最佳外语片:《燃烧的巴黎圣母院》(法国、意大利)

    最佳戏曲片:《谯国夫人》

    最佳纪录/科教片:《雪豹和她的朋友们》

    最佳美术片:《长安三万里》

    最佳编剧:孔大山、王一通《宇宙探索编辑部》(原创)

    最佳导演:程耳《无名》

    最佳导演处女作:刘晓世《长空之王》

    最佳男主角:梁朝伟《无名》

    最佳女主角:何赛飞《追月》

    最佳男配角:李雪健《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

    最佳女配角:黄米依《永安镇故事集》

    最佳摄影:王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

    最佳录音:王丹戎、祝岩峰《流浪地球2》

    最佳美术:李淼《万里归途》

    最佳音乐:捞仔《觅渡》

    最佳剪辑:程耳《无名》

    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电影):达式常、翟俊杰

    以上信息来源

    社会评价

    编辑
    作为中国电影艺术发展最高盛会,金鸡百花电影节是沟通海内外电影艺术的理想桥梁,也是助推中国文化产业繁荣的强大孵化器。电影节随着时代发展早已跨越单一的电影元素,浸润到传媒、娱乐、旅游、教育、游戏、网络服务、音乐、戏剧等行业,通过举办电影节,带动整个文化产业发展壮大,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 。(《河南日报》评)

    第三十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首次设立最佳外语片奖,金鸡奖海报设计大赛增设最佳网络人气奖;第三十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有七大类30项活动,探索打造“零碳电影节”等一系列举措既贴近时代又贴近受众。40年来,金鸡奖从一年一评,到两年一评,再到恢复一年一评;从1992年首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举办,到各大城市轮流举办,再到2019年起落户厦门,电影这张“国家名片”持续被擦亮 。(《人民日报》评)

    金鸡百花当年的合并,在用意上是好的,集中专家和观众等多方意见,避免资源浪费,节省时间精力,在2016年文化部、中国文联大幅压缩文艺奖项评选的背景下,回看当年两奖的合并,有着先见之明。但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两奖的合并,分散原有关注者的注意力,尤其是隔一年才颁奖一次,奖项在品牌持续性方面出现断裂痕迹。再加上每年的颁奖城市都不同,虽然给当年的承办城市带来电影元素,让承办城市有所收获,但对电影节和奖项的损害却是在无形之中产生 。(《京华时报》评)